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泰国那么多中国人(泰籍华裔),但还是听说泰国人对中国不怎么友好,他们特别喜欢韩国日本?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经济、政治以及泰国社会内部的细微之处。虽然泰国确实有大量泰籍华裔,但泰国人对中国人的态度以及对日韩的偏好,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其中的原因:

1. 历史因素:
华人在泰国的历史与地位: 华人移居泰国已有数百年历史,早期华人主要从事贸易和商业活动,逐渐在泰国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在某些历史时期,尤其是在20世纪初和冷战期间,泰国政府曾采取措施限制华人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力,例如限制华人移民、强制同化政策(如更改姓氏、推广泰语教育)等。虽然这些政策如今已不复存在,但一些历史记忆和心理印记仍然可能存在。
国家认同的构建: 泰国作为一个君主制国家,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维护其国家认同和民族纯洁性。在构建国家认同的过程中,会将“泰人”作为核心,而其他族裔(包括华人)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他者”。虽然泰籍华裔已经深度融入泰国社会,但“华人”的身份标签在某些情境下仍然会与“外来者”联系在一起,这与泰国社会对本土文化和民族传统的强烈认同感有关。

2. 经济因素:
经济竞争的感知: 尽管泰籍华裔在泰国经济中贡献巨大,但与此同时,来自中国大陆的经济影响和投资也在不断增加。一部分泰国人可能会将中国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强大的经济实力视为一种潜在的竞争或压力,尤其是在旅游、房地产和某些行业。这种感知上的竞争,可能会转化为对“中国人”整体的不太友好的情绪。
“有钱的中国人”刻板印象: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大量中国游客涌入泰国。虽然这为泰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其中一部分中国游客在消费方式、行为举止上的表现,可能与泰国当地的文化习惯存在差异,从而在部分泰国人心中形成了一种“有钱但缺乏礼貌”的刻板印象。这种负面印象虽然不代表全体中国游客,但容易被放大和传播。
日韩经济的正面形象: 相反,日本和韩国在泰国经济领域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它们在泰国人心中的形象更为正面。
日本: 日本商品以其高质量、先进技术和精细工艺闻名,深受泰国消费者喜爱。日本在汽车、电子、制造业等领域的投资也为泰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日本文化(如动漫、日剧、音乐)在泰国也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
韩国: 韩国的韩流文化(Kpop、韩剧、韩国时尚)在泰国非常流行,对年轻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韩国商品,尤其是美妆、时尚和电子产品,也备受泰国消费者青睐。韩国企业在泰国的投资也得到了良好的声誉。

3. 文化因素:
文化亲近感与接受度:
日韩文化的影响力: 如前所述,日韩流行文化在泰国拥有极高的接受度和广泛的传播。年轻人从小就接触韩剧、Kpop,对韩国文化有天然的亲近感。日本文化,无论是动漫、电影还是生活方式,也长期以来在泰国具有深厚的影响力。这种文化上的亲近感,使得泰国人更容易对日韩产生好感。
中国文化的“距离感”: 尽管泰籍华裔已经深度融入泰国社会,但中国大陆的文化发展方向和流行趋势,与泰国主流文化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人可能觉得中国文化在某些方面“不够精致”、“不够有吸引力”,或者与他们自己的文化存在隔阂。
媒体传播与形象塑造: 日韩文化产品的成功输出,使得它们在泰国建立了正面、时尚、有吸引力的形象。而中国文化产品在海外的传播,虽然也在不断进步,但在泰国可能尚未达到相同的普及度和影响力,有时甚至会受到一些负面宣传的影响(尤其是在网络空间)。

4. 政治与国际关系因素:
地缘政治的影响: 泰国作为东南亚国家,其外交政策受到区域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虽然泰国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和政治关系,但对于一些政治敏感的议题,泰国政府和民众的态度可能会更加谨慎。
“中国威胁论”的潜在影响: 尽管在泰国不一定广为流传,但全球范围内“中国威胁论”的论调,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一些泰国人的看法。一些人可能会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感到担忧,尽管这种担忧并不一定指向普通中国游客或泰籍华裔。
与日韩的良好关系: 泰国与日本和韩国在政治和安全领域也有着相对稳定和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也有助于提升两国在泰国国民心目中的好感度。

