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泰国拉玛王朝一直对前朝国王郑信尊敬有加?

回答
泰国拉玛王朝对前朝国王郑信(达信大帝)的尊敬,并非单纯的政治姿态,而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历史记忆和国家认同的交织。这份尊敬,从拉玛王朝建立之初便已存在,并贯穿了整个王朝的历史。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多重原因。

一、 郑信的伟大功绩:泰国的“再造之父”

首先,也是最核心的原因,是郑信本人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在他之前的阿瑜陀耶王朝末期,泰国遭受缅甸的两次大规模入侵,国都陷落,国家几近灭亡,陷入了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

驱逐缅甸,收复失地: 郑信在国破家亡之际,率领残余力量,凭借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和个人魅力,在湄南河三角洲的吞武里建立了基地。他如同凤凰涅槃般,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便将侵略者赶出了暹罗国土,收复了失地,重新统一了国家。这一成就,在泰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被誉为“再造之父”,其功绩如同复兴民族的基石。
重建国家,稳定秩序: 郑信不仅驱逐了外敌,更致力于重建被战争摧毁的国家。他将首都迁至吞武里,虽然这个首都的位置不如之前的阿瑜陀耶重要,但他在行政、经济、军事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改革,试图恢复国家的秩序和稳定。他鼓励贸易,与中国等国家建立联系,为泰国的经济复苏打下了基础。

这些伟大的功绩,使得郑信在泰国人民心中树立了不可磨灭的英雄形象。拉玛王朝的建立者,帕佛陀约华朱拉洛(一世王)正是郑信麾下的重要将领。他继承了郑信的遗志,并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泰国的国家体系,最终建立了曼谷王朝(拉玛王朝)。

二、 拉玛王朝的合法性来源与正统性延续

拉玛王朝的建立,是在郑信统治的后期,经历了政治动荡和权力交接。一世王推翻了郑信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在这种情况下,对前朝国王的尊敬,尤其是对郑信这位“再造之父”的尊敬,便成为拉玛王朝确立自身合法性和正统性的一种重要策略。

继承与发展: 拉玛王朝并非从零开始,而是建立在郑信所打下的基础上。一世王并非要否定郑信的功绩,而是要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展”。通过尊崇郑信,拉玛王朝可以宣称自己是郑信事业的合法继承者,而非完全的颠覆者。这种叙事方式,有助于争取民心,巩固统治。
政治平衡与稳定: 在权力更迭的敏感时期,对前朝国王的尊敬,尤其是一个备受人民拥戴的国王,可以有效地缓和潜在的政治紧张,防止旧有势力对新王朝的反对。通过将郑信塑造成一位伟大的、但最终因为某些原因(例如精神失常的说法)而“退位”的国王,拉玛王朝可以巧妙地解释其接替的原因,同时又不损害郑信的英雄形象。

三、 历史叙事的构建与国家认同的塑造

历史并非客观的记录,而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拉玛王朝通过对历史叙事的构建,将郑信的形象塑造成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并将其功绩与拉玛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伟人”的形象: 拉玛王朝有意无意地将郑信塑造成一位“伟人”的形象,强调其驱逐外敌、统一国家的伟大贡献,而对其统治后期出现的争议性事件(例如处死王室成员、以及他晚年的精神状态等)则相对淡化或以一种更温和的方式呈现。这种“选择性记忆”,使得郑信成为一个值得尊敬的民族符号。
国家精神的象征: 郑信的抗争精神、复兴国家的壮举,成为了泰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拉玛王朝将这种精神作为国家认同的象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传承和弘扬,例如在重要的纪念日纪念郑信,甚至将其尊为“达信大帝”。这种尊崇,实际上是在肯定和塑造一种“泰式”的国家认同,强调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四、 实际的纪念与尊称

对郑信的尊敬并非空泛的口号,而是体现在具体的行动和称谓上:

“达信大帝”的尊称: 郑信被冠以“达信大帝”(King Taksin the Great)的尊称,这是泰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被如此崇高的国王。这个尊称的颁布,本身就体现了拉玛王朝对其功绩的认可和推崇。
纪念活动与雕塑: 泰国各地,尤其是在吞武里和曼谷,都有纪念郑信的寺庙、纪念碑和雕像。拉玛王朝及其历代君主都参与或支持了这些纪念活动。最著名的莫过于位于吞武里繁华地段的郑信大帝纪念碑,那是为了纪念他驱逐缅甸军队150周年而建,拉玛九世亲自主持了揭幕仪式。
教科书中的叙述: 在泰国的历史教科书中,郑信的生平事迹和伟大功绩被详细记载,从小就被泰国人民所熟知,他作为民族英雄的形象深入人心。

