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挨打还手,会触犯法律吗?在实际侦查中警察和法院一般是怎么处理的?

回答
挨打还手,会不会触犯法律?在实际侦查中,警察和法院通常又是如何处理的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问题,其中的门道很多。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基本原则:正当防卫。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了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如果你在遭受不法侵害,生命或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采取反击措施,即使让对方受到了伤害,只要你的反击是为了制止对方的不法侵害,并且没有超过必要限度,那就是正当防卫,法律是保护你的,不追究你刑事责任。

那么,重点来了:“不法侵害”和“超过必要限度”。

“不法侵害”: 这意味着对方的行为必须是违法或者犯罪的。比如,对方无缘无故地对你进行殴打、抢劫、性侵等。如果对方只是对你进行语言上的侮辱,或者只是轻微的推搡,但没有造成实质性伤害,你直接上去动手打回去,这就很难说是“不法侵害”的延续,你还手的行为可能就脱离了正当防卫的范畴。
“超过必要限度”: 这是正当防卫最关键也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地方。简单来说,你的还手行为必须与对方的侵害程度相适应。
比如: 对方只是推了你一下,你却用刀砍伤了对方,这就是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
再比如: 对方用拳头打你,你可以用拳头格挡或者还击,但你不能拿出更具杀伤力的武器,比如棍棒、刀具,尤其是当对方已经停止攻击或者被制服的时候。
特殊情况: 法律还规定了“特殊正当防卫”,即“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重伤的,不负刑事责任。” 这个规定给予了面对极端暴力时更强的自卫空间。

在实际侦查和审判中,警察和法院是如何处理的呢?

这通常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需要细致调查的过程,因为要还原当时的情景,判断侵害是否“正在进行”,以及还手行为是否“超过必要限度”。

1. 现场勘查与证据收集:
警察到达现场后,首先会控制现场,制止双方的进一步冲突。 会询问当事人、证人,并进行现场勘查,比如查看是否有打斗痕迹、受伤情况、使用的器械等。
收集物证: 比如受伤人员的伤情鉴定报告、遗落在现场的凶器或者工具、监控录像(这是非常重要的证据)、现场的血迹等。
询问笔录: 对双方当事人、在场证人、目击者进行详细的询问,记录他们的陈述。这其中会重点关注:
冲突是如何开始的?
谁先动的手?
对方施加的侵害是什么性质的?(例如:殴打、持械、威胁等)
你还手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当时你是否感到生命或身体受到严重威胁?
还手的时候,对方是什么状态?(例如:是否还在攻击?是否已经被制服?)
还手使用的工具和力度如何?

2. 责任认定与法律适用:
区分“正当防卫”与“故意伤害”: 这是最核心的环节。
如果判断为正当防卫: 案件通常会以“不负刑事责任”结案。但具体情况也可能根据情节程度,例如是否造成了轻微损害,最终决定可能是在派出所进行调解,或者移交检察院后不起诉。
如果判断为互殴: 也就是双方都有动手,且都不能完全排除责任,那么双方都可能构成故意伤害。
如果判断为故意伤害(一方是侵害者,另一方是还手者,但还手者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 那么还手者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
“必要限度”的界定: 这是最难把握的。法院在审理时会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侵害的紧迫性: 对方的侵害是否正在进行,是否立即会造成严重后果。
侵害的强度和方式: 对方是以拳脚相加,还是持刀砍杀?
还手者的动机: 是为了制止侵害,还是报复泄愤?
还手的方式和强度: 还手的力度、使用的工具、还手的次数等。
还手行为与侵害行为的比例: 是否与对方的侵害程度大致相当。
是否存在脱离危险的可能性: 在还手过程中,是否有机会脱离危险但没有选择。
目击者证言和监控录像: 这些客观证据对于还原事实至关重要。

