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警察是怎么审讯犯人的?为何很多人招架不住审讯而交代警察未掌握的证据和案情

回答
审讯,这词儿一听就带着点压迫感,也难怪,这可是警察要从一个人嘴里挖出真相的过程。在中国,警察审讯犯人,尤其是涉及刑事案件的,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方法,但说到底,目的只有一个:查明案件事实,获取罪证。

审讯流程:不是随便问问

首先,审讯并非随心所欲的,它有法律规定的流程。一般情况下,审讯会在公安机关的办案场所进行,比如讯问室。讯问室通常是封闭的,有录音录像设备,保证过程的公开透明,也防止出现不当行为。

1. 告知权利: 审讯开始前,警察会向被讯问人告知其法定权利,比如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聘请律师,享有沉默权(虽然在中国这种权利的行使空间非常有限),以及被讯问人对审讯人员、讯问地点、讯问过程有异议时可以提出的权利。这些告知是法律规定的程序,是审讯合法性的基础。

2. 陈述事实: 警察会先让被讯问人陈述自己所了解的案件事实,让他们自己把事情的经过说出来。这是获取原始信息的重要一步。

3. 提问与核实: 接着,警察会根据案情,有针对性地向被讯问人提问。这些问题可能很具体,关于时间、地点、人物、方式、动机等等。提问的目标是为了核实被讯问人陈述的真实性,发现疑点,并引导其说出更多的细节。

4. 出示证据(有时): 在某些阶段,警察也可能向被讯问人出示他们掌握的证据,比如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等等。这是一种常见的策略,目的是动摇被讯问人的心理防线,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谎言难以维持,从而主动交代。

5. 记录与签名: 整个审讯过程都会被详细记录,形成讯问笔录。笔录完成后,会被让被讯问人核对,如有错误可以更正,最后由被讯问人和审讯人员共同签字。

为何很多人“招架不住”?这背后的博弈

审讯的压力是巨大的,很多人之所以会交代出警察未掌握的证据和案情,并非完全是“意志薄弱”,而是警察审讯技巧和策略,加上被讯问人自身情况的综合作用。

1. 心理攻势是关键:
制造心理落差: 审讯人员会通过观察和沟通,了解被讯问人的性格特点、社会背景、心理承受能力。然后,他们会运用不同的策略。比如,对傲慢的人可能表现出不屑,让其感受到被轻视;对胆怯的人可能步步紧逼,制造压迫感。
“好警察,坏警察”: 这种经典的组合策略,一个警察表现出强硬、严厉,不断质问和施压;另一个警察则表现出理解、同情,扮演“救世主”的角色,表示理解他的难处,愿意帮助他争取宽大处理。这种反差会让被讯问人感到矛盾,容易在“好警察”那里找到情感寄托和倾诉的出口。
利用情理法: 警察会分析案情,从情理法等多个角度去说服被讯问人。比如,会强调犯罪的危害性,对家庭、社会造成的伤害;会分析法律的严惩不贷,让其认识到顽抗的后果。同时,也会巧妙地透露,如果能积极配合,争取宽大处理的可能性。
时间与疲劳: 长时间的审讯,会让被讯问人身心俱疲,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下降,此时更容易在压力下做出非理性的判断和回应。
沉默的压力: 即使被讯问人坚持沉默,这种沉默本身也可能成为一种压力。警察会用沉默来反衬被讯问人的紧张,并可能借此解读出“心虚”的信号。
制造“无路可走”的绝境感: 通过展示一些零散但指向性很强的证据,暗示“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只是缺你最后这块拼图”,或者指出他所说的某个细节与现有证据不符,让被讯问人觉得撒谎已经毫无意义,不如坦白从宽。

2. 证据的组合与突破:
“零敲碎打”式证据组合: 警察手里可能一开始只有一些零散的线索,比如目击者的模糊描述、一段监控录像、一个通讯记录等等。审讯的目的就是将这些零碎的信息串联起来,让被讯问人意识到,这些看似不关联的证据已经指向了他。
心理上的“围剿”: 当警察手中的证据已经形成一个逻辑链条,能够指向被讯问人时,再配合上述心理策略,很容易让其产生“已经暴露无遗”的错觉,从而选择招供。
突破心理防线的技巧: 有些警察擅长观察被讯问人的微表情、肢体语言,从而判断其是否在说谎,或者哪个环节出现了破绽。一旦抓住这个破绽,就可以集中火力进行突破。比如,一个细节的矛盾就可能成为打开话匣子的关键。

