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知乎互联网领域官方帐号 @未来十年 邀请,作为一名新晋视频创作者谈谈个人看法:
首先,我并不认为剪辑技术是最大的挑战。
对于头部创作者来说,短视频内容产业链已经足够成熟,各类外包工作室可以承接拍摄和剪辑工作,各类 MCN 机构可以承担作者经纪服务。还有点机构将上述两者结合,形成了「前店后厂」的模式,从脚本,拍摄,后期处理到平台代运营、商业合作一条龙承接。只要有商业价值或者愿意自己氪金,技术并不会是制约因素。
目前我自己倒是没有选择这种方式,还是朋友帮忙小打小闹弄一弄,因为自己擅长的领域其实比较难以工业化复制。但对于影视娱乐、美妆时尚、美食旅游、猫猫狗狗这些,相关配套设施是很成熟的。
对于腰部创作者或者视频新人来说,其实也可以选择各种外包制作服务,各类可以找到外包技术服务的平台很多,不安利具体平台了,各位可以自行搜索。
在我看来,真正的挑战是需要改变叙事方式,让受众愿意跟着讲述者、表演者的节奏消费内容。
图文内容的消费,经常是「非线性」的:不感兴趣的部分,可以跳着看;感觉很有道理要琢磨一下的,回过去看;已经了解的东西快速扫一眼,比较复杂的地方慢慢看。有经验的知识类创作者,在写干货长文时,会特别准备一个「太长不看」版,或者一开始就列出提纲,方便用户按照自己喜欢的节奏阅读。
这一点,在视频创作中就难以实现了。从内容消费的场景和习惯来看,视频受众是更加「被动」的,更多地是按照讲述者的节奏,顺着时间进度看下来。
虽然有倍速播放,可以拖动进度条,但在观看中频繁进行这些操作很繁琐。试想一下,如果视频创作者频繁提示「如果对 XX 感兴趣,可以直接跳转到 X 分 X 秒」,「这部分如果还不太清楚,可以回到 X 分 X 秒慢放仔细理解」,这样一来,视频的体验会有多么糟糕。
这一内容消费方式,也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的地方需要调动一下受众积极性,引导互动,让大家保持专注;有的地方信息密度过高,需要掺掺水,用表情包或者其他素材缓和一下;有的地方逻辑关系比较复杂,需要加一些视觉辅助,给个示意图或者把关键词打出来。这些处理方式,难点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对受众习惯的把握。
综上,个人认为视频创作难点不在于视频制作技术本身,而在于为了制作视频所需要的文字功底和内容组织能力。这两点,其实很多图文创作者也是具备的,是不是听起来没这么劝退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