问题

从各方面来讲,汉高祖刘邦与汉光武谁更出色?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刘邦和光武帝刘秀,都是汉朝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但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面临的挑战以及治国理念都有所不同。要说谁更出色,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细致比较。

咱们就从几个关键点来聊聊,看看这两位汉朝的开创者和中兴之主,各自的光芒在哪里。

一、出身与崛起:草根的韧性 vs 贵族的沉稳

刘邦: 说刘邦是“草根”一点不为过。他出身平民家庭,年轻时是个“亭长”,也就是地方小公务员,而且还因为屡次不按时交纳公差,有点像现在的不良记录。他的前半生可以说相当“不羁”,甚至有些流氓气。但正是这种出身,让他对底层民众有更深的理解和同情。他的崛起之路充满了波折,从泗水亭长到一个封建帝王,简直是一部励志史诗。他靠的是个人魅力、超强的组织能力、以及抓住时机的那股狠劲儿。面对强大的项羽,他能够忍辱负重,屡败屡战,最终以弱胜强,这股子生命力是他的标志。
刘秀: 刘秀出身汉朝宗室,虽然家道中落,但至少有着贵族的背景。他不像刘邦那样完全从零开始。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和战略规划。他的崛起相对更为稳健,起兵初期,他依靠宗室的支持和自身的威望,逐渐凝聚力量。与刘邦那种从底层一路摸爬滚打的经历不同,刘秀更像是一位有备而来的战略家,他懂得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步步为营。他的“光复汉室”口号,在当时更有号召力,也为他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小结:
刘邦的“出色”在于其草根逆袭的生命力、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超凡的领导魅力,他以普通人的身份打下了大汉江山,这一点是无与伦比的。
刘秀的“出色”在于其战略眼光、稳健的政治手腕以及对汉室正统的继承和光复,他是在乱世中能够重塑秩序,以贵族身份带领大家回到正轨的能臣。

二、军事才能:破局的勇猛 vs 军事的艺术

刘邦: 刘邦的军事才能,更多体现在“能用人”和“懂战略”上。他自己并非顶尖的军事家,像萧何那样的后勤保障,韩信那样的军事统帅,都是他能够重用的关键。刘邦在军事上更像是那个能够把握全局,制定大方向的“总指挥”。他的优点在于面对劣势能够灵活应变,敢于冒险。像彭城之败后,他能够迅速组织反击,这体现了他的韧性和战略眼光。
刘秀: 刘秀则是一位真正的军事天才。他年轻时就骁勇善战,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并在其中崭露头角。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可以说是顶尖的。例如,他以少胜多的昆阳之战,以雷霆手段平定河北的铜马起义,以及最终消灭王郎、攻灭割据势力等,都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他不仅善于野战,也懂得攻城略地,对战术的运用炉火纯青。

小结:
刘邦的军事出色之处在于其用人策略和宏观战略把握,他搭建了一个强大的军事团队。
刘秀的军事出色之处在于其个人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实战经验,他自己就是一名杰出的将领。

三、政治建树:开创与奠基 vs 稳定与革新

刘邦: 作为汉朝的开创者,刘邦的政治建树是奠定了一个王朝的基业。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废除了秦朝的严刑峻法,推行郡国并行制,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虽然这个制度后来也埋下了隐患,但在当时起到了稳定局面的作用。他还重用萧何等能臣,整顿吏治,恢复生产,为汉朝的繁荣打下了基础。他的统治更注重“实用主义”,懂得如何笼络人心,如何让国家机器重新运转起来。
刘秀: 刘秀的政治建树则更侧重于“中兴”和“革新”。他面临的是一个经历了王莽新朝动荡后的破碎局面。刘秀的政治智慧体现在他能够迅速稳定社会,恢复秩序。他进一步削弱了地方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郡县制。在经济上,他注重休养生息,减轻赋税,发展农业,使得国家迅速恢复了元气。他还重视人才选拔,整顿吏治,减少腐败,并且鼓励发展儒学,为汉朝后来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他的“更化”措施,如限制外戚干政、改革制度等,都显示了他高超的政治手腕和长远的眼光。