3. 法院的判决:
案件移送检察院: 如果公安机关认为有犯罪事实,但属于正当防卫,可能会建议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
检察院审查起诉: 检察院会独立审查证据,决定是否提起公诉。如果认为符合正当防卫,会做出不起诉决定;如果认为构成犯罪,会提起公诉。
法院审理: 法院会结合公安和检察院的证据,以及庭审中的质证和辩论,最终作出判决。
关于“正当防卫”的界定,有时会存在一定的弹性空间, 尤其是在面对突发、紧急、高强度暴力的情况下,司法机关会更加慎重。例如,在面对持凶器攻击时,即使还手导致对方重伤,也可能被认定为正当防卫。

举个例子来说明:

情形一: 你在路上正常行走,突然一个人冲过来,二话不说就扇了你一个耳光。你当然可以还手,比如推开他,或者扇回去一个耳光。如果对方因此摔倒,但没有受重伤,你的行为很可能被认定为正当防卫。

情形二: 同样是你被打了耳光,但对方在你还手时,已经没有继续攻击的意图,甚至试图逃跑,而你却追上去,用脚猛踢对方,导致对方骨折。这种情况下,你的还手可能就被认为超过了必要限度,构成故意伤害。

情形三: 对方持刀威胁你,并试图捅你。你出于自卫,夺下刀,并用刀刺伤了对方,导致对方重伤甚至死亡。在许多情况下,这种行为会被认定为正当防卫,尤其是在“特殊正当防卫”的范畴内,你可能不负刑事责任。

总而言之,挨打还手是否触犯法律,关键在于你还手的目的是什么,以及你的还手行为是否恰当。 如果是为了制止对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且程度相当,那就是正当防卫,受到法律保护。如果超出了这个界限,那就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了。在实际操作中,警察和法院会非常谨慎地审查证据,力求还原事实真相,公正裁决。对于普通人来说,最稳妥的做法是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或者在必要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正当防卫意图,并尽量保留相关证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中国的法律是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而不是为了维护正义.

所以,如果你按法律办,别人打你,忍着,同时那个录像机录下来,再问一下他身份证号.

