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君士坦丁堡因为没关门而沦陷是真的嘛?

回答
关于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因为没关门而导致沦陷”。这种说法固然简洁,却也过于简化,未能完全反映出这座宏伟城市,这座东方罗马帝国最后堡垒,是如何在历史的车轮下走向终结的。事实远比“没关门”这三个字要复杂得多,它是一系列军事、政治、经济、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要深入了解,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15世纪中叶。此时的拜占庭帝国,也就是东罗马帝国,早已不是那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然大物。它被压缩在一小块土地上,首都君士坦丁堡虽然仍是辉煌的象征,但其疆域和国力早已衰败不堪。财政枯竭,兵源不足,曾经令人生畏的拜占庭军队,此刻也难以与如日中天的奥斯曼帝国抗衡。

而奥斯曼帝国,在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领导下,正处于扩张的巅峰。穆罕默德二世是一位野心勃勃且极具战略眼光的君主,他将君士坦丁堡视为实现帝国宏图的关键一步。这座城市不仅是战略要地,更是象征着罗马帝国的光辉,占领它,对于穆罕默德二世和奥斯曼帝国来说,意义非凡。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说“没关门”呢?这很可能源于对某个具体事件的误解或者以偏概全。在长达近两个月的围城战中,君士坦丁堡的城门确实经历过一些关键的时刻和事件,其中最常被提及,也最接近“没关门”这一说法的,是关于金角湾的那扇门。

金角湾是君士坦丁堡最易守难攻的部分,因为它有一道强大的铁链横跨湾口,阻止奥斯曼海军进入。拜占庭人原本指望这道铁链能让他们的海军发挥作用,牵制奥斯曼的攻势。然而,穆罕默德二世展现了他非凡的创造力。他采取了一个大胆的行动:他命令奥斯曼军队将大量的木材铺设在陆地上,并在木材上涂满油脂。然后,他将他的战船用绳索拖拽,通过这条“陆地上的河流”,绕过了金角湾的铁链,将海军直接送入了金角湾!

这个行动的意义是巨大的。它不仅让奥斯曼海军能够从另一个方向威胁城市,更重要的是,它摧毁了拜占庭人依赖金角湾防御的信心。想象一下,当君士坦丁堡的守军看到奥斯曼的战船在他们眼前被拖上陆地,然后又“飘”进他们以为安全的金角湾时,那种震撼和绝望是难以言喻的。

至于传说中的“没关门”,更可能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或者是对某个局部失误的夸大。比如,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奥斯曼军队通过各种手段(包括使用巨炮轰击城墙、进行地面攻城战、甚至试图挖地道)对君士坦丁堡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在混乱和激烈的战斗中,某些城门可能因为守军的伤亡过重、补给中断、或者防守力量薄弱而未能及时关闭,甚至被奥斯曼士兵突破。

最广为人知的,也是最接近于“没关门导致沦陷”这种叙事的,是关于著名的“圣罗曼门”(Porta di San Romano)的传说。 故事是这样的,在最后的总攻中,当君士坦丁堡的城墙被巨炮轰击得千疮百孔,奥斯曼士兵如同潮水般涌来时,有一小队拜占庭士兵在圣罗曼门附近英勇抵抗。然而,当城内传来胜利的消息(或者说,是奥斯曼士兵已经突破了城墙某处的消息)时,这支守军的士气崩溃了。有人说,他们因为绝望而逃散,留下了城门没有完全关闭或被攻破。也有说法是,一些士兵在混乱中,甚至因为害怕而主动打开了城门。

然而,即便如此,将整个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归咎于“没关门”也过于片面。

首先,君士坦丁堡的城墙是当时世界上最坚固、最复杂的防御工事之一,拥有多重防御体系。即使有某个门没有及时关闭,或者被突破了一个小口,以奥斯曼军队的实力,他们也能够通过其他地方找到突破口。

其次,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长期的衰败和短期的战略失误共同作用的结果。拜占庭帝国长期以来都面临着内部的分裂和外部的压力。财政的匮乏导致他们无法雇佣足够的士兵,无法及时维修城墙,也无法购买先进的武器。

更重要的是,当奥斯曼军队用巨炮轰击城墙时,这本身就是一种全新的战争形式。拜占庭人虽然也拥有火炮,但无法与奥斯曼人动用的那门巨大的“城市毁灭者”(乌尔班炮)相媲美。城墙的物理损伤是巨大的,一些防御工事必然会受到严重破坏。

