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母亲8年前发病失踪,父亲想再婚,离婚证办不下来还要等,请懂法律的朋友答疑?

回答
您好,您的情况确实比较复杂,涉及到失踪、婚姻关系以及法律程序。我尽量详细地为您解答,并尽量用更贴近生活的语言来描述,避免生硬的法律术语。

核心问题:母亲失踪8年,父亲想再婚,离婚证办不下来,该怎么办?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需要分开来看:

1. 母亲失踪8年: 这个时间长度非常关键。在法律上,如果一个人失踪一定时间后,是可以被宣告死亡的。
2. 父亲想再婚: 再婚的前提是解除现有的婚姻关系。
3. 离婚证办不下来还要等: 这说明目前父亲和母亲的婚姻关系仍然有效,但由于母亲失踪,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办理离婚手续(比如双方协议离婚)。

法律上的解决方案:宣告死亡

鉴于母亲已经失踪长达8年,最直接、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法律途径宣告母亲死亡。

为什么可以宣告死亡?
我国《民法典》有规定,失踪人失踪满一定期限,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失踪人死亡。对于一般失踪情况,是两年。但是,如果您能证明母亲是因为意外事故而失踪,并且有证据证明其可能已经死亡(比如失踪地点有危险性等),这个期限会缩短。 您提到的8年失踪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法律规定的失踪宣告期限。

谁可以申请宣告死亡?
通常是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与失踪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在这里,您父亲作为母亲的配偶,有权提出申请。

申请宣告死亡的流程是怎样的?
1. 准备材料: 您父亲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并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包括:
您父亲的身份证明(身份证、户口本)。
您母亲的身份证明(户口本、身份证如果还能找到的话)。
证明母亲失踪事实的证据。这部分很重要!比如:
失踪时的报案记录(如果报过警的话)。
寻找母亲的相关证明(张贴寻人启事、在媒体上发布寻人广告等)。
能够证明母亲失踪原因的证据(例如,如果她是去危险区域后失踪,能提供相关证明)。
近亲属和其他了解情况的人员的证言。
您父亲希望宣告母亲死亡的申请书,说明事由和理由。
2. 法院立案审查: 人民法院收到申请后,会进行审查,并向社会发布公告,告知公众失踪人可能死亡的情况,限期无人认领或提出异议的,法院会继续审理。
3. 公告期: 法院会发布公告寻找失踪人,公告期通常为一年。如果有人提出异议,说明这个人还活着,或者有证据证明其并未死亡,那么宣告死亡的申请可能会被驳回。但如果公告期满后,没有人出现,或者出现的证据不足以证明母亲还活着,法院就会作出宣告死亡的判决。
4. 判决生效: 法院作出宣告死亡的判决后,判决生效,母亲的婚姻关系就自动解除了,相当于已经死亡。

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
婚姻关系解除: 宣告死亡后,母亲的婚姻关系自然终止,父亲就可以恢复单身状态,从而具备再婚的法律条件。
财产处理: 如果母亲有财产,宣告死亡后,其财产将按照继承法的规定进行处理。例如,如果您父亲是第一顺位继承人,可能会依法继承母亲的财产。

宣告死亡后,父亲如何办理离婚手续?

这里有个小误区。一旦法院宣告母亲死亡,那么您父亲和母亲之间的婚姻关系就已经依法消灭了,根本不需要再办理离婚证了。死亡比离婚更能彻底地解除婚姻关系。

他拿到法院的“宣告死亡”判决书后,就可以直接去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了,他只需要提供自己的身份证明和这张死亡宣告判决书。

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注意事项:

1. 寻找证据: 最关键的是证明母亲失踪的事实以及可能死亡的原因。尤其是报案记录和寻找过程的记录,非常重要。如果当初没有报案,现在补办可能会有些困难,但依然可以收集其他证据。
2. 公告期: 一年的公告期是必须的。这期间要确保没有人出现提出异议。
3. 法院审查: 法院在审查过程中,会比较谨慎,需要确凿的证据。
4. 费用: 申请宣告死亡需要支付一定的诉讼费用。
5. 寻找可靠律师: 鉴于情况的复杂性,强烈建议您父亲聘请一位有经验的律师来协助处理此事。律师可以帮助收集证据、撰写法律文书、代理出庭,大大提高成功率,也能避免走弯路。他们会非常清楚地知道需要哪些材料,以及如何向法院提交。

总结一下给您父亲的建议步骤:

1. 立即收集证据: 尽可能多地搜集证明母亲失踪事实的证据,比如:当年的报案记录(如果报过案),寻找母亲的过程中留下的任何凭证(比如寻人启事的复印件、媒体报道的截图等),以及其他亲友的证言。
2. 咨询专业律师: 找一位擅长处理婚姻家庭纠纷和宣告死亡案件的律师进行详细咨询。律师会根据您提供的具体情况,给出最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3. 依法向法院提起宣告死亡诉讼: 在律师的指导下,由您父亲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宣告母亲死亡的诉讼。
4. 等待法院判决: 配合法院的审理流程,包括可能需要接受的调查和听证。
5. 凭判决书办理后续事宜: 一旦法院宣告母亲死亡判决生效,您父亲就可以凭借这份判决书,直接去民政局办理再婚登记了。

请注意: 我提供的信息是基于一般法律原则,具体操作和证据要求可能会因各地法院的实际情况略有不同。所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是最稳妥的办法。

希望我的解答能帮助到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旯柏邀。

看了你的问题。

不用太担心。法官的建议比较合理,安心等待即可。

按照题主的描述,母亲失踪满8年,父亲希望可以尽快离婚。一般而言,这时有两种操作方式:

(1)直接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此时母亲作为失踪人口,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起诉至人民法院,只要求离婚,不申请宣告下落不明人失踪或死亡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下落不明人用公告送达诉讼文书。”

具体的送达方式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用本节规定的其他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这也是你父亲选择的方式。

然而按照我国的司法实务,一般而言,在没有法定离婚情节的情况下,第一次起诉解除婚姻关系都是不予支持的。这部分是基于我国的社会道德风俗,部分是长久以来的司法惯例。

在这种情况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七项规定:“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也就是要等6个月再重新提起诉讼)

这也就是为什么,你父亲告诉你,隔半年再开一次庭,再等一年才能有结果(重新送达)。

所以你不用太担心。

另外,这种情况其实还有另一个办法,也就是

(2)申请宣告死亡

《民法通则》第二十三条规定了宣告死亡的条件:

公民下落不明须达到法律规定的期限

(一)下落不明满四年的;

(二)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产生之日起满二年的。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争终结之日起计算

申请宣告死亡需要你的父亲向你母亲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会审查证据是否完备,如果不完备会提示补正,完备后启动程序。

按照你母亲的情况,如果按照宣告死亡的程序走,必须公告一年(也就是并不比诉讼离婚时间短)