等他打完了,你去报警,慢慢等警察来安慰你,慢慢等,哈哈哈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挨打还手,会不会触犯法律?在实际侦查中,警察和法院通常又是如何处理的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问题,其中的门道很多。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基本原则:正当防卫。我国《刑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了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
  • 回答
    听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前几年那场轰动一时的拳击比赛。当时,我们都觉得日本选手胜券在握,那实力摆在那里,对手似乎真的有点勉强。赛前,几乎所有人都押注在日本选手身上,他那种沉稳的台风和犀利的拳法,确实让人信心十足。结果呢?比赛开始后,他一开始打得确实很有章法,稳扎稳打,几次漂亮的组合拳都让对手.............
  • 回答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掷地有声的话,出自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之口,是对近代中国饱受屈辱历史的深刻总结,也是一句极具警示意义的格言。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含义:这句话的核心在于揭示了实力与安全之间的直接、残酷的因果关系。它并非仅仅指代军事上的落后,而是涵盖了一.............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扎心,但也问到了点子上。作为“没有背景”的普通人,在体制内摸爬滚打,除了“挨骂”,好像确实没啥其他立竿见影的“好处”。但话说回来,事情也不能这么绝对,咱们一步步剖析开来聊聊,看看有没有什么“旁门左道”或者说,能让你在“挨骂”之余,还能找到点别的意义或者说出路。首先,得承认,背景这东西,在.............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宁挨十拳不挨一肘”,这句话在武术界和民间都流传甚广,它背后蕴含着一套关于攻击方式和防御策略的朴素智慧。与其说是讲究“挨打”,不如说是讲究“如何减少伤害”,或者说“如何在这种不可避免的挨打中,选择对自身损害最小的方式”。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宁愿承受十次拳头击打,也不愿意承受一次肘部攻击.............
  • 回答
    当年中国与苏联的决裂,以及由此带来的全国性的饥荒和还债,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痛苦的历史事件,其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言两语能够道尽。这场“三年困难时期”(更广为人知的说法是“三年自然灾害”,但实际上人为因素影响巨大)的惨痛教训,至今仍是讨论中国历史绕不开的沉重话题。要理解这场决裂,我们得从建国初期中苏两国.............
  • 回答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后,无疑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在许多西方国家眼中,他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领导力,被视为抵抗侵略的象征。然而,即便在这样艰难的时刻,泽连斯基在国内也并非全然受到爱戴,甚至存在不少批评和不满的声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政治生涯、国内政策,以及战争爆发后.............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联合国饥饿报道以及中国人口状况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涉及经济、社会、历史、文化以及政策等诸多因素。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一下:一、 联合国饥饿报道与中国现实的可能解读:首先,我们需要对“联合国饥饿报道”的具体内容进行审慎分析。联合国发布的各类报告,尤其是涉及全球饥.............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家长和孩子都挺挠头。孩子偷偷改了试卷成绩,一方面是怕挨骂,另一方面也说明孩子内心是知道自己做得不对的,但一时冲动,或者说在巨大的压力下,选择了最糟糕的处理方式。这背后其实藏着很多问题,咱们得一样一样捋一捋,看看怎么才能对孩子成长最好。首先,得承认这事儿孩子确实做错了。 欺骗家长、伪造事.............
  • 回答
    .......
  • 回答
    《红楼梦》中宝玉挨打一节,本是黛玉和宝钗二人性格差异最淋漓尽致的展现,也是她们对宝玉情谊深浅的无声告白。黛玉的反应:心痛如绞,情深义重当宝玉被贾政毒打的消息传来,黛玉的反应那叫一个“如丧考妣”。书中细致描绘了她的模样: 闻讯如雷轰顶,魂魄俱失。 黛玉平日里就体弱多病,对宝玉更是牵肠挂肚。一听到宝.............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社会、家庭、教育以及儿童心理发展等多个层面的变化。不能简单地说“以前的孩子没有心理问题”,因为历史上也存在儿童心理问题的现象,只是在认识、诊断和记录方面可能与现在有所不同。然而,我们确实观察到当代儿童心理问题出现的频率和广度似乎有所增加,这背后有多重.............
  • 回答
    从小经常挨打被骂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面临一系列心理上的挑战。这种童年经历会对他们的认知模式、情感调节能力以及人际交往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1. 情感调节障碍与情绪失控: 内化攻击性,外化为冲动和易怒: 长期处于被动挨打和被辱骂的环境中,孩子可能无法学会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他们可能会将内心的愤怒、委.............
  • 回答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长河中用血泪和牺牲总结出的深刻教训,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沉甸甸的现实映照。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那个饱受欺凌、屈辱与抗争的年代。想象一下,在19世纪的中国,一个曾经辉煌灿烂的古老帝国,突然面对着来自西方工业化国家的一股股强大冲击。当.............
  • 回答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口号,无疑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警示,更是深刻地烙印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对中国的思想,尤其是民族主义、国家安全观和发展观,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落后就要挨打”说辞的由来与历史背景要理解这句话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我们必须回到它.............
  • 回答
    这情节,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叫晴雯去给林黛玉送旧绢子。初看之下,似乎只是个寻常的差事,可细细琢磨,这里面藏着不少门道,可以说是宝黛之间一段深藏不露的“心里话”。首先,得说说这“旧绢子”的来历。这东西可不是普通的帕子,它是宝玉挨打之前,林黛玉亲手为他做的那条旧绢子,上面还绣着他自己的.............
  • 回答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在理解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及朝鲜人民军)是如何战胜以美国为首的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时,需要更深入地思考其内涵。它并非单纯指军事装备的先进程度,而是指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自主性以及抵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能力。朝鲜战争的爆发,本身就与“落后就要挨打”的.............
  • 回答
    “中国人已经不挨打了,也不挨饿了,什么时候才能不挨骂?”这句话,带着一丝无奈,也藏着一种渴望。它触及了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议题,关乎民族的尊严、国家的形象,以及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内心感受。要详细地讲明白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历史、现实、以及未来的发展几个维度去深入剖析。一、从“挨打”与“挨饿”看历史的纵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