所以,与其说君士坦丁堡是因为“没关门”而沦陷,不如说是因为:

长期的国力衰弱: 拜占庭帝国已经不堪重负,无法支撑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奥斯曼帝国的强大崛起: 穆罕默德二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领袖,拥有强大的军队和先进的武器。
先进的攻城技术: 奥斯曼人使用的巨炮彻底改变了攻城战的格局,使得传统的城墙防御效果大打折扣。
战略上的创新: 穆罕默德二世通过将战船拖拽过陆地来绕过金角湾铁链,这是决定性的战略胜利。
最后的坚守与崩溃: 在经历了长期的围困和猛烈的攻击后,守军的体力、士气和物质都达到了极限。在最后的总攻中,城墙上的缺口被持续扩大,守军最终被淹没。即便某个门未能完全关闭,也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不是导致一切崩溃的根本原因。

总而言之,“君士坦丁堡因为没关门而沦陷”更像是一个流传于坊间的戏剧化叙事,它抓住了一个可能存在的局部失误,并将其放大,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了这座伟大城市的灭亡。但真正的历史远比这个故事要深刻和复杂,它是一曲关于帝国兴衰、战略博弈和技术革新的宏大挽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战斗是夜间展开的,战线又长达几公里,双方围绕城墙反复突击厮杀,要准确还原战斗中的某个细节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竞技场门是开着的,而且守军根本没有发现门开着,那意味着这段城墙基本就没人防守或者很少人防守。就算门是关着的,土耳其人爬墙一样轻易突破。

迪奥多西墙大约有6公里长,另外海墙有十几公里。而守军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剩下也就四五千人。扣除一部分防守海墙的人力,能用于防守迪奥多西墙的士兵平均下来一个人可能要防守两米以上的城墙,这个密度根本无法抵挡数万大军的猛攻。所以罗马人的策略肯定是重点防御土耳其人的三个主要突击点,对于其他区域只能用极少的兵力进行警戒。这也必然会存在大量的薄弱点甚至无人防守区。

所以,有可能是土耳其人运气爆表发现了没有关门的的城门。但更有可能的是土耳其人利用兵力优势无差别攻击,在防守薄弱处越墙而过,打开城门放其他士兵突入。而奔逃的守军在黑夜和混乱中根本无法分辨到底是城门先开了,还是城墙先被突破了,接下来就是以讹传讹。

甚至考虑到第一线守军被关在城墙上,绝大部分都战死了,实际战斗信息很少流出,后来的文字记录者脑补出来的这个细节也是有可能的。

其实这个细节并不重要。君士坦丁堡太大了,攻守双方兵力又过于悬殊,没有竞技场门,也会有其他薄弱处被突破,罗马人最后的一刻总会到来。

user avatar

谢邀,

学界一般觉得是真的。这个故事主要来自杜卡斯(Doukas)的记载,他也是我们研究君士坦丁堡堡陷落最主要的古代史学家。

其实一开始,这个门的存在连皇帝和君士坦丁守军都不知道。根据杜卡斯所说,5月29的时候,北线守将Ioannes已经打了一晚,城墙也已经部分损毁,他们甚至不得不用葡萄藤简易修补城墙,同时挖深沟防止敌人通过缺口入侵。这时候他们发现,因为城墙受损,士兵也没法从正门出去应敌,因为没了城墙,一切行动都非常明显,而且也没有掩护。

这时候几个老人告诉士兵和皇帝,在城墙最低端的地方其实藏着一个被封起来的小门,可以通过这个门来偷袭敌人。这个小门就是我们所知的“赛马场之门”(Kerkoporta)。后来,土耳其人在入侵时候,一开始想靠梯子登城,结果都被砸了下来。最后,Mehmed II的五十个奴隶发现了这个门,偷偷溜了上去,屠戮守军,土耳其人也成功搭了梯子上墙。很多守军甚至最后从城墙上跳下去摔死了。

综上所述,没什么可惊讶的。首先这个门拜占庭人自己都不熟,而且当时守军主要的注意力都在毁坏的城墙和防止土耳其人搭梯上。而且在古代攻城战里,城门没关、挖个洞或者是跳到离城墙最近的房子上攻城这种策略都很常见,并且普遍对战斗局面有很大影响。

