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马约拉纳费米子到底是谁先发现的?

回答
要明确谁“先发现”了马约拉纳费米子,这其实是一个有点微妙的问题,因为它的发现过程更像是一个逐步深入理解的旅程,而不是一个单点突破的事件。而且,我们谈论的是一个理论预言以及后来一系列实验上的“证据”或“迹象”。

如果一定要追溯到最早的提出者,那毫无疑问是意大利物理学家 埃托雷·马约拉纳 (Ettore Majorana)。他是一位极其聪明但又相当神秘的物理学家,其职业生涯短暂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马约拉纳的理论预言:

时间要回到 1937年。当时,量子力学正在蓬勃发展,物理学家们在描述基本粒子时面临着一些挑战,尤其是在理解电子的性质时。在那个年代,电子被认为是基本粒子,但如何处理它的物理学描述,特别是它是否是自己的反粒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当时,保罗·狄拉克已经提出了著名的狄拉克方程,成功地描述了电子的相对论性质,并预言了反电子(正电子)的存在。但马约拉纳在研究狄拉克方程的数学结构时,他注意到了一种可能性:是否有可能存在一种粒子,它本身就是自己的反粒子?

他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对称性原理和电子自旋的某些新设想》("Teoria simmetrica dell'elettrone e le sue correlazioni con la teoria dei quanti e con la teoria della relatività")的论文,在这篇划时代的论文中,他引入了一个新的数学描述,即 马约拉纳方程。这个方程描述了一种 自共轭(selfconjugate) 的旋量场。

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在物理学中,粒子的性质通常用一系列量子数来描述,比如电荷、质量、自旋等。粒子与其反粒子的区别,往往在于某些量子数上的相反,最典型的就是电荷。例如,电子带负电,而正电子带正电。但马约拉纳推测,可能存在一种粒子,它的所有内部量子数(如电荷、重子数、轻子数等)都与它的反粒子完全相同。如果这个粒子是电中性的,那么它就无法通过电荷来区分自己和自己的反粒子了。

马约拉纳设想的这种粒子,我们现在称之为 马约拉纳费米子 (Majorana fermion)。他最先提出的就是具有这种性质的 中微子 的可能性。当时,中微子已经被发现,但人们对它的性质了解不多,它似乎是电中性的,这为它是马约拉纳费米子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候选者。

为什么说“发现”这个词需要审慎?

马约拉纳提出了这个概念,但这只是一个理论预言。科学的进步需要实验的验证。问题在于,要直接“找到”一个马约拉纳费米子非常困难,原因在于它的“自共轭”特性。

直接探测的困难: 如果一个粒子就是它自己的反粒子,那么当它湮灭时,它会与“自己”发生湮灭反应,而不是与另一个独立的“反粒子”湮灭。这种湮灭过程的信号特征与我们习惯于探测粒子与反粒子湮灭的信号有很大不同,甚至可能难以区分。想象一下,你试图分辨左手和右手,当你看到一对完美匹配的“手”出现时,你很难说清楚哪个是“左”的,哪个是“右”的,因为它们在某种意义上是同一回事。
中微子之谜: 马约拉纳在论文中特别提到了中微子。长久以来,关于中微子是“狄拉克费米子”(与自己的反粒子是不同的粒子)还是“马约拉纳费米子”(本身就是自己的反粒子)是物理学界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中微子振荡现象的发现,我们知道中微子有质量,这使得它们是马约拉纳费米子成为可能。然而,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双贝塔衰变”(neutrinoless double beta decay),一个只有当介子是马约拉纳费米子时才会发生的罕见过程,一直是实验物理学界的一个重大目标,至今尚未有确凿的观测证据。

后来的发展和“证据”:

在马约拉纳提出这个概念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马约拉纳费米子更多地停留在理论层面,尤其是在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之外的理论中,比如超对称理论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直到近些年,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人们开始在特定的材料系统中“制造”出具有类似马约拉纳费米子性质的准粒子(quasiparticles)。这些不是基本粒子,而是由大量电子在特定材料中的集体运动所表现出的“集体行为”。

