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君士坦丁堡修在博斯普鲁斯边而不是达达尼尔海峡边?

回答
说起来,君士坦丁堡如今的辉煌,特别是它在历史上那个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的选址——博斯普鲁斯海峡。你可能有人会想,为什么不选那条离爱琴海更近的达达尼尔海峡呢?其实,这背后可有不少说道,绝不仅仅是地理上的那么简单。

咱们先得把时间往前拨一拨,回到公元四世纪,当时罗马帝国如日中天,但问题也来了,帝国太大了,罗马城作为首都,渐渐有些鞭长莫及。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就盯上了拜占庭,就是现在君士坦丁堡的前身。为什么是拜占庭呢?这地方的地理位置,用“得天独厚”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首先,从战略防御的角度来说,博斯普鲁斯海峡这边简直是天然的屏障。 你想想,博斯普鲁斯海峡本身就是一个狭长、曲折的水道,最窄的地方也就七百多米。想象一下,敌人想从海上来进攻,就必须通过这么一道狭窄的水道,这给防守方提供了巨大的优势。你可以轻松地在那里布置舰船,进行封锁,甚至布置水下障碍物。而且,海峡两岸的山坡地势,也为修建坚固的城墙提供了便利。君士坦丁大帝在这儿建城,没过多久就加固了城防,建了著名的狄奥多西城墙,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坚固程度堪称当时的世界之最,大大增强了城市的抵御能力。

再说了,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位置也让君士坦丁堡掌握了连接两大洲的咽喉。 往北,是黑海,通往广阔的东欧和亚洲腹地;往南,则是马尔马拉海,再经过达达尼尔海峡就能抵达爱琴海,进而进入地中海世界。这样的位置,让君士坦丁堡成了东西方陆路和海路贸易的必经之地。商船要从黑海运来的粮食、皮毛、奴隶等货物到地中海去卖,或者从地中海运来的丝绸、香料、金银到东方去,都得经过博斯普鲁斯。这简直就是一条天然的金矿水道啊!君士坦丁大帝看中的就是这一点,他希望建立一个能够辐射整个帝国东部,并且能通过贸易创造巨额财富的中心。

那么,为什么不选择达达尼尔海峡呢?

虽然达达尼尔海峡连接了爱琴海和马尔马拉海,也是地中海通往黑海的另一个通道,但它相比博斯普鲁斯,有几个明显的劣势:

博斯普鲁斯更具战略控制力: 博斯普鲁斯海峡虽然也狭窄,但它位于欧洲和亚洲大陆的交汇处,扼守的是连接地中海世界和黑海世界的关键水道。而达达尼尔海峡虽然也重要,但它更像是马尔马拉海的“入口”,其战略重要性在连接整个东西方贸易体系上,不如博斯普鲁斯那么核心。君士坦丁堡建在博斯普鲁斯,意味着它能同时控制住地中海和黑海的航运,对整个帝国的经济命脉有着更全面的掌控。
黑海贸易的重要性: 在当时,黑海地区,特别是其北部的草原地带,是重要的粮食产地和贸易伙伴。想要稳定地获取黑海的资源,控制住博斯普鲁斯海峡就显得尤为关键。选择博斯普鲁斯,意味着能够更好地保障帝国东部地区的粮食供应和经济活动。
地理上的“入口”而非“出海口”的限制: 达达尼尔海峡更像是从爱琴海进入马尔马拉海的一个“入口”,而博斯普鲁斯海峡则是从马尔马拉海进入黑海的“出口”。从控制的角度来说,控制住“出口”往往比控制住“入口”更能掌握主动权。你想想,如果敌人能轻易通过达达尼尔海峡,那么即使控制了博斯普鲁斯,也只是在内湖里玩耍。而君士坦丁堡建在博斯普鲁斯,就能有效地阻止敌人进入黑海,甚至封锁整个黑海区域。
早期拜占庭城市的优势: 原本的拜占庭城就已经坐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的欧洲一侧,那里有一个天然的良港——金角湾。这个港口非常适合发展海军和进行海上贸易,能够提供良好的避风和停泊条件。君士坦丁大帝只是在原有城市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升级,继承和发挥了原有的地理优势。