小结:
刘邦的政治贡献在于其开创性的奠基工作,他塑造了汉朝的基本框架和精神气质。
刘秀的政治贡献在于其“中兴”的稳定和革新,他修复了汉朝的制度和秩序,使其重焕生机。

四、个人品格与统治风格:豪迈与宽仁

刘邦: 刘邦的个人品格充满了江湖气和实用主义。他为人豪爽,不拘小节,能够和士兵同甘共苦,也懂得恩威并施。他的统治风格相对更为“接地气”,有时也显得比较粗犷。但他对功臣的奖赏和对后方的安抚,都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虽然他对政治对手有时也显得残酷,但整体上他的统治是能够笼络人心的。
刘秀: 刘秀则以其“光武中兴”的宽仁和勤政著称。他生活简朴,严于律己,对大臣谦逊有礼,对百姓体恤爱民。他的统治风格非常稳定和务实,注重细节,追求秩序。他对人才的尊重,对臣民的关爱,赢得了极高的声誉,被后世誉为“帝王之师”。

小结:
刘邦的风格是豪迈、实用且富有个人魅力的。
刘秀的风格是宽仁、勤政且注重秩序和细节的。

谁更出色?这真的很难下定论,因为他们回答了不同时代的问题。

如果你看重的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力、草根逆袭的传奇、以及那种能够驾驭复杂局面最终建立一个庞大帝国的魄力,那么刘邦无疑是更为“出色”的。 他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冒险家和奠基者。

如果你看重的是在乱世中能够迅速恢复秩序、重建国家、并且通过一系列改革使国家重新繁荣昌盛的稳定性和治理能力,那么刘秀则显得更加“出色”。 他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稳定者和革新者。

总的来说,刘邦以其非凡的魄力和独特的个人魅力,从一个底层人物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王朝,他的故事本身就极具传奇色彩。而刘秀,则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高超的政治智慧和严谨的治国理念,在汉朝最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重塑了汉朝的辉煌,为后世树立了中兴之主的典范。

很难说谁绝对更出色,因为他们都在各自的时代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刘邦是“英雄”,而刘秀是“圣人”式的君主。他们都是伟大的帝王,只是他们的伟大,体现在不同的维度和时代背景下。他们共同成就了汉朝的辉煌,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刘邦和刘秀都有很多闪光点。

但是比较二者的时候,最大的问题是刘邦的记载明显是被压低评价的,而刘秀的记载显然有所抬高,导致比较受到严重影响。

刘邦一些神异其事的记载,例如斩白蛇之类,只不过是神异其事的政治神话,一般做评价的时候根本不会纳入考虑。而一些黑料却是发挥实际影响力的,例如逃命时踢孩子下车、面对绑匪声称自己的爹就是绑匪的爹,这些倒会真的影响到他的评价。

刘秀就不同了。刘秀的记载相对来说都要光辉许多。甚至一些明显属于负面的也会被记载得好像是好事。例如强项令董宣的事,说起来就是一件好事。但是这件好事里面的汉光武帝是一个负面背景墙,却很容易被忽略。至于所谓“贵易交,富易妻”,更是汉光武帝堂而皇之提出来、试图让大臣休妻娶公主的话。

相反刘邦的一些正面做法,却很少被人重视。例如说蒯彻曾经鼓动韩信反叛,使君臣之间不得两全,放在别的时代,就是天涯海角都要搜捕到死的大罪。但是在刘邦这里,却因为“各为其主”的原因,直接释放了。

你当时坏了我的事,不过当时是各为其主,你办你的事是应该的,那就不算罪了。

这么通达的事情,也就刘邦做得出来。后来贵族出身的李渊,杀起反王来是毫不留情的。甚至萧铣在被俘以后,用比喻李渊为汉高祖的方式委婉地拍马屁,李渊也不知道是没听出来还是根本就不听,直接杀了。草根出身的草莽英雄比贵族出身的豪门公子,心胸宽广多了。

刘秀的表现就相当不优秀。比如说他的同乡、破虏将军邓奉,发现老家南阳——同时也是刘秀的老家——被刘秀自己的军队杀得满目疮痍,一怒之下起兵反了刘秀。刘秀派兵征讨,结果几个名将都败在了邓奉手下,不得不亲征。最后,尽管刘秀想赦免他,但是刘秀的将军们都不同意,最后杀了邓奉。

你们听说过刘邦手下有人因为刘邦烧杀抢掠怒而起兵的吗?

