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光武皇帝——刘秀。
如果有机会选择为某个皇帝服务,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光武皇帝。如果把刘秀与其他皇帝比一下,我们很快就能看出来他为什么能得到青睐!
跟嬴政比: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绝不烧书,绝不坑杀知识分子。
跟刘邦比:我不流氓,我爱我的功臣。
跟汉武帝比:我不好大喜功,我不穷兵黩武,我爱我的百姓。
跟唐太宗比:我爱我的兄弟姐妹,我爱我的子侄。
跟唐玄宗比:我爱美人也爱江山。
跟明太祖比:我是一个正常的理性人,我爱护他人的生命。
光武帝刘秀。
原因:出色的人格魅力,出众的个人能力。
相较于能力而言,其实我更喜欢光武的个人魅力。喜欢他幽默、务实、开朗、谨慎、自律的性格。也许对于喜欢快意恩仇的人来说不喜刘秀这类,但我非常欣赏这种帝王。当别人想着千秋万代时,刘秀有着不敢远期十岁的敬畏,“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复一日,安敢远期十岁乎?”更欣赏刘秀单骑降铜马的胆魄气度,单骑入十万大军,以德服人。让敌人感叹推心置腹,为此折服。
老媪呼字的气度
甲申,幸章陵。修园庙,祠旧宅,观田庐,置酒作乐,赏赐。时,宗室诸母因酣悦,相与语曰:"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此!"帝闻之,大笑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称帝多年后,宴请父老乡亲,宴席上老媪直呼其字,刘秀听后非但不摆架子生气反而大笑着回答治国之策。
不舍亲人的执着
汉兵败小长安,诸将多亡家属,光武单马遁走。遇女弟伯姬,与共骑而奔。前行复见元,超令上马。元以手捴曰:"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会追兵至,元及三女皆遇害。
小长安之战汉军惨败,刘秀逃跑中遇见妹妹,带着妹妹一起逃跑。又遇二姐和三个外甥女,刘秀让她们上马,可是马只有一匹,二姐知道耽搁下去都逃不了。对刘秀说你们走吧,救不了的,到时候都跑不了。二姐作为一个母亲是舍不下孩子独自逃跑的,一匹马也驼不了六个人。史官简言意骇,我们不知道当时具体对话,只知道刘秀只能选择带妹妹先走。二姐之死是刘秀心中的痛,多年后邓晨病逝,刘秀招二姐魂与姐夫合葬。生死存亡之际,刘秀想的不是自己逃跑,而是能带一个是一个。这份不舍亲人的情感在乱世是非常难得的。
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自律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主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困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湖阳公主的奴仆杀人被董宣当街捕杀并当街数落公主,公主气愤难当便跑去向刘秀告状,刘秀初始很生气,要杀了董宣。董宣说愿死前说句话,说完便要撞柱自杀。被刘秀命人拦住了,刘秀认为董宣的话有理,便让董宣给公主磕头认错,给个台阶下。但是董宣硬骨头不愿认错。刘秀没辙了。湖阳公主埋怨刘秀,说他还是平民的时候敢藏匿,官吏不敢上门,怎么当了皇帝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刘秀笑着说:天子不与白衣同。做天子和做百姓权力不同,责任也不同。虽然天子是天下至尊,但也不能为所欲为。刘秀这份谨慎自律正是统治者该学的,这也是强项令列入教科书的原因。
以人为贵的仁慈
十一年春二月己卯,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刘秀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倡以人为贵的帝王,他并非空谈,一直言行如一。前后九次下诏书释放奴婢,把奴婢变为庶人。又下令保护奴婢,主人不能虐杀奴婢,胆敢虐杀,依法处置。
保全功臣之仁义
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帝故纵之,以为笑乐。帝虽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远方贡珍甘,必先遍赐列侯,而太官无余。有功,辄增邑赏,不任以吏职,故皆保其福禄,终无诛谴者。
