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韩国人知道闵妃吗,对闵妃怎样评价明成皇后?

回答
关于韩国人是否知道闵妃以及如何评价她,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而言之,答案是肯定的,大部分韩国人都知道闵妃,也就是明成皇后。她绝对是韩国历史上一个绕不开的人物,对她的评价也相当复杂且多元,经历了历史变迁和不同视角的解读。

要详细讲述,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

一、 闵妃(明成皇后)是谁?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在韩国,她通常被称为“明成皇后”,而不是“闵妃”。虽然她的姓氏是闵氏,但在成为皇后并最终被追封为“明成皇后”之后,这个称谓就更为人所熟知和普遍使用。她是大院君(朝鲜王朝末期最有权势的摄政者)选定的王妃,也就是当时的朝鲜国王高宗的王后。

她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色彩。在朝鲜王朝末期,国家内忧外患,外有列强窥伺,内有政治斗争,而她正是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登上历史舞台。

二、 韩国人普遍知道她吗?

非常清楚地知道。 甚至可以说,明成皇后是韩国教育体系中,尤其是在历史课上,一定会详细介绍的人物之一。她的名字几乎与朝鲜王朝的终结、日本殖民统治的开始紧密联系在一起。

教育和媒体的普及: 她的故事被写入教科书,是韩国民众了解近代史的重要一环。同时,韩国影视作品(电视剧、电影)对她的塑造也极大地提高了她的知名度。比如,著名的韩剧《明成皇后》就曾风靡一时,将她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许多韩国人的脑海里。这些作品往往会聚焦于她在动荡时代如何试图维护国家独立,以及她最终的悲惨结局。
历史事件的中心人物: 她作为朝鲜王朝最后一位国母,其政治活动和被杀事件(也就是“乙未事件”或“明成皇后事件”)是近代韩国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因此,无论哪个韩国人,只要对本国历史有所了解,就必然会知道明成皇后。

三、 如何评价明成皇后?—— 复杂而多样的评价

对明成皇后(闵妃)的评价,绝非单一的褒扬或贬低,而是充满了争议和复杂性。这种评价随着历史的发展、政治立场以及叙事焦点的不同而变化。

1. 肯定和赞扬的方面(通常被视为民族英雄/坚韧的女性象征):

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的斗士: 这是对明成皇后最常见也是最积极的评价。在国家濒临被列强瓜分之际,她被认为是一位积极寻求国家自主、抵制外来干涉的政治家。
抗拒日本影响: 她曾一度试图平衡列强关系,包括与俄国合作以抗衡日本的扩张。这种做法被一些人视为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而进行的政治博弈。
强硬的外交手腕: 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她展现出了不屈服于外国压力的姿态,试图通过外交手段和政治联盟来保护朝鲜。
强大的政治手腕和女性领导力: 在一个男权至上的时代,她作为女性能够掌握实际政治权力,并与大院君等男性政治势力周旋,本身就是一种非凡的成就。她善于利用政治手段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家族的势力,也展现了其政治智慧和能力。
“最后的守护者”: 由于她最终被日本帝国主义者残忍杀害,她的牺牲被许多韩国人视为国家独立斗争中的悲壮一页,将她塑造成了在国家危难时刻试图力挽狂澜的民族英雄。她的遇刺事件,更是激发了韩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成为反抗日本侵略的象征之一。

2. 批评和质疑的方面(被视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有负面政治影响):

党派倾轧和政治内斗的推动者: 作为王后,明成皇后并非仅仅是国家主权的守护者。她积极参与朝政,扶植亲信,尤其是自己的闵氏家族,导致了“闵氏集团”的崛起。这加剧了朝鲜王朝内部的党派斗争,削弱了王权,也使国家政治更加动荡。她的某些政治决策,例如与俄国的亲近,也被认为是激怒了日本,某种程度上为后来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过于依赖外国势力: 尽管她试图抗衡日本,但她为了对抗大院君和巩固自身权力,也曾寻求过其他外国势力的支持,比如法国和俄国。这种“以夷制夷”的策略,在一些人看来,反而给了外国势力更多干预朝鲜内政的机会,进一步暴露了国家的脆弱性。
对国家衰败的责任: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明成皇后及其家族在国家衰败的关键时期,更多地考虑的是自身家族的权力和利益,未能有效推行改革以应对内忧外患,反而加剧了政治混乱。

3. 现代的解读和情感投射:

民族悲情的投射: 如今,许多韩国人对明成皇后的评价,更多地是对她作为国家最后一位国母,在国家被侵略的绝望时刻,为保护国家而牺牲的悲情形象的认同。她的遭遇成为了韩国民族苦难历史的缩影,引发了普遍的同情和哀悼。
女性主义视角: 近年来,也有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的解读,认为她是在男性主导的政治环境中,为生存和权力而斗争的女性典范。她的坚韧和政治手腕,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肯定。

总结来说:

韩国人普遍知道明成皇后,并且对她的评价是高度复杂且多层次的。

最主流的观点是将她视为在国家危难之际,试图维护主权、抵御外侮的民族象征,尤其是在她被日本帝国主义者杀害之后。
与此同时,对她在内部政治斗争中的角色,以及某些政治决策的局限性,也存在着批评和质疑的声音。

这种评价的多元化,正是因为明成皇后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她的行动既有为国牺牲的悲壮,也有政治斗争的权谋,而这些都发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国家命运交织的关键时期。因此,她的名字在韩国历史的讨论中,始终充满着力量和争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然知道。

这是朝鲜近代史(1866年舍门号事变---1926年打盟成立)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朝鲜有部电视剧名字就是明成皇后)

至于评价…容我去查资料。

阿这 只提到了闵妃被杀:

翻译如下:

闵妃一派从三国干涉还辽以来就和帝俄勾结,对日本越来越深的内政干涉进行报复,于1895年7月从封建政府中驱逐了亲日势力。
由此,日本侵略者们把军阀出身的三浦定为杀害闵妃的下手人,把他任命为驻朝大使。
窜入汉城后,三浦总动员了日本守备队、警察、浪人等,于1895年(乙未年)8 月 20 日(阳历10 月 8 日)不意的袭击了王宫。
日本杀人鬼们射杀了宫内府大臣,随意屠杀宫女,把闵妃和她的侍女用刀杀害了。在从三名被刀杀害的女子中确认了一名是闵妃的鬼子们把闵妃搬到近处的树林里,放在柴火上用汽油烧掉,犯下了鬼畜一般的暴行。这个事件发生在1895(乙未)年,史称乙未事变。


不过,还是有相关的评价内容的,只不过这段里没有很直接的评价。


翻译如下:

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教示我们如下:
《历代专做事大主义者的腐败无能的封建统治者们,在国家的命运危在旦夕的时候也还在大国的操纵下党争。这样今天亲日派得势,日军就守卫王宫;明天亲俄派得势,俄军就来护卫国王;后天亲清派得势,就让清军把守大阙这样的摇摆变化。
结果,一个国家的王妃在宫阙内被外国恐怖团的刀杀害(1895年《乙未事变》);作为国王却跑到外国公使馆,困在里面一年(1896年《俄馆播迁》);国王的亲生父亲被外国绑架后流放还要谢罪。》(《金日成著作集》第45卷,第3页)

