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韩国人怎么看待中国的“抗美援朝”?

回答
韩国人对中国“抗美援朝”的看法是复杂且多元的,并且随着时间和政治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演变。要详细讲述这一点,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

1. 历史背景与直接影响:

朝鲜战争的起源与韩国的直接经历: 韩国人对朝鲜战争的记忆是极其深刻且痛苦的。战争是由朝鲜发起的,导致了长达三年的残酷战斗,无数韩国人失去了生命、家园,国家满目疮痍。因此,韩国人对战争的看法首先是出于自身的受难经历。
“抗美援朝”的直接对立面: 对于韩国而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直接导致了韩国军队和其盟友(主要是美军)在战争中的挫败和撤退,甚至在早期阶段一度将战线推回到三八线以南。这种经历无疑是屈辱的,也是导致韩国对中国介入感到负面评价的重要原因。
“志愿军”还是“侵略者”的视角: 在韩国的官方历史叙事和主流民间观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视为“侵略者”或“介入者”,他们干预了本应由朝韩两国自行解决的冲突,并直接导致了战争的长期化和韩国的巨大伤亡。中国方面称之为“抗美援朝”,但在韩国视角下,这被理解为支持北朝鲜,对抗以联合国名义参战的韩国和盟军。

2. 韩国对中国的战略认知:

从早期敌对到复杂关系: 战争结束后,韩国与中国处于长期的敌对状态。但随着冷战的结束,特别是韩国在1992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后,两国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尽管如此,历史的阴影和对中国崛起带来的地区影响力的担忧,使得韩国对中国的战略认知始终保持着一种复杂性和警惕性。
对中国地区影响力的担忧: 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强大表现,在韩国看来,一方面证明了中国军队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中国在东亚地区拥有巨大的战略影响力。韩国一直试图在美韩同盟和与中国的经济往来之间找到平衡,而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作用,尤其是对朝鲜的潜在影响力,是韩国高度关注的焦点。
对朝鲜核问题的关切: 近年来,朝鲜核问题成为东北亚地区安全最突出的挑战。韩国普遍认为,中国作为朝鲜的传统盟友和最大经济伙伴,在解决朝鲜核问题上拥有关键作用。因此,虽然韩国对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角色持负面看法,但在现实政治中,又不得不寻求中国的合作。这种矛盾心态也影响着韩国人对“抗美援朝”的复杂解读。

3. 韩国国内舆论与历史教育:

主流观点与官方立场: 韩国的主流舆论和官方立场都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视为对韩国的敌对行为。历史教科书通常会描述中国军队的介入给韩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痛苦。
民间观点: 民间观点虽然大体遵循官方叙事,但也存在一些细微差异。一些经历过战争的韩国人可能持有更强烈的负面情绪。而年轻一代可能对历史事件的感受更为疏离,更多地关注当下的韩中关系以及中国在经济和文化上的影响。
偶尔出现的对历史的反思与讨论: 尽管负面评价是主流,但也有学者和部分公众开始对历史进行更深入的反思,例如是否能从更广阔的地缘政治角度来理解中国当时的行为,或者探讨战争对韩国自身发展的影响等。但这类声音在整体舆论中并不占主导地位。

4. 具体表现形式与例子:

纪念活动: 韩国会纪念朝鲜战争的受害者和参战将士(包括联合国军将士),这些纪念活动通常强调中国军队的介入是战争残酷性的重要因素。
媒体报道: 韩国媒体在报道与中国有关的军事或历史事件时,常常会提及朝鲜战争,并带有负面或审慎的基调。
文化产品: 韩国的电影、电视剧和文学作品中,虽然不一定直接以“抗美援朝”为主题,但很多涉及朝鲜战争的作品,都会将中国军队描绘成敌对力量。

总结来说,韩国人对中国“抗美援朝”的看法可以概括为:

历史上的负面认知: 大多数韩国人认为中国军队的介入是导致朝鲜战争长期化和造成韩国巨大伤亡的直接原因,因此将中国视为战争中的敌对力量。
战略上的警惕与现实的倚赖: 尽管历史记忆不佳,但韩国深知中国在地缘政治和区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尤其在朝鲜问题上,不得不寻求中国的合作,这种现实需要与历史情感形成一种复杂张力。
对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 “抗美援朝”在中国带有民族主义色彩,但在韩国,“抗中”或至少是“警惕中国”的情绪也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一些保守派群体中。