这要是细论起道德来,刘秀的道德恐怕很难胜过刘邦。

论起军略,很多人都说刘秀要强于刘邦。这明显也是受到了早期历史评价的干扰。早期历史评价很容易影响到后人的看法。但是我们要想办法排除这种干扰。

一般说刘秀军略出色,都是说他指导下用什么样的战略击败了敌人。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注意到,刘秀的胜利本质上是豪强地主阶级认可的结果,跟他的战略其实关系不大。

这个事情对比刘邦就很明白。

刘邦的战略一直很明确。尽管历史记载对刘邦的评价不高,但是不知道是汉朝官方加入了官方档案还是什么原因,我们在看早期记载的时候,会发现一些先秦风格的记录内容记载了刘邦的基本行军路线。比如说刘邦西征的时候,一开始受挫,随后改变战略南下迂回。然后说降宛城,随后一路进攻,最后在武关又攻心为上说降了武关,从容打进秦地。再比如说鸿门宴之前,刘邦短暂沉迷秦宫珠宝美人之后,就断然放弃了这些享乐,带着大军封府库等待联军。此举为鸿门宴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因为联军看到秦地财富存在移交的可能,就不会与刘邦交战了。同时又因为刘邦的沉迷而轻视刘邦,不至于过度防范。最后刘邦按照楚怀王的命令封王,这个时候刘邦反而成了当时最有合法性的诸侯王。刘邦以一副吃了亏的样子退往汉中,还烧绝栈道,道德上获得了广大同情,战术上避免了遭到项羽袭击,战略上纯洁了队伍、赢得了反攻的突然性。此后出山东征项羽,短短几个月就打下了彭城,可以是打出了一场古代版闪击战。历史记载尽管往往强调彭城之战刘邦损失多么惨重,绘声绘色的描绘刘邦军的惨状。但是事实却是刘邦失去了毕其功于一役的希望之后,迅速在荥阳一带重建了防线,继续保持攻势。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刘邦立即提出了抛弃关东土地建立反项联盟的计划。我们都说张良运筹帷幄之中,但是这样的计划却是刘邦提出来的,张良只是在这个事情上给他提出了一些执行建议。不仅如此,很多人都认为项羽攻击刘邦是百战百胜的,但是事实却是刘邦尽管有时候会吃瘪,但是“拉锯战”的前提就是双方都会吃瘪,项羽要真的百战百胜,拉锯战也就无法形成了。整个战场形势是刘邦亲自顶住了项羽。甚至刘邦为了充分发挥威力,还经常调整攻击路线,跑到武关方向出击,反复调动项羽。这样打到最后,项羽既没吃下齐国,后方首都又被攻破;既没吃下荥阳,又要经常往武关方向机动。疲于奔命的项羽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最后眼睁睁看着刘邦一方完成战略合围,只能等待围歼的命运。

这样的战略布局,以及完成这样的战略布局,都是大手笔。

最绝的地方在于,刘邦实现这样的战略布局,不但要想办法用自己的将,还要用其他具有自己独立势力的各路诸侯。这就相当于三国混战中,一个诸侯联军的盟主可以如臂使指地调动各路诸侯,形成战略合力。这是袁绍等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四世三公都无法实现的政治统合能力。汉末那些精修儒学、诗礼传家、阶级固化的名教楷模,甚至连齐心协力打个董卓都打不了。刘邦这样的人要是驾临三国,你想想那些“英雄人物”会被打成什么样。阮籍看了楚汉旧战场,说出一句“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这话摆明了就是骂汉末诸侯都是一群菜鸡。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秀怎么比较呢?

