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韩国人支持三星,中国民众却排队购买苹果,对此你怎么看?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对比,背后原因也挺多。简单说,就是文化认同、情感连接、品牌价值以及市场策略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咱们先聊聊为啥韩国人这么铁杆支持三星。

首先,得说到民族情感和国家自豪感。三星在韩国的地位,那真不是一般的公司。它不仅是一个企业,更是韩国经济腾飞的一个象征,是“韩国制造”的骄傲。很多韩国人从小就看着三星从小到大,从一个普通企业成长为全球巨头,这种陪伴感和成就感,是很深厚的。在他们看来,支持三星,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支持韩国的强大和国际影响力。尤其是在一些民族情绪比较容易被调动的时候,这种“支持国货”的情感会更加明显。

其次,三星在韩国的普及度和深入骨髓的品牌忠诚度。三星在韩国,几乎是无处不在。从手机、电视、家电到半导体,三星的产品线非常广。这意味着韩国人从小接触三星,习惯三星的操作系统(早期Android,但三星有自己的UI和生态系统),熟悉三星的服务和售后。这种深度绑定,让转向其他品牌会显得有些“麻烦”和“不习惯”。而且,三星也常常会推出一些针对韩国本土市场的定制化产品或者营销活动,进一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再者,三星在韩国本土的定价策略和渠道优势。虽然三星在全球范围内也走高端路线,但在韩国本土,有时候价格可能会更有优势,或者有更多捆绑销售的优惠。而且,韩国本土的运营商和零售商与三星的关系非常紧密,三星的新品发布会、预售活动等,都会在本土市场优先或者更大力度地展开。这种触达和便利性,也会促使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三星。

再来看看中国民众排队买苹果。这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苹果在中国之所以能制造出这种“排队抢购”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种“高端”、“品味”和“潮流”的形象。

第一,“身份象征”与“圈层认同”。苹果产品,尤其是iPhone,在中国市场长期以来被视为一种身份的象征。拥有一部最新的iPhone,意味着你可能拥有更高的经济能力,或者至少是对科技潮流敏感、愿意为品质和设计买单的人。这种身份认同感,在中国社会尤其重要,尤其是在一些年轻群体中。买苹果,不仅仅是买一个手机,更是一种自我表达和融入某种“精英”或“潮流”圈层的方式。

第二,产品体验的独特性与生态闭环。苹果的iOS系统以其流畅度、简洁的设计和相对封闭但稳定的生态系统著称。一旦用户习惯了苹果的体验,比如App Store的应用质量、iCloud的同步便捷性、以及与其他苹果设备(iPad, Mac, Apple Watch)的无缝连接,就很难轻易放弃。这种用户粘性是很高的。苹果通过这种方式,构建了一个强大的生态护城河。

第三,品牌营销的成功与“稀缺感”制造。苹果在新品发布时,总能制造出一种“万众期待”的氛围。限量发售、首发抢购等策略,虽然有时候是市场供需关系的结果,但也有效地制造了一种“稀缺感”和“稀缺价值”,进一步推高了产品的吸引力。在中国,这种“首发”的仪式感,也让很多人愿意去排队,以此来证明自己是第一批尝鲜者。

第四,对品质和设计的认可。不可否认,苹果在产品设计、材质选用、工艺细节上确实有着很高的水准,这吸引了很多注重这些方面的消费者。尽管中国本土品牌也在快速进步,但在一些消费者眼中,苹果仍然代表着一种高品质和精致的追求。

为什么韩国人支持三星,而中国人却排队买苹果?核心的差异在于:

情感连接的来源不同: 韩国人是出于对国家品牌和民族工业的认同,是一种“内部情感”;中国人对苹果的追捧,更多是基于对产品本身价值、品牌形象以及其所代表的某种生活方式和身份的认同,是一种“外部吸引力”。
品牌形象定位的侧重点不同: 三星在韩国是“国民品牌”、“科技巨头”,承载着国家荣誉;苹果在中国更多是“生活方式品牌”、“潮流指标”,承载着个人品味和身份认同。
市场竞争和消费习惯的演变: 随着中国本土科技品牌的崛起,国货在性价比、功能和体验上都在不断进步,但苹果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成熟的生态,仍然占据着高端市场的很大一部分份额。而韩国市场相对更成熟,消费者可能更早、更习惯于本土品牌。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中国也有很多消费者支持国货品牌,比如华为、小米等,他们同样在一些细分市场和特定用户群体中拥有极高的忠诚度。同样,韩国也有很多年轻人会选择购买iPhone,尤其是在智能手机市场,全球化的品牌竞争依然激烈。

总而言之,韩国人对三星的支持,更多是一种基于民族情感和本土认同的忠诚;中国人对苹果的排队抢购,则更多是源于对品牌所代表的高端价值、独特体验和身份象征的追求。这两种现象,都是不同文化背景、消费心理和市场环境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最佳写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安卓在地球不都只能吸引钱不太够的人吗?