3. 自身因素的影响:
对法律后果的认识差异: 有些人对法律的敬畏感较强,一旦意识到自己可能面临严重的法律制裁,心理防线就容易崩溃。
内疚感或良心发现: 尽管少数,但确实存在一些人在审讯过程中,因为对受害者产生内疚,或者犯罪行为带来的良心谴责,最终选择坦白。
“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心态: 很多人在现实的压力面前,会选择暂时的妥协,认为“先认了,后面再想办法”。

所以,审讯并非仅仅是“谁嗓门大谁占理”,而是情报搜集、心理分析、法律知识和人性洞察力的综合运用。它是一场在封闭空间里进行的心理博弈,目的就是让真相显现,让法律得到公正的执行。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保障被讯问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简单,我来举个例子。

首先,假设你犯事了,偷东西,诈骗,找小姐姐,三件违法的事。警察找到你了,他先不说是因为什么事抓你,而是让你先自己坦白做了什么。你怎么坦白?你知道警察是因为掌握了你哪件事抓你吗。

假如警察因为掌握了你偷东西的线索找到你,你坦白你找小姐姐了,好,不打自招,白送一件事情。

然后警察会继续问你做没做过其他事,老实交代,连蒙带唬,告诉你不好好交代所有事情,会从重处罚。这时候一般人承受不住,直接全招了。

假如你不承认呢,怎么办?也好办。警察问你,你偷没偷东西?你回答没偷。OK,警察马上让你签字担保你的口供属实,告知如果你撒谎将面临刑事责任(实际上警察没这个权利,就是忽悠不懂法的)