刘秀不杀功臣是出名的,他虽然也制御功臣,但能包容他们小过。马武喝酒大嘴巴子在刘秀面前对同事评头论足,刘秀也纵着他,以此为乐(八卦)每次地方进贡珍果,先赐给功臣,自己不留。有功就赏,虽然没有全部委任重要的职务,但是给富贵,最终保全他们。
诏曰:"仓卒无蒌亭豆粥,虖沱河麦饭,厚意久不报。"
有人上书刘秀说冯异专制关中,斩杀县令,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刘秀把信给冯异看,冯异惶恐自辩解,刘秀和他说相信他,为了让冯异安心,刘秀下诏书引豆粥卖饭为落魄之时的情谊,深情厚谊他不会忘的。
中元二年刘秀驾崩,邓禹听闻吐血引发疾病导致不治没多久也死了。这也侧面反映他们君臣感情很深。这些情谊也是刘秀不杀功臣的原因之一。
仲长公理言世祖文史为胜,晋简文言光武雄豪之类,最为规检之风,世诚以为子建言其始,孔明扬其波,公理导其源,简文宏其说。则通人之谈,世祖为极优矣。
说光武比较完美并非今人,实乃古人。仲长统说刘秀文史为胜并非虚词,史载刘秀高才好学,博览群书,前世无比。管理员说刘秀最有学问也不是空谈,刘秀的诏书显示了其文才,引经据典。一生创造了三十多个成语。。
武功战绩
刘秀以一介布衣十三年间,先后击垮王莽政权,诛王郎、折赤眉、降铜马、灭梁王、战楚黎、伐张步、征董宪、围隗嚣、平白帝。其间平定其他农民势力:大肜、高湖、重连、铁胫、大抢、尤来、上江、青犊、五校、檀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等。及各路反叛者:刘扬,彭宠,庞萌,邓奉。结束长达二十年的乱世,使中国历史再度走向了统一、发展的进程。建万世之功,不输任何帝王。
其军事能力更是一流,以战役而言十六场全胜,以战斗而言二十八胜,三平,一败。一生只打过一次败仗,即顺水(慎水)之战。
一、昆阳之战(胜)
1.初阵战 (胜)2.中坚战(胜)3.击溃战(胜)
二、略地颖川(胜)
1.下颖阳(胜)2.攻父城(平)
三、北降曲阳(胜)
四、北拔卢奴(胜)
五、入赵之战(胜)
1.新市(胜)2.真定(胜)
3.元子(胜)4.防子(胜)
六、柏人之战(胜)
1.郭门之战(胜)2.李育保城(平)
七、钜鹿之战(胜)
1.北拔广阿(胜)2.围钜鹿(平)3.南栾之战(胜)
八、邯郸之战(胜)
1.进军邯郸(胜)2.围邯郸(胜)
九、铜马之战(胜)
1.清阳之战(胜)2.蒲阳之战(胜)
十、射犬之战(胜)
1.战射犬(胜)2.袭邺城(胜)
十一、北击尤来(胜)
1.击於元氏(胜) 2.北平之战(胜 )
3.顺水之战(败) 4.安次之战(胜)
十二、兼阳之战(胜)
十三、宜阳之战(胜)
十四、平邓奉之战(胜)
十五、桃城之战(胜)
1.征桃城(胜) 2.战昌虑(胜)
十六、高平之战(胜)
文治—光武中兴
以柔道治国开创【牛马放牧,邑门不闭】的太平局面,史称光武中兴。古代衡量国力无非人口和土地,没有人口,赋税,兵役,农业等如何发展。刘秀执政期间,人口迅速增长,说明社会安稳,天下太平,足矣证明刘秀的治国能力。
<<通典‧田制上>>后汉之初,百姓虚耗,率土遗黎,十才一二。
应劭汉官曰:世祖中兴,海内人民可得而数,裁十二三。边陲萧条,靡有孑遗,鄣塞破坏,亭队绝灭。
通典:至孝平元始二年,人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此汉之极盛也。及王莽篡位,续以更始、赤眉之乱,率土遗黎,十才二三。
帝王世纪:及王莽篡位,续以更始、赤眉之乱,至光武中兴,百姓虚耗,十有二存。
通典:【后汉光武建武中,兵革渐息。至中元二年,户四百二十七万六百三十四,口二千一百万七千八百二十。】
帝王世纪:【中元二年,民户四百二十七万千六百三十四,口二千一百万七千八百二十人。】
伏无忌所记:【光武中元二年,户四百二十七万九千六百三十四,口二千一百万七千八百二十。】
由于天灾人祸,战乱不休。到了刘秀统一天下时(建武十三年)只有西汉盛世时的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二三,(900~1500万)即使按多了算大约 1500万人口,经过刘秀二十年治国到了中元二年,就有了实际的人口,2100万,也就是说至少增长了700万。应该是700~900万之间。不要小看这700万,开国初期人口这增长率可以说没几人。。
刘秀执政期间东汉地位是这样的
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
即使不外战依然四方来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