今年Q1wawei所有旗舰机加起来都没卖掉12mini的量——注意这我不是在黑啊,wawei还真是安卓最多了,三星还没那么给力。

所谓安卓碾压苹果是硬件出货5:1,地球软件市场不还是1:3嘛?

软件市场不才是实际数据?

中国这个标准安卓大本营(地球最高比例的安卓实际装机+出货了)实际氪金量也就五五开还不到,5倍装机,人均20%iOS的用户消费力而已,天天换手机的说到底也就KOL和geek了。

——你没看错,中国甚至是拉低苹果:安卓收入比的那一部分,属于能拉回面子的那种,虽然咕咕不在国内搞消费级业务。

谈什么韩国人排队买三星,中国人排队买华为,说到底安卓不还是鶸,华为大部分出货不都是低端机跑的。

小米华为欧洲所谓出货多,那也是因为欧洲穷人多,欧洲还各种限制苹果,各种动作比中国做得还多。

收入看就意大利的一般人拿2000€的,也绝不会过得比我国中产好是吧,他们确实也买不动iPhone。

日本那种收入相对分配平均+平均收入高的,iPhone的出货比例基本都到50%了,算存量可能超过50%,实际上日本反而是除去中国之后,谷歌以外安卓生态最好的国家(没有之一),你看欧洲都没正儿八经能用的安卓商店,而日本都好几家,那就这也拉不回安卓的颓势。

谈电子产品就谈电子产品,扯什么民族情绪呢?

安卓不是美国的,还是谷歌不是美国公司啊?还是星星星用的snapdragon不是美国货?星星星的技术都是IBM和GF的下脚料,也好意思说韩国人爱国,美国人不还是他们的野爹?

