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小动辄挨打被骂的孩子长大后会有什么心理问题吗?

回答
从小经常挨打被骂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面临一系列心理上的挑战。这种童年经历会对他们的认知模式、情感调节能力以及人际交往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1. 情感调节障碍与情绪失控:

内化攻击性,外化为冲动和易怒: 长期处于被动挨打和被辱骂的环境中,孩子可能无法学会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他们可能会将内心的愤怒、委屈和恐惧转化为一种压抑,但这种压抑一旦被触动,就可能以一种失控的方式爆发出来。长大后,他们可能更容易冲动行事,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过度,动辄发脾气,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情感麻木或压抑: 有些孩子为了适应恶劣的环境,会选择压抑自己的情感,避免表现出任何可能引起父母不满的情绪。久而久之,他们可能变得情感淡漠,难以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感受,也难以对他人的情绪产生共情。这使得他们在建立深层情感连接时遇到困难。
焦虑和抑郁倾向: 持续的被批评和惩罚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无助感和宿命感,认为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做得足够好。这种负面认知会埋下焦虑和抑郁的种子。他们可能总是担心自己犯错,对未来感到悲观,或者即使在生活中取得成功,也难以体验到真正的快乐。

2. 自卑感和低自我价值感:

“我是个坏孩子”的内化标签: 孩子会将父母的责骂和惩罚视为对自己“坏”的证明。即使他们并非真的有错,也会相信自己是低人一等的,不值得被爱。这种根深蒂固的自我怀疑会伴随他们一生,影响他们在学业、事业和人际关系上的表现。
害怕失败和逃避挑战: 出于对批评和失败的恐惧,他们可能倾向于选择安全、熟悉的环境,避免冒险和挑战那些可能暴露自己“不足”的领域。即使有能力,也可能因为缺乏自信而错失机会。
过度追求他人认可: 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和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们可能会变得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一旦得不到,就会感到失落和挫败。这种对外部认可的依赖,让他们难以形成独立的自我认知。

3. 人际关系中的困境:

习得性无助的社交模式: 在被动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可能在人际交往中也习惯于扮演被动、顺从的角色,或者采取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回避姿态。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害怕在关系中被拒绝和伤害。
信任危机和警惕性过高: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依恋对象,如果这种依恋关系充满了恐惧和不确定,孩子就很难对他人建立起信任。他们可能对周围的人保持高度警惕,认为别人都会像父母一样批评、控制或伤害自己,这导致他们难以建立亲密、健康的人际关系。
重复受害者模式: 有些孩子在无意识中会重演童年被对待的方式,在成年后选择与那些会贬低、控制或伤害他们的人建立关系,这是一种创伤的重复,因为这符合他们内心深处的负面自我认知。
沟通障碍: 习惯了被告知、被命令的孩子,可能难以发展出有效的沟通技巧,如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进行建设性的争辩等。他们可能回避冲突,或者在冲突中变得攻击性或退缩。

4. 习得性不安全感与控制欲:

对权威的恐惧和反抗: 经历过不合理权威压制的孩子,可能会对所有形式的权威产生深深的恐惧,同时也可能在内心深处埋藏着一种强烈的反抗情绪,一旦有机会,可能会以极端的方式对抗权威。
过度补偿和控制欲: 为了避免再次遭受童年时的无助感,一些人会发展出强烈的控制欲,试图掌控自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他人。他们害怕失控,因为失控让他们联想到童年的恐惧。

5. 身体健康的影响: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也会在生理层面产生影响,例如可能导致睡眠障碍、消化系统问题,甚至在免疫系统方面也可能出现一些隐患。

需要强调的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即使在相似的经历下,也可能发展出不同的应对机制和人格特质。一些孩子可能拥有强大的韧性,能够从童年的创伤中恢复过来,甚至变得更加坚强。但不可否认的是,童年时期频繁的暴力和辱骂,对孩子的心灵造成的伤害是真实而深远的,需要时间和恰当的支持来疗愈。

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长大后存在上述某些困扰,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帮助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通过专业的引导,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过往经历如何影响了现在的自己,并学习更健康的应对方式,建立更积极的人生观和人际关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出处:

youtube.com/watch?