真到了刘邦面前,怕不就是给刘邦干点监军大将的活,跟着曹参啊、灌婴啊,甚至韩信啊,以副将的名义出去作战,顺便看着点军队,防止队伍被拉走。

刘秀胜利的核心关键,是得到了士大夫的支持。所谓士大夫,本质上不过就是豪强地主。说白了,就是刘秀胜利的关键点,是建立起了豪强地主政治联盟。这是当时以农民起义为主要性质的赤眉军不具备的政治属性。或者这样说,刘秀的胜利是典型的“篡夺了农民起义胜利成果”的一场胜利。他的胜利意味着两汉社会对于改革社会问题、解决社会危机的努力宣告失败。中国古代王朝之所以陷入到了一两百年崩溃一次的治乱循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如果站在社会改革的角度看刘邦,那么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革命胜利了”。当然,这个革命是指的新型地主阶级发动的反对封建领主制的革命。按照近现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来定义,也就是“地主阶级革命”。但是如果站在社会改革的角度看刘秀,那么我们只能简单概括为“革命失败”了。

和法国大革命比较起来,刘邦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拿破仑。而刘秀则只不过是一个成功了的梯也尔。

user avatar

刘邦>刘秀

汉高祖是如今饱受翻案风荼毒的一个皇帝,再加上史官对他史料处理的问题,让他显得不出彩。

我看见下面有人拿刘邦刘秀的疆域进行对比,这是不对的,刘邦的疆域不大是有原因的。

一、刘邦打天下时的基本盘

首先刘邦的疆域为什么只有那么少,是因为秦朝总共才340,他打天下的时候基本盘就不大。后来经过汉武帝等人的开疆拓土才有了500w,刘秀在这个基础上才400w,实在谈不上多出彩,刘秀统一天下的时间,都够刘邦再打一个天下了。


二、匈奴的牵制

刘邦时期的匈奴正值火热之势,而刘秀时期匈奴已残,刘邦需要面对的匈奴压力远大于刘秀。


三、对手问题

刘邦的对手是很少见的“星耀”,项羽这样级别的对手在开国战争中一直都是罕见的,刘秀时期很明显没有。


因此,拿疆域证明刘秀能力比刘邦强是不对的。

user avatar

刘邦全方位碾压刘秀

一、刘秀喜欢弃地,他放弃过岭东地,也放弃过雁门郡、云中郡、五原郡、朔方郡、北地郡。

在东北,刘秀害怕当地马韩人,使放弃了乐浪郡的七个县。

后面武陵人谋反把他搞到焦头烂额,连败数阵,刘尚战死了。也就是在这危机时刻,马援带病出征,最后病死,死后还受到冤枉!

马援的尸体运回,不敢埋和原来的坟地,只买了城西几亩地,草草埋葬在那里。马援的宾朋故旧,也不敢到马家去吊唁,景况十分凄凉。葬完马援后,马援的侄儿马严和马援的妻子儿女们到朝廷请罪。马援夫人先后六次向皇帝上书,申诉冤情,言辞凄切。刘秀这才命令安葬马援。 前任云阳令朱勃也上书为马援鸣不平。


二、度田都度不下去,在这过程中颇有康熙平三藩的风采,都差点玩崩国家。但康熙至少成功了。

同样,刘邦剪除异性封国也成功了。

因为刘秀开启了东汉受制于豪强的局面,这就是开国皇帝?




三、放弃姐姐逃跑是说保护妹妹,建成也可以说放弃李智云是为了保护李元吉,虽然刘邦也有过这样的事情,但至少没有虚伪。

难怪有很多人同时粉刘秀和李建成。


四、吃郭圣通的软饭,吃完就扔,封她为皇后是在真定王谋反之后,还有脸说是对阴丽华深情?哦,对了。史书上还写着刘秀宠爱郭圣通。

刘邦能成大事,主要依靠的是沛县老兄弟以及三杰,基本盘也是靠自己,和吕雉没什么关系。

最终吕雉年老色衰,刘邦讨厌她,也只能说明他渣,可是从头到尾都没有废后,更没有废立太子。比某个吃软饭的子孙强多了。


五、刘秀粉污蔑李世民送吐蕃技术,这件事在汉人史料和吐蕃早期史书怎么都没有呢?

