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泰拳比赛时双方一直扫腿,然后打几拳就缠抱肘膝,为啥不像拳击那样躲闪呢,那平时泰拳训练会练躲闪吗?

回答
这确实是很多拳击迷在观看泰拳比赛时会有的疑问。泰拳的比赛风格,与拳击相比,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这背后蕴含着泰拳独特的技战术理念和训练体系。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道道。

为什么泰拳比赛里扫腿和缠抱更常见,不像拳击那样以躲闪为主?

这得从泰拳的本质和规则说起:

泰拳是“八肢的艺术”: 你知道泰拳为什么叫“八肢的艺术”吗?除了拳头,泰拳还允许使用腿、膝、肘。这种全身心的攻击模式,使得攻防的距离和变化更加复杂。相比拳击主要依赖拳头在相对近的距离进行攻防,泰拳的打击范围更广。
扫腿的优势: 泰拳的扫腿,特别是低扫,非常讲究时机和角度。它不是单纯的“踢”,而是带有旋转的力量,能有效攻击对手的腿部、大腿甚至腹部。一旦命中,就能破坏对手的平衡,限制其移动,甚至造成打击效果。一旦双方都习惯用腿来试探和攻击,比赛就很容易进入腿法的对攻阶段。
缠抱与肘膝的联动: 在泰拳中,抱架不仅仅是防御,更是一种进攻的准备。当双方腿法试探或对攻一段时间后,很容易进入近距离的缠抱。在缠抱中,泰拳选手会利用机会用膝和肘进行近距离的重击,这种打击方式比拳击的拳击更具穿透力和破坏力,也更难以躲闪。一旦进入缠抱,拳击那种大幅度的闪躲就没有了发挥的空间。

规则的导向性:
站立打击的强调: 虽然泰拳允许缠抱,但比赛的核心仍然是站立打击。每一次有效的打击,无论是拳、腿、膝、肘,都能得分。而像拳击那种连续的拳法组合,在泰拳中如果不能有效穿透对方的防守,或者被对方的扫腿、膝撞打断,就很难形成连续的进攻优势。
得分机制的侧重: 泰拳的裁判更看重打击的“力度”和“有效性”,以及对对手的“控制”和“压迫”。大幅度的闪躲虽然能规避伤害,但如果不能转化为有威胁的反击,就显得“无效”。而用腿法有效攻击到对方的腿部或躯干,或者在缠抱中用膝肘制造伤害,更容易赢得裁判的青睐。

训练体系的侧重: 泰拳的训练非常强调力量、耐力和残酷的实战对抗。长时间的散打对练(Sparring),尤其是腿法和缠抱的对抗,让选手们习惯了在这些环节中寻找机会。与其耗费大量体能去进行拳击式的躲闪,不如利用自己的优势技术(如强大的腿法和膝肘)来限制和打击对手。

那么,泰拳训练时会练躲闪吗?当然练,而且非常重要!

虽然比赛中你可能更多看到的是攻防转换中的沉肩格挡、低头闪避、甚至是利用身体晃动来卸力,而不是拳击那种大幅度的“滑步”或“摆动闪躲”,但躲闪在泰拳训练中绝对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基础的防御技术训练:
格挡(Parrying/Blocking):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躲闪方式。泰拳选手会用前臂、小臂、甚至是用腿来格挡对方的拳、腿、膝。训练时会大量进行“沙袋格挡练习”、“护靶格挡练习”,模仿各种来拳、来腿的线路进行有意识的格挡。
闪避(Slipping/Bobbing and Weaving): 虽然不如拳击那么夸张,但泰拳选手依然会进行头部和身体的闪避。例如,当对手出拳时,会用头部稍微向侧面或后倾来躲避;当对手出扫腿时,会下蹲或向后撤步。这些技巧在泰拳中通常与下一步的反击动作紧密结合。
卸力(Deflecting): 泰拳的扫腿和拳击的拳不同,扫腿时经常会用小腿去“迎击”对方的腿,然后利用身体的转动来“拨”开对方的腿,卸掉对方的力量,为自己的反击创造机会。这是一种非常精妙的技术,需要极好的身体协调性和对距离的把握。

站立对练(Sparring)中的躲闪应用:
有球对练(Ball Sparring): 这是早期训练的重要部分,让选手在不伤及对方的情况下,练习拳、腿、膝、肘的攻防转换和闪避。通过用很轻的力量互相进攻,迫使对方做出反应,从而练习躲闪和格挡的时机。
实战对练(Full Sparring): 在这种接近实战的训练中,躲闪的运用就更加自然和实用了。当对手出拳时,你会自然地去闪避或格挡;当对手出扫腿时,你会本能地撤步、抬膝或用手臂去格挡。同时,你也会在闪避的同时寻找反击的机会,例如闪过一记拳,立刻用膝撞过去;或者格挡住一记低扫,然后顺势抱住对手。

