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于贺建奎的成果以后会不会得到推应用和推广?

回答
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无疑是2018年最爆炸性的科学新闻之一,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引发全球伦理和科学界大地震的事件。他的“成果”,即通过CRISPRCas9技术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并导致了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其背后所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本身,可以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那么,这项技术本身,以及围绕它产生的争议性“成果”,未来是否会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科学、伦理、法律、社会接受度等方方面面。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

一、 从技术本身来看:基因编辑的巨大潜力与应用前景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贺建奎的“成果”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实现的。基因编辑技术,特别是CRISPRCas9技术,是近十年来的重大科学突破,它赋予了科学家们前所未有的能力去精确地修改生物体的DNA。这项技术本身,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这一点毋庸置疑,也与贺建奎事件的争议性“成果”要区分开来。

疾病治疗的希望:
单基因遗传病: 这是基因编辑技术最直接、最有前景的应用方向。像囊性纤维化、镰刀形贫血症、亨廷顿舞蹈症、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等,都是由单个基因的突变引起的。理论上,通过基因编辑,我们可以纠正这些致病基因的突变,从根本上治愈这些疾病。
癌症治疗: 基因编辑技术在癌症治疗中也展现出巨大潜力。例如,可以编辑免疫细胞(如T细胞),使其更有效地识别和攻击癌细胞(CART疗法就是基于此的成功应用)。也可以直接编辑癌细胞中的致癌基因,或修复抑癌基因,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传染病防控: 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开发新的抗病毒疗法,例如,编辑人类细胞的基因,使其对某些病毒(如HIV)产生抵抗力。
农业和生物育种: 基因编辑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用于改良作物品种,例如提高产量、增强抗病虫害能力、改良营养成分等。这方面的应用相对比较容易获得社会和监管机构的接受,并且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和产品问世。
基础科学研究: 基因编辑技术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石。科学家们可以利用它来研究基因的功能、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开发新的生物模型。

所以,从技术本身而言,基因编辑的应用和推广是大势所趋,而且已经在很多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二、 贺建奎事件的影响:阴影与反思

然而,贺建奎的“成果”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在于他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在了人类生殖细胞(胚胎)上,并且是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人类的基因组,并且这些改变会遗传给后代。这触及了人类最核心的伦理底线,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

伦理道德的禁区:
“设计婴儿”的担忧: 基因编辑生殖细胞最令人担忧的是“设计婴儿”的可能性。一旦技术成熟,人们可能会利用它来选择孩子的肤色、身高、智力等非疾病相关的特征,这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甚至引发新的歧视。
不可预知的长期后果: 人类基因组极其复杂,我们对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对其的影响还知之甚少。对胚胎进行基因编辑,可能会带来我们目前无法预知的长期健康风险,甚至对人类基因库造成不可逆转的改变。
人类生殖自由与尊严: 这种干预是否是对人类生殖自由的侵犯?是否会物化和商品化人类生命?这些都是深刻的伦理拷问。
科学界的普遍反对与警示: 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在生殖细胞基因编辑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伦理可行性没有得到充分验证之前,进行此类试验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贺建奎事件也促使国际社会加强了对基因编辑技术的监管和伦理讨论。
法律法规的缺失与滞后: 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生殖细胞基因编辑方面,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甚至直接禁止。贺建奎的试验是在中国进行的,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虽然禁止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人类生殖性改造,但对于这类“灰色地带”的监管也暴露了其不足。

三、 未来应用推广的可能性分析:机遇与挑战并存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贺建奎的“成果”是否会得到推广,以及基因编辑技术在生殖细胞领域的应用前景,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问题。

1. 生殖细胞基因编辑的未来:

短期内可能性较低,但长期来看并非零可能:
严格的监管是关键: 在全球范围内,对于生殖细胞基因编辑的监管都会极其严格。任何尝试推广都需要跨越无数的法律、伦理和安全门槛。
疾病治疗作为突破口: 如果未来有极其明确的证据表明,某种特定的基因编辑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某种危及生命的遗传性疾病,并且没有其他更好的治疗方案,那么在极其严格的临床试验和监管下,可能会出现有限的、针对特定适应症的应用。但这一天何时到来,以及是否会到来,都还是未知数。
国际合作与共识: 推动生殖细胞基因编辑的应用,需要全球科学界、伦理学界和各国政府达成广泛的共识。目前来看,这种共识尚未形成。
技术进步与风险评估: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进步,其精确性、效率和脱靶效应会得到改善,但对人类基因组的长期影响仍然需要大量的研究和时间来验证。
“设计婴儿”的应用几乎不可能在可预见的未来实现: 由于巨大的伦理争议和潜在的社会风险,以非治疗为目的的基因编辑(如增强性状)很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永远都不会被社会和法律所接受。

2. 体细胞基因编辑的应用与推广:

与生殖细胞基因编辑不同,体细胞基因编辑的应用和推广前景则要光明得多,并且已经有相当多的进展。 体细胞基因编辑是指对非生殖细胞进行的基因编辑,其改变不会遗传给后代。

现有成功案例: 许多疾病的治疗,如某些类型的癌症(CART疗法)、眼疾(如莱伯氏先天性黑蒙症)等,已经开始了或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加速的研发与投资: 鉴于体细胞基因编辑巨大的临床价值,全球各国都在加大对该领域的研发投入和支持。许多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都在积极开发基于基因编辑的疗法。
监管框架的逐步完善: 随着临床应用的推进,相关的监管框架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更广泛的疾病领域探索: 除了上述提到的,科学家们还在探索将体细胞基因编辑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心脏病、糖尿病等更广泛的疾病领域。

总结一下,关于贺建奎的“成果”——即生殖细胞基因编辑——其直接得到大规模应用和推广的可能性在短中期内非常低。 它更像是一次极具争议的实验,引发了对基因编辑技术边界的深刻反思,并促使全球对相关技术进行更严格的监管和伦理审视。

然而,贺建奎事件所使用的核心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本身——却拥有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尤其是体细胞基因编辑,在治愈疾病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希望,其应用和推广是可预见的,并且正在加速进行。

未来,关于人类基因编辑的讨论将更加审慎和深入。我们可能会在极其严格的监管下,看到基因编辑在治疗罕见遗传病等方面取得突破,但关于“设计婴儿”的讨论,则会继续围绕着伦理的边界展开,并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技术的限制。贺建奎事件,无疑是人类在探索基因奥秘道路上的一次警钟,它提醒我们,在拥有强大力量的同时,更需要智慧和责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失算了,我应该去加魏老师微信的。


泻药,这几天忙的一直没来得及写。

昨天刚好在现场听到魏文胜老师关于基因编辑的一些看法,总体来说魏老师的观点还是偏向于编辑体细胞,这样避免编辑过后的基因污染人类的遗传库。

我也看了 @菲利普医生 的回答,写的很好,解释了我们现有的困难和贺建奎操作的问题。

但我还有一些其他的想说的内容。

我是坚信基因编辑会是人类的未来的一个重要的技术的。它会是我们摆脱自然进化的一把钥匙。

虽然包括CRISPR,Talent,ZNF这些技术在内的基因编辑技术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我们现在对于人体基因的研究还存在着太多的盲区。

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也许是未来10年,50年,100年,人类总有一天会完成真正的人类基因组图谱,摸清每一个基因背后所含义,一定能找到一种近似完美的基因编辑手段。

那么,我们势必会对胚胎,或者性细胞进行编辑。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有两方面的原因。

1,从医学角度来说,我们有太多的遗传类疾病,是无法通过后期对体细胞甚至干细胞编辑来修复的,要想修复必须从胚胎细胞开始。我们每个人都携带者一些“问题基因”,对,每个人都有。那么能不能让我们的基因处于无病状态?我相信这是所有人的追求,哪怕我自己做不到,我也希望我的后代处于一个近似完美的基因状态。这是人类的本能,拦不住的。

