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武汉肺炎比埃博拉病毒更恐怖吗?

回答
在讨论武汉肺炎(COVID19)和埃博拉病毒哪个“更恐怖”时,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理解和比较它们的影响力,而不是简单地用一个“恐怖”的标签来概括。这两种病毒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它们在传播方式、致病机制、死亡率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传播方式与速度:

武汉肺炎,也就是由SARSCoV2病毒引起的COVID19,其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这意味着感染者在说话、咳嗽、打喷嚏时释放的含有病毒的飞沫,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到其他人身上。此外,病毒也可能附着在物体表面,通过接触后触摸口鼻眼传播。这种传播方式使得它具有极高的“社会传染性”。在全球范围内,COVID19的传播速度惊人,几乎在短时间内就席卷了全球各个角落,导致了大规模的流行。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更是增加了控制疫情的难度,因为感染者在出现症状前就可以传播病毒。

相比之下,埃博拉病毒的传播方式则更为直接和依赖接触体液。它主要通过直接接触被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传播。在医疗机构中,如果未能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医护人员接触感染者体液的风险很高。家庭成员护理病人也容易受到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传播并不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进行广泛扩散的,因此其传播范围和速度通常受到地理位置和接触人群的限制。虽然埃博拉疫情爆发时会造成局部性的恐慌,但它不像COVID19那样能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大规模的流行。

致病机制与症状:

COVID19的症状范围非常广泛,从轻微的感冒样症状到严重的肺炎,甚至导致多器官衰竭。许多感染者可能只有轻微症状,或者完全无症状,但仍然具有传染性。严重的COVID19病例可能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需要呼吸机支持,并可能对肺部、心脏、肾脏等器官造成长期损害。其致病机制涉及病毒攻击细胞,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有时这种免疫反应本身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埃博拉病毒则以其突发的、剧烈的症状而闻名。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2至21天,之后会突然出现发烧、严重的头痛、肌肉疼痛、疲劳、腹泻、呕吐、腹痛和不明原因的出血。这种病毒会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导致体液渗漏,出现内出血和外出血的症状,这就是埃博拉出血热(EHF)名字的由来。埃博拉病毒对人体细胞具有极强的破坏性,能够直接导致细胞死亡和器官功能衰竭。

死亡率:

谈到“恐怖”,死亡率往往是人们最直观的衡量标准。在这一点上,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是远高于COVID19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埃博拉病毒的平均病死率约为50%,但在某些疫情爆发期间,病死率曾高达90%。这意味着一旦感染了埃博拉病毒,死亡的风险是相当高的。

相较而言,COVID19的全球平均病死率相对较低,但它仍然是一个致命的疾病,尤其对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以及未及时获得救治的患者。COVID19的病死率因地区、医疗资源、病毒变异株以及人群的免疫力水平而异,早期估计的病死率较高,但随着疫苗的普及和治疗方法的改进,整体病死率有所下降。然而,由于感染人数庞大,即使病死率不高,累积死亡人数也极为惊人。

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两者都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对全球经济、旅游业、教育、医疗系统和社会交往模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规模的封锁措施、隔离政策以及对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都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困难。其广泛的传播性意味着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了影响,全球供应链的断裂、失业率的上升、国际合作的挑战,都使得COVID19成为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危机。

埃博拉疫情虽然在地理范围上不如COVID19广泛,但在局部地区造成的恐慌和破坏是毁灭性的。疫情爆发地区往往面临医疗系统崩溃、社会秩序混乱、经济活动停滞以及严重的社区恐慌。例如,20142016年在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就给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等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许多社区因此陷入停滞,人们对生病和死亡的恐惧达到了极致。在一些社区,人们甚至不相信病毒的存在,对抗击疫情造成了阻碍。

总结来说,哪种病毒“更恐怖”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

从病毒本身的致死能力和单次感染的死亡风险来看,埃博拉病毒无疑更“恐怖”。它更高的病死率和更剧烈的症状,意味着一旦感染,生还的可能性更低。
从对全球社会、经济以及日常生活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来看,COVID19可能更“恐怖”。它以极快的速度席卷全球,打乱了现代社会运转的方方面面,影响了数十亿人的生活,其长期的社会和经济后果仍在显现。