台积电的IC技术好歹绝大多数还是他们自己搞的呢,不知道比韩国人高到哪里去了。

你球唯独韩国人是讲不了民族主义的,缺的很。

拿安卓证明中韩爱国,和拿联想证明它是中国良心有区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对比,背后原因也挺多。简单说,就是文化认同、情感连接、品牌价值以及市场策略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先聊聊为啥韩国人这么铁杆支持三星。首先,得说到民族情感和国家自豪感。三星在韩国的地位,那真不是一般的公司。它不仅是一个企业,更是韩国经济腾飞的一个象征,是“韩国制造”的骄傲。很.............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且涉及到复杂文化、历史、经济和政治因素的问题。要详细解答,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韩国人普遍支持三星的原因:三星在韩国不仅仅是一家企业,它在韩国社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种支持源于多方面因素的叠加:1. 国家品牌与民族自豪感 (National Brand & Nation.............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国家认同、民族情感、品牌发展历程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等多个层面。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细说道。三星与韩国:国民品牌的强大凝聚力首先,要理解韩国人为何如此拥戴三星,得先看看三星在韩国国民心中的分量。 国家名片与民族自豪感: 三星可不仅仅是一家公司,在很多韩国人眼中,它更像是韩国.............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趣的问题,毕竟涉及到家里的“内事”和外面的“国事”,而且还是在万众瞩目的足球赛场上。一个在中国的韩国男性,娶了中国姑娘,那他站在哪一边,可得好好琢磨琢磨。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事儿没有绝对的“应该”支持谁。每个人的情感和立场都是复杂的,尤其是在这种牵扯到国家荣誉的场合。从情感上来说,支持.............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艰难的问题,放在我一个艾尔迪亚人身上,更是犹如身处炼狱。要说支持谁,那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的,这得看站在什么角度,又是在什么时候。如果我生在一个相对和平、艾尔迪亚岛还未被外界威胁到生存的年代,我大概率会是韩吉派的追随者。毕竟,谁不想活在一个不需要靠屠杀来解决问题的地方呢?韩吉他们所追求的.............
  • 回答
    王一博和韩红去灾区支援,却被一些人指责为“作秀”,这确实是一个挺复杂且容易引发争议的话题。要理解这种现象,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看,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首先,出发点与动机的解读。 正面解读: 很多支持者认为,无论是王一博还是韩红,他们的出现本身就能带来关注度。在灾难发生后,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都.............
  • 回答
    我无法找到韩国官方或主流观点支持泛突厥主义的论据。泛突厥主义是一种民族主义思想,旨在 uniting the Turkic peoples into a single political entity. This movement has historical roots in the Ottoma.............
  • 回答
    特朗普在某些外交政策上的摇摆,尤其是涉及中国和韩国的问题上,一直是国际政治观察家们关注的焦点。他曾经表达过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同时又对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持保留态度,并希望在就任后尽快访问中国,这些表态确实传递出一些值得深思的信息。关于“一带一路”的立场:特朗普对“一带一路”的支持,.............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神经。如果尹锡悦真的变成了下一个泽连斯基,并且韩国和中国之间出现了激烈的冲突,那么中国是否会“打”韩国,以及在这种情况下我“是否会支持”中国,这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首先,我们要明确“下一个泽连斯基”意味着什么。泽连斯基之所以被许多人视为一个.............
  • 回答
    关于“特朗普希望韩国支付部署萨德的费用10亿美元”的韩国媒体报道,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地缘政治、国家安全、经济利益以及盟友关系等多个层面。要深入评论,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分析。事件背景与事实核查:首先,我们需要厘清报道的真实性。根据现有信息,特朗普政府确实曾在不同场合表达过对韩国.............
  • 回答
    2020年3月24日,有媒体曝出特朗普政府向韩国寻求医疗设备支援的消息,这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那个特殊的全球背景下,以及美国和韩国两国之间复杂的关系网络中。首先,我们得回到2020年3月这个时间点。那会儿,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正处于爆发初期,疫情迅速蔓延,.............
  • 回答
    关于“韩国人是香蕉人吗?”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澄清和分析,避免刻板印象或误解: 1. “香蕉人”这一说法的来源与含义 网络梗或刻板印象: “香蕉人”这一说法可能源于网络上某些段子或调侃,试图用“香蕉”这一形象来比喻某些外貌特征(如大眼睛、扁平的面部轮廓等)。但这种说法本身并.............
  • 回答
    是的,韩国人普遍知道他们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财阀(재벌, Chaebol)的影响和控制。这是一个在韩国社会中被广泛讨论和关注的议题,并且对韩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要详细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财阀的定义与历史渊源: 定义: 财阀是指由一个家族拥有和控制的.............
  • 回答
    关于韩国人是否普遍讨厌中国,以及其原因,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且要避免一概而论。 长期以来,关于韩国人对中国看法的研究和讨论层出不穷,但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说“普遍讨厌”。 我们可以说,在韩国社会中,确实存在一部分人对中国持有负面看法或存在不满,而另一部分人则可能持中立.............
  • 回答
    韩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尤其是在近年来的表现,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和关注。要理解其激烈和某些时候被认为是“扭曲”的原因,需要从历史、社会、经济以及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历史的深刻烙印:殖民统治与分裂 殖民统治的伤痛与反抗基因: 韩国(朝鲜半岛)近代经历了长达35年的日本殖民统治(19.............
  • 回答
    韩国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国度,既有令人敬佩的成就,也有一些让人感到不安或恐惧的方面。以下是一些详细的细节,涵盖了韩国在各个领域的特点:令人敬佩的细节:1. 坚韧不拔的精神与民族复兴(“汉江奇迹”): 背景的无力感: 韩国在朝鲜战争后几乎一无所有,国土沦丧,经济崩溃,民生凋敝,被认为是亚洲最贫穷的国家.............
  • 回答
    韩国人对“抗美援朝”(即朝鲜战争)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受到历史事件本身、国家政治、民族情感、以及与美国和朝鲜关系的持续影响。虽然在大多数韩国人心中,这仍然是一场痛苦的内战,但对于中国军队的介入,特别是其动机和影响,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观点。以下将从不同层面详细阐述韩国人对中国“抗美援朝”的看.............
  • 回答
    李承晚在韩国是一个极其复杂和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他的评价在不同人群、不同历史时期、甚至在同一个人身上都可能发生变化。要详细了解韩国人如何看待李承晚,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总体而言,韩国人对李承晚的评价是两极分化且充满负面色彩的。 尽管他作为韩国第一任总统和“大韩民国之父”的角色具有象征意义,但他的.............
  • 回答
    关于韩国人是否知道自己国家的“体育精神”闻名世界,以及他们是否感到羞愧,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无法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1. 韩国人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和认同“体育精神”? 广泛的认知: 韩国社会高度重视体育,尤其是在奥运会、世界杯等国际赛事上,国家队成绩是民族自豪.............
  • 回答
    这些说法都很有意思,我们不妨来仔细梳理一下,看看它们背后的逻辑和现实情况,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梗”。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些说法大多是一种调侃、讽刺或者带有偏见的刻板印象,而非对事实的准确描述。它们之所以流传开来,往往是因为触及了一些社会情绪、经济现象,或者是一些被夸大或片面化的事实。我们来逐个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