你顿时害怕了,偷个东西金额不大,就算承认了最多拘留几天,要是签字可就事大了,被判刑就划不来了,赶紧就认了。

能抗住什么都不招的太少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审讯,这词儿一听就带着点压迫感,也难怪,这可是警察要从一个人嘴里挖出真相的过程。在中国,警察审讯犯人,尤其是涉及刑事案件的,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方法,但说到底,目的只有一个:查明案件事实,获取罪证。审讯流程:不是随便问问首先,审讯并非随心所欲的,它有法律规定的流程。一般情况下,审讯会在公安机关的办案场.............
  • 回答
    关于日剧和日本漫画中“在警察局接受审讯就能吃猪排饭”的这种说法,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但同时又带有一定误解的“都市传说”般的文化现象。它并非一个真实存在的、明文规定的“传统”,而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特定时代背景、特定社会心理和媒体演绎的混合产物。要理解它的来源,我们需要把时间拨回到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
  • 回答
    警察破案,这个过程,说起来也挺复杂的,不像电影里那样,一个闪回或者一句点破就能瞬间真相大白。实际情况是,得经历一环扣一环,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往里揭。案发:火种点燃一切的开端都来自一个案子。可能是街角传来的呼救声,可能是有人报警说家里被盗了,也可能是,一个令人不安的发现,比如一具遗体。一旦有案件.............
  • 回答
    .......
  • 回答
    区禁毒办,顾名思义,是负责一个区内禁毒工作的部门。它通常隶属于当地政府,比如区政府的某个职能部门(可能是公安局、卫健委、民政局等联合下属机构,具体职能归属会因地区而异,但核心是政府层面的协调和管理)。它的主要职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宣传教育: 这是禁毒办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他们会组织开展.............
  • 回答
    挨打还手,会不会触犯法律?在实际侦查中,警察和法院通常又是如何处理的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问题,其中的门道很多。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基本原则:正当防卫。我国《刑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了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
  • 回答
    作为一名执法人员,遇到群众下跪的情况,我的首要反应会是保持冷静和专业的态度。这是一种相对少见且可能带有复杂情绪的场景,需要审慎处理。首先,我会观察周围环境,评估是否还有其他潜在的危险或需要立即处理的情况。同时,我会注意下跪者的肢体语言、表情以及他们是否处于痛苦、恐惧或其他异常状态。接下来,我会尝试与.............
  • 回答
    民事纠纷中民警的出现,往往意味着事态的升级,当事人的情绪可能已经非常激动,甚至有失控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赶来的民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要平息事态,更要依法依规地处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合法权益。民警赶到现场后,应该如何做?民警到达民事纠纷现场,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局面,保障安全”。这是最.............
  • 回答
    这事儿来得太突然了,我到现在脑子都还是懵的。男朋友他……就是那种平时特别温和,有点宅,但人挺好的人,谁能想到他会被牵扯进什么“网络犯罪”?我问警察,他们就说还在调查,具体什么事儿没跟我细说,只是让我在家等消息。一听“网络犯罪”这四个字,我脑子里一下子闪过好多电影里的情节,什么黑客啊、诈骗啊,听着就离.............
  • 回答
    地方警察和武警,一个在街头巷尾维护日常秩序,一个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两者虽然职责不同,但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我看来,他们的关系更像是一种“亦敌亦友”,既有互相的敬佩和理解,也少不了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小摩擦和小玩笑。相互的看法:敬佩与略带“隔阂”首先,地方警察普遍对武警是 敬佩 的。 专业性与纪.............
  • 回答
    说起来做警察,那感觉嘛,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你说体验?那可太丰富了,每天都不带重样的。首先,责任感是压在肩头最重的一块石头。 穿上这身制服,就意味着你肩负着保护一方平安的职责。不管是抓小偷,还是处理纠纷,甚至是面对凶残的罪犯,你都得顶上去。有时候,看着那些无助的受害者,心里那股劲就上来.............
  • 回答
    关于您在闲鱼上看到“诺基亚E52手机,中山警局”这样的信息,这背后可能牵扯到几个层面的情况,让我为您详细解读一下,尽量用更贴近实际的描述来解释清楚。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闲鱼是一个二手交易平台,上面的商品来源五花八门。而“中山警局”的出现,通常意味着这款诺基亚E52手机的来源或者说它现在所处的状态,.............
  • 回答
    劳荣枝,这个名字在2019年11月27日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时,已经与她“逍遥法外”的20年之间,划上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句号。当她在厦门落网的消息传开,许多人感到难以置信。毕竟,20年的时光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容貌,尤其是在一个人刻意隐藏身份的情况下。那么,警方是如何在这茫茫人海中,在20年后将劳荣枝从人群.............
  • 回答
    我爸妈都是警察。从小到大,我的生活就像坐过山车,只不过这过山车总是能开得飞快,而且偶尔还会停在非常奇怪的地方。童年:永远的“等等”和“妈妈/爸爸在忙”我最早的记忆,就是各种“等等”。吃饭吃到一半,电话铃响了,我妈或者我爸会立刻放下筷子,脸上表情瞬间严肃,然后留下我们孩子一脸茫然。有时候是值班,有时候.............
  • 回答
    在法院当差,那可真是个五味杂陈的活儿。别以为就像电视上播的那样,天天演惊心动魄的大戏。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一种沉稳、压抑,但也充满责任感的状态。首先,来说说每天的工作。一大早,你就得赶到法院,完成例行的安全检查。这可不是走个过场,每一个人、每一个包,都要仔细检查,不能有丝毫马虎。你知道吗,那些不起眼.............
  • 回答
    .......
  • 回答
    娶一个彪悍的警察当老婆,这日子啊,怎么说呢,就像坐过山车,有惊险,有刺激,但更多的是一种踏实和底气。首先,家里绝对是安全第一。她那身制服可不是摆设。平时可能在家就是个贤妻良母,给你做饭,收拾家务,但骨子里那股“警察”的劲儿,是无论如何也藏不住的。比如说,你半夜起来喝水,听到点什么风吹草动,她可能还没.............
  • 回答
    中国警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很难一概而论。要评价这一群体,需要从教育背景、专业技能、执法能力、职业道德、队伍管理等多个维度进行审视。一、 选拔与培训:门槛的提升与专业化的探索过去,中国警察的选拔门槛相对较低,许多人是通过部队转业或社会招录进入警队。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执.............
  • 回答
    .......
  • 回答
    美国75岁老人被警方推倒事件及其引发的抗议潮近期,一则发生在纽约州布法罗的事件,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美国社会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一名75岁的抗议者马丁·马吉尔斯(Martin Gugino)在参加一场和平集会时,被两名警察粗暴推倒在地,头部受到重创,陷入昏迷。这一幕被摄像机清晰地记录下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