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zj 有关韩国右派的解释说的不错,不过我得在这儿说明一下,实际上韩国右翼这种“右翼”在二战结束以前的欧洲大陆,欧陆保守派(尤其以德国保守派为典型)普遍就是这种画风:超国家主义、中央集权、威权主义、强(大)政府、统制经济,甚至有军国主义倾向,严格意义上来说欧陆保守派才是“保守本流”,这些人对于资本主义及其麾下的众多文明成果(例如代议政治)更多是因为形势所迫或者是出于某种功利的角度(诸如“富国强兵”、“布国威于四方”)才接受的。而现在为很多国人现在推崇的、以古典自由主义为基调的英美保守派实际上在二战之前的国际上实际准确应该算是“保守旁流”(英美保守派的很多人士也一再表示他们之所以自称保守派是不满罗斯福新政以及福利国家开始大行其道之后社会自由主义者/社会民主主义者/激进民主主义者“窃取”了自由主义的“法统”而不情不愿的如此自称[1]),“保守旁流”的哈耶克所撰写的《走向奴役之路》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一本欧陆保守派的黑材料大全,哈耶克更是在《我不是一个保守主义者》里头如此形容欧陆保守派:
欧洲版的保守主义(the European type of conservatism),由于具有着一种多少有些独特的性质,所以与美国传统并不相容;然而,晚近那种试图把这种保守主义植入到美国的做法,却使得既有的混乱变得更加一发不可收拾了。
那么在法西斯主义(严格意义上法西斯可以说是欧陆保守派的近亲,想看看欧陆保守派具体的活体是啥样可以看曹卫东的《德国保守主义革命》)覆灭之后的战后,还有没有有跟欧陆保守派有近似血统的政治派系存在?实际上现今以自民党为代表的日本保守派与承继自军政权的韩国保守派就有跟欧陆保守派比较近的血统:
由拉特瑙统制经济系统演化而成的西原统制经济和斯大林工业化模式,在三十年代以降对东亚各国影响深远。西原龟三在1920年代组织了一个 “国策研究会”,继续提倡统制经济。其中一名会员是担任满铁社长的山本条太郎。山本在1927年出版了一本多次提到实行 “经济立国策” 的著作。1931-1932年,山本出掌由犬养毅所领导的在野党 “政友会” 的政务调查会,提出实行 “产业五年计划” 以应对大萧条,获得政友会接纳为政纲,并于1932年选举大胜。但犬养毅旋即因为拒绝承认伪满洲国,而遭到军人刺杀。
犬养內阁的大藏相高桥是清放弃了五年计划的名义,但继续推行财政宽松,使日本经济迅速复原,被称为凯恩斯之前的凯恩斯。曾参与讨论五年计划的商工省工政课长岸信介,则在1936年出任伪满实业次长,提出了两个 “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以及 “华北产业开发五年计划” (1941-1946),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建立起庞大的轻重工业体系,诡异地为中共军队日后解放中国和抗美援朝所需的工业力量打下了基础。
参与草拟满洲五年计划的人员,不少是躲避国内政治镇压的左派知识分子,熟悉苏联经济模式和马克思主义。他们在战后多数回到日本,出任 “经济安定本部”、 “经济企划厅”、 “通商产业省” 等前线经济部门,以强力调控手段领导日本战后经济奇迹。岸信介更于1957-1960年出任日本首相。曾当过伪满军官的朴正熙,也对满洲五年计划留下深刻印象,在1961年军事政变成功后,在韩国实行五年计划,先发展轻工业,然后在1970年代初转而投资重工和化工业。韩国要到1996年,才放弃实行五年计划,一共实行了七个五年计划,推动了所谓 “汉江奇迹”。
当然冷战结束之后的“后社会主义国家”的保守右翼势力也是如此,具体可见我这个答案:有关《“右派凯恩斯主义”与“左派货币主义”》一文的小评述