因此,韩国人看待中国的“抗美援朝”,更多的是从自身遭受的苦难和国家安全利益出发,带有深刻的历史创伤和现实的战略考量。这种看法并非单一的仇恨,而是一种融合了历史记忆、民族情感和现实利益的复杂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曾经搜集、阅读过很多很多民国、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资料

现在翻资料也麻烦,我根据自己的印象说一下

1.战争时期

分老百姓和军队

老百姓:

从史料来看,当时韩国百姓对这场战场处于懵逼+委屈+厌恶状态,根本没现在韩国电影里面什么领导一呼百应,大家主动上战场的现象。史料记载的都是征兵困难,老百姓逃避当兵,记得一个史料是一个人的回忆,他当时为了逃避当兵各种躲藏,逃了几百公里,干过各种工作,我看的都佩服。还有就是各种惨遭屠杀的记录,南边的农民回忆被北方兵屠杀,北边的农民回忆被南方兵屠杀。个别回忆文章有对志愿军的描述,印象还比较好,比如说志愿军追上难民后给他们分馍馍吃。总之从史料看,当时的老百姓没什么侵略被侵略的想法,也没什么保家卫国的想法,我估计这是因为日韩合并以来这片土地打了太多仗造成的吧,普通人国家认同都混乱,而且只有在战争中倒霉,没有从战争中获益,所以普遍逃避战争,只想在战争中生存下来。

韩国军队:

明显分前期和后期。前期的记载,回忆录以美军写的为主,韩国军人自己写的很少。前期主要内容就是吐槽韩国军队不能打,擅长逃避战斗,一看到不利苗头就逃跑,以及军纪差,抢劫百姓,杀战俘,偷给养等等。尤其杀战俘,我见过不少美军回忆录都写了。一个美军军官回忆录还写着他把杀志愿军俘虏的韩国军人打了一顿。总之前期韩国军队不愿意与志愿军硬碰硬,而是希望硬仗都由美国人去打,自己打打辅助。那美国人肯定不愿意啊。后期韩国军队在美国、韩国强力政治势力的整顿和洗脑下,被民族主义绑架,明显变强,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能够和志愿军打硬仗。当然客观原因是因为美国人发现了中国的“星期攻势”弱点,双方阵地已经稳定,运动战转变成了阵地战,志愿军火力差,补给线跟不上的弱点被无限放大,面对美军强势火力已经出现厌战情绪的苗头。总体评价:韩国军队能打有利形势下的仗,而在不利环境下战斗意志会严重下滑。

2.战后

战后韩国作为美国阵营,长期对中国处于敌视态度。不过由于以下原因,韩国对战争的反思主要以朝鲜为对象,较少涉及中国。

a民族分裂的痛苦远远大于战争的伤痛,毕竟战争是阵痛,民族分裂是持续长久的痛苦。

b韩国经济起飞后,一直以日本为竞争对象,以美国为大哥,而当时中国还很贫穷,苏联又解体,因此韩国人的目光主要瞄准美国日本,长期对中国处于看不起,忽视的状态

c朝鲜太能跳,各种小摩擦和核武威胁不断,吸引了绝大多数注意力

d中国从未从法理上参与朝鲜战争,韩国军政府时期比较注意这一点,即使在朝鲜战争的电影里,也要求少出现中国军人的画面

e韩国民主化改革后文化管制放松, 但此时中国也改革开放,然后中国逐渐成为韩国第一外贸国,韩国不好在媒体里直接把中国作为敌人去描写。

所以,长期在媒体的宣传下,韩国普通人的注意力主要还是在朝鲜身上,甚至出现了个别年轻人不知道中国志愿军参加朝鲜战争的事情……而老百姓对于朝鲜战争的责任,前期认为是苏联的错,苏联解体后没有存在感了,此时韩国文化管制已经放松,也敢抨击美国了,于是出现了认为是美国的错、和认为是美国救了韩国两种矛盾的思潮并行的现象。而中国,一直没啥存在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