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搜集、阅读过很多很多民国、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资料
现在翻资料也麻烦,我根据自己的印象说一下
1.战争时期
分老百姓和军队
老百姓:
从史料来看,当时韩国百姓对这场战场处于懵逼+委屈+厌恶状态,根本没现在韩国电影里面什么领导一呼百应,大家主动上战场的现象。史料记载的都是征兵困难,老百姓逃避当兵,记得一个史料是一个人的回忆,他当时为了逃避当兵各种躲藏,逃了几百公里,干过各种工作,我看的都佩服。还有就是各种惨遭屠杀的记录,南边的农民回忆被北方兵屠杀,北边的农民回忆被南方兵屠杀。个别回忆文章有对志愿军的描述,印象还比较好,比如说志愿军追上难民后给他们分馍馍吃。总之从史料看,当时的老百姓没什么侵略被侵略的想法,也没什么保家卫国的想法,我估计这是因为日韩合并以来这片土地打了太多仗造成的吧,普通人国家认同都混乱,而且只有在战争中倒霉,没有从战争中获益,所以普遍逃避战争,只想在战争中生存下来。
韩国军队:
明显分前期和后期。前期的记载,回忆录以美军写的为主,韩国军人自己写的很少。前期主要内容就是吐槽韩国军队不能打,擅长逃避战斗,一看到不利苗头就逃跑,以及军纪差,抢劫百姓,杀战俘,偷给养等等。尤其杀战俘,我见过不少美军回忆录都写了。一个美军军官回忆录还写着他把杀志愿军俘虏的韩国军人打了一顿。总之前期韩国军队不愿意与志愿军硬碰硬,而是希望硬仗都由美国人去打,自己打打辅助。那美国人肯定不愿意啊。后期韩国军队在美国、韩国强力政治势力的整顿和洗脑下,被民族主义绑架,明显变强,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能够和志愿军打硬仗。当然客观原因是因为美国人发现了中国的“星期攻势”弱点,双方阵地已经稳定,运动战转变成了阵地战,志愿军火力差,补给线跟不上的弱点被无限放大,面对美军强势火力已经出现厌战情绪的苗头。总体评价:韩国军队能打有利形势下的仗,而在不利环境下战斗意志会严重下滑。
2.战后
战后韩国作为美国阵营,长期对中国处于敌视态度。不过由于以下原因,韩国对战争的反思主要以朝鲜为对象,较少涉及中国。
a民族分裂的痛苦远远大于战争的伤痛,毕竟战争是阵痛,民族分裂是持续长久的痛苦。
b韩国经济起飞后,一直以日本为竞争对象,以美国为大哥,而当时中国还很贫穷,苏联又解体,因此韩国人的目光主要瞄准美国日本,长期对中国处于看不起,忽视的状态
c朝鲜太能跳,各种小摩擦和核武威胁不断,吸引了绝大多数注意力
d中国从未从法理上参与朝鲜战争,韩国军政府时期比较注意这一点,即使在朝鲜战争的电影里,也要求少出现中国军人的画面
e韩国民主化改革后文化管制放松, 但此时中国也改革开放,然后中国逐渐成为韩国第一外贸国,韩国不好在媒体里直接把中国作为敌人去描写。
所以,长期在媒体的宣传下,韩国普通人的注意力主要还是在朝鲜身上,甚至出现了个别年轻人不知道中国志愿军参加朝鲜战争的事情……而老百姓对于朝鲜战争的责任,前期认为是苏联的错,苏联解体后没有存在感了,此时韩国文化管制已经放松,也敢抨击美国了,于是出现了认为是美国的错、和认为是美国救了韩国两种矛盾的思潮并行的现象。而中国,一直没啥存在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