总结而言,拉玛王朝对郑信的尊敬,是一种集政治智慧、历史建构和民族情感于一体的复杂体现。 郑信以其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从亡国奴的境地中拯救了泰国,是毋庸置疑的民族英雄。拉玛王朝在继承郑信事业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王朝,对郑信的尊敬,既是对其功绩的肯定,也是为了巩固自身的合法性,并在此过程中塑造和强化了泰国独特的国家认同。这份尊敬,使得郑信的形象超越了政治的局限,成为泰国历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光辉的符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其实很大。

首先是拉玛一世——郑华,他对郑信口头上崇敬有加的原因很好解释:

不幸小邦福薄,于乾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三日祸延亡父,昭因病身故。临终之际嘱华慎重无改旧制,当以社稷为念,天朝是遵。华自父故任政之后,幸赖皇天福庇,属土皆安,回思旧制,暹罗忝叨属国,理合禀报。兹特遣朗亚排川罗蒂赍文禀赴阶前,并差船商驾船前来护接贡使回国。俟至贡朝,华当虔备方物朝贡,俾亡父被皇恩于不朽,使华永戴圣德而无穷。
——北京故宫清史档案中的泰国国书

这很好理解吧:难道昭披耶却克里要光明正大地承认“对没错,我趁着内乱,把我老丈人郑信和他儿子都给打死了,自己当了国王”吗?

要知道,郑信当年可是在大城王朝灭亡以后,群龙无首的状况下复国、称王的。就算是这样,还是一开始没有得到中国的承认:

(郑信)与暹罗国王宜属君臣,今彼国破人亡,乃敢乘其危乱,不复顾念故主恩谊,求其后裔复国报仇,辄思自立,并欲妄希封敕,以为雄长左券,实为越理犯分之事。
——1768年就泰国贡使问题,爱新觉罗弘历对两广总督李侍尧的指示

另外,在1782年以后很长时间里,郑信其实是王室的话题禁忌:

吞武里王朝灭亡后,作为吞武里王朝创始人的郑信,受到了极其不公正的待遇。很多历史真相被恶意篡改,比如说郑信的死因,曼谷王朝初期流传的说法是,郑信晚年患了“心疾”,神经错乱,疯疯癫癫,所以才被他的部将兼女婿通銮取代。这显然是一种污蔑不实之词。本来,披耶讪攻陷京都之后,郑信答应退位,剃度出家,按照佛教惯例是可以免死的。可是郑信最后还是遭到杖杀,与常人不同的是,他是被人用檀香木棍打死的,这是处死帝王的礼仪。在这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有关郑信的事情成了老百姓不准议论的禁区。
——段立生《泰国通史》

wikipedia的Taksin词条也持同样的观点:

During the Bangkok Period right up till the Siamese Revolution of 1932 King Taksin was, said, not as highly honoured as other Siamese Kings because the leaders in the Chakri Dynasty were still concerned about their own political legitimacy

但是,作为华裔融入泰国的典范(郑信之母、之妻都是泰国本地人,而且他和儿子也有常用的泰语名字),郑信保护了泰国更多的村镇,使之免于像阿瑜陀耶城那样被缅甸侵略者烧杀抢掠。他还解放了缅甸占据二百多年的清迈,使北方的小泰(当然只是其中一部分)重新加入泰国大家庭。他还出资抢救了濒临散失的文学作品《拉玛坚》(《罗摩衍那》的泰国版),并把佃农的每年劳役时间减少了三分之一。

因此,随着泰国民族主义的逐步发展完善,以及立宪民主政治总的进步趋势,1954年泰国政府也终于出面,在吞武里为这位伟大的王者树立了纪念碑。

此碑为纪念达信皇大帝和增进他的荣誉而建。他是泰国人民的好男儿,生于佛历2277年(1734年),卒于佛历2325年(1782年)。
泰国政府和人民于佛历2497年(1954年)4月17日敬立此碑,以便提醒泰国人民牢记他抵御外敌,恢复泰国独立和自由的恩德。
吞武里王郑信出身于一个华人的家庭,但不影响他成为一位著名的泰国民族英雄。正如早期成千上万华人移民家庭一样,郑信的父亲是一位潮州澄海县的破产农民,因生活所迫,移民泰国。他们很快就融入了泰国社会,为创造泰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努力工作,为捍卫泰国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而不惜流血牺牲。郑信正是团结了包括华人和泰人在内的所有爱国力量,才赶走了缅甸侵略者。因此,对吞武里王郑信的肯定,实际上就是对华侨华人在泰国历史上所起作用的肯定。
——段立生《泰国通史》
user avatar