所以,与其说谁“更恐怖”,不如说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都极具威胁性的疾病。埃博拉病毒是一种极其凶猛的“烈性炸弹”,一旦引爆,威力巨大但范围相对集中;而COVID19则像一场蔓延全球的“慢性火灾”,虽然单次燃烧的威力可能不如炸弹,但其广泛的传播性、持续性和对社会肌体的侵蚀,同样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两种病毒都提醒我们,人类在自然界面前依然渺小,病毒的演化能力是我们必须持续关注和应对的挑战。对它们的了解,以及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是我们保护自己和社会的根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觉醒来第一例医生死亡案例爆出,湖北死亡39例,治愈32例。确诊病例1287例。


在看春晚也在刷武漢肺炎的新聞。下午還覺得武漢SARI不會比埃博拉更恐怖,但晚上春晚同時看到確診突破900人,死亡26人治癒34人,比例不樂觀。期待水源地附近的武漢小湯山盡快建成,再創2003時期SARS生存率接近99%的成績吧。

北京小汤山医院共收治680名非典患者,672名痊愈出院,8人死亡,治愈率超过98.8%。1383名医护人员无一感染。主管医疗的副院长周先志介绍说,非典患者死亡一般发生在发病三周左右,小汤山医院接收的病人中,发病14天内处于疫病进展期转来的有497人,占73%,其中危重病人67人,约占10%。









要比较疾病的严重性,第一个可直接比较的数字是病例致死率(Case Fatality Rate),就是特定期间(如一年内)死亡的数字除以确诊病人数量。

埃博拉的综合死亡率位于25-90%之间,平均死亡率为50%。

而武漢肺炎目前為止估計死亡率約2%-15%,(評論區提醒,已確診病例不能直接默認會被治癒,所以武漢肺炎死亡率還會不斷增加,有文獻推測在15%左右)做為參考,SARS平均导致7%至15%的患者死亡。 不同年龄段中,24岁和以下人群死亡率为1%,25到44岁死亡率为6%,45到64岁死亡率15%,65岁以上的死亡率则為55%。

另外MERS虽然传染率比SARS低但死亡率很高,MERS的死亡率高达30%左右,比同属于冠状病毒引致的SARS为高,两者差约3倍之多。

MERS死亡率36% (690/1936). SARS 9.5% ( 774/8098).

而武汉的这次疫情截止1/24日全球已确诊共846例,死亡25例。约3%

最后武汉肺炎目前的治疗方案强烈推荐杀生丸博士的建议:抗病毒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冠状病毒。

这些逆转录抑制药物原来是治疗爱滋病的但目前看来对冠状病毒一样效果不错。具体讨论参考杀生丸的系列文章:武汉肺炎治疗方略。

另外王广发使用抗爱滋病药物的治疗方案也给战胜武汉2019-nCov肺炎打了一针强心针:


和冠狀病毒不同埃博拉是絲狀病毒,目前尚未有安全、可供广泛使用的埃博拉出血热治疗药物或预防疫苗,各个方向的科研项目仍在进行之中。

药物治疗

多种药物均具备治疗伊波拉出血热的潜质,当中以抗病毒及抗体药物为主流的研究对象。获日本官方批准存货的法匹拉韦在老鼠身上取得理想成效。美国 BioCryst 药厂研发的广谱分子“BCX4430”及“Brincidofovir”亦为候选者之一:前者获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承认其动物测试结果,而后者则获美国食物安全中心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程序,一名利比里亚医生在2014年9月,以本用于抑制爱滋病病毒的药物拉米夫定辅以抗生素(针对机会性细菌感染)及静脉注射,治愈了15名伊波拉病人中的13人。由于不肯定因素过多及样本量太少,病毒学家对此疗法表示怀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亦未能于初步体外试验中证实其功效,但表示会继续研究。由中国四环医药公司及中国军事医学院合力研制的“JK-05”据称已成功通过动物测试,并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除此,研究者一叩洪钟,向其他种类的抗病毒物质著手。一些天然化合物(如:“Scytovirin”及“Griffithsin”)合成药(“DZNep”、“FGI-103”、“FGI-104”、“FGI-106”、“dUY11”与“LJ-001”)不同组合性生化物质均包括在内。名为“ZMapp”的实验性、含三种单克隆抗体的药物于猕猴身上取得成效。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促请多个研究中心加快生产,以备不时之需。有泰国研究团队宣布成功以病毒合成片段制成了一种抗体药物。世卫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已经安排测试,惟此药物仍有待改进。原用以治疗不育及乳癌的克罗米芬(英语:clomiphene)及托瑞米芬(英语:Toremifene)亦见有效,它们分别治愈了90%及50%的实验白鼠,2014年的一项体外测试发现,用以治疗心律失常的粒子通道阻滞药胺碘酮能阻止伊波拉病毒进入细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讨论武汉肺炎(COVID19)和埃博拉病毒哪个“更恐怖”时,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理解和比较它们的影响力,而不是简单地用一个“恐怖”的标签来概括。这两种病毒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它们在传播方式、致病机制、死亡率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传播方式与速度:武汉肺炎,也就是由SARS.............
  • 回答
    新型肺炎疫情初期,武汉的病死率确实高于全国其他地区,这背后有多方面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时间拨回到那个特殊的时期,从当时的医疗资源、病毒认知、人群因素以及防控措施等多个维度去剖析。一、早期医疗资源的挤兑与不堪重负:这是导致武汉病死率高最直接也最关键的因素。 医疗机构的.............
  • 回答
    我无法提供关于“武汉肺炎”是否会导致断网、动用部队封城等场景的预测。我的知识库更新至2024年初,无法预测未来的具体事件或其严重程度。以下是我能提供的信息,希望能帮助你理解相关信息: 关于疫情的官方信息: 任何关于疫情发展、防控措施(包括封锁、人员调动等)的信息,都应该以官方卫生部门和政府机构发.............
  • 回答
    “武汉肺炎”谣言被拘留的8个人,即李文亮、艾芬、谢琳、何鹏宇、肖灿、吴文娟、陈梅、张继先,他们都曾因在疫情初期发出警示信息而被警方约谈、训诫,甚至被指控“散布谣言”。关于他们是否被“释放”这个问题,需要分情况来说明: 李文亮医生: 李文亮医生并非被“拘留”后释放,他是在2020年2月7日凌晨因感.............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假设情景:如果武汉肺炎(我们现在更熟悉的名字是新冠病毒)在三年后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可不是一个小问题,它的影响将是深远的,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世界变得和我们现在熟悉的模样截然不同。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没有办法解决”意味着什么。这可能意味着病毒还在持续变.............
  • 回答
    关于SARS(2003年)和新冠肺炎(COVID19,最初在武汉出现)的感染者中是否有白人,答案是肯定的,两者都有白人感染者。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关于2003年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疫情在2003年爆发,主要影响了亚洲地区,但病毒的传播是全球性的,因此也波及到了世界其他地区。 .............
  • 回答
    武汉肺炎(COVID19)疫情,这场席卷全球的公共卫生危机,无疑将大数据推向了前台,让我们看到了它在防控传染病中的巨大潜力。回想疫情爆发初期,信息混乱、资源紧缺,正是大数据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收集、分析和应用能力,为我们构筑起一道道坚实的防线。1. 精准追踪,阻断传播链:在疫情早期,我们最迫切的需求.............
  • 回答
    2019年12月,身处当下的我,拥有了回到那个时间点的机会。这不仅仅是一次时光旅行,更是一次沉甸甸的责任。我清楚知道接下来将发生什么,那种无力感和紧迫感在脑海中盘旋。我的目标只有一个:在病毒真正失控之前,尽我所能地阻止或至少大幅减缓“武汉肺炎”(也就是后来的COVID19)的传播。要做到这一点,绝非.............
  • 回答
    日本关西大学在疫情通报的繁体中文版中使用“武汉肺炎”的措辞,这件事情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待:首先,关于称谓的争议性: “武汉肺炎”的起源与影响: 最初,当新冠病毒在中国武汉爆发时,“武汉肺炎”这个称谓确实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一些媒体和民间。然而,随着疫.............