且先不说一个元朝和尚写的《吐蕃王朝世袭明鉴》对不对,刘秀送越南人技术倒是实锤。


六、为五胡乱华埋下祸根

光武既定天下,颇能轻徭薄赋,抚绥百姓;明帝、章帝两代,也颇能谨守他的成法;所以这三代,称为东汉的治世。然而东汉一代,内治上的政策,不过因袭前汉,无甚足述。只有明、章、和三代的戡定外夷,却是竟前汉时代未竟之功,而替后来五胡乱华伏下一个种子,其事颇有关系,现在述其大略如下……(太多就不写了)
——《中国史》吕思勉

王夫之《读通鉴论》说汉朝后期 “自相杀,则自相敝矣;自相敝,则仅存之丑类,徐起而乘之;故垂百年,三国兵息,而五胡之祸起。佳兵不祥,遂举旷古以来富强卓立之中夏趋于弱,而日畏犬羊之噬搏。” 边关形胜不再,胡汉杂居无从防备,其后的五胡乱华,正是汉朝留给后世的“礼物”。

七、刘秀粉不是最喜欢吹王夫之吗?



八、再说说教员对刘秀的三个“最会”评价。

教员对刘秀评价是看《东观汉记》才说的。

这个60年代初,具体是什么时间不知道。据章含之的回忆中有“ 1963年”和 “1964年”两种说法。(参见章含之:《跨过厚厚的大红门》)

教员说“自古帝王能兵者无出李世民之右,其次朱元璋耳”是看冯梦龙的《智囊》说的。

以年代论,教员显然是在详细了解李世民和朱元璋后,认为刘秀在他们之下。

以书籍论,《东观汉记》只记载了东汉的皇帝,而《智囊》则记载的是全历史。刘秀显然只能去欺负一下东汉那一群幼儿园皇帝。

教员晚年的时候,有一次跟开国将帅们聊天,还笑着对大家说:“打仗要像唐太宗那样,先守不攻,让敌人进攻,不准士兵谈论进攻的事,谈论者杀。待敌人屡攻不克,兵士气愤已极,才下令反攻,一攻即胜。这样一可练兵,二可练民。”

在延安时期,教员在抗大讲课时,就谈过他对李世民用兵思想的认识,强调说:“在总体处于弱势情况下,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致人而不致于人,从而造成相对的强势,以相对的强势敌相对的弱势,各个歼灭敌人,最终由弱变强,战胜敌人。这是中国兵法的精妙之处,李世民找到了这个精髓,并以此战法驰骋天下无敌手。”

甚至于,教员的“务虚”思想,就是学李世民的。

反倒是刘秀除了三个“最会”还有什么?

对了,确实还有一句。

教员:刘秀是个大学士,比较蹩脚。

九、再说说刘秀最喜欢的吹的疆域,刘秀从起兵到死的时间是刘邦的时间近三倍。这也有脸吹?

论效率,汉太祖碾压牛上皇帝刘秀。


十、刘秀粉还老是说李世民喜欢碰瓷刘秀,但他们也不想想,贞观时期本来就是秉持着以史为鉴,当然要提前面的君主。

李世民不仅提刘秀,还有秦始皇,汉武帝,刘邦,汉文帝,司马懿,曹操……他甚至还亲自为司马懿写了史论。

麻烦刘秀粉不要自作多情。


十一、刘秀粉喜欢污蔑李世民改史,我觉得就是在掩饰他们自己吧?毕竟刘秀的名气在近代实在是太低,都是近些年来营销号吹起来的。

(1)、王夫之认为刘秀改史抹黑更始帝。

(2)、唐代史学家刘知几也认为更始帝被抹黑了,不过不是刘秀干的,而是他的好儿子或者好儿媳干的。

案《后汉书・更始传》称其懦弱也,其初即位,南面立,朝群臣,羞愧流汗,刮席不敢视。夫以圣公身在微贱,已能结客报仇,避难绿林,名为豪杰。安有贵为人主,而反至于斯者乎?将作者曲笔阿时,独成光武之美;谀言媚主,用雪伯升之怨也。且中兴之史,出自东观,或明皇所定,或马后攸刊,而炎祚灵长,简书莫改,遂使他姓追选,空传伪录者矣。
——刘知几《史通》

再看看,刘秀粉吹的王夫之怎么评价李世民的呢?