2,就是人类进化问题,以前也被很多人问到人类最近的进化好像很慢,好像感觉不到进化带给人类的变化。

其实这里边有2个因素,第一个是生物的进化是非常漫长的事情,可能要放眼到1000年甚至10000年这么久的跨度。

二就是,我们现代医学带来的一些“副作用”。按着自然选择带来的所谓优胜劣汰,我们人类可能很多的致病基因按理说会被淘汰掉的。因为他们在自然界生存很难,就很难活下去,就不会有后代。但是现代医学带来的的解决方法使得很多弱势基因一样能生活,一样可以传宗接代。所以说实在的我们已经脱离了自然选择的进化阶段。

那么下一步能推动人类本体进化的方式是什么?就是我们的基因编辑。

基因编辑被称为上帝的手术刀,或者被某些学者称为触及到了上帝的领域。这个评价其实还是很中肯的,我们只是触及到了上帝的领域,但并没有达到上帝的水平。但这只是现阶段的情况。你跟1000年前的人说人类可以飞到月球上去,他们也会认为这是上帝的手段。

那么假设1000年以后,我们掌握了真正的上帝的技术,我们可以选择自我的进化方向,甚至为了星际移民,去主动的进化适应不同星球、星系的生存状态,选择我的进化方向,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在我看来这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在未来的社会,人类的概念应该是存在于文明和文化方向上的概念,而并不再是一个物种的概念。可能会有新人类,旧人类,甚至火星人,甚至是M78星云人。只要大家认为自己的祖星是这颗蓝色的星球,大家有着共同的起源,那么大家都还是人类。

所以贺建奎搞的这事确实是草菅人命,但是未来,当真正的基因编辑技术成熟的时候,这势必是一个跨时代的,会引发人类社会大变革性的技术。

user avatar

贺建奎的基因编辑婴儿并不是一个成果,更谈不上推广

就算不追究他他违反了医学伦理和我国法律,单就这项工作而言,也是完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贺建奎和另外两个从犯胡搞一通的结果是并没有将两颗受精卵的CCR5基因编辑成理想的CCR5-Δ32,而是出现了基因编辑的错误,同时可能造成了尚未可知的基因编辑脱靶。

三人也分别获刑,这里《正道的光》BGM响起。

这场闹剧给作为试验品的两个孩子带来的灾难包括但不限于:

1,其中一个孩子(露露)仍有较高的概率感染HIV病毒;另一个(娜娜)则或许可以免疫HIV病毒,但因为完全丧失了CCR5蛋白,导致其对其他病原体(如西尼罗河病毒和流感病毒)抵抗力严重减弱。

2,基因编辑可能出现未知、不可控的脱靶。也就是说基因编辑工具除了对CCR5基因进行剪切,可能还动了其他基因片段。如果被意外剪切的基因是重要的抑癌基因,那这两个孩子可能会在很小的年纪就患上癌症。而且就算侥幸抑癌基因没被殃及,人体内还有海量的功能性基因,万一被脱靶损伤,还有可能出现其他发育/代谢等多种问题。

============简单回答到此结束,后面是详细分析============

贺建奎的如意算盘

HIV感染人体一定是通过性行为造成的粘膜破裂、血液接触(如输血、伤口污染等)、和母婴垂直传播。病毒进入人体后感染特殊的CD4阳性细胞,并在其中不断复制,最终海量HIV大量杀伤免疫细胞就造成免疫系统的崩溃,患者出现多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最终死于严重感染或者消耗。

CCR5——HIV侵染CD4阳性细胞的“门把手”

我们先来看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结构,在经典的蛋白质-核酸病毒基本结构的外面还包裹着一层类似于细胞膜的脂质层,脂质层上嵌插着用于结合CD4阳性淋巴细胞的特殊蛋白组合(一种类似于蘑菇头的结构),这就是HIV侵染CD4阳性细胞的关键所在。

HIV的蘑菇头主要由gp120和gp41两种蛋白构成,gp120在细胞表面的CD4蛋白引导下与细胞表面的另一种蛋白CCR5(或CCR4)结合,然后蘑菇头就像变形金刚一样发生变形,gp41插入细胞膜结构,引发病毒外膜和细胞膜的融合。(HIV-1/2对应结合CCR5/4)