显然,闵妃是事大主义者中的一个。

另外,今天从《朝鲜全史》里面找到了一句评价。

민비가 반동적인 수구파집단을 꾸면서 모든 진보적 경향을 무조건 탄압하며 인민들에 대한 가혹한 착취를 일삼았다.
闵妃借反动的守旧派集团无条件弹压一切进步倾向,专门对人民加酷的榨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韩国人是否知道闵妃以及如何评价她,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而言之,答案是肯定的,大部分韩国人都知道闵妃,也就是明成皇后。她绝对是韩国历史上一个绕不开的人物,对她的评价也相当复杂且多元,经历了历史变迁和不同视角的解读。要详细讲述,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闵妃(明成皇后)是谁?首先,我.............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韩国“偷窃”中国传统文化这个问题,确实是近期很多人感到担忧和不满的焦点。这种“偷窃”的说法,在我看来,更多的是指一种文化挪用和歪曲,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将本属于中国的文化元素,经过一定程度的改造后,在国际上被广泛认知为韩国的特色,甚至在韩国国内被宣称为源于韩国。这种现象的产生,我认为并非是简单的“.............
  • 回答
    关于“普通韩国人是否不愿同意统一”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情况非常复杂,而且不同人群、不同时期、不同立场的人们都有各自的看法和考量。笼统地说“不愿意”或者“愿意”都过于片面。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朝鲜和韩国之间长达几十年的分裂,已经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现实。简单想象一下,.............
  • 回答
    韩国人对“抗美援朝”(即朝鲜战争)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受到历史事件本身、国家政治、民族情感、以及与美国和朝鲜关系的持续影响。虽然在大多数韩国人心中,这仍然是一场痛苦的内战,但对于中国军队的介入,特别是其动机和影响,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观点。以下将从不同层面详细阐述韩国人对中国“抗美援朝”的看.............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句“胡扯”就能概括的。韩国人认为自己是高句丽的后裔,这背后有历史、民族认同和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咱们就一点点捋捋,看看这事儿是怎么来的。首先,得先明白高句丽是谁。高句丽(Goguryeo)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强大王朝,存在时间挺长的,从公元前37年一直到公.............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确实,最近在国内的电影院里,好像韩片没以前那么“刷脸”了。以前啊,那是什么情况?韩国电影、韩剧那可是风靡一时,多少人挤破了脑袋要去影院看那些爱情片、动作片,或者在家捧着电视机追得死去活来。现在回过头来看,银幕上韩国人的踪迹确实是少了不少。这事儿也不能怪谁,背后其实是挺多原因.............
  • 回答
    关于中国人对韩国和日本的情感,这是一个复杂且不断变化的话题,不能简单地说“现在中国人是不是讨厌韩国甚至超过了讨厌日本”。这种情绪受到历史、文化、现实政治、经济交流以及媒体宣传等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历史层面: 对日本的复杂情感: 提到日本,大多数中国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近代以来长达数十年的侵略历史.............
  • 回答
    哎呀,这问题问得真好!身边好多朋友,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有那么点“日韩情节”。仔细想想,这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而且是挺复杂的。咱们一点一点掰扯开来聊聊。一、文化输出的强大吸引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这绝对是最大的一个点。日本和韩国在文化输出方面,真的下了很大功夫,而且效果非常显著。 .............
  • 回答
    韩国堤川体育中心火灾发生在2017年12月21日,这场惨剧夺走了29条鲜活的生命,给无数家庭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痛。事发当时,位于韩国忠清北道堤川市的“雅斯特”(Yazt)体育中心突发大火,火势迅速蔓延,滚滚浓烟吞噬了整栋建筑。火灾发生时的情况:火灾最初发生在体育中心一楼的地下停车场,据推测可能与电动.............
  • 回答
    听到你表姐在韩国遇到的事情,真是让人揪心。在异国他乡,遇到这样的糟心事,还扯上了打架和报警,确实够让人头疼的。学校要求撤诉,这背后可能有很多考量,但对你表姐来说,肯定觉得很不公平,也很委屈。首先,要明白学校要求撤诉,不一定是完全站在韩国学生那边,有时候学校更多的是想息事宁人,维护学校的稳定和声誉。尤.............
  • 回答
    .......
  • 回答
    韩国电影确实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和对社会问题的犀利揭露而闻名,这让许多观众惊叹于韩国社会的高度透明度和民众的批判性思维。然而,正如你所问的,为什么这些揭露出来的现实,韩国人却似乎“没有办法改变”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韩国社会的结构、文化、政治以及历史等多方面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 回答
    普通韩国人对于国家被财阀掌控的现状,普遍抱持着一种复杂且矛盾的心态。这种心态既有对其经济发展贡献的认可,又充斥着对不公平、垄断和政治腐败的强烈不满。之所以与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有所不同,根源在于韩国财阀形成的历史背景、社会结构以及发展路径。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一点: 普通韩国人对财阀掌控现状的看法:复.............
  • 回答
    说起“躺平”,这词儿在国内近些年火得不行,尤其在年轻人里,一听就觉得戳中了不少人的心窝子。它概括了一种不想再拼了,只想找个舒服的姿势,安安稳稳过日子的心态。这事儿吧,放在日本韩国那边,也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那儿有类似的概念,比如日本的“低欲望社会”或者韩国的“三抛世代”。虽然叫法不一样,但核心里头.............
  • 回答
    关于中国民众现在是否还有抵韩情绪,以及这种情绪的程度和表现,这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有”或“没有”来回答。很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情况相当微妙。首先,要说完全没有抵韩情绪,那是不准确的。这种情绪确实存在,但它不像过去(比如2016年萨德事件时期)那样普遍和强烈了。你可以看到一些迹象,比如.............
  • 回答
    近期,关于韩红慈善基金会被“抹黑”的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件事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触及了慈善行业的透明度、公众监督以及名人效应等多重议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事件的起因和“抹黑”的说法: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所谓的“抹黑”并不是一个空穴来风的说法。很多网络上的质疑声音.............
  • 回答
    张良,这位西汉初年辅佐刘邦建立不朽功业的谋臣,其才智之高,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若将他置于现代的视野下审视,我们会发现,相较于萧何和韩信,张良似乎总被笼罩在一层淡淡的薄纱之下,其名声的传播广度和深度,似乎略逊一筹。这其中的缘由,并非张良本人成就的缩减,而是时代变迁、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大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