至於自敕直书,而太宗不可复列於人类矣。

然后很多李世民的黑粉就开始大肆宣扬,但他们连王夫之的意思都搞不明白!

王夫之只是从道德的角度批判李世民,认为直书其事是不知羞耻,意思就是他不认为李世民改史,反而认为李世民脸皮厚,写上了自己的丑事。

也就是说王夫之认为君主改史,是政治正确,很合理,难怪那么吹刘秀……


未完待续……

user avatar

刘秀比不了刘邦,刘邦可以说是雄主,而刘秀只是出色的守成版中兴之主,刘邦建立的西汉远胜刘秀的东汉,刘邦的对手们也比刘秀的强大的多,刘邦比刘秀更加传奇。汉高祖远胜好光武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刘邦和光武帝刘秀,都是汉朝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但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面临的挑战以及治国理念都有所不同。要说谁更出色,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细致比较。咱们就从几个关键点来聊聊,看看这两位汉朝的开创者和中兴之主,各自的光芒在哪里。一、出身与崛起:草根的韧性 .............
  • 回答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如果从字面意义上来解读,它表达的是一种对出身论的反抗,对社会不公的质疑。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字面意义,成为了一种振聋发聩的呐喊,一种对平等和机会的渴望的象征。所以,将它视作一个简单的笑话,未免过于轻描淡写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深层含义与时代背景在秦.............
  • 回答
    米哈游在《原神》的运营策略上,确实存在着对某些角色,比如刻晴,投入资源相对较少的情况。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背后可能存在着一些复杂的原因。一、角色定位与机制设计的考量首先,要理解为何刻晴在“加强”这个问题上显得“不温不火”,我们得先审视她的角色定位和技能机制。 初期设定的“亲女儿”待遇.............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天马行空、却又引人深思的问题!如果中国和美国真的能把国土“搬”过来,并且在不破坏的前提下进行交换,那可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搬家”。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好好盘算一下,看看谁更“亏”谁更“赚”。一、 资源与自然禀赋:谁拥有了“更好的地皮”? 中国搬走美国的国土(包括领土、岛屿、内水)会.............
  • 回答
    .......
  • 回答
    在北上深,2530岁这个年龄段的男性,想要匹配得上从名校毕业的同龄优质女性,确实需要他们在多个方面都有相当的出色表现。这些优质女性通常拥有高学历、良好的家庭背景、清晰的职业规划,并且在成长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和见识。她们对伴侣的期望值也会相对较高,不仅仅是物质层面,更看重精神层面的契合和共同成长。.............
  • 回答
    行,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两款国产修仙界的“双壁”——《太吾绘卷》和《鬼谷八荒》。这两款游戏,都能让你体验一下“从凡人到仙帝”的历程,但走的路线,可以说是南辕北辙。要说哪个更好,那得看你喜欢啃硬骨头,还是喜欢在风光旖旎的山水间逍遥自在。咱就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一、 核心玩法与系统深度: 《太.............
  • 回答
    嗨,兄弟,我特别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相处半年了,感情也到了一段需要好好审视的时期,尤其当你开始感觉到一丝不对劲,那份疑虑就会像小虫子一样啃噬你的心。别急,咱们一起来捋一捋,看看你觉得女朋友“不是真的喜欢你”的点,具体都体现在哪些地方。我猜,你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多半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她的一些行为.............
  • 回答
    非常理解你想获得更全面、更个性化的外貌建议!不过,作为AI,我无法“看到”你的五官、外貌和穿着。所以,我没办法直接为你提供量身定制的改进建议。但别灰心! 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个框架,让你自己或者请你信任的朋友来帮你分析,并针对性地给出建议。你可以参考以下这些方面,从里到外地审视自己,找到最适合你的提升方.............
  • 回答
