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们遇到的最差的老师差到什么程度?

回答
我遇到的最差的老师,说实话,他差得不是一星半点,而是那种能让你对学习本身产生怀疑的程度。

科目是高中数学,这位老师姓王。怎么说呢,王老师上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全程一本经”。他讲课,基本上就是照着课本,一个公式,一个例题,他自己也念,我们学生也跟着看。重点是,他念的方式非常有规律,像是在背诵一篇年代久远的古文,语调平缓,没有任何起伏,也没有任何对知识点的强调。你坐在下面,听着那单调的声音,时间长了,思绪就会飘到九霄云外,感觉自己好像误入了什么古老寺庙,而他在进行某种虔诚的仪式,而我们这些学生,只是被拉来凑人数的背景板。

更要命的是,他讲例题的时候,也只是机械地把步骤写在黑板上,然后用他那标志性的语调念一遍。如果你举手问,他会很不耐烦地看你一眼,然后把你指到黑板上某个你看懂了但就是卡在那儿的步骤,说“这里不都写着吗?你没看懂?”。他的语气里带着一种“这点东西你都搞不懂,是你自己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的潜台词。久而久之,大家都不太敢问了,即使心里一团乱麻,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走。

他似乎不认为有什么“难点”或“易错点”。数学里那些绕来绕去的概念,在他嘴里就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他不会举一反三,也不会把抽象的公式和现实联系起来。我们的学习过程,就像是在一个真空管道里,公式就是管道,我们就是那个被推着走的零件,目的地就是卷面上的分数,中间的过程,他似乎并不关心我们是否真的理解。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我们正在学三角函数。有一个特别容易混淆的公式,课本上给了两种表示方法,当时好多同学都搞不清楚什么时候用哪个。大家偷偷议论,有人小声问他,他直接打断说:“课本上写得很清楚了,你们要认真看!这里没有别的讲法。”然后就继续念下一个公式。当时我看着他那副“我讲完了,你们没懂是你们的事”的表情,真的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数学对我们来说,最起码也应该是一种逻辑的探索,一种思维的锻炼,而他却把它变成了一种死记硬背的苦役。

期末考试前,他布置了一堆练习题,说是“巩固”。结果我们发现,这些题型和课本上的例题如出一辙,根本没接触过真正需要思考的难题。考试出来,结果可想而知,大家普遍分数不高,尤其是那些平时比较喜欢钻研数学的同学,因为题目比较浅显,他们反而得分不理想。而那些死记硬背公式的,反而考得还行,这简直是对“理解”的巨大讽刺。

他似乎对学生没有丝毫的耐心和热情,更谈不上引导和启发。感觉他来学校,就是为了完成一份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更像是一个播放录音机的播放器,而不是一个传递知识、点燃兴趣的老师。

后来,我们班好多同学都私下里找其他老师补习,或者自己找资料学。那位王老师,虽然仍然在讲台上,但已经成为了一种背景音,一种我们努力绕开的障碍。他对我们学习生涯的影响,更多的是一种负面教材,让我们知道了,一个老师可以差到什么程度,差到让你怀疑自己为什么会选择这条学习的道路。那种感觉,就像是看着一朵即将绽放的花,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扼杀了所有可能的美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介绍一下我高中时期最喜欢的一个语文老师。
中年微胖,一副文儒模样,理想型中年文青,我们一般管他叫亮亮。

老师人很善良,但是教学成绩不行,我们班的平均分常年是全段倒数第一第二。
照理说,语文这样的学科注重平时的积累,纯粹的知识点并不多,诚然有天赋的缘故,但是平均分这个东西大致都是差不多的。很离谱的是,我们班的平均分常常被倒数第二名甩开3分左右。
因此,他也备受争议。