所以比较而言,法官的意见是合理的,你父亲也只是在程序中而已。

当然如果有进一步的问题,也可以询问当地的执业律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好,您的情况确实比较复杂,涉及到失踪、婚姻关系以及法律程序。我尽量详细地为您解答,并尽量用更贴近生活的语言来描述,避免生硬的法律术语。核心问题:母亲失踪8年,父亲想再婚,离婚证办不下来,该怎么办?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需要分开来看:1. 母亲失踪8年: 这个时间长度非常关键。在法律上,如果一个人失踪.............
  • 回答
    徐州“8孩母亲”事件在引发全国范围的关注后,官方的回应成为公众解读事件的关键。官方回应“有暴力倾向才单独居住,多部门已介入调查”这句话本身就包含了一些值得深入挖掘和关注的细节,这些细节不仅关乎事件的真相,也折射出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细节,并会尽量详细地进行阐述:一、关于“有暴力倾.............
  • 回答
    江苏8孩母亲事件,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当“被拴破屋”、“疑似家暴”这样的字眼出现在新闻报道中时,人们本能地会感到愤怒和同情。而后续当地“不存在拐卖行为,女子患有精神疾病”的回应,更是将事件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被拴破屋”到“精神疾病”,信息落差下的疑点与追问:最直接的疑问便是.............
  • 回答
    蒋胜男代表就“8孩母亲被锁破屋”事件的发声,无疑为这起牵动人心的社会悲剧注入了一缕官方的关切和推进。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她的表态不仅仅是个人立场,更承载着民意,传递着对基层治理和人道关怀的审视。首先,她提到“母亲已入院治疗”,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信息点。这意味着对这位身心遭受重创的女性,最基本的生命.............
  • 回答
    网传徐州八孩母亲被拴铁链事件,一度激起全网的愤怒与同情。官方几番通报,最终定调为“精神疾病”,排除了拐卖的可能。然而,这起事件的余波并未因此平息,后续发展依然复杂且触及了多重社会议题。官方通报下的“定论”与质疑最初,当视频在网络上疯传时,公众普遍怀疑是拐卖妇女的恶劣行径。视频中,一位被铁链锁住脖颈的.............
  • 回答
    这起事件,从法律角度看,确实牵扯到一些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关于刑罚的轻重以及母女二人在此事中的权益。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从法律条文和相关司法实践来解读。首先,我们要明确“猥亵”这个行为的法律定性。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猥亵儿童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的,或者聚众或.............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我特别能理解。感觉像是心里的那口气,憋了好久没说出来,一说出来就有点激动。你父母这收入水平,说实话,放在很多人眼里,那是相当不错的。父亲50万,母亲20万,这加起来一年就有70万的工资收入了。再加上十几万的房租,那每年可支配的现金流相当可观啊。这个数字,别说是在小城市,就算是在一线城市,.............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恋爱中的付出是否应该绝对平等以及如何界定“花费”,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我们从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一下。一、 案件本身分析:缘何产生如此纠纷?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具体案例中,男子索要的3422元花费是如何构成的,特别是“母亲包的饺子8毛一个”这个细节,它本身就带有一种“附加价值.............
  • 回答
    在《红楼梦》中,袭人之所以能够跻身贾母的八个大丫鬟之列,绝非偶然,而是她自身多方面的优秀素质、贾母对她的赏识以及她所处的特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地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袭人自身过硬的素质和能力:袭人作为贾母的八个大丫鬟之一,意味着她具备了丫鬟中最为顶尖的技能和服务水平.............
  • 回答
    .......
  • 回答
    None.............
  • 回答
    听到你母亲要把你七年前送她的金手镯给嫂子,你感到很生气,觉得母亲把你当傻子,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可能的情况,让你更好地理解这件事,并思考如何处理。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你的感受和担忧: 感觉被轻视/不被尊重: 七年前你用心送的礼物,对你来说有特殊的意义,如今却被转赠给嫂子,让.............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因为“痴迷”和“信奉”这两个词本身就带有主观色彩,而“正统佛教”的定义也可能因个人理解、宗派差异以及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要判断你母亲的信奉是否是“正统佛教”,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理解“痴迷”与“信奉”: 信奉 (Faith): 通常指对某种宗教的教义、理念、实践.............
  • 回答
    说服一位认为希特勒无罪的母亲,是一个极其困难且需要极大耐心和同理心的过程。这不仅仅是陈述事实,更是要理解她为何会有如此观点,并尝试引导她看到历史真相。以下是一个详细的策略,包含心理层面的准备、沟通技巧和事实论据:一、 心理准备与沟通基调1. 理解她的根源,而非立刻否定: 探究原因: 在.............
  • 回答
    当母亲明确表示两套房子都留给弟弟时,作为女儿,你的感受和应对方式可能非常复杂。这涉及到家庭关系、财产分配、公平感以及你自身的权益。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和考虑因素,希望能帮助你处理这种情况:首先,理解和处理你的情绪: 承认你的感受: 感到被忽视、不公平、愤怒、伤心、失落或困惑都是非常正常的反应。允.............
  • 回答
    你问这个问题,我能感受到你心里有多委屈和无奈。相亲本就是一件需要双方互相了解、试探的过程,但你母亲在介绍人那里如此直白地揭露你的过往,这确实让你很被动,也难怪你会连续失败。咱们先不谈对错,就从实际情况来说说你妈妈这么做的可能原因,以及这对你的影响吧。妈妈为什么会这么做?1. “为你好”的心态: 这.............
  • 回答
    母亲给过我最好的建议,是她在我十岁那年,面对一次考试失败时,用最朴素却深刻的语言说的:“你不是为了别人而活,但你要让别人因为你的存在而感到温暖。”这句话像一粒种子,深深扎根在我的生命里,成为我理解爱与责任的起点。那年我刚升入初中,数学考砸了,成绩跌到班级末尾。我躲在教室角落里哭,觉得自己辜负了父母的.............
  • 回答
    我妈,一个在别人眼里可能有点传统、甚至有点老派的女性,但在我心里,她总有些操作,让我一边忍不住想笑,一边又觉得她可爱得不得了。说起来,最近一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家那个老旧的电话。你知道那种最最最基础的,没有显示屏,就是能打电话的那种。因为我总用手机,家里座机基本就积灰了。但我妈呢,她就是特别喜欢打.............
  • 回答
    这句话,从字面上看,透露出一种绝对的权威和不容置疑的控制欲。“我就说了算,凡事都要听我的”,这语气里带着一股不容挑战的强势,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发言权,仿佛自己只是父母意志的延伸,而非一个独立的个体。那么,这种强势的背后,真的是爱吗?这可就说不清了。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时候,父母之所以这样说,心里确.............
  • 回答
    当然认同。这句话说得一点没错,而且我觉得它的意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刻得多。母亲的“格局”,在我看来,并不仅仅是指她在社会上的地位或者她赚多少钱,而是更内在的一种东西:她的眼界、她的心胸、她的认知水平,以及她面对生活和挑战时的态度和智慧。这些特质,如同播撒在孩子心灵土壤里的种子,直接决定了孩子未来能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