总而言之,君士坦丁堡选择博斯普鲁斯,是为了最大化其战略价值和经济效益。它不仅能抵御来自海上的强大敌人,更能掌控连接东西方最关键的水道,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贸易和文化枢纽。达达尼尔海峡虽然也重要,但它在战略控制的完整性和对黑海地区的影响力方面,都无法与博斯普鲁斯相比。这就是为什么君士坦丁堡能在博斯普鲁斯边兴盛千年,成为那个时代无可争议的中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已修改 原答案是借用吉本的文本来分析君士坦丁堡修建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我们再来分析修建在达达尼尔海峡的劣势

上图



第一幅地形图应该可以看见达达尼尔海峡两侧的地形远较博斯普鲁斯海峡复杂,尤其是欧洲一侧周围基本是山地与丘陵,平原很狭小。左上角有一个著名的半岛叫加利波利半岛,熟悉一战史的朋友都知道达达尼尔海峡之战,加利波利登陆惨败,一度让大英帝国很没面子

作为欧洲土耳其西南延伸部分的加利波利半岛,有60英里长,4-13英里宽。这条几乎是荒芜的多山狭长地带的加利波利,1915年只有一条泥土公路纵贯全岛。俯视海滨的山脊和陡坡提供了优良的防御阵地,保卫着达达尼尔海峡的欧洲一边。

可见直到二十世纪,达达尼尔海峡的地势有多么复杂,简直是易守难攻的绝佳战略位置,那有人说这不是建筑堡垒城市的绝佳位置么?


Naive


首先,城市的功能不仅仅是为了防御的军事目的,其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商业贸易,尤其对于一个海港城市来言,水域的环境与船舶停靠的条件更为重要

古代以海莱斯蓬特著称的达达尼尔从不冰冻;但它的双向的潮流,疾转的风向和猛烈的风暴,使航行成为难事。

显然不是好的航行与港口条件。

其次,再看宽度的对比,达达尼尔海峡长61千米,宽度1.3~7.5千米。水深57~92米。而君士坦丁堡脚下的这道海峡,全长三十公里,最宽处不到四公里,而最窄处仅仅七百五十米,游泳就可以过去。后者可以说起战略防御的可行性也优于前者。

最后,良好的港口需要一个广阔的腹地支撑

港口一般具有双向腹地,即面向内陆的陆向发地和面向海岸的海向腹地。港口与腹地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港口的发展建设必须以腹地范围的开拓和腹地经济的发展为后盾。

君士坦丁堡坐拥两大洲之结合处,一面是黑海连接中欧平原,一面是地中海,马尔马拉海,对于古罗马来说基本就是整个世界(“我们的海”),而达达尼尔海峡,海面逼仄,地形崎岖,海潮复杂,加上加利波利半岛的交通状况奇差无比,注定不会建成一个世界性的城市。


以下是原答案



其实早在18世纪爱德华•吉本就在《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二卷开头有过详细的论述,君士坦丁堡地理位置如此之好,甚至拿破仑一度感叹道

如果世界只有一个首都,我想那一定是伊斯坦布尔


那么为什么君士坦丁堡一定会选在这样的位置呢,吉本给出了以下的答案:


  1. 古代旧城基础上的重建

一开始的拜占庭老城(见图),之后波斯人选址竟然是在亚洲部分,还遭到吉本无情的嘲讽。。

在欧、亚两大陆上修建的新城堡则建筑在两座着名的庙宇,塞拉庇斯庙和朱庇特•乌利乌斯庙的基础之上。而一些由希腊皇帝修建的老城堡,则占据了海峡最狭窄部分的一些地区,那地方和对岸突出的海滩相距仅不过五百步了。大流士皇帝就曾选定这同一地点企图修建一座把两个大陆连接起来的浮桥。在距离那些老城堡不远的地方已发现了被称为克吕索波里斯,或称斯库台的小城,这里很可能就是君士坦丁堡的亚洲郊区。卡尔西冬城是在希腊人修建拜占廷城的前几年建成的。那些建造者竟然没有看到从地理位置讲,海峡对岸显然比这边更为优越百倍,他们的这一糊涂作法一直被传为笑柄。


