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泰国游行示威频繁,是否政局真的很动荡?

回答
泰国街头的身影,近些年来确实不陌生。那些挥舞着旗帜、高喊口号的人群,背后往往牵扯着泰国复杂而敏感的政治神经。与其说泰国政局“动荡”,不如说它正经历着一场深刻而持久的转型,而游行示威,正是这场转型最直接、最公开的表达方式。

要理解泰国为何游行示威频繁,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首先,泰国长久以来形成的君主制,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是一个核心议题。在许多泰国人心中,国王是国家团结的象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存在。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成长,对于这种绝对的权威,以及围绕君主制所构建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开始出现了质疑和挑战的声音。这些声音并非否定君主制本身,而是希望它能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现代民主社会的运作。游行示威,尤其是那些敢于触及君主制敏感议题的行动,便是这种声音最直接的呐喊。

其次,泰国政治的“军人干政”传统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历史上,泰国曾多次发生军事政变,军方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种军人主导的政治格局,使得泰国民主进程一直磕磕绊绊。每当民众认为政治权力分配不公,或者对政府的治理方式不满时,上街抗议就成了一种寻求改变的途径。尤其是当军方背景的政治力量掌握权力时,民众的不满情绪更容易被点燃,从而转化为大规模的街头运动。这种周期性的抗争,也反映了泰国社会在追求更纯粹、更具民意基础的民主道路上所面临的持续挑战。

再者,泰国社会内部存在着显著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虽然泰国经济发展迅速,但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这使得不同社会阶层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一些游行示威,虽然表面上可能与政治诉求有关,但深层原因往往也与经济利益、社会公平等问题交织在一起。例如,某个群体如果觉得在资源分配上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就可能通过政治化的方式表达不满,将经济诉求转化为政治行动。

此外,泰国的政治光谱也相当多元。存在着支持军方和保守势力的一派,也有力挺前总理他信及其政治家族的群体,还有代表着新兴政治力量和年轻一代诉求的团体。这些不同的政治力量之间,常常因为政治理念、利益诉求和权力分配等问题而产生激烈的碰撞。当某一派力量认为自己的政治空间受到挤压,或者其代表的民意未得到充分尊重时,就可能选择通过街头抗议来表达立场、争取支持。这种多方角力,也使得泰国的政治舞台显得尤为活跃,但也因此更容易出现示威游行。

因此,泰国游行示威的频繁,并非意味着政局“完全失控”或“天天都在动荡”,而是泰国社会在经历深刻的结构性调整,各种政治力量在博弈,社会思潮在碰撞,民众诉求在表达。这些街头行动,是泰国民主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是社会不满情绪的宣泄,也是推动政治改革和权力再分配的重要动力。从这个角度看,泰国政治并非“不动荡”,而是在一种持续的、有争议的演变中,而游行示威,正是这场演变中最鲜活的注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个人看法:泰国游行示威频繁是国为泰国政治势力对比在2000年后发生重大变化。

过去泰皇一家独大,控制军权,司法权。其支持者控泰国经济命脉。

但自从下层支持,泰国首富他信上台后,泰国第一次出现一个在人数上占绝对多数,经济实力也不差的反对集团。

他信领导泰爱泰党,是70%的人(农民和城市草根阶层)支持,因为在一人一票的选举中,必然当选。

所以他的反对势力如果不采用非法手段,是觉无可能取得政权的。 因为自2006年,我们看到泰国出现各种各样非常规手段来把他信的势力赶下台。

这一些手段有:

议会罢免: 2006年初,下议院提出罢免议案,想把他信赶下台,但他信支持者的票更多而未成功。

军事政变:2006年9月,在他信出访英国时,发动军事政变,自此他信流亡海外。

大规模街头示威:2008年8月,反对他信的黄衫军,发动大规模示威并占领总理府,与支持他信的红衫军发流血冲突。他信的继任者沙玛下台。这一次(2013年底,就是重演上次戏码)。

司法审判:2008年泰国最高法院判他信的继任者沙玛诽谤罪,这也是他下台原因之一。

2008年12月2日——泰国宪法法庭裁定颂猜所属的人民力量党在选举中舞弊并需要解散,颂猜5年内都不可参政,颂猜是他信的妹夫。

PS: 2013年,红衫军的领导人素贴提出的停止游行的条件是:他信家族永远离开泰国!

泰王表面上表示中立,泰国虽是君主立宪制,但是是有军事实权的,三军总长由其任命。还有调动最高法院之类力量,他不点头,这一些事怎么办得下去?

