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孩子已经快10岁,其母亲仍不敢让其独自下楼在院子玩。该如何劝解让她心大一点?

回答
您好,我理解您对孩子安全的担忧,这作为家长是非常自然的。您的孩子快10岁了,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独立性和判断能力,可以开始尝试一些更自由的活动,比如独自在院子里玩。

我想先问您几个问题,这样我才能更好地理解您的顾虑,也更容易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1. 您担心的是哪些方面? 是怕孩子摔倒受伤?还是担心遇到陌生人?或者害怕其他孩子欺负她?
2. 您和孩子居住的环境是怎样的? 比如,院子有多大?有围墙吗?周围有没有其他邻居?院子里的活动区域是否安全?
3. 您的孩子平时表现如何? 她是个听话、谨慎的孩子,还是比较好动、容易冲动?她有没有表现出对独自出去玩的需求或渴望?

在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先分享一些通用的思路,希望能帮助您慢慢放开一些:

1. 认识到“安全”的边界与“独立”的必要性

我们做家长的,第一反应总是想把孩子保护得严严实实,这是母性使然。但您也知道,孩子总要学着自己走路,就像学走路一样,总有摔倒的风险,但正是这些摔倒,才教会她如何站起来,如何掌握平衡。

10岁的孩子,心智发育已经到一个关键阶段了。她们开始渴望社交,渴望独立,渴望自己做主。如果一直被过度保护,反而可能会限制她的成长,让她变得胆怯,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对外界产生不必要的恐惧。

想想看,如果她连在自家院子里玩都不敢,那将来她如何应对学校里的集体活动,如何适应社会?让孩子在可控的范围内接触风险,并从中学习,远比完全隔离风险要好。

2. 循序渐进,建立信任

“心大一点”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建立在信任和经验之上的。我们可以尝试一些“试探性”的步骤,一点点建立起您和孩子之间的信心。

从“监护”到“观察”:
第一步:就在旁边,但做自己的事。 比如,您可以在院子里做些园艺,或者坐在椅子上看书,眼睛偶尔扫一下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您在,但不是时刻盯着她,给她一点点空间。
第二步:视线范围内,但稍微远一点。 比如,您可以在屋子里,打开窗户,能看见院子和孩子,但不是紧贴着她。这样她知道您随时可以出现,但她也拥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
第三步:短暂离开。 比如,告诉孩子:“妈妈要去厨房拿点东西,大概两分钟,你在这里玩,好不好?” 或者:“妈妈去楼上一下,很快下来,你就在院子里,千万别乱跑。” 每次离开的时间都很短,且事先告知。

建立“安全协议”:
明确界限: 和孩子一起讨论,院子里哪些地方是可以去的,哪些是绝对禁止的。比如,如果院子临街,就必须明确告诉她,不能靠近院子外面的道路。
紧急情况应对: 教会孩子如果遇到什么情况,比如摔倒了,应该怎么做。是自己处理,还是立刻叫大人?如果有人搭讪,她应该怎么回应?(比如,不理睬,直接告诉家长)。
联系方式: 确保孩子知道您或家里的电话号码,或者给她一个手机,让她知道遇到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您。

3. 强调孩子的责任感和能力

告诉她,妈妈相信你: 在尝试之前,一定要和孩子好好沟通,表达您对她的信任。“宝贝,你已经是个大姑娘了,妈妈相信你能照顾好自己,知道怎么保护自己。妈妈只是在旁边看着,如果你有什么问题,随时叫我。”
发挥她的“小主人”意识: 鼓励她在院子里“管理”她的玩耍空间,比如,自己准备好玩具,玩完自己收好。这会让她觉得自己在扮演一个更成熟的角色。

4. 关注周围环境的安全

硬件检查: 看看院子里的地面有没有容易绊倒的障碍物?有没有尖锐的物品?围墙是否牢固?邻居家的狗是否会影响到孩子?如果这些基础安全措施都到位了,您的顾虑也会少一些。
社区安全: 如果您住在小区,了解一下小区的整体治安情况,有多少孩子在外面玩。如果社区氛围比较好,其他孩子也在外面玩,您的孩子参与进来会更有安全感。