2.绝佳的地理位置

它仿佛正是大自然专为一个庞大的君主国家设计的中心点和都城。这座位于北纬 41°线上的皇都正好可以从它的七座小山上俯瞰着欧、亚两大洲的海岸;这里气候温和宜人、土地肥沃、海港宽阔而安全,要往欧洲大陆距离也不远,而且易于防守。博斯普鲁斯和赫勒海峡可以被视为君士坦丁堡的两道大门,占有这两条水上重要通道的君主随时都可以在敌人的海军来犯时将它们关闭起来,而为前来贸易的商船敞开,东部诸省份所以得以保存。

3.便利的商业条件和港口优势

可以算得是博斯普鲁斯的一条臂膀的君士坦丁堡港口在很早以前就得到了金牛角的美称。这名称所指的弯曲部分很有点像鹿的犄角,或者应该说更像一头公牛的角。前面的形容词金字更是生动地说出了从四面八方最遥远的国土被风吹送到君士坦丁堡这个安全而宽阔的海港来的各种财富。由两条小河汇合而成的吕库斯河永不停息地向这海港注入淡水,这不但可以清除掉港口的水底污物,还为定期返回河口的鱼群提供了方便的栖息地。由于这块水域几乎感觉不到潮汐的影响,港口经久不变的水深使得船上的货物不需要小船的帮助便能方便地直接运上码头;吕库斯河口伸到海港港口的这只博斯普鲁斯的臂膀共长 7 英里有余。该港的入口处却仅宽约 500 码,必要时横拉起一根粗壮的锁链便可使港口和城市免遭敌舰的侵袭。

4.抵御蛮族的需要及君士坦丁的个人野心

君士坦丁在他的盛年时期,总根据和平和战争的不同需要,或者迟缓而庄严地或者不辞辛劳地在他统治的广阔国土的边界上活动;时刻准备着与外来的或国内的敌人一战。但是,随着他逐渐接近鼎盛时期,并日趋衰老的时候,他开始设想如何才能永久地保持他的国家的强大和王权的尊严。在经过权衡轻重之后,他决定把目光
集中在欧洲和亚洲的土地上,用强大的兵力压制住生活在多瑙河和塔奈斯河之间的野蛮人,随时警惕着那个一直对一项屈辱条约强加于身的枷锁感到怒不可遏的波斯王的动静。


在李锡尼被击败并让位以后,他的得胜的对手便开始筹建一座法定在将来将长存于君士坦丁的帝国和宗教,作为东方霸主继续统治下去的城市。最初使戴克里先从那古代政治中心退出的那些不知是出于骄傲还是出于策略需要的动机,后来由于他的一些后继者的榜样作用和 40 年的一贯做法,显示出了更大的威力。


5.神谕及传说

不论在任何时代,一个伟大的城市的诞生总得和一些神话传说或一些非凡人物联系在一起以显示它的威严,因此这位皇帝也便不愿过多地把他的决定归之于难以作准的人的决策,而倒愿意更多地把它说成是依靠永恒的、万无一失的神的智慧作出的。在他的一份法典里,他十分认真地告诉他的后代,他完全是听从神的意旨才为君士坦丁堡奠定了永恒的基础;对这一点,尽管他自己没有肯费神说明上天的启示是如何传入他的头脑中去的,但他这种谦虚的沉默所留下的空白却被后来一代一代的作家,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填补起来。他们详细描绘了当君士坦丁夜宿拜占廷城内的时候,在他的睡梦中天神对他显灵的情景。该城的守护神,一位年老体衰的老婆婆在他面前忽然间变成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少女,他于是亲手用帝国的一切伟大的象征为她作装饰。这位君王醒来以后对这吉利的朕兆细细揣摸了一番,然后就毫不犹豫地遵从天意行事了。


