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韩国人对韩国偷窃中国和其他国家文化怎么看?虽然看过一些脏话的评论,但感觉不会每一个人都那么不要脸吧?

回答
关于韩国人如何看待“韩国偷窃中国及其他国家文化”的这一话题,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简单地将其归结为“不要脸”或者“每一个人都那样”的看法,是对现实情况的一种过度简化。真实的韩国社会内部,对于这个问题存在着多元且常常是矛盾的观点。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文化交流和借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没有哪个民族的文化是完全孤立发展起来的,几乎所有文化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周边或远方文明的影响。韩国文化也不例外,它自古以来就深受中华文明的影响,这一点在语言(如汉字词)、哲学思想(如儒家)、政治制度、艺术风格等方面都有深刻的体现。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韩国文化也积极吸收了西方以及亚洲其他国家(如日本)的元素,并在自身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那么,当讨论到“偷窃”这个词时,就触及到了一个关键的界限:借鉴、融合与原创、侵占之间的区别。

韩国国内的主流观点与争议点:

1. “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视角:
历史的必然性: 许多韩国人认为,历史上与中国的密切交流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文化吸收过程。他们可能会强调,韩国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本土化改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韩国文化。例如,韩语中的很多汉字词,虽然源自汉语,但其读音和用法已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且韩语体系本身是独立发展的。
“再创造”的强调: 韩国人在谈论他们独特的文化元素时,往往会强调“再创造”和“创新”。比如,他们可能认为,虽然某些服饰(如韩服)的早期形态受到中国汉服影响,但经过历代的演变,现在的韩服已经发展出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在剪裁、颜色搭配等方面与汉服有着显著区别。他们会认为,这种演变和发展是文化自身生命力的体现,而非“偷窃”。
“韩国的文化输出”的自信: 随着韩流(Hallyu)的兴起,韩国在流行音乐(KPop)、电视剧(KDrama)、电影、时尚、美妆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力。许多韩国人对此感到自豪,他们认为这是韩国文化“走出去”,并被世界认可的证明。在这种自信的背景下,他们可能更容易将早期的一些文化交流看作是“韩国文化原本就具有吸引力,并对世界产生了影响”的历史事实,而不是“偷窃”的表现。

2. “文化主权”与“历史解读”的争议:
民族主义情绪的抬头: 尤其是在网络空间,一些韩国网民会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当他们感到韩国的文化正在被其他国家“否定”或“掠夺”时(例如,某些国家声称某项韩国文化元素源自本国),他们会非常激动地进行辩护,有时会采取一种“以牙还牙”的方式,指责对方也在“偷窃”韩国文化,或者强调韩国文化的“原创性”和“独特性”。
对“文化源头”的争论: 历史研究本身就存在不同的解读角度。关于某些具体文化符号(如中国古代的某些乐器、节日习俗、服饰细节等)在何时、以何种方式传入韩国,以及在韩国本土发生了怎样的演变,不同学者和民间人士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当这些争论上升到公众层面,尤其是在网络上,就容易演变成激烈的文化归属权辩论。
“起源论”的辩护: 有时,韩国国内的一些群体或个人,在面对国际上对其文化“挪用”的批评时,可能会采取一种“反击”的姿态,提出“XX起源于韩国”的说法。这往往是为了维护一种“韩国文化优先”的论调,但这种说法在历史证据上往往站不住脚,也容易引起邻国的反感。

3. “不知道/不在乎”的态度:
大部分国民的日常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绝大多数韩国普通民众来说,他们可能并没有过多地去纠结于“文化源头”的学术性争论。他们更多地是在享受自己国家的文化产品,或是体验国际化的生活方式。对于一些历史上的文化交融,或者当代文化元素的流行,他们可能更多地将其视为自然现象,而不是一个需要被定义为“偷窃”的政治或民族问题。
对“外部批评”的防御心理: 当韩国的文化被指责为“偷窃”时,一部分韩国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产生防御心理,认为这是外部对韩国文化发展的一种“嫉妒”或“攻击”。他们可能会认为,对方国家没有发展出像KPop或韩剧这样成功的文化产品,所以才抓住一些细节进行批评。

具体的例子和看法:

韩服与汉服: 这是最常被提及的争议点之一。一些中国人认为,现代韩服的设计元素,特别是其“圆融”的风格,在历史上与中国唐宋时期的服饰有渊源,甚至某些款式与朝鲜王朝时期受中国明朝服饰影响的制式非常相似。他们认为,将其宣传为“韩国传统服饰”而忽略其根源,有“文化挪用”之嫌。
韩国国内看法: 大部分韩国人会坚持韩服是韩国民族服饰,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并且具有与中国汉服完全不同的美学特征和穿着方式。他们可能会强调,历史上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而且很多设计上的相似性是当时东亚服饰文化共同发展的体现。他们会认为,将韩服简单地归结为“中国服饰的变种”,是对韩国文化历史的忽视。