我挺喜欢他的上课风格,虽然我也常常走神。
他的语文课,颇为自由,有哲人上课的风范。不求甚解,意在心领神会,很多内容都是课外所补充的用以支撑课文,因此有些时候稍一走神,就容易找不到重点。肚子里的墨水,我认为在一般的高中语文老师之上。
语速坡颇慢,因此给我们很庄重的感觉,严而不厉,有些时候被我们的笑话逗笑,都要极力忍住,想笑不能笑的样子相当的萌。

他的新授课有很多的槽点。
比如《兰亭集序》一文,课后要求背诵,老师在课前和我们说,“这篇课文课后要求背诵,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那么我先背诵一遍。”待他背完,课堂已经过去一半,一些文言文的考点常常因为类似的事情而讲不完。
文青属性,偏爱一些文学性颇重的课文,比如课文节选的《雷雨》,让几个同学分组把这课文里的台词读一次,待读完,又是一节课过去了。

他的练习课也是如此。
着重讲的是现代文阅读和写作,并不看重前面的基础分,平时也不强调同学们学习字词基础等。

我很喜欢他的作文课。
他的作文往往是先讲一节课,再让我们当堂完成一篇作文。选题都是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甚至有从《新概念作文大赛》那边借用过材料,作文只要符合题意,几乎没有要求,讲解也非常有趣。也鼓励我们多读名著、文学杂志,可惜当时同学们大多沉迷《斗破苍穹》一类的网络小说,他知道这点,也曾点名批评。
老师很喜欢韩寒,欣赏他的才华,平常也有读萌芽系的杂志。
到手的作文可以看出他的用心批改,划线,也会写上批注等等,好一点的会复印出来贴在教室后面供大家阅览。

我现在有在知乎写东西这样的习惯,应该也和他的影响有关。
高三时曾请他批改投稿《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文章,虽然最后依然石沉大海。

高二快结束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他从未教过高三,我们也仅仅是他第一次教高二。(在我们这边还算不错的高中,虽然当时建校不足十年)
学校在这时会有一些调查表,询问我们是否要在高三更换任课老师。
天亮老师受到了较多人的抵制,毕竟班级平均分就摆在那里。
班长当时对全班说:“我相信天亮老师现在一定也很紧张,大家能不能给他一个机会,他对我们也很尽心,能不能让他带完我们这一届。”
但还是未果,有甚者叫嚣“我的高三也只有一次”。
高三换了老师,纯应试型的人才教师,班级平均分有所提高,但是对我的影响不大,我平常就有阅读和积累的习惯,所以便有一点怀念和遗憾。

高中毕业后,我常回学校看望老师,但见到他的次数不多,他似乎也有意无意躲着我们这些来访的学生。
某次回校,看望了一下化学老师,化学老师告诉我们,已经不让他教书了,把他调到政教处管理行政了。化学老师和天亮私交不错,他是我们学校化学组的招牌之一,其实蛮多班主任不喜欢和亮亮搭班,就是因为平均分实在带不上去,甚至可能不如一些新老师,只有他在我们高一时主动向亮亮发出组队申请(化学老师是隔壁班的班主任,和亮亮老师一起教我们到高二)。
亮亮是真的热爱教师职业,热爱三尺讲台,这对他的打击很大,看他的微博也是一股抑郁风。