综上吉本所述,君士坦丁堡的选址有其历史沿革,地理环境,商业贸易,军事防御以及君士坦丁个人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考量才得以确定,达达尼尔海峡或者亚洲部分缺乏上述的诸多条件或不如原址为佳故被弃选之。

user avatar

@德川义政 已经回答很好了,我并不熟悉这个话题,在此补充一些查到的资料。

1. 水文条件

1872年,英国人J. L. Wharton对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进行了详细的水文测量。

在11月到2月期间,博斯普鲁斯海峡,洋流平均速度2.5节,最高处4节,达达尼尔海峡,洋流平均速度1.5节,最高4.5节。夏季,洋流速度约20cm/s,大约0.38节。

有一个数据我们必须知道,中世纪中等帆船满帆大约是4节。这意味着什么?在冬天,4节洋流的影响下,船只根本难以在这两个海峡操作,哪怕在夏季,洋流的速度也足以影响船只的停靠。所以,古代技术条件下,合适的海港并不是设在海峡内,而是在海峡出口。我们就有了八个待选地点,博斯普鲁斯海峡B1,B2的两岸,和达达尼尔海峡的D1,D2的两岸。

2. 农业土地

地图中清晰可见,虽然这些地方水文条件不错,但B1,D1东岸,D2西岸根本缺少平整的土地。农业土地对于古代城市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实际上,我们只有四处可以选择的地方。B2西岸,君堡,B2东岸,迦克墩城,D1西岸,阿戈拉城,D2东岸,特洛伊城。没错,古人在所有可选项都建立了城市。不过我们可以发现,北部的山脉隔绝了贫瘠的加里波利半岛,阿戈拉城的陆上交通是有问题的,想要发展较困难。如果比较拥有足够的腹地,君堡>特洛伊>迦克墩>>阿戈拉。

3. 海峡宽度

我们放大看两个海峡,这是相同比例尺下的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

你会发现,达达尼尔海峡是逐渐变得狭窄,而博斯普鲁斯海峡是突然变得狭窄,特洛伊/阿戈拉虽然水文条件尚可,海峡宽度实际已经超过10公里了,3-7倍于君堡。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两个城市,对于海峡的控制强度要明显强于达达尼尔海峡的两个城市。

这个距离差有多大意义呢,当敌人经过特洛伊水域,甚至可能不会被发现,就算被发现,特洛伊的战舰最少也需要1个小时的航行时间。对比起来。博斯普鲁斯海峡最多3公里最少700米的宽度,瞭望绝对可以覆盖,甚至低于大炮的射程。在位置上,特洛伊实际对地中海的侵袭并无地理优势,君堡则是有两个海峡分别守护来自黑海和地中海的威胁。

另外,由于特有的双层洋流,马尔马拉海的渔业资源极为丰富,而君堡/迦克墩对渔业资源的距离,又要比特洛伊短得多。从对海峡和渔业资源的掌控来说,君堡=迦克墩>>阿戈拉/特洛伊。

4. 半岛和金角湾

众所周知,半岛能够满足良好的安全需要和与腹地的交流需要。可以说,君堡要比迦克墩安全得多。金角湾是君堡pk掉亚洲部分的关键,如前所述,博斯普鲁斯海峡过于狭窄,君堡南面和迦克墩的洋流速度,夏季0.4节,最高接近1节,冬季甚至难以停泊。虽然说海港不需要做到刻舟求剑的地步,但这个速度对于近代以前的船只还是太大,金角湾是一个安宁的海湾,水深足够船只停泊,洋流速度远低于君堡南面,借助铁索可以有效封锁。另外,南面和东面的洋流又天然地加强了君堡的防御,使得这个半岛在贸易和安全方面比东面城市都具有明显优势。当然,这样的金角湾也是君堡和北部的加拉太区是共享的,这就引出另外的问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