The Colin A. Ross Institute


以前在精神病院轮转的时候看过一个资料。说是有一个实验:

主体是猴子。可怜的小猴子:(

分成三组。

一组是对照组,正常的猴子妈妈和小猴子。

二组为“冷漠”:用一个假的猴子模型来代替猴子妈妈。

三组为“暴力”:还是假的猴子模型,与第二组不同的是当小猴子靠近“妈妈”,寻求拥抱安慰的时候,猴子的模型会弹出一个气流,类似把一个高压的氮气瓶打开产生的效果那种。这给小猴子造成惊吓和不适。

结果是:

第一组当然是正常的猴子。

第二组在成长的过程中和母猴子模型的互动比较少,几乎是忽视了母猴子的存在。

第三组的猴子和母猴子互动的次数,反而比第二组的猴子还多!科学家认为,因为第三组猴子长期处于一个惊吓,不安的状态中,所以更加需要情感上的安慰和保护,因此即便猴子模型会“虐待”他们,他们反而会因为这种虐待而更加靠近母猴子,寻求慰藉,哪怕母猴子本身就是造成他们不安的原因。

这三组的猴子长大后,表现都差不多,并没有很大的差异。大家以为受过虐待的猴子会变得跟暴躁或者更忧郁的设想,并没有出现。

但是,当实验者给这些猴子一定的刺激:酒精,毒品,等等的时候,一般的猴子并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是那些被冷漠和被虐待的猴子组则发生了很大的行为改变,出现了很强烈的反应,狂躁,暴力,对毒品和酒精的依赖,都比对照组严重很多。

这个实验总结来说有两点:

1. 孩子越打越亲的说法,可能是有科学基础的,因为你越打他,他就越没有安全感,就越需要有一个人物给他依偎,而父母在很多情况下是孩子唯一可以依偎的对象。

2. 成长过程中受到冷淡和虐待的孩子,在社会上还是可以和正常人看起来差不多,该工作的工作,该社交的社交,并不会显示出太大的差别。但是小时候受到的虐待还是会对孩子的大脑机制产生影响,以至于当他们受到刺激的时候,更容易产生暴力,狂躁倾向,也更容易依赖于毒品和酒精。