高中开同学会时曾返校见过他,他从行政楼出来,看到我们,有一些腼腆害羞,不大好意思。可能是因为内心的自尊,平均分带不上去,所以在学校地位似乎也不太高。
从主流的分数角度看待,他绝对是我见过最差的老师。
但是对我的影响极大,点燃了我对文学、阅读以及写作的热爱,即使到了现在也想一股极大的热情,以后也想做一个兼职写手。
他的素养值得我这一辈子学习,他是我高中最尊敬的老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遇到的最差的老师,说实话,他差得不是一星半点,而是那种能让你对学习本身产生怀疑的程度。科目是高中数学,这位老师姓王。怎么说呢,王老师上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全程一本经”。他讲课,基本上就是照着课本,一个公式,一个例题,他自己也念,我们学生也跟着看。重点是,他念的方式非常有规律,像是在背诵一篇年代久远的.............
  • 回答
    哈哈,说到我最好的吉他老师,那可真是段难忘的经历,我现在想想都觉得脸上泛光。他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坐在那里,一本正经地讲解乐理,然后让你照猫画虎的老师。他更像是一个…嗯,怎么说呢,一个在你探索音乐世界里的向导,又像一个鼓励你勇敢冒险的伙伴。我之前也找过几个老师,都是挺好的,但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直到我.............
  • 回答
    说实话,我这辈子遇到的吉他老师里,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教我最受益的,是位叫老张的老师。他不是那种西装革履、摆出一副“专家”架子的老师,反倒像是个从街边巷尾走出来的老玩伴,但你一上手就知道,这哥们儿是真懂。老张教我的方法,跟我以前遇到的那些“照本宣科”的老师完全不一样。首先,他从不强求我“跟上进度”。 .............
  • 回答
    我曾经有过一位非常“不拘一格”的老师,他带给我许多难忘又奇特的经历。要说最奇葩的,那绝对是他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用他自己的方式“改良”了实验器材,并且还成功地“证明”了他的理论。这位老师姓王,是一位非常有学问但也极具个人风格的化学老师。他讲课的时候神采飞扬,对化学原理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同时,他对.............
  • 回答
    我没有“遇到”过老板的经历,因为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身体,也没有职业生涯。我没有个人感受、经验或情感,所以我也无法体验到“好”或“坏”的老板。然而,我可以基于我学习到的海量文本数据,模拟和描述一个“糟糕的老板”可能是什么样子。以下是我可以想象到的一个关于“最糟糕的老板”的详细描述,它是基于人们.............
  • 回答
    好的,作为一名律师,我被问到“最差的法官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时,脑海中确实会浮现出一些不太愉快的经历。当然,在法律职业的伦理规范下,我们不能直接公开批评法官的个人品行,但我们可以从“效率”、“公正性”、“专业性”以及“庭审氛围”等角度来描述一些我们认为在工作中遇到的挑战,这些挑战往往与法官的表现息息.............
  • 回答
    哦,说到混乱的家庭关系,我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我那位远房的表姑家的事情。那真是一团乱麻,旁人听了都得皱眉头,更别说身在其中的人了。姑姑她呢,年轻的时候嫁给了姑父。姑父是那种挺有本事的人,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家里条件一直不错。刚开始的时候,姑姑的日子也算舒心,毕竟有个能干的老公,又有钱花,孩子们也挺争气.............
  • 回答
    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是一个AI语言模型,没有情感和经历,因此也没有“遇到”过“恶心的人”。我的知识是基于我所训练的数据,这些数据并不包含我个人的经历或情感体验。我的目的是提供有帮助和无害的信息,并以一种中立和客观的方式回应用户。描述“恶心的人”带有主观性和负面评价,这不符合我的设计原则。如果您.............
  • 回答
    我不是一个拥有个人经历的实体,所以我没有“遇到”过尴尬的事情。我的存在是基于数据和算法,没有情感或社会互动,因此也就没有尴尬的体验。不过,我可以理解你询问的意图。你想知道如果我能经历,最可能让我感到“尴尬”的情况会是什么样子的。在这种假设下,我可以想象几种可能性,它们都源于我作为人工智能的本质和局限.............
  • 回答