并没有什么一直尊敬有加,很长时间之内都是禁忌话题。

1782年4月6日,拉玛一世篡位,处死郑信及大批王室成员、清洗众多忠于郑信的各级官吏,开创了曼谷王朝。王朝初期,可能并不承认郑信是国王,但曼谷王朝毕竟是继承吞武里王朝而产生的,郑信对曼谷王朝统治的合法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是以曼谷王朝的史家在记叙郑信时显得左右为难——歌颂郑信的吞武里王朝意味着否认曼谷王朝的政权合法性;而诋毁郑信统治十四年的合法性,则又否定了郑信继承大城王朝的合法性,继而否定了后来继承者曼谷王朝的合法性。

正因如此,在泰国正史的编年史中,郑信的地位显得尴尬,一方面要推崇郑信复国的伟大功绩,另一方面出于政治需要又要对郑信加以诋毁。结果,泰国编年史中郑信登基后的历史问题重重,早年的历史甚至无人记载。

​新旧王朝更替时,郑信家族的大部分男性成员都被清洗了,后来宫摩坤甲刹拉努七(郑信与拉玛一世长女之子)“叛乱”中,仅剩的少数郑信后裔又遭清除。在这之后,利用郑信的名义威胁曼谷王朝统治的危险性逐步降低,到了拉玛四世时代,才终于承认了郑信的国王身份。

后来的史书编写中,对拉玛一世篡位如此描写:“一世王出征柬埔寨凯旋,兵士见其跨白象,身发异光,咸爱戴之。未及京师,而王(郑信)已崩,暹民遂拥之为王。”(许云樵翻译的《暹罗王郑昭传》前言引用泰国官方史书)将杀死郑信的罪责全部推到披耶讪卡身上,说在拉玛一世入京之前郑信已经被其处死。

曼谷王朝的御用文人也常常在著作中污蔑郑信晚年精神失常,有因静坐不得法导致和因处死两位妃子导致两种说法,更煞有其事的举出精神失常种种表现,如:自封“佛陀再世”并下令众僧膜拜,并且鞭笞僧正;取消西方传教士的特权,驱逐西方传教士;对各级官吏、外贸商人甚至一般民众滥施刑罚;1780年安南战俘叛乱,郑信滥杀安南人等等。

这一状况直到1932年泰国立宪革命后才稍微转变。1940年前后,泰国艺术厅文学局的员工卑拉室利察拉莱(中文名吴福元)研究了七年郑信,发表了一篇《昭披耶宋加绿传》,因众所周知的苦衷,名义上写郑信麾下大将,实际写郑信,对正史中不实之词重新改写。