顺带提一嘴日本保守派的情况,虽然日本自民党与美国共和党同在“保守党国际”,但是日本保守派对于美国保守派的很多主张是很白眼的:一方面日本保守派内部不乏有声音认为美国保守派的“小政府主义”是左翼与自由主义者鼓吹的危险玩意(日本保守派内部一直有声音认为:欧美式自由主义是极左思潮的滋生土壤,日本国内的中左翼自由主义势力同极左势力是同路人,都是“外部势力[2]”硬生生扶植的危害日本的“有害势力”,必须除之而后快),对于其自由意志主义倾向不甚理解——而且美国保守派奇葩之处在于前头高呼“自由(意志)”,后脚立马反对堕胎权,而反对妇女堕胎在日本保守派看来纯属没事找事;另外一方面有不少日本保守派人士认为美国保守派大搞里根式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对于保守派而言无异于自毁长城有弊无利(ps:就很多国家而言里根—撒切尔式的新自由主义改革除却像大卫哈维所说的瓦解工会这类左翼势力的支持母体之外确实并无太多“益处”),同时对于这些人在一系列社会文化政策问题(例如同性恋问题)向自由主义与左派退让颇为不满。
当然有人说,你“安倍经济学”难道不是新自由主义那一套么?的确,在中曾根以及小泉手上,尤其是小泉时期,对于铁路、邮政等领域的大型国企,日本政府也大举推进私有化,将其从政府事务中剥离,并引入民营资本,拆分不同业务独立上市,推动它们实现市场化运作,同时在2001年还通过撤销了大藏省的资金运营部与废止邮政储蓄等相关资金的信托制度实质上终结了财政投融资制度。但是包括《战后日本经济史》作者野口悠纪雄的在内的评论者都认为,这些经济自由化改革都是表面的改革或者说形式的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1940年体制”这个日本特色的政府主导型统制经济体制。例如,在小泉政府期间推行的邮政改革,只是“剧场型政治”,许多评论者也认为,这些改革无非是小泉为了反击在担任邮政大臣期间受到不公平待遇后所实施的“政治报复”。而在根本的体制改革方面,小泉政府却碌碌无为。野口认为安倍上台之后在经济政策上与其说是摆脱“战后体制”还不如说是回归到1940年体制,例如安倍政府对日本银行的独立性持否定态度,同时购入巨额国债控制国债市场。安倍经济学也没有打破1940年体制下特定利益集团容易借助政府的行政力量实现对个别市场的局部性垄断这一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特征,更没有隔绝政府与相关利益集团之间的紧密联系,相反,政府却更加依赖传统的利益集团来推动氢能源汽车、机器人、iPS细胞等核心产业的开发与发展,安倍的结构性经济改革更没有赋予市场的主体地位。另外日本没有从1940年体制走出甚至说复归1940年体制从另外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最近大火的MMT(现代货币理论),鼓吹MMT的泛左阵营的后凯恩斯主义者就以日本做为典型样本与范例,而MMT的反对者也以日本为例子对MMT进行抨击。别忘了,安倍晋三可是1940年体制奠基人之一、著名的国家干预主义者岸信介的孙子。实际上在如今的日本政界真正信仰并积极推行里根——撒切尔式新自由主义路线的保守势力恐怕只有盘踞在大阪的日本维新会一家。总而言之,日本保守派的主流底色就是:在经济上维持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统制,在政治上偏向于反自由主义与维持传统。(如果日本保守派真要真心实意的接受自由主义政治原则,就断然不会有恢复内务省以及对“和平宪法”动手动脚的主意,更不用说安倍上台后打击以《朝日新闻》为首的左翼媒体迫使其屈服[3]、对NHK等电视放送机构实质实行媒体统制[4][5]、废除《特别秘密保护法》以及通过“共谋罪”等措施了)
韩国我就不用说了,按照韩国著名经济学者、原青瓦台政策室室长张夏成的话来说韩国保守派表面上接受了自由民主主义+自由市场经济+小政府也就是里根——撒切尔主义那一套,但是没少在自己的核心支持群体——主要是五六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渲染、利用“朴正熙乡愁”,而“朴正熙乡愁”大体上分为两部分:一是人们期望看到朴正熙开启的统制经济时代(1961-1995)经济高速繁荣发展的再现;二是期望总统拥有强大的领导力。而这背后的实质就是为军独政权所推行的那套权威主义+官治经济(统制经济)模式招魂,对此张夏成在《韩国式资本主义》一书中抨击道:
保守右派宣扬的“朴正熙乡愁”或对朴正熙的赞扬从结论上来说似乎具有某种正当性,因为不管通过何种手段经历了何种过程,最终的结果是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充其量只能说这一种基于全体平均主义的爱国主义,无法看作一种基于“自由主义”的理念。或者说,这也许是他们对自身既得利益得以巩固发展的岁月的怀念呢?在开发经济时代,政治权和经济界共生共存的政经关系维系并巩固了他们的既得利益。因为他们所说的自由,是保证既得利益群体不受侵害的自由,如果妨碍了这种自由,在“自由民主主义”的名义下,可以享有压制反对者的自由。而且,他们所说的市场,意味着保障既得利益群体不受任何干涉的市场,是一种为了捍卫这种既得利益可以无所不为的放任,任何公正透明的竞争规则或秩序在他们眼中,只不过是弱势群体无能的嫉妒,或者是所谓的“左派赤匪”们的理念攻击。
真正的保守右派即使没有达到对朴正熙体制进行批判的水准,至少应该克服不足、正视历史,笔者深感遗憾,没有见到过真正的保守右派。
文在寅之前表态说他支持恪守民主政治原则的“真保守派”,但是要打倒政治投机主义的“伪保守派”,某种程度就是冲着韩国右派渲染、利用“朴正熙乡愁”这事来说的,真.保守就是自由保守主义,而伪.保守就是指代的是传统的威权主义、国家主义的韩式右翼。
再补充一段:美国共和党实际上并不是某些老公知所声称的单纯的右翼倾向的自由主义党派,实际上共和党以及背后的美国右翼大联盟是在反对新政自由主义、反对民权运动、反对共产主义这三大道义下导致基督教保守派同自由意志主义者结盟所结成的产物(这些里头估计还有支持堕胎,大麻合法化与开放边境的正统的自由意志主义者,而不是那种只赞同经济自由反对堕胎自由的半截子自由意志主义者,共和党至少十年前还有这种人,例如晚年的哥特华德[6]),以前就有声音抨击右翼立场的自由至上主义负责剥夺有色人种的社会权利迫使他们原子化,而宗教保守派负责对有色人种的非人化与文化排斥。总而言之,从学理角度而言,美国保守派恐怕不如日本保守派自洽。
金九才是韩国国父
曾陪同一群韩国大学生参观上海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几位男生见到金九雕塑纷纷敬军礼。随后,有位同学跟我说,他们不喜欢李承晚,李是个独裁者。
我举一位韩国学者的例子。虽然很不全面:
当时菲律宾的现代化起点比较高,朴正熙执政的1961年,我们政府内部甚至有学习菲律宾的热潮,但为什么马克仕的现代化失败了,而朴正熙的现代化取得成功了呢?
在诸多原因中,最关键的差异是韩国进行了农田改革,而菲律宾则没有。李承晚总统不顾主要政党--韩民党和其势力圈下舆论的反对,强行推进农田改革。6·25南侵之前,农田改革基本完成,这次改革使韩国的土地资本向产业资本转移,造成了地主阶级的没落,带来了预防同化的效果。
靠6·25凌晨奇袭占领南韩大部分地区的北朝鲜人民军要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后分给佃农,或许能获得农民的支持。若是那样,当(大韩民国)国军和联合国军反击时,很多农民为了守住自己的农田也许会站在人民军一边。但由于战争之前李承晚已经结束农田改革,人民军没什么可做的,反而使很多农民为了守住自己分得的土地,反对了人民军。
在没有搞农田改革的菲律宾,地主出身的政治家和军人成为既得利益集团的警卫,扮起了牺牲国民欲望和福利的传统势力角色。在韩国,像朴正熙这样的贫穷农民及平民出身的人组建了军官团,因此军队更容易改革,与此相反,菲律宾的军官们却当起了守护部分上流层以及反改革势力的走狗。
——赵甲济《总统朴正熙传》
2006年韩国民调机构“盖洛浦韩国”与“韩国论坛”联合调查显示,韩国青年学生对李承晚的评价低于金日成,认为他是“亲美事大主义者”(53%)、“反民主的独裁者”(18%)、“南北分裂的元凶”(18%),只有1.3%的人认为他是“独立斗士、建国之父”。
2014年一份关于韩国人最喜欢的总统的民调中,李承晚排到第9位(0.8%),仅高于两名过渡性总统尹潽善和崔圭夏。
由于李承晚的专政独裁以及历史上的积怨,至今他在韩人中的口碑和声誉多被非议,甚至都没有一个官方的纪念馆,对一位曾任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首任大统领和大韩民国首任总统的历史人物来说,这一现实是不可思议的。
——朱芹《独立与依附:李承晚之外交独立思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