赛马场之门这件事当然也意义深远,如果我们相信Doukas的说法,如果没有这个门土耳其人很可能还要攻挺久的。另外,对于守军士气,这一事件也可能有巨大影响。Marios Philippides和Walter Hanak两位老爷子就说过,如果土耳其人攻入了北墙,然后顺势就上了帝都西部最高的阿德里昂诺宝门(Adrianople Gate),他们竖起的旗子会被整个城内守军看到,一下子就可能让士气大跌。

虽然学界不觉得忘关门这件事是伪造的,他们对这个“赛马场之门”究竟在哪有争议。在城西北部的紫衣贵族宫(Porphyrogenite Palace)和外部的瞭望塔之间,有一个被称为“木制赛马场之门”的门(Porta Xylokerkou),有人觉得这个就是当时的“赛马场之门”。也有人说是迪奥西城墙末端发现的一个小门。但无论如何,这个门很可能非常小,在杜卡斯的记录里,守城士兵没有能从这个门里退出去,土耳其人也没选择从这个门大举入侵,这个小门可能只适合小规模的军事行动(比如这50个奴隶的奇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因为没关门而导致沦陷”。这种说法固然简洁,却也过于简化,未能完全反映出这座宏伟城市,这座东方罗马帝国最后堡垒,是如何在历史的车轮下走向终结的。事实远比“没关门”这三个字要复杂得多,它是一系列军事、政治、经济、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深入了解,我们得把.............
  • 回答
    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与同时期中国城墙的防御力比较,这是一个引人入胜但又相当复杂的话题。两者都曾是各自文明抵御外敌的坚实屏障,但它们的侧重点、设计理念和面临的威胁却不尽相同。要说哪个“更优秀”,其实很难一概而论,更准确地说,是它们在各自的历史语境下都发挥了卓越的防御作用,但各自有其独特的优势与局限。我们先.............
  • 回答
    君士坦丁堡,这座横跨欧亚大陆、扼守黑海与地中海咽喉的伟大城市,在其辉煌漫长的历史中,确实拥有过不止一个名字,每一个名称都承载着这座城市不同时代的印记、政治归属与文化变迁。要详细梳理这些名称,我们需要穿越不同的帝国和朝代,感受这座城市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港口,崛起为东西方文明的汇聚点,最终又在历史的洪.............
  • 回答
    让明朝来守君士坦丁堡?这可真是个有趣且充满想象力的假设!说实话,如果真的让明朝来守这座辉煌的城市,奥斯曼帝国想攻陷它,绝非易事,甚至可以说会相当困难,面临巨大的挑战。下面我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得明白,君士坦丁堡在1453年面对的是苏丹穆罕默德二世麾下那支训练有素、士气高昂、装备精良的奥斯.............
  • 回答
    君士坦丁堡的竞技场,也就是著名的希波德罗马(Hippodrome),它的消失并非一日之间,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融合了政治变迁、宗教改革、城市发展以及最终的军事征服等多种因素。与其说它“没”了,不如说它的功能和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最终被新的事物所取代。要详细讲述,我们得从它最辉煌的时代说.............
  • 回答
    君士坦丁堡在1453年落入奥斯曼土耳其之手,这标志着拜占庭帝国的终结,也开启了奥斯曼帝国一个全新的时代。这座被誉为“世界之都”的城市,不仅是拜占庭的心脏,更是连接欧亚大陆的战略要冲。一旦被奥斯曼收入囊中,其对整个地中海世界和欧洲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梅赫迈德二世,这位年轻有为的苏丹,在攻陷君士.............
  • 回答
    君士坦丁堡,这座横跨欧亚大陆、扼守黑海和地中海咽喉的千年帝都,在1453年,作为拜占庭帝国的最后一丝血脉,轰然倒塌在奥斯曼帝国的铁蹄之下。然而,当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军队如同潮水般涌入这座曾经辉煌的城市时,许多人都会发出疑问:这座城市的几十万市民,为何没有像他们的祖先一样,万众一心,奋起保卫家园?这背.............
  • 回答
    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不仅仅是拜占庭帝国的终结,更是古老罗马帝国辉煌的最后挽歌。当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骑着战马踏入圣索菲亚大教堂时,帕列奥列格王朝,这个统治拜占庭近两个世纪的家族,其政治命运也就此画上了句号。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家族的血脉并未因此戛然而止,而是以一种更加低调、分.............
  • 回答
    说起来,君士坦丁堡如今的辉煌,特别是它在历史上那个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的选址——博斯普鲁斯海峡。你可能有人会想,为什么不选那条离爱琴海更近的达达尼尔海峡呢?其实,这背后可有不少说道,绝不仅仅是地理上的那么简单。咱们先得把时间往前拨一拨,回到公元四世纪,当时罗马帝国如日中天,但问题也来.............
  • 回答
    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之战,对于奥斯曼土耳其人来说,绝对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虽然最终的胜利者是奥斯曼,但要说他们打得轻松,那绝对是睁眼说瞎话。这场战役的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拜占庭人的顽强抵抗和坚固的防御工事首先,我们不能忽视君士坦丁堡这座城市本身。它并非易攻难下,而是被誉为当时世界.............
  • 回答