大家一听政变以为是血雨腥风,但自1932年来,每四年泰军就会发动一次政变的,是泰军政变就是过家家一样。几辆坦克,几十兵就办成了,说是政变,其实就是变相清君侧,把泰皇不喜欢的人赶下台,不过一般不杀人。

因此泰军的作秀式政变人民群众都习以为常,还当成景点围观。这是2006年军事政变,民众与政变士兵合影。注意坦克上的黄旗。




但是这些年来情况不一样了,泰王的过去有用的手段居然不灵了,自1946年继位以来,以前干掉一个不听话,换一个听话的,日子就这么过来了。

但他信势力居然如此大,用了各种手段,只要一选举,上台还是亲他信的人,这不当了3年总理的,英拉就是他亲妹妹。

补注 2014年5月7日,泰国宪法法院,看守总理英拉2011年将时任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长他汶调离的行为滥用职权、违反宪法,即日解除其看守总理职务。也就是说长达半年的街头运动没有搞下英拉,最后泰皇的大杀器,宪法法院再次出手


总不能天天要泰王下命搞军事政变,来军管吧,这对他形象不利,

所以用反他信势力组织大规模街头冲突,占领政府机关来迫使他信的人下台,就成了首选,而且在2008年还成功过一次。

所以这一次这一出大戏又上演了。桥段还是一如从前,就看英拉妹子能不能坚持下来了。

但时间是站在他信这一面的,泰王今年80多了,身体不好,还有一个花花大少儿子。只要泰王驾崩,

泰国很可能会废掉君主立宪制。

-------------------------------------------------------------------------------------------------------

背景请参考:

http://www.baike.com/wiki/%E6%B3%B0%E5%9B%BD%E7%BA%A2%E8%A1%AB%E5%86%9B

代表城市约30%是中产阶级、知识阶层以及地方世袭领主是黄衫军,他们政治代表是

泰国民主党

(2013底这次就是就是其党首领导的),他们黄色来源于皇家的颜色。(即表示他们是支持泰皇的)。



代表70%的人口是农民和城市草根阶层是红衫军,他们政治代表是泰爱泰党,即他信创建的党。

支持红衫军人数太多了,因此在一人一票的选举中,总是占上峰。 因此只要不使用非常手段,选 举上泰爱泰党必胜,事实也是始此。

他信的政策一系列政策是偏向于底层的惠民政策的,这影响中上层的利益。据传他信还有取缔君主立宪制的想法,这倒致泰皇支持他的对立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泰国街头的身影,近些年来确实不陌生。那些挥舞着旗帜、高喊口号的人群,背后往往牵扯着泰国复杂而敏感的政治神经。与其说泰国政局“动荡”,不如说它正经历着一场深刻而持久的转型,而游行示威,正是这场转型最直接、最公开的表达方式。要理解泰国为何游行示威频繁,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首先,泰国长久以来形成的君主.............
  • 回答
    泰国广告能达到世界顶级水准,而大陆广告在很多人看来仍有差距,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非简单的“好”与“差”可以概括。泰国广告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其独特的文化、社会环境、创意产业生态以及市场策略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为何泰国广告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以及大陆广告相形见.............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经济、政治以及泰国社会内部的细微之处。虽然泰国确实有大量泰籍华裔,但泰国人对中国人的态度以及对日韩的偏好,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其中的原因: 1. 历史因素: 华人在泰国的历史与地位: 华人移居泰国.............
  • 回答
    泰国,这个位于东南亚的国度,地理位置上确实属于热带,终年被阳光拥抱。按理说,生活在如此炎热潮湿的环境下,人们的肤色应该普遍偏深,这是人体对抗紫外线的一种自然反应。然而,我们在泰国常常会看到一些皮肤白皙、细腻的泰国人,这确实会让人产生疑问。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泰国的一些刻板印象和现实感受之间的矛盾。简单地说,“准发达国家”这个标签背后,其实是对泰国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结构以及国际地位的一种更深层次的解读,它并非仅仅取决于人均消费高低或城建是否完美。首先,我们来谈谈为什么你会觉得泰国消费低,城建水平差,但却有“准发达国家”.............
  • 回答
    泰国拉玛王朝对前朝国王郑信(达信大帝)的尊敬,并非单纯的政治姿态,而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历史记忆和国家认同的交织。这份尊敬,从拉玛王朝建立之初便已存在,并贯穿了整个王朝的历史。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多重原因。一、 郑信的伟大功绩:泰国的“再造之父”首先,也是最核心的原因,是郑信本人所建.............
  • 回答
    在泰国,你随便走到哪儿,抬眼一看,总能找到那熟悉的橙色招牌——7Eleven。它就像泰国街头巷尾的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渗透进了泰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人甚至开玩笑说,在泰国,“有人的地方就有711”。更夸张的是,泰国人一天平均要光顾两次711。这么高的“出镜率”,可不是偶然。这背后,是泰国正大集团(.............
  • 回答
    泰国艺术和建筑“肤浅”的说法,并非普适的评价,更像是一种带有主观色彩的观感,甚至可以说是对泰国丰富文化遗产的一种误解。如果我们深入探究,会发现这种“肤浅”背后,其实隐藏着泰国独特的历史、宗教、地理和社会文化影响,以及它们在艺术和建筑中的巧妙体现。要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泰国艺术和建筑“肤浅”,我们需.............
  • 回答
    .......
  • 回答
    要说泰国华人地位“相对”印尼华人、大马华人高,这个说法其实有点笼统,也容易引起争议,因为“地位”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且多维度的概念。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去剖析,为什么在一些方面,泰国华人的处境和公众观感,可能比印尼和马来西亚华人更显突出或“有利”一些。首先,我们得承认,东南亚各国华人在历史、.............
  • 回答
    泰国之所以能在众多东南亚国家中脱颖而出,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旅游大国,绝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这种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长期的积累和战略性的发展。首先,我们得谈谈泰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泰国地处东南亚的中心地带,这让它成为了区域内交通的枢纽,无论是从东亚、南亚还是大洋洲来,.............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在泰国生活或旅游的朋友会有的直观感受。泰国街头上日系车之所以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历史、经济、政策以及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可不是三两天就能形成的局面,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演变才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咱们先从最根本的 经济和成本 来看。 日系车的性.............
  • 回答
    在探讨泰国是否应在狭长半岛之间挖一条运河以绕过马六甲海峡的问题时,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为什么不做”来概括,而是要深入理解其中的复杂性,包括经济、政治、环境以及战略等多个层面。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工程决策,而是涉及区域稳定、国家利益和全球贸易格局的重大议题。历史上的设想与现实的挑战关于在泰国南部建造一条运河.............
  • 回答
    在泰国,跨性别者的身影随处可见,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泰国社会多元而包容的形象。要理解为何泰国会有如此多的跨性别者,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交织作用。泰国文化自古以来就对性别认同持有一种相对开放的态度。不同于许多西方文化中严格的二元性别划分,泰国传统社会更倾向于接受和理解个体在性别表达.............
  • 回答
    中国海关统计泰国进口数据与泰国海关统计中国出口数据之间出现数百亿美元的差异,主要涉及多个复杂的统计机制和现实因素。以下从数据来源、统计方法、贸易模式差异等方面详细分析原因: 一、数据统计的时间点差异1. 报关时间不同步 中国的进出口数据通常以“货物离境”或“清关完成”为节点(如中国海关的出.............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弦!去泰国“莫名的不想回来”的感觉,其实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体验,它不是单纯的“好玩”或“新鲜感”,而是一种多维度、深层次的吸引力。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尽量详细地为你解析一下,为什么泰国会有这种“魔力”:一、感官的盛宴与心灵的慰藉 视觉上的极致享受: 自然风.............
  • 回答
    去泰国旅游,尤其是去曼谷、普吉岛、芭提雅这些热门的城市,你会发现很多攻略或者当地朋友都会“善意地”提醒你,晚上出门要多留心,甚至有些人会直接建议“晚上最好别出门”。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但其实,这背后并没有什么可怕的灵异事件或者让人闻风丧胆的禁忌,而是基于一些比较现实的考量。首先,最直接也最普.............
  • 回答
    1940年末到1941年初,一场不为人知却对东南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冲突在泰国与法国维希政府在印度支那的殖民地之间爆发了,史称“泰法战争”。这场战争并非简单的领土争端,而是二战大背景下,多重政治、军事和历史因素交织的产物。一、历史遗留的伤痛:领土划分的恩怨这场冲突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法国在东南.............
  • 回答
    19世纪,世界格局风云变幻,殖民主义的阴影笼罩全球。在这个大背景下,泰国(当时的暹罗)与朝鲜(当时的大韩帝国)作为亚洲两个地理位置邻近却命运截然不同的国家,它们的生存之道引发了深入的思考。为什么暹罗能够巧妙地周旋于英法两大殖民帝国之间,保持独立,而朝鲜却最终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涉.............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