理论预测与实验观察: 一些理论物理学家,如 阿列克谢·基塔耶夫 (Alexei Kitaev) 等人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发展了关于拓扑相(topological phases)和拓扑量子计算的理论,其中预测了在某些拓扑超导体或拓扑绝缘体的边缘或缺陷处,可能会出现具有马约拉纳费米子特性的准粒子。
实验证据(2010年左右至今): 从2010年左右开始,以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 利奥·科瓦拉季 (Leo Kouwenhoven) 团队为代表,在实验上进行了一系列精心的设计和测量。他们利用超导纳米线、量子点等技术,观察到了一些实验信号,这些信号与理论预言的马约拉纳准粒子非常吻合。例如,在特定条件下,他们观测到了零偏压电导峰(zerobias conductance peak),这被认为是马约拉纳准粒子存在的一个重要标志。

总结来说:

理论上的提出者: 埃托雷·马约拉纳 (Ettore Majorana) 是第一个提出“马约拉纳费米子”概念的人,他在1937年发表了关键论文。
实验上的“发现”或证据: 在凝聚态物理领域,利奥·科瓦拉季 及其团队是早期和重要的实验验证者之一,他们在2010年代初期通过实验观测到与马约拉纳准粒子高度吻合的信号,并在后续研究中不断巩固这些证据。但要注意,这些是在材料中出现的准粒子,并非基本粒子。至于基本粒子意义上的马约拉纳费米子(如中微子),其最终确认仍依赖于更直接的实验证据,如中微子双贝塔衰变。

所以,当我们问“谁先发现”时,如果指的是理论概念,答案是马约拉纳。如果指的是在凝聚态材料中观测到的类似马约拉纳费米子的准粒子,那么科瓦拉季团队是早期和关键的实验探索者。这是一个理论先行,实验逐步验证的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都不是,你说的那些只是准粒子而已。