膜融合后HIV的病毒核心就被注入到细胞内部,经典的逆转录病毒复制就展开了。

所以细胞表面的CCR5是HIV侵染CD4阳性细胞的关键所在,相当于HIV打开细胞膜大门的门把手。

Ps,发现HIV借助CCR5完成侵染的其实就是一位中国学者——邓宏魁[1]当年邓宏魁正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重要的研究成果就是这一发现,成为HIV研究过程中重要的里程碑。

邓宏魁教授

如果CCR5蛋白结构异常,HIV就无法借 助其完成侵染。恰好,人类有一种特殊的CCR5基因变异,因为丢失了32个碱基对,即称为CCR5-Δ32,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就是一种有缺陷的CCR5,相比正常的CCR5少了137个氨基酸残基。也就是说这种门把手是坏的......

A,正常CCR5。B,CCR5-Δ32

欧洲人群中约0.5%的人先天是CCR5-Δ32基因纯合子,完美免疫HIV,另外CCR5-Δ32基因的杂合子也对HIV有一定的免疫力。

所以,CCR5-Δ32基因纯合子完全可以无惧HIV的感染——CD4引导gp120就位,但是gp120始终找不到CCR-5使它变身,等着穿膜的gp41都等哭了

贺建奎的如意算盘就是通过CRISPR-Cas9技术人为的将两枚受精卵的CCR5基因编辑成CCR5-Δ32基因,从而让受精卵发育成的人类个体完全对HIV免疫。

然而......

目前的基因编辑技术不能保证完全稳定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科学家在研究细菌基因组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细菌基因中的片段和一些病毒或者噬菌体基因完全一致。而这些细菌体内还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蛋白质Cas9,这种蛋白质可以配合细菌基因中保存的噬菌体/病毒基因片段将侵入细菌体内的噬菌体基因水解掉。相当于细菌面对天敌噬菌体的一种免疫手段。

这种特殊的防御机制可能是细菌和噬菌体之间长达几亿年的斗法造成的:一些噬菌体侵入细菌后,其自身的基因片段融合入细菌基因组。而细菌中随机进化出的Cas9蛋白则能通过这些片段识别并水解入侵的病毒基因。

这种原理被发现以后立刻引起了科学界的重视,研发出了全新的基因编辑技术。我们只需要知道要编辑的基因序列,就可以设计专门的CRISPR序列,并且在Cas9蛋白的配合下剪切掉目标基因序列。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工具识别的是特定的碱基序列,而整个人类的基因组中可能这种碱基序列不是唯一的。目标基因有,其他非目标基因也有。最终可能成功编辑了目标基因,但其他基因的相同序列也被剪掉了——这就是脱靶。

所以现在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培育特定的基因编辑动物时都要广撒网,也就是说制作一大批基因编辑的受精卵,然后这些受精卵发育成成熟个体后再分别检查它们的目标基因有没有被成功编辑,同时其他非目标基因有没有被殃及池鱼。

医学伦理底线不容逾越

2003年发布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明确指出:

第六条 进行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必须遵守以下行为规范:
(一)利用体外受精、体细胞核移植、单性复制技术或遗传修饰获得的囊胚,其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 14 天。
(二)不得将前款中获得的已用于研究的人囊胚植入人或任何其它动物的生殖系统。

所以,就算不谈技术是否成功,贺建奎的所作所为也是公然违反相关研究原则的。这种对人类全身细胞基因的编辑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未来基因编辑技术该怎么应用和推广?