针对性训练: 教练会根据对手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比如,如果对手的低扫非常厉害,就会专门练习如何应对低扫,包括如何格挡、如何用膝招架、如何在他扫腿的瞬间闪避并反击等等。

总结一下:

泰拳比赛中扫腿和缠抱肘膝的频繁出现,并非意味着躲闪不重要,而是因为:

1. 泰拳的技术体系更加多元化: 腿、膝、肘的加入,使得近距离缠斗和破坏性打击成为有效策略,这自然会减少拳击式的大幅度躲闪。
2. 规则和得分机制导向: 有效的打击和控制更能赢得比赛,而大规模的闪躲如果不能转化为反击,价值就相对较低。
3. 训练的侧重点: 泰拳训练强调力量、对抗和实用性,选手们更倾向于在攻防转换中利用自己的优势技术。

但是,躲闪在泰拳中始终是防守的基础。 它们以更实用、与进攻结合更紧密的方式存在,比如用身体晃动来“骗”对方出招,用格挡来化解攻击,用巧妙的步法和身体角度来规避伤害并创造反击机会。只不过,这些躲闪的表现形式和拳击略有不同罢了。所以,当你看到泰拳比赛时,不妨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些看似“不躲闪”的选手,其实是在用另一种更高效、更符合泰拳规则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并寻找胜利的机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规则不同。

泰拳规则规定,选手必须在攻击距离内完全使用“拳腿膝肘”这四项技能。如果对手用腿或者膝击中对方的头部或者颈部,无论效果都会得分。但是拳,肘,低扫这样的攻击必须要能明显影响对手或者伤害对手才能得分。所以使用得分高且伤害大的招数对选手最有利(当然你要是有泰森或者纳甘诺那个级别的拳力你也可以只出拳不出别的招式,前提是你得有那个能力)。

同时泰拳规则还规定选手逃跑算消极比赛,本局直接作废,所以那种逃跑式的大步后退基本没用,直接被判定败北。泰拳的躲闪都主要是后滑步以及左右侧闪,基本还在选手纠缠范围内(话说练这玩意是真TM的累……)。

所以泰拳比赛血腥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这一套规则下来你俩基本只能互刚,并且还得玩命用狠招,不然打到对方没明显伤害也不算分。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规则一不小心裁判就算你输,所以更多的选手还是中规中矩的互怼,这是最保险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得高分的打法,毕竟谁都想以最低风险获取胜利,也没人和比赛奖金过不去。