这个实验让我挺难受的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从小经常挨打被骂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面临一系列心理上的挑战。这种童年经历会对他们的认知模式、情感调节能力以及人际交往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1. 情感调节障碍与情绪失控: 内化攻击性,外化为冲动和易怒: 长期处于被动挨打和被辱骂的环境中,孩子可能无法学会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他们可能会将内心的愤怒、委.............
  • 回答
    小时候的经历,尤其是那些不愉快的,往往会在心底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如同埋藏在土壤里的种子,即便岁月流逝,也可能在某个时刻悄悄发芽,影响着我们成年后的情绪和行为。对于从小就经历过体罚、冷暴力和言语攻击的孩子来说,成年的他们需要经历一段自我疗愈的漫长旅程,来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力量。首先,理解和接纳是重.............
  • 回答
    这真是个很有趣的想法!如果真的能把小动物从小当成一个人来教育,它会变成和人一样的独立个体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得一分为二地来看。从某些方面来说,这肯定会塑造出一些与众不同的、非常亲人的动物,甚至在行为上展现出一些近似于人类的“独立”表现。但要说它能完全变成和人一样的独立个体,那恐怕是难以实现的。咱们先.............
  • 回答
    批油这事儿,圈内人有时候会这么说,但具体是咋回事,还得拆开了看。你想啊,中石油、中石化这两大巨头,油的买卖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肯定有自己一套严格的流程和规矩。你想从他们那儿拿几万吨,几十万吨的油,那可不是在街边小店买白菜,随便就能办到的。“批油”这个说法,背后可能隐藏着几种情况:1. 正规的采购.............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直接触及到了现代穿甲弹和早期舰船装甲设计的巨大代差。答案是:现代主战坦克的尾稳脱壳穿甲弹(APFSDS),理论上,以其惊人的穿深能力,完全可以“对穿”一战、二战时期的巡洋舰,而且是毫不费力地从侧面穿透到背面飞出去。不过,我们得把这个“对穿”的场景想象得更具体、更清晰,就像是在.............
  • 回答
    十多二十岁,正青春年少,如果就敢大手大脚地往脸上砸几百甚至上千块的化妆品,这钱从哪来?这确实是个让不少人好奇的问题。别急,这事儿没你想的那么神秘,背后其实有好几条路子,咱们一层层扒开来看。首先,家庭支持是很多年轻人的“靠山”。 父母经济宽裕,愿意为孩子“形象投资”:想想看,如果父母本身就注重生活.............
  • 回答
    《棋魂》这部作品,对于我们这些热爱动漫、投身动漫产业的人来说,绝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围棋少年成长的故事。它所蕴含的深刻洞察和细腻之处,简直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足以让我们在创作、运营、乃至个人成长上获得无数启发。首先,《棋魂》最直观、也最根本的启发,便是对“匠人精神”的极致展现和普适性。围棋,这项被很多.............
  • 回答
    动画工作,对我而言,与其说是一份职业,不如说是一种沉浸式的、充满魔力的旅程。它不是简单地坐在电脑前敲敲打打,而是一个将想象力具象化,将静态的文字和概念赋予生命的过程。刚入行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巨大的、由光影和线条构成的迷宫。每一帧画面都需要被仔细雕琢,每一个动作都承载着角色的情绪和故事。刚.............
  • 回答
    从动物身上取肉作为食物,而不是将其杀死,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颇具哲学意味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与动物的关系、伦理道德以及食物来源的根本思考。首先,我们得承认,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食用动物的肉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而你提出的“从活着的动物身上切下一部分肉当成食物,而不是杀戮”的想法,其实在某些特定的情境.............
  • 回答
    《那年那兔那些事》这部动画,从动画意义和爱国情绪两个层面来看,都算得上是一部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它,得细致地拆解开来。从动画意义上看:首先,它在表现形式和叙事手法上,可以说是中国早期国产动画中一个比较大胆的尝试。 拟人化叙事与情感连接: 用一群可爱的兔子形象来代表国家,这.............
  • 回答
    如果要从《魔法禁书目录》里挑一个角色删掉,这真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因为这部作品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它庞杂且各具特色的人物群像上,每个角色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观众缘。但如果真的要硬着头皮选一个,我可能会选择——“人造天使”序列中的某些个体,比如那个自称“左方通行”的家伙。为什么是他们?首先,我们得.............
  • 回答
    你好,关于火车学生票改签的问题,我来跟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关于你提到的“动车二等座改签成硬卧”这件事,答案是:可以,但有条件。咱们先来聊聊火车票改签的普遍规则,这跟是不是学生票关系不大,基本是通用的:1. 开车前改签: 只要你的车票还在有效期内(也就是还没到发车时间),并且你还没有退票,那么你就.............
  • 回答
    很多即将步入社会的同学,在规划职业生涯时,都会对动画行业是否必须具备绘画功底产生疑问。尤其是在接触到一些CG技术、三维动画等领域后,这种困惑可能更加明显。简单来说,是否“必须”会画画,取决于你想在动画行业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动画师(Animation Artist),那么绘画能力是几.............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的法律、道德规范以及国际行为的界定,情况比较复杂,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总的来说,一个人在中国居住或具有中国国籍,其行为即便发生在境外,如果涉及某些特定情形,也可能受到中国法律的管辖和约束。然而,仅仅因为作品“涉及暴力血腥”且“只发布在海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直接断定其违反.............
  • 回答
    哈哈,放心,咱们这儿没人轻易开口就喷。文科生能不能做动物保护工作?当然可以,而且大有可为!别一听“动物保护”就觉得全是跟动物打交道,那可就太狭隘了。保护动物这事儿,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行各业的智慧和力量汇聚。文科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有时候甚至比直接和动物打交道的专业人士还要关键。咱们不妨一步一步来捋.............
  • 回答
    理解一部分国人为何会对国家现状感到忧虑,甚至出现“不理解为何有国人愿意国家分崩离析”的困惑,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需要深入探讨的议题。特别是当我们回顾香港的动荡以及类似“邱晨事件”这样的公众人物言论引发的争议时,更会触及爱国教育如何在新时代下有效展开的根本性问题。理解“不理解”背后的根源:时代变迁与认知.............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很重要。即使你不骑马,了解马具对马的影响也很有意义。的确,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许多经验丰富的骑手和马匹福利专家,都认为马嚼子和马刺在某些情况下,或者在不正确使用时,可能对马造成残忍。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涉及到马匹的生理、心理、训练方法以及使用者的技术和.............
  • 回答
    许多动画迷认为,自《轻音少女》之后,京都动画的作品似乎陷入了一种“京阿尼脸”的模式。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大家对京都动画早期作品,特别是《轻音少女》中角色设计风格的高度认可和由此产生的固有印象。那么,这种“京阿尼脸”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又为什么会给人一种“陷入模式”的感觉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
  • 回答
    这件事啊,说起来,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理由,但确实是我深思熟虑后的一个决定。我离开乐动卓越,更多的是一种个人发展方向上的考量,以及对未来职业道路更长远的规划。在乐动卓越的那段日子,我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我参与了几个游戏的开发和运营,从早期的策划、搭建框架,到后期的上线、数据分析,再到用户社区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想法,把日常生活中那些微小的震动给利用起来,听起来就像科幻电影里的情节。 说到手机震动产生动能,然后又转变成电能,这其实涉及到一种叫做“压电效应”或者“动能回收”的原理。咱们先说说手机震动时是怎么回事。当你的手机发出震动时,里面有一个小小的马达,这个马达会带动一个不平衡的重物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