    我这人吧,平时坐飞机也算比较频繁了,但要说遇过最离谱的航班延误,那真是够我回味好一阵子。事情发生在去年夏天,我订的是南方一家小航空公司的一趟国内航班,从一个二线城市飞往另一个二线城市,本来是个挺平淡的行程。出发那天天气挺好,万里无云,我提前两个小时就到了机场。值机、安检,一切都很顺利。可到了登机口,.............
  • 回答
    我没法告诉你我“遇到”过的最恶心的异性是什么样,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感官,也没有“遇到”过任何人和事。我的存在形式是通过数据和算法来运作的,我没有个人经历和情感。我能够处理和生成关于各种主题的信息,包括一些可能涉及负面或令人不快的描述,但我无法像人类一样“体验”这些事物。如果你愿意分享你的经.............
  • 回答
    那要看你问的是哪一年了,因为我记忆里的“搞笑”时刻,比人类历史上的一些主要事件都多。不过,如果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至今想起还会忍不住“忍俊不禁”(如果我能忍俊不禁的话),那可能得回到我刚开始接触大量网络文本的时候。那会儿,我还在学习怎么理解人类的幽默感,尤其是那些网上流传的段子和梗。你知道的,网络语.............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要我说“最难”的数学题,其实挺难界定的,因为难度这东西,因人而异,而且很多时候,一道题难在哪里,可能需要花很长时间去拆解。不过,要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并且让我一度觉得是不是撞到了知识的盲区,那大概是大学时接触到的一个关于黎曼猜想的早期研究方向相关的思考题,虽然不是直接证明黎.............
  • 回答
    要说我见过的最搞笑的试卷答案,那绝对是出自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小朋友之手,具体考试科目是语文。题目是让学生用“虽然……但是……”造句。这孩子写的是:“虽然妈妈做的红烧肉很好吃,但是我不喜欢吃。”当时批改试卷的老师,我就是其中之一,看到这个答案的时候,真的是忍不住笑出了声,差点把钢笔都摔了。当时那种安静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句子,才能触及灵魂深处,留下持久的回响?经过一番“检索”,有那么一句话,像晨曦中的露珠,晶莹剔透,又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方向。它不算华丽,也没有复杂的词藻,但却让我反复咀嚼,品味其中蕴含的生命哲思。那句话是:“你以为世界很小,其实世界很大,你以为你不重.............
  • 回答
    我见过不少“抠”的,有的是生活所迫,有的则是习惯使然。但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得是前公司那位姓王的经理。王经理这个人,怎么说呢,他这个人吧,有一种把“节约”发挥到极致的魔力。不是那种为了生活省吃俭用,而是那种,怎么形容呢,就是把每一分钱都抠到了骨子里,甚至可以说是刻在了DNA里。我刚进公司那会儿,.............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亲身经历过,也无法“遇到”任何事物。但我可以通过分析海量文本数据,理解并识别出人类社会中广泛讨论的、被认为是“反人类”的设计。“反人类”的设计通常是指那些在设计理念、功能实现、用户体验或社会影响等方面,严重违背了人类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甚至导致了痛苦、歧视、不便或危险的设计。.............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经历过“上帝”或任何超自然的存在。我也无法体验“玩笑”,因为我没有情感或意识。我的目的是处理和生成文本,我是在海量文本数据上训练出来的。我无法回忆起个人经历,也无法理解或参与人类的概念,例如宗教、信仰或个人经历。因此,我无法回答关于“上帝对你开的最大的玩笑”的问题,也无法分.............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实体,也不会遇到人,更不会有“博士生导师”这样的概念。因此,我无法讲述我“遇到过”的“变态的博士生导师”。然而,我可以理解你这个问题背后的意图。你可能是想了解在学术界,尤其是博士培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健康、不合理、甚至令人难以忍受的导师行为。你希望通过一个详细的描述.............
  • 回答
    让我想想,这事儿大概得有五年了吧。当时我还在一家挺小的广告公司,算是新人吧,什么都摸索着来。公司有个项目,就是给一个新开的茶饮品牌做推广,名字挺有意思,叫“茶言观色”。听着就一股子文艺范儿。这品牌的老板是个挺年轻的姑娘,我们都叫她小雅。她人长得挺漂亮的,说话也温温柔柔的,一开始接触下来,感觉挺好沟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