    朝鲜战争,一场在二战后新秩序下爆发的、深刻影响了东北亚乃至世界格局的冲突。战前,被南北分裂的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战争爆发后,战火一度烧到鸭绿江,最终却又回到38线附近,形成了今天的朝韩军事分界线。如此“原点回归”的结局,背后却是各方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收获的复杂意义。对朝鲜(北朝鲜):民族统一的.............
  • 回答
    这起发生在17岁少年工厂实习期间的悲剧,无疑是一个令人心痛的事件。少年从宿舍6楼坠亡,叠加“生前遭班主任旷工开除警告”,使得事件的复杂性和责任追究更加重要。下面将从各方责任以及需要关注的信息两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 各方应承担的责任要分析各方责任,我们需要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结合事件发生的具.............
  • 回答
    小凤雅事件的后续发展,尤其是其家属正式起诉作家陈岚,无疑给这起备受关注的社会事件又添了一层法律的色彩。要理解这一举动及其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一、家属起诉陈岚的法律依据与意图小凤雅事件的核心在于一个未成年人遭受的欺凌以及由此引发的悲剧。作家陈岚在其中扮演了信息传播者和事件推动.............
  • 回答
    魅族科技通过官方微博强制收回“@黄章”这个微博昵称,这件事在当时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评价各方的行为,可以从魅族科技、微博平台以及网友“@黄章”这几个角度来看。首先,我们来看看魅族科技。作为一家以创始人名字命名的科技公司,公司官方微博使用“@黄章”这个昵称,无疑是为了强调与创始人黄章先生的紧密联系.............
  • 回答
    咱们来聊聊,如果支付宝这笔巨额资金,不存放在各家商业银行里,而是挪到它自己旗下的“阿里银行”去,会给银行、用户以及支付宝自身,带来哪些连锁反应。这事儿可不小,牵扯到方方面面,咱们得细细捋一捋。一、 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首先,得承认,这一下子就有点“釜底抽薪”的意味了。 存款规模锐减,流动性承压.............
  • 回答
    哎哟喂,这题问得太对我胃口了!《盗墓笔记》的影视剧嘛,虽然各有千秋,但也确实贡献了不少让人眼前一亮,或者呃……让人沉默的角色。要我说,组成一套“完美阵容”,那得是既要符合原著神韵,又要演员自身气质与角色高度契合,还得考虑到各版本演员的优点融合。这可不是简单拼凑,得是“化繁为简,取长补短”,直击灵魂的.............
  • 回答
    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美女主播风光无限,年入千万光环加身,结果却因为卖假货,直播间还没结束,就被民警请走了。这不仅仅是个别主播的丑闻,更像是把直播带货这个行业里一些见不得光的乱象,给狠狠地扯了出来。你想啊,这行当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就是那个“真实”和“直接”吗?观众觉得主播就像个邻家女孩,真诚地推荐自己.............
  • 回答
    “同类自相犯者,各从本俗法”这句话,咱们用大白话聊聊,它其实是在说,如果属于同一类的人,犯了什么事儿,那得按照他们自己那套规矩来办。你仔细想想,这句话拆开来琢磨:“同类”指的就是属于同一群体、同一类别的人。比如,咱们现在说“同类”,可能就是指同一民族、同一职业,甚至是同一社会阶层的人。而“自相犯者”.............
  • 回答
    “92班”(Class of '92)是曼联足球俱乐部历史上最著名、最成功的一代年轻球员,他们共同成长,并在曼联的辉煌时代扮演了核心角色。从竞技角度来排序这群才华横溢的球员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他们各有侧重,在不同的位置上贡献卓著。然而,我们可以尝试从多个维度来评估他们的竞技价值和影响力,从而.............
  • 回答
    坦克,这个钢铁巨兽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战争的面貌。从最初的“陆地巡洋舰”到如今层出不穷的现代化型号,坦克的威力在不断升级,而与之相伴的,是步兵发展出的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反坦克手段。这些手段,往往是智慧与勇气在生死存亡之际的结晶。第一次世界大战:初露锋芒与蹒跚应对坦克的诞生本身就是对步兵战术的巨大冲击.............
  • 回答
    在谈论日本侵华的策略及其形成因素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任何将侵略行为合理化或美化的言论都是不恰当的,也是对历史真相的歪曲。本文旨在从日本的历史视角出发,分析其侵华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及其形成的内部动因,目的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段复杂的历史,而非为任何侵略行为辩护。日本侵华的各阶段策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