当然如果你有钞能力的话也是可以给你破例的,毕竟几大泰拳王都折过,你们懂的(滑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很多拳击迷在观看泰拳比赛时会有的疑问。泰拳的比赛风格,与拳击相比,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这背后蕴含着泰拳独特的技战术理念和训练体系。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道道。为什么泰拳比赛里扫腿和缠抱更常见,不像拳击那样以躲闪为主?这得从泰拳的本质和规则说起: 泰拳是“八肢的艺术”: 你知道泰拳为什么.............
  • 回答
    泰伦·卢、卢克·沃顿,以及像他们一样的许多曾经在NBA赛场上叱咤风云的球员,退役后转型为教练,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背后有着多重因素的交织,绝非偶然。他们之所以能从“角色球员”蜕变为“成功教练”,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球员时期的深刻洞察与学习能力尽管作为球员时,他们可能不是球队的绝对核.............
  • 回答
    泰拳赛场上,那一记迅猛凌厉的低扫,确实是许多拳迷津津乐道、甚至有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当对手用小腿或胫骨带着一股狠劲儿扫向你的大腿、小腿甚至手臂时,那感觉绝对不好受。很多人看到有人因此受伤,难免会有些心惊胆战,甚至觉得难以抵挡。但其实,要想在泰拳比赛中有效应对这种“扫断”级别的侧踢,并非没有门道,这背后.............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觉得泰拳和巴西柔术已经够牛了,练好这两项,MMA赛场上还不横着走?但实际情况嘛,没那么简单。你可以把MMA想象成一场需要多种技能的综合考试,光靠两门“主科”考高分,很多“副科”科目可能就挂了。为啥说只练泰拳和巴西柔术,MMA比赛可能打不好呢?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明.............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功夫爱好者心中的疑惑。要说为什么像K1、UFC这样的顶级格斗舞台上,我们不太能看到成体系的中国传统武术,尤其是像咏春、八极这类赫赫有名的功夫,而以拳击、泰拳、柔术为代表的格斗术却占据主流,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远非一句“谁更厉害”就能简单概括的。首先.............
  • 回答
    即将到来的世预赛,中国男足将远赴泰国,迎战马尔代夫和关岛。这次异地作战,对于我们这支国家队来说,绝不仅仅是换个场地踢球那么简单。它会牵扯到方方面面,从球员的身体到心理,再到比赛的策略,甚至还会影响到国内球迷的观赛体验。首先,我们得说说这“远赴泰国”本身带来的影响。身体状态的调整 时差与气候: 泰.............
  • 回答
    这场比赛,青岛男篮在主场以103:95的比分险胜南京同曦,可以说是一场有惊无险的胜利。从比分上看,双方分差并不算大,这说明同曦队在比赛中也给青岛队制造了不少麻烦,甚至一度有追赶的势头。首先,从青岛队这边来看: 赵泰隆的20分和张骋宇的23分,无疑是这场比赛青岛队获胜的关键。 这两位本土得分手打出.............
  • 回答
    2022迪拜杯中国U23男足4:2战胜泰国U23,这场胜利无疑给中国足球带来了久违的振奋。特别是我们年轻的方昊,用他“大四喜”的惊艳表现,为这场胜利添上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场荡气回肠的胜利,不仅仅是比分4:2的比分,本身就足够说明问题,但这场胜利的价值绝不止于此。首先,战胜实力不俗的对手,提升了年.............
  • 回答
    你好!看到你对格斗运动的兴趣,并且考虑到身高的问题,这确实是个值得仔细探讨的话题。身高在格斗中固然有优势,但绝不是决定性因素。很多身高不占优势的选手,凭借技术、力量、速度和策略,一样能在擂台上大放异彩。我们就你提到的这几种运动,结合男生身高偏矮的情况,来一一分析一下:1. 泰拳 (Muay Thai.............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让咱俩掰扯掰扯,看看这大家伙到底有多大的能耐,能不能把咱这泰山给“抹平”了。首先得明白,核武器这东西,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炸药包。它是利用原子核分裂(原子弹)或者融合(氢弹)过程中释放出的巨大能量。这能量释放出来,可不是像普通炸弹那样“轰”一下就完事儿了,那动静,简直是毁天灭地。你想啊.............
  • 回答
    泰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东南亚国家,其人口构成和外貌特征确实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这主要源于其复杂的历史、地理位置以及多元的文化融合。你提出的观察非常敏锐,也触及到了泰国社会和文化中一个有趣的点:为什么有些泰国人的长相会让人联想到东亚(中日韩),而另一些则更偏向南亚(印度)的特征?历史的熔炉:泰国人外貌.............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足球近年来的一个非常令人困惑的现象,也反映了许多球迷的失望和不解。国足1比5惨败于泰国,而大运会男足却能4比1战胜巴西,这两个结果看似矛盾,但背后隐藏着足球运动发展中一些非常关键的因素,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比.............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血脉贲张的对决!一边是拳击界的传奇、不可一世的“野兽”迈克·泰森,另一边是经过无数残酷训练、身经百战的海豹突击队精英。如果真要放在一起较量,那绝对是一场精彩绝伦的“火力对决”,只不过,这场对决的战场和规则,决定了最终的结果。胜负分析:坦白说,单纯以“赤手空拳,在开放擂台”这个设定来比较.............
  • 回答
    .......
  • 回答
    要评价李恪是否比李治和李泰更优秀,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他们的才能、性格、政治抱负、以及对唐朝发展的影响。这三位皇子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但命运和历史评价却截然不同。一、 李恪的评价:李恪,字司马,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母亲是隋炀帝之女杨妃。他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非汉之才”,也就是他身上融合.............
  • 回答
    泰拳的扫踢和散打的鞭腿,乍听之下似乎是相似的踢击技术,但细究起来,它们在发力方式、技术细节以及侧重点上,都有着相当明显的区别。理解这些差异,对于了解这两种搏击体系的特点至关重要。泰拳扫踢:泰拳的扫踢,尤其以其刚猛和致伤性著称。它并非仅仅是将腿抬高然后横扫出去,而是一套完整的发力链条和身体协调运用。 .............
  • 回答
    嘿,说到泰拳和散打哪个更“厉害”,这真是一个老生常谈又总让人忍不住争论下去的话题。其实,这个问题就像问“狮子和老虎谁更厉害”一样,很难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它们都有各自的绝学和适用场景。不过,我们可以好好掰扯掰扯,把它们各自的特点都捋清楚,这样你心里大概就更有谱了。泰拳:沉稳如山,刚猛无匹的“八臂战.............
  • 回答
    街头格斗可不是擂台,没有规则,没有裁判,更没有三回合的限制。所以,要说泰拳和拳击哪个在街头更管用,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先说说拳击。拳击,那是实打实的“拳头艺术”。它的核心就是用你的拳头解决问题。你看那些拳击手,身法灵活,步伐轻盈,总是在闪躲、虚晃,然后抓住机会就是一记精准的上勾拳或者摆拳。在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