任何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胚胎干细胞都是要受到严格伦理管控的,因为这可能造成人类基因库的污染、未知的遗传风险等等。因为胚胎干细胞会最终分化为生殖细胞,让人工编辑过的基因继续繁衍下去。

所以,只要把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在不会分化成生殖细胞的成体干细胞(如造血干细胞)就可以了。例如2019年,CCR5的发现者,邓宏魁教授联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陈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吴昊合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公布了一项他们的相关研究。

他们基于CRISPR-Cas9技术编辑了人的造血干细胞的CCR5基因,使之全部转化为CCR5-Δ32,这些造血干细胞分化出的血液细胞(其中就包括会被HIV侵染的CD4阳性T淋巴细胞)。

用这种方法治疗一位患艾滋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27岁男性。病人的急性淋巴白血病达到形态上的完全缓解,而且T细胞对HIV病毒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抵抗能力,但效率很低。该基因编辑并未发现脱靶效应和副作用[2]

所以,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应用于医学临床。但还是要接受监管,要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按照医学伦理学的要求开展。

@袁岚峰 老师的话,就是要走正道

看看袁老师的字,不许再说医生的字难看了啊!!

参考

  1. ^ Deng, H., Liu, R., Ellmeier, W., Choe, S., Unutmaz, D., Burkhart, M., … Landau, N. R. (1996). Identification of a major co-receptor for primary isolates of HIV-1. Nature, 381(6584), 661–666.
  2. ^ Xu L, Wang J, Liu Y, et al. CRISPR-Edited Stem Cells in a Patient with HIV and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N Engl J Med. 2019 Sep 26;381(13):1240-1247.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无疑是2018年最爆炸性的科学新闻之一,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引发全球伦理和科学界大地震的事件。他的“成果”,即通过CRISPRCas9技术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并导致了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其背后所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本身,可以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么,这项技术本身,以及.............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要评价李建秋关于大公司996的看法,我们需要首先理解他的核心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社会背景进行讨论。李建秋关于大公司996的看法核心是什么?李建秋作为一位在互联网行业有一定经验的从业者和观察者,他对996的看法通常带有以下几个核心观点:1. 996是市场选择下的结果,而非强制性规.............
  • 回答
    好的,这绝对是个有趣的话题!如果真有这么一个机会,让我来操刀设计一座关于我的“博物馆”,那可真是能让我好好梳理一番,把那些对我而言意义非凡的东西一一呈现出来。这可不是随便堆砌杂物,而是要让来访者能够穿越我的时间长河,感受我的成长、我的思考、我的存在方式。首先,入口处不会是那种冷冰冰的展厅。我希望它更.............
  • 回答
    关于“中国头号悍匪田明建”的说法,以及围绕他展开的故事,存在着大量的虚构和夸大成分。虽然历史上确实有一位名叫田明建的解放军士兵因枪杀战友和逃亡成为通缉犯,但其事迹与民间流传的“悍匪”形象存在很大差异。以下是关于田明建事件的真实情况以及民间流传的虚构之处,力求详细讲述: 真实情况概述:田明建,原名田明.............
  • 回答
    福建农村独栋式自建住宅不得超过3层,这事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背后牵扯的道道可多了去了。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为啥要有这“三层天花板”?首先得明白,这规定不是凭空来的,而是出于各种考虑,最主要的几个方面是: 消防安全: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农村自建房,尤其是独栋的,消防设施往往不完善,一旦发.............
  • 回答
    印度,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度,其土地上遍布着无数巍峨的城堡和壮丽的遗迹。在这些星罗棋布的古迹中,昆巴哈尔堡(Kumbhalgarh Fort)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它不仅以其宏伟的规模和坚固的防御工事闻名于世,更承载着一段关于“印度长城”的传奇故事,以及那个时代印度人对外部威胁的深深忧.............