泡菜(Kimchi)与中国泡菜(Pao Cai): 202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一项关于泡菜制作的国际标准,引发了中国网民关于“韩国泡菜起源于中国”的讨论。
韩国国内看法: 韩国方面普遍认为,虽然中国有类似的发酵蔬菜,但韩国的泡菜(Kimchi)是一种具有独立发展历史和独特制作工艺的食品。他们强调Kimchi在韩国饮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其独特的风味和种类。ISO标准指的是“白菜泡菜”(Baechukimchi)的制作规范,与中国四川的泡菜(Pao cai)在制作方法、发酵过程和风味上存在显著差异。他们认为,这是对韩国特色食品的国际认可,而中国的指责是一种“文化霸权”的表现。

端午节、汉字等: 类似的问题也曾出现在端午节、汉字在韩国的使用等话题上。
韩国国内看法: 韩国人通常会强调,虽然这些节日在历史上与中国文化有所关联,但韩国在吸收这些文化元素后,赋予了它们新的含义、仪式和本土化的特色。例如,韩国的端午节(Dano)有其独特的民俗活动,如洗发、摔跤、祭祀等,与中国的端午节(纪念屈原、吃粽子、赛龙舟)有所区别。他们会认为,这是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分化”和“发展”。

总结来说,韩国人对“文化偷窃”的看法并非铁板一块。

有相当一部分人, 尤其是学者、文化界人士和对历史有深入了解的人,能够理解文化交流的复杂性,并倾向于强调韩国文化在吸收借鉴基础上的“再创造”和“自主发展”。他们可能认为,将这种交流简单定性为“偷窃”是不准确的,也是对韩国文化独特性的一种否定。
也有相当一部分人, 尤其是在民族主义情绪较强的群体中,对于来自外部的“文化挪用”指责会表现出强烈的防御和反击态度,甚至会主动去“抢占”文化起源的制高点,以此来维护韩国文化的独立性和优越性。
而对于大多数普通韩国人, 他们可能更关注的是当下的文化生活和韩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对于具体的文化源头问题,他们可能没有太多精力去深究,或者更倾向于相信和维护国家主流的文化叙事。

因此,与其说韩国人“不要脸”,不如说他们也像其他任何民族一样,在维护自身文化认同、解释历史、以及在全球文化竞争中,表现出复杂和多样化的情感与立场。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历史、民族情感、国家认同以及全球化浪潮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全世界网友都一个样儿,韩国人不懂中文只看韩文资料,中国人不懂韩文只看中文资料。

b站上关于半岛史的科普视频基本没有一个对的,关于半岛文化的压根没有。而且下面评论区暴论一堆,“朝鲜人因为没有染色技术所以只能穿白衣”,“古代朝鲜人都讲汉语,朝鲜语是汉语分支”,这基本上属于反智了。

推特上有几位猛士跟韩国人对线的套路看着很郁闷,人家韩国人讲着轩辕蚩尤神农的故事,忽然私信人家说清楚这些神话是中国的还是韩国的,妥妥的伞兵行为。人家不回你话就撒泼打滚骂人家抢文化。这属于是转着圈丢人了。