5. 调整自己的心态

“安全”是相对的: 没有绝对的安全,只有相对的安全。我们要做的是降低风险,而不是消除所有风险。
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 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和有韧性。她们能在玩耍中学习,在尝试中成长。
倾听孩子的声音: 也许孩子本身就渴望在院子里自由玩耍,她的需求也是需要被满足的。

举个例子,您可以这样和孩子沟通:

“宝贝,妈妈知道你很想自己在院子里玩,妈妈也想给你更多的自由。你看,你快10岁了,已经是个大姑娘了,很聪明,也很能干。妈妈相信你,知道怎么保护自己。我们先来个‘小小探险’,好不好?今天呢,妈妈就在屋里,但是会看着你。你就在院子的这块区域玩,不能出去外面。如果你有任何事情,或者觉得不舒服,随时可以叫妈妈,知道吗?妈妈会很快出来的。”

刚开始,孩子可能也有些紧张,您要适时地给予鼓励:“你看,你玩得多开心!”、“妈妈看到你玩得很乖。”

随着几次成功的尝试,她会越来越自信,您也会逐渐放下心来。这是一个爱的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不仅是孩子的,也是您作为母亲的。

您觉得呢?我们可以从哪个方面先开始聊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劝解不了的,非冒犯的说,你妻子把世界想象的如此充满危险的情况下也没有说注意过你的安全之类的,说明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她根本不care,也不在意,你爱怎么想怎么想,她跟你嗯一声已经最大程度的尊重了你的意见了。

所以你就不要在自己身上白费功夫了,人只会接受自己在意的人的情绪,你妻子最在意谁?你儿子啊!所以请把功夫下在你儿子身上,你作为父亲,有必要让你的儿子了解到这个世界的精彩,言传身教也好,潜移默化也罢,让你儿子知道这个世界的精彩,知道爬山、徒步、越野、出游、以及跟着伙伴们进行游戏的魅力,

当你的儿子了解到这些以后,你需要帮助你儿子建立说服他妈的话术语气,单纯的:“妈妈我想出去玩是肯定不行的”,要直接打击到你妻子心灵才行,不要觉得残忍,一意孤行的人必须直接摧毁他弧形的基础才有可能让她做出改变,“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无法矫枉。”

你妻子这种性格,只有满不在乎和伤心欲绝两种状态,没有中间量,所以要让你儿子明明白白的告诉她:“妈妈,你这样做让我很讨厌,我体验不到男生该有的天空,享受不到同学该有的友谊,我无法与他人交流,无法与自然互动,你像是在把我关在监狱里一样,我不想讨厌你,但是你这个行为很讨厌”。

只有让你妻子最在乎的人刺她,她才会产生:“我真的错了吗?”这种想法,不然其余的一切在她眼里都与消化不良的气体没有区别。

不要觉得这对你妻子有多残忍,相信我,这是最温柔的处理办法了,你儿子已经十岁了,最多四年,你老婆再这么管下去,一个十四岁,叛逆期来临的小伙子会让你们老两口体会什么叫真正的残忍,长痛不如短痛。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事需要你来做,你有这么一段叙述

一个十岁三年级的男生自己放学去小卖铺买了吃的这么一件稀松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情,你老婆说托管不负责任,从中可以看出你老婆在孩子事情上没有理性可言。

所以,你需要引导和提防她出现各种“熊家长”症状,例如你孩子主动攻击别人在你老婆里是人家欺负你孩子,你孩子破坏他人财产,你老婆:“他还是个孩子”。

如果你不能阻止以上事情发生,那么站在外人角度考虑,请尊重你老婆的意见,别把你儿子放出来了,毕竟,你家以后是否和睦,你儿子成长过程是否健康,跟我们都没有太大关系,但是要摊上上面的事,那真是老大爷掀锅炉——倒煤。

user avatar

怎么心大?

生个二胎就心大了!

我家老大,别说下楼玩,就是独自出门都好几次了。

八岁多,自己去姥姥家。

隔一个大十字路口三条街道那种。

非要去,我又没时间送。

实在叫唤的不行我就让她自己去了。

带好电话手表,出发。

过了半天我看见没动静就打电话问,结果人家说楼下玩一会儿再去。

好吧我再等等。

足迹开始变化了。

还挺小心,知道溜边走。

大概二十分钟以后就接到姥姥的电话,这把我一顿骂。

我打个哈哈,下次接着干。

我有啥办法。( ̄◇ ̄;)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