5. 社会心理因素:
刻板印象的形成与固化: 任何一个国家或群体都可能对其他国家或群体形成刻板印象,这些印象往往是基于有限的经验、媒体报道或道听途说。如果泰国社会中普遍存在对中国人的负面刻板印象,即使有大量泰籍华裔,这种印象也可能难以立即改变。
“同情”与“被同情”的心理: 有时候,人们会对那些他们认为“弱小”或“需要帮助”的群体产生同情心理。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作为“崛起大国”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削弱了这种同情心理,而日韩在泰国人眼中,可能仍然是更具“吸引力”或“需要关注”的对象。

总结:
总而言之,泰国人对中国人(包括泰籍华裔和大陆游客)的态度,以及对日韩的偏好,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其中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现实经济竞争的感知,更有文化吸引力、媒体传播以及社会心理等方面的综合影响。

泰籍华裔的“双重身份”: 对于泰籍华裔而言,他们身兼泰籍身份,与泰国社会在情感和归属感上紧密相连。然而,作为有华人血统的群体,他们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感受到来自泰国社会对“中国”的复杂情绪。
对日韩的好感: 泰国人对日韩的普遍好感,更多是源于日韩文化产品在泰国的巨大影响力,以及两国在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带给泰国的正面认知和价值认同。

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种“不友好”的说法是一种概括,泰国社会内部对中国人的态度是多元的,并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经历和信息来源。许多泰国人与华人朋友、邻居相处融洽,对泰籍华裔群体有深厚的感情。而对中国大陆游客和政府的态度,则可能更加复杂和 nuanced。

要改善这种看法,需要中国在文化交流、国民素质提升以及对外传播等方面持续努力,展现一个更加多元、正面和具有吸引力的中国形象。同时,也需要泰国社会认识到泰籍华裔对泰国发展的巨大贡献,以及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积极一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还算是友好的。

第一咱们国人确实没有日本韩国人富,第二我们也确实没有他们懂得包装自己。

我们的人均GDP超过泰国没几年。也谈不上比人家富贵多少,所以你想去做大爷,还要点时日,至少现在还不行。

user avatar

以我爸一生的经历来说。

其实无论哪国,无论哪个时代,人总体四个字就能概括,嫌贫爱富。如果你被人讨厌了,几乎只有两个原因,一是你穷;二是你优秀,被嫉妒。虽然都是被讨厌,但面对的情况并不一样。穷被讨厌出现的情况是被怠慢,例如打工妹走进奢侈店时遇到的情况。而优秀被讨厌出现的情况是被攻击抹黑,例如杨振宁、钱永建、吴健雄。如果你被怠慢了,那与你是哪国人没关系,只和你穷有关系,毕竟过去很多年,泰国书店最受欢迎的书一直是《我是马云》。人不可能同时收获当面和背后双重恭维,如果你在意当面,那就赚钱,虽然钱多了背后骂你的人会更多,但至少听不到。

user avatar

实际上泰国华裔并不多,只占10%左右

泰国华裔和其他东南亚地区华裔一样经营金融业、进入政界很富有,比如红衫军领袖他信兄妹,黄衫军的领袖阿披实其实都是华裔,不过都取了泰国名字。

正大集团领袖谢国民

泰国最大的华人企业还是正大集团,包括正大饲料、正大食品、正大鸡蛋、正大种子等具有广泛知名度的企业、品牌和产品。


正大集团领袖谢国民富有,谢氏家族里正、大、中、国四兄弟均占据泰国福布斯10大富豪中4个位置,另外谢氏家族还有其他5位成员进入泰国福布斯富豪榜前30名,成员资产总额高达9377亿泰铢,真正的富可敌国。

诗纳卡琳是拉玛九世泰王普密蓬国王的母亲,她也是华裔汉名蒙桑婉

这一切都和泰国王室重用华裔商人分不开,我担心这次泰国运动最后很可能和当年印尼一样。

蒙桑晚年轻时候的照片

@艾卜娜·加沙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