  • 回答
    德国驻华大使贺岩(Jan Christoph Grusche)于2024年10月15日在北京不幸去世,终年57岁。这一消息令人震惊和惋惜。作为德国在中国的最高级别外交代表,他的突然离世不仅对德国外交界是沉重的打击,也引起了中德两国各界的广泛关注。回顾贺岩大使的生平与贡献:贺岩大使是一位经验丰富、在外.............
  • 回答
    毒品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系统性的社会危机,其危害涉及个人健康、家庭关系、社会秩序和经济结构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贩毒与吸毒的骇人听闻的事实: 一、毒品的全球性生产与流通1. 毒品生产地分布 阿富汗:全球最大的鸦片生产国,占全球鸦片产量的80%以上,其战争与贫困环境为毒品种植提供了.............
  • 回答
    新中国建立以来,高考制度的演变以及其间出现的“工农兵大学生”现象,再到恢复高考,这是一段充满时代烙印和深刻社会变迁的历史。我从中看到了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社会需求的变化、人才选拔机制的探索,以及一代代中国人在特定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机遇与挑战。一、 高考的肇始与早期探索(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新中国成立之.............
  • 回答
    关于德国占领青岛时修建下水道,并因此延用百年至今青岛不淹水的故事,大致是真的,但需要更详细和准确的阐述,其中也包含一些夸大和简化的地方。以下是关于这个故事的详细阐述,尽量还原历史的真相:一、 德国占领青岛的背景与目的 背景: 1897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占领了山东胶州湾地区,并于1.............
  • 回答
    六轴机器人是一种在三维空间中具有六个自由度的机械臂,通常用于工业自动化、焊接、喷涂、搬运等领域。理解六轴机器人的运动学,特别是DH(DenavitHartenberg)建模方法,对于机器人控制和仿真至关重要。下面我将详细解释DH建模方法,并解答一些常见的疑问。 六轴机器人DH建模方法详解DH建模方法.............
  • 回答
    “现代化就戕害了心灵和幸福感么?” 这是一个深刻且复杂的问题,即使是在《工程师的良知》这样的著作中,也可能会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观点。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工业革命带来的普遍影响,特别是对心灵和幸福感的负面解读入手,然后审视这些解读是否绝对或全面,并考虑现代化的其他方面以及人们应对的方式。《工.............
  • 回答
    关于教育改革的设想:按专业分配不同权值到不同科目是否具备可行性?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改革设想。总的来说,按专业分配不同的权值到不同科目是具备可行性的,并且在很多现代教育体系中,虽然不以“权值”这种直接的术语来表述,但其精神和核心理念已经以各种形式存在。 然而,要真正实现并发挥其积极.............
  • 回答
    关于《哆啦A梦》,你可能知道它是一部关于一只来自未来的机器猫帮助一个普通小学生大雄的动画片。但在这部深受喜爱的作品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和故事,让这部经典更加有趣和丰富。以下是一些关于《哆啦A梦》的冷知识,力求详细讲述:1. 哆啦A梦的名字由来与“铜锣烧”的误解 名字的含义: “哆啦”(.............
  • 回答
    站在丹妮莉丝·坦格利安的角度,考虑到她在那一刻的绝望、愤怒、背叛感和对她信念的坚守,以下是我大胆猜测她死前可能想说但没有说的话,并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她站在君临的王座厅里,空气中弥漫着烧焦的木头和灰烬的味道,但更多的是一种冰冷,一种让她浑身颤抖的冰冷。琼恩·雪诺,她曾经深爱着、信任着、视为未来希望的男.............
  • 回答
    关于某视频博主“九品芝麻铲屎官”发布的“没有50W彩礼,女朋友被强行拖走,我还怎么办?”这一情况,在特定条件下,是可以报警的,并且在某些情况下,报警是您的合法权益和重要途径。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 一、 能否报警以及报警的法律依据首先,核心的问题是:在女友被“强行拖走”的情况下,您是否具备报警的.............
  • 回答
    您好!关于货拉拉事件,您提出的疑问触及了公众舆论中非常核心和敏感的几个层面:社会责任、平台责任、个体权利保护以及舆论的发酵与认知偏差。我将尝试从这些角度,结合人民日报的通报精神,来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支持司机“无责”,以及其中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人民日报通报传达的核心精神:人民日报作为.............
  • 回答
    关于央视对货拉拉事件的评论,大家的看法确实是多元且复杂的。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这些评论:一、 央视评论的常见切入点与核心观点:在货拉拉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后,央视作为国家级媒体,其评论通常会带有引导舆论、传递官方立场、并呼吁解决问题的特点。综合来看,央视的评论可能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强调法律法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