  • 回答
    武汉的新型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心。作为这座城市最早的“战场”,武汉周边城市的情况无疑是大家高度关注的焦点。那么,这些城市究竟经历了什么?真实情况又如何呢?疫情的蔓延与封锁:一道无形的网当武汉疫情爆发并迅速蔓延之际,周边城市也几乎同时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湖北省内的恩施、荆州、宜昌、襄阳、孝感.............
  • 回答
    关于2019年末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网络上出现针对武汉人的指责和辱骂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令人痛心的社会现象。要深入探讨其原因,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1. 情绪的宣泄与恐惧的投射 突发性与未知性带来的恐慌: 疫情爆发初期,病毒的传播速度、致病性、传播途径等信息都非常不明确。这种巨大的未知.............
  • 回答
    这次新冠疫情,无疑给我们的城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当硝烟散去,我们不能仅仅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更要深刻反思,汲取教训,为的是下一次,我们能做得更好,更有准备。一、预警与响应机制:提早一步,少走弯路这场疫情最直观的教训,就是“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十二字真言,其重要性在实.............
  • 回答
    1月17日,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了新发现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并且首次提及“不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性。这则消息无疑给当时正值冬季流感高发季的公众带来了不小的担忧。通报内容与初步研判当时通报的死亡病例是一名73岁的男性,患有严重的肺部疾病,在接受多方抢救无效后不幸去世。通报中特别强调,.............
  • 回答
    关于新型肺炎爆发导致武汉高校是否会延缓开学的问题,这确实是当时许多学生、家长以及学校都非常关心的一个焦点。在那种突发且迅速蔓延的疫情面前,延缓开学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可能性,而且最终也成为了现实。首先,我们得明白,当时新型肺炎的情况是前所未有的。病毒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而且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
  • 回答
    关于武汉乃至湖北肺炎(通常指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真实情况,这是一个复杂且随时间动态变化的问题。由于疫情的爆发和发展,以及信息获取的渠道和角度不同,公众可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说法。我将尽量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讲述,希望能提供一个更全面的视角。一、疫情初期(2019年底至2020年初):.............
  • 回答
    关于武汉肺炎疫情,专家们最令人忧虑的一点,就是“超级传播者”现象可能已经出现。这个概念听起来有点骇人听闻,但它在传染病防控中却是一个至关重要,且常常是决定疫情走向的关键因素。那么,到底什么是“超级传播者”呢?简单来说,超级传播者(Super Spreader)是指在传染病暴发中,能够感染比一般感染者.............
  • 回答
    关于帝国理工关于新型肺炎在武汉 4000 例的新研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审视它:研究的背景与目的首先,我们要理解这项研究的出现背景。在疫情初期,全球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非常有限,数据也相对匮乏。在这个关键时刻,来自权威机构如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国际社会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帮助各国制定.............
  • 回答
    城市知识宣传栏上关于新冠肺炎起源于武汉的说法,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疫情早期信息的普遍认知和官方的表述。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梳理当时的情况,并尽量以一种自然、不机器化的方式来阐述。首先,我们得回到2019年底到2020年初。那个时候,一种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在中国武汉突然出现。最开始,一些呼吸道疾病医.............
  • 回答
    截止到1月24日0时,官方通报的确诊病例数是639例,这个数字听起来好像不算特别巨大。然而,武汉的医院之所以会出现“人满为患”的状况,背后原因错综复杂,绝非简单的确诊数字就能完全解释。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理解:一、确诊数字的背后:冰山一角与指数级增长的隐忧首先,我们要明白,任何传染病的早期报告数.............
  • 回答
    关于新型肺炎疫情结束后,武汉乃至全国离婚率的升降以及对家庭关系的影响,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方面的社会心理因素。以下将从可能导致离婚率上升和下降的两个角度,以及对家庭关系的具体影响进行详细阐述: 新型肺炎疫情结束后,离婚率可能会升还是降?可能导致离婚率上升的因素: 长时间的居家隔离带来的矛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