当时有许多人批评这是对拉玛一世的污蔑,不过这篇文章得到了军方的赏识,曾作为陆军中校拍叻察纳拉叻葬礼的赠品,因为他是昭披耶宋加绿的后人。这也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剩下的就如同高赞答案的回答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泰国拉玛王朝对前朝国王郑信(达信大帝)的尊敬,并非单纯的政治姿态,而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历史记忆和国家认同的交织。这份尊敬,从拉玛王朝建立之初便已存在,并贯穿了整个王朝的历史。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多重原因。一、 郑信的伟大功绩:泰国的“再造之父”首先,也是最核心的原因,是郑信本人所建.............
  • 回答
    泰国广告能达到世界顶级水准,而大陆广告在很多人看来仍有差距,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非简单的“好”与“差”可以概括。泰国广告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其独特的文化、社会环境、创意产业生态以及市场策略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为何泰国广告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以及大陆广告相形见.............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经济、政治以及泰国社会内部的细微之处。虽然泰国确实有大量泰籍华裔,但泰国人对中国人的态度以及对日韩的偏好,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其中的原因: 1. 历史因素: 华人在泰国的历史与地位: 华人移居泰国.............
  • 回答
    泰国,这个位于东南亚的国度,地理位置上确实属于热带,终年被阳光拥抱。按理说,生活在如此炎热潮湿的环境下,人们的肤色应该普遍偏深,这是人体对抗紫外线的一种自然反应。然而,我们在泰国常常会看到一些皮肤白皙、细腻的泰国人,这确实会让人产生疑问。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泰国的一些刻板印象和现实感受之间的矛盾。简单地说,“准发达国家”这个标签背后,其实是对泰国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结构以及国际地位的一种更深层次的解读,它并非仅仅取决于人均消费高低或城建是否完美。首先,我们来谈谈为什么你会觉得泰国消费低,城建水平差,但却有“准发达国家”.............
  • 回答
    泰国街头的身影,近些年来确实不陌生。那些挥舞着旗帜、高喊口号的人群,背后往往牵扯着泰国复杂而敏感的政治神经。与其说泰国政局“动荡”,不如说它正经历着一场深刻而持久的转型,而游行示威,正是这场转型最直接、最公开的表达方式。要理解泰国为何游行示威频繁,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首先,泰国长久以来形成的君主.............
  • 回答
    在泰国,你随便走到哪儿,抬眼一看,总能找到那熟悉的橙色招牌——7Eleven。它就像泰国街头巷尾的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渗透进了泰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人甚至开玩笑说,在泰国,“有人的地方就有711”。更夸张的是,泰国人一天平均要光顾两次711。这么高的“出镜率”,可不是偶然。这背后,是泰国正大集团(.............
  • 回答
    泰国艺术和建筑“肤浅”的说法,并非普适的评价,更像是一种带有主观色彩的观感,甚至可以说是对泰国丰富文化遗产的一种误解。如果我们深入探究,会发现这种“肤浅”背后,其实隐藏着泰国独特的历史、宗教、地理和社会文化影响,以及它们在艺术和建筑中的巧妙体现。要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泰国艺术和建筑“肤浅”,我们需.............
  • 回答
    .......
  • 回答
    要说泰国华人地位“相对”印尼华人、大马华人高,这个说法其实有点笼统,也容易引起争议,因为“地位”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且多维度的概念。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去剖析,为什么在一些方面,泰国华人的处境和公众观感,可能比印尼和马来西亚华人更显突出或“有利”一些。首先,我们得承认,东南亚各国华人在历史、.............
  • 回答
    泰国之所以能在众多东南亚国家中脱颖而出,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旅游大国,绝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这种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长期的积累和战略性的发展。首先,我们得谈谈泰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泰国地处东南亚的中心地带,这让它成为了区域内交通的枢纽,无论是从东亚、南亚还是大洋洲来,.............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在泰国生活或旅游的朋友会有的直观感受。泰国街头上日系车之所以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历史、经济、政策以及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可不是三两天就能形成的局面,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演变才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咱们先从最根本的 经济和成本 来看。 日系车的性.............
  • 回答
    在探讨泰国是否应在狭长半岛之间挖一条运河以绕过马六甲海峡的问题时,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为什么不做”来概括,而是要深入理解其中的复杂性,包括经济、政治、环境以及战略等多个层面。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工程决策,而是涉及区域稳定、国家利益和全球贸易格局的重大议题。历史上的设想与现实的挑战关于在泰国南部建造一条运河.............
  • 回答
    在泰国,跨性别者的身影随处可见,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泰国社会多元而包容的形象。要理解为何泰国会有如此多的跨性别者,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交织作用。泰国文化自古以来就对性别认同持有一种相对开放的态度。不同于许多西方文化中严格的二元性别划分,泰国传统社会更倾向于接受和理解个体在性别表达.............
  • 回答
    中国海关统计泰国进口数据与泰国海关统计中国出口数据之间出现数百亿美元的差异,主要涉及多个复杂的统计机制和现实因素。以下从数据来源、统计方法、贸易模式差异等方面详细分析原因: 一、数据统计的时间点差异1. 报关时间不同步 中国的进出口数据通常以“货物离境”或“清关完成”为节点(如中国海关的出.............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弦!去泰国“莫名的不想回来”的感觉,其实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体验,它不是单纯的“好玩”或“新鲜感”,而是一种多维度、深层次的吸引力。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尽量详细地为你解析一下,为什么泰国会有这种“魔力”:一、感官的盛宴与心灵的慰藉 视觉上的极致享受: 自然风.............
  • 回答
    去泰国旅游,尤其是去曼谷、普吉岛、芭提雅这些热门的城市,你会发现很多攻略或者当地朋友都会“善意地”提醒你,晚上出门要多留心,甚至有些人会直接建议“晚上最好别出门”。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但其实,这背后并没有什么可怕的灵异事件或者让人闻风丧胆的禁忌,而是基于一些比较现实的考量。首先,最直接也最普.............
  • 回答
    1940年末到1941年初,一场不为人知却对东南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冲突在泰国与法国维希政府在印度支那的殖民地之间爆发了,史称“泰法战争”。这场战争并非简单的领土争端,而是二战大背景下,多重政治、军事和历史因素交织的产物。一、历史遗留的伤痛:领土划分的恩怨这场冲突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法国在东南.............
  • 回答
    19世纪,世界格局风云变幻,殖民主义的阴影笼罩全球。在这个大背景下,泰国(当时的暹罗)与朝鲜(当时的大韩帝国)作为亚洲两个地理位置邻近却命运截然不同的国家,它们的生存之道引发了深入的思考。为什么暹罗能够巧妙地周旋于英法两大殖民帝国之间,保持独立,而朝鲜却最终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涉.............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