    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堡城破的消息传开,如同惊雷炸响,在欧洲大陆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和复杂而多样的反应。这不仅仅是一个帝国的首都陷落,更象征着一个绵延千年的基督教世界心脏的陨落,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终结的开始。首先,恐惧与悲伤是普遍的情绪。君士坦丁堡作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最后堡垒,在欧洲人心.............
  • 回答
    在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的宏伟油画中,描绘的是一个充满戏剧性与历史厚重感的时刻。画面中心,身披华贵战袍、目光锐利的年轻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正昂首挺立,他身边的众多人物,或是在他身旁指引方向,或是在身后簇拥支持,共同构成了这场决定性战役的壮丽图景。仔细观察画面,在苏丹身边的随从之中,确实有一位体态较为.............
  • 回答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与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这两场历史巨变无疑都深刻地改变了各自区域乃至世界地缘政治格局。要论哪一个更甚,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剖析,而非简单地贴标签。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罗马的终结与东西方的裂痕君士坦丁堡,这座横跨欧亚大陆、扼守黑海与地中海咽喉的城市,自罗马帝国晚.............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历史的车轮偏离了既定的轨道,大明帝国,那个当时世界上最富饶、最强大的文明之一,竟然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西方,并且成功地占领了君士坦丁堡。这绝非偶然,而是无数偶然因素汇聚而成的奇迹,而且这一奇迹的背后,必然是无数的努力、牺牲和政治博弈。大明的决心与能力:首先,要让大明产生占领君士坦丁堡的决.............
  • 回答
    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无疑是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长达千年的辉煌历史的终结,但要说希腊半岛上残存的东罗马残部就此彻底失去了翻盘的可能,事情却要复杂得多,也并非绝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残部”的概念。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意味着帝国中央的权力结构彻底瓦解。但即便是在此之前,东罗马帝国也已经是一个日.............
  • 回答
    你提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君士坦丁堡陷落和“吊死威尼斯总督”之间并非直接的因果关系,而是涉及到复杂的历史背景、政治博弈以及信息传播的偏差。这背后隐藏着一段扣人心弦的威尼斯共和国在那个关键时刻的应对策略和其政治结构的特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453年)本身并没有直接导致威尼斯.............
  • 回答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欧洲历史上一个极其关键的节点,它的意义之深远,至今仍在影响着世界格局和文化认同。要评价这件事,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是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所代表的转变是复杂而多层次的。首先,从“失去者”——拜占庭帝国和基督教世界的视角来看,这是一个辉煌时代的终结,是巨大的悲剧.............
  • 回答
    苏丹穆罕默德二世,这位以征服君士坦丁堡名垂史册的奥斯曼帝国的伟大战士,在其漫长的统治生涯中,并非每一次军事行动都如攻克拜占庭首都那般一帆风顺。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后,直到1481年他去世,穆罕默德二世确实遭遇过一些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甚至可以说成是“败仗”的战役。要详细列举这些“败仗”并尽量避免A.............
  • 回答
    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沦陷,对曾经辉煌的罗马贵族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其影响深远且复杂。那些世代居住在这座被誉为“世界之都”的贵族们,他们的命运在奥斯曼帝国的战锤落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 失去土地与权力的直接打击:在君士坦丁堡沦陷之前,虽然拜占庭帝国早已不复往昔的鼎盛,但其贵族阶层在.............
  • 回答
    1453年君士坦丁堡战役是改变世界历史走向的关键性事件,它标志着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以及奥斯曼帝国崛起为亚洲和欧洲的超级大国。虽然这场战役以奥斯曼的最终胜利告终,但胜利并非没有代价。关于奥斯曼军队在这次战役中的具体伤亡数字,历史学家们的研究和记载存在一定的出入,而且由于当时的统计方法和保存记录的局限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