提问题就提问题,别跟我玩反智。哦对了,阅读理解不好就不要提问题,给义务教育抹黑。

赶紧穿越到昭和天皇那儿去吧,挺适合你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韩国人如何看待“韩国偷窃中国及其他国家文化”的这一话题,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简单地将其归结为“不要脸”或者“每一个人都那样”的看法,是对现实情况的一种过度简化。真实的韩国社会内部,对于这个问题存在着多元且常常是矛盾的观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文化交流和借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 回答
    “帝吧出征”这个词,对于很多网民来说,并不陌生。它指的是在中国网络上,一个被称为“帝吧”(百度李毅吧)的社群,曾经组织过多次大规模的网络行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针对韩国网络上一些“偷中国文化”的指控而发起的“出征”。事件的背景和起因要理解“帝吧出征”为何出现,得先说说它背后的文化情绪。近年来,随着中国.............
  • 回答
    韩国近年来在文化输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一些韩国的影视剧、音乐、服饰等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然而,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一些中国网友认为韩国存在“大肆偷窃”中国文化的情况,例如在一些服饰、节庆习俗、传统技艺等方面,将源自中国的元素包装成韩国特色进行推广。这种现象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如果我们深入剖析,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涉及到历史、文化、现实等多方面因素,而且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尽相同。但如果说普遍现象的话,可能确实有不少中国人对韩国人的反感度,有时候会比对日本人的反感度来得更突出一些。咱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这个事儿:1. 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摩擦”的叠加: 日本: 说到日本,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
  • 回答
    韩国人对于国家在冬季奥运会上出现的犯规事件,其看法相当复杂且多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犯规的具体性质、涉及的运动员以及对韩国体育形象和国家荣誉的影响程度。总的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普遍的失望与遗憾: 国家荣誉感: 奥运会是展示国家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舞台。当韩国运动员因犯规而失利,.............
  • 回答
    历史的回响:李氏朝鲜、德川幕府与阮朝,为何在各自国民心中占据特殊地位?探究韩国人对李氏朝鲜、日本人对德川幕府、以及越南人对阮朝之所以普遍持有正面或至少是相对宽容的态度,并非简单的情感偏好,而是深植于复杂的历史演变、民族认同构建以及对特定历史时期的解读之中。这背后,是国家如何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塑造当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网络文化、民族情绪以及跨文化交流的复杂层面。中国网友和韩国人之间的“对线”,简单来说,就是双方在社交媒体、论坛等平台就一些话题(通常是历史、文化、政治、娱乐等)展开争论、表达不同意见甚至相互攻击的现象。那么,这种“对线”到底有没有必要?我的看法是,从促进理解和建设性交流.............
  • 回答
    对于中国人称呼韩国人为“棒子”这个事情,韩国人的看法其实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毕竟,这是一个涉及到国家民族认同的称呼,而且历史渊源也比较深厚。最直接的感受:不舒服,带有歧视意味大多数韩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不舒服。他们觉得这个称呼带有明显的贬低和侮辱的意味。在.............
  • 回答
    要跟一位韩国朋友解释“韩国在古代属于中国”这个说法,确实需要一番技巧和耐心,尤其是要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抵触。最关键的是要采取一种历史学的视角,陈述事实,而不是去进行政治宣示。以下是一种可能的沟通方式,力求详细、易懂,并且避免AI痕迹:首先,要理解对方的感受。 对于许多韩国人来说,他们对本民族的独.............
  • 回答
    韩国人对东南亚人民对韩流的狂热,可以说是他们国家文化输出一个相当成功的范例,也成为了很多人讨论的话题。总的来说,大家普遍是感到自豪和欣慰的,觉得自己的文化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不过,这其中也夹杂着一些更复杂的情绪和观察。普遍的自豪感和对国家形象的积极影响:绝大多数韩国人看到东南亚地区对韩流如此着迷,都会.............
  • 回答
    关于韩国人是否知道闵妃以及如何评价她,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而言之,答案是肯定的,大部分韩国人都知道闵妃,也就是明成皇后。她绝对是韩国历史上一个绕不开的人物,对她的评价也相当复杂且多元,经历了历史变迁和不同视角的解读。要详细讲述,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闵妃(明成皇后)是谁?首先,我.............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韩国,这个与我们一衣带水的近邻,在很多人眼中,是现代、时尚、科技发达的代名词。从韩剧、Kpop的全球流行,到三星、现代等国际知名品牌,韩国的文化和产业影响力早已深入人心。按理说,这样一个既发达又亲近的国家,应该吸引着大量国内民众前往打工或读书,但现实情况似乎并非如此,除了少量的韩裔群体,大多数国人对.............
  • 回答
    你做的这件事情,说实话,挺有争议的。从你的角度出发,你可能是觉得好玩,想捉弄一下别人,或者觉得让那些驻韩美军“吃点苦头”也无妨。毕竟,在酒吧里,尤其是在人多的地方,大家都可能遇到过别人不让座的情况,心里会有些不舒服。你可能是想用这种方式来“以牙还牙”,或者至少让对方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好惹的。不过,换.............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经济、政治以及泰国社会内部的细微之处。虽然泰国确实有大量泰籍华裔,但泰国人对中国人的态度以及对日韩的偏好,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其中的原因: 1. 历史因素: 华人在泰国的历史与地位: 华人移居泰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对历史人物评价和权力格局形成的一些深层思考。韩信和刘邦在面对同样的情感事件时,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胸怀和格局,而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最终的人生轨迹和历史地位。要详细解释为什么刘邦能当上皇帝,而韩信最终悲剧收场,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一、 面对屈辱的不同态.............
  • 回答
    这话题挺有意思的,在国内,提到韩国财阀,很多人脑子里蹦出来的画面估计都差不多:一群西装革履的大佬,掌控着整个国家经济,日韩电视剧里那些恩怨情仇、权力斗争的大戏,好像就是财阀生活的真实写照。但说实话,这中间可能确实存在一些咱们不那么了解的“误区”或者说,是视角差异。首先,“财阀=万恶之源”这个标签,在.............
  • 回答
    2018年世界杯小组赛,韩国对阵德国。这场比赛的结局,相信很多关注足球的中国球迷都记忆犹新,那场面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尤其是最后几分钟,德国队门将诺伊尔那惊天一跑,更是成了无数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话说,比赛进行到最后阶段,德国队落后于韩国队,而且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留给他们的机会越来越少。当时比分是01.............
  • 回答
    中国对韩国的态度,说起来就像一块拼图,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形状,拼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多变但总体上又颇具战略性的画面。你想知道详细的,我就给你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两国关系这几年经历了不小的起伏。想当年,因为“萨德”事件,关系那是相当的僵硬,国内很多人对韩国的观感都跌到了谷底,抵制韩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