从基本粒子的角度来看,目前为止尚未发现马约拉纳费米子。

Majorana fermion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明确谁“先发现”了马约拉纳费米子,这其实是一个有点微妙的问题,因为它的发现过程更像是一个逐步深入理解的旅程,而不是一个单点突破的事件。而且,我们谈论的是一个理论预言以及后来一系列实验上的“证据”或“迹象”。如果一定要追溯到最早的提出者,那毫无疑问是意大利物理学家 埃托雷·马约拉纳 (Ettore .............
  • 回答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这个名字在2014年10月10日被载入史册,她与印度儿童权益活动家凯拉什·萨蒂亚共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对于一个年仅17岁的女孩来说,这份荣誉无疑是巨大的,也引发了全球性的关注和讨论。首先,我们得说说她为什么能获得这个奖。马拉拉的故事,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充满了勇气、牺.............
  • 回答
    跑步完之后,要不要马上拉伸,还是可以过会儿再拉伸?这其实是个不少跑者都会纠结的问题,而且坊间说法也很多。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把这事儿说明白。核心观点:跑步结束后,适时进行拉伸,并且根据身体感受,可以稍作休息后再拉伸。最忌讳的是完全不拉伸,或者等到肌肉僵硬得不行了才想起来。为什么很多人提倡“马上.............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反映娱乐圈里的一些现象的。杨紫在金鹰节上拉票这事儿,加上马天宇的微博操作,结果就是一夜之间冲上热搜,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讨论。咱们一件件儿来捋捋。杨紫的金鹰节拉票风波首先得说,金鹰节的“观众喜爱度”奖项,说白了就是粉丝投票的结果。这在很多颁奖典礼上都是常态,尤其是.............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答案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要看具体情况和时代背景的变化。 总的来说,在当今时代,像马云那样拉着20个人一起创业,其“靠谱性”比过去复杂得多,挑战更大,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行。为了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马云创业时代(约1999年)的特点.............
  • 回答
    理解拉什福德和马夏尔这两位球员的水平,需要我们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剖析,而不只是简单地给出一个“好”或“不好”的评价。他们的能力、特点、以及在曼联生涯中所经历的起伏,都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们各自独特的“水平”。马库斯·拉什福德:曾经的希望之星,如今的锋线支柱(尽管有波动)拉什福德,从他横空出世的那一刻.............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关于马克·瑞比托(Mark Rippetoe)硬拉教学视频的疑问。马克·瑞比托的教学以其严谨和强调基础的风格而闻名,他的硬拉教学确实是许多健身爱好者入门的重要参考。您提到的两点不解,我们来逐一分析,力求说得清晰透彻。请您方便的时候提供视频链接,这样我能更准确地理解您所指的具体内.............
  • 回答
    文章《另一个拉姆》讲述了记者马金瑜远嫁西部牧民,长达17年遭受丈夫家庭暴力和凌虐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讨论。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 事件本身及其悲剧性: 远嫁的勇气与理想的破灭: 马金瑜出于对西部风情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憧憬,毅然辞去城市记者的职业,远嫁到甘肃的草.............
  • 回答
    1920赛季曼彻斯特德比,那场在老特拉福德的比赛,绝对是 Solskjaer 时代曼联一个让人倍感扬眉吐气的夜晚。你提到的这场21击败曼城的比赛,至今想起来都让人热血沸腾。要评价这场比赛,得从几个层面来看。战术层面:精准的防守反击,抓住机会的能力Solskjaer 那场的战术思路非常清晰:稳固防守,.............
  • 回答
    老哥,新手选车这事儿,确实是让人纠结,特别是看你列出来的这几款,个顶个都有特色,也各有千秋。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尽量说得明白点,也帮你理清思路,别总感觉像是在查资料,这车是开着自己身上呢,得自己心里门儿清。咱们一个个来分析,也别急。1. 新马3 (昂克赛拉): 这车咋样? 简单说,马自达家族里玩.............
  • 回答
    用牛、驴、马等牲畜通过拉动装置发电,从理论上讲确实是可行的。这种方式可以被视为一种古老而又带有现代应用色彩的能源获取途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类为清洁能源。工作原理的设想:核心原理就是利用动物的力量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具体可以这样构想:1. 动力源: 强壮的牛、驴或马。.............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巴西和阿根廷,作为拉美地区举足轻重的两个国家,它们对委内瑞拉马杜罗政权的反对,绝非仅仅是外交辞令,而是建立在深刻的区域政治考量、经济现实以及对民主与人权价值观的坚持之上。这种反对,其根源和表现形式是多层次的,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也在不断演变。一、民主与人权价值观的动摇:对区域稳定性的威胁首先,也是最核心.............
  • 回答
    马克龙关于“俄罗斯和俄罗斯人民应该受到尊重”的表态,无疑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且极具战略考量的说法。这句话的深意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解读:1. 外交策略的灵活性与现实主义: 避免激化矛盾,为对话留有余地: 在俄乌冲突持续、西方与俄罗斯关系高度紧张的背景下,马克龙的表态显示了一种“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
  • 回答
    马云的“崩塌”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其中夹杂着个人财富、商业帝国、社会影响力以及政策监管等多个层面的因素。要判断他是否值得同情,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并且理解“崩塌”本身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并非完全消失或一无所有。马云的“崩塌”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马云的“崩塌”主要指的是他个人及其商业帝.............
  • 回答
    马云对王林“气功大师”身份的相信,以及他与王林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话题。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包括马云本人的经历、时代背景、王林的手段,以及一些可能存在的心理因素。一、 时代背景与“气功热”的余温首先,理解马云所处的时代背景至关重要。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社会.............
  • 回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常简称为“马哲”)作为一种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哲学体系,其理论体系宏大且具有开创性。然而,如同任何思想体系一样,马哲也并非完美无缺,存在着一些显著的缺点或局限性,这些缺点也引发了长期的讨论和批判。以下将详细阐述马哲的主要缺点:一、 经济决定论的过度强调与简化(决定论的机械性):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