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韩国高度发达又是近邻,为什么除了韩裔外对其有一点热情外,国内没什么人愿意去那边打工或者读书?

回答
韩国,这个与我们一衣带水的近邻,在很多人眼中,是现代、时尚、科技发达的代名词。从韩剧、Kpop的全球流行,到三星、现代等国际知名品牌,韩国的文化和产业影响力早已深入人心。按理说,这样一个既发达又亲近的国家,应该吸引着大量国内民众前往打工或读书,但现实情况似乎并非如此,除了少量的韩裔群体,大多数国人对此热情不高。这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原因?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不喜欢”就能概括的,其中涉及多方面的考量,可以从经济、文化、社会以及个人选择等角度来深入剖析。

首先,我们得谈谈经济因素。虽然韩国经济高度发达,但从国内的视角来看,去韩国打工或读书的“性价比”是否真的那么吸引人,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对于打工族而言,最直接的吸引力在于薪资水平。韩国的平均工资确实比国内许多城市要高,尤其是一些制造业、服务业的岗位。然而,这笔高薪背后,是高昂的生活成本。韩国的物价,特别是房租、交通费、食品价格,普遍比国内大城市还要高不少。如果选择在非首尔的地区打工,生活成本会相对低一些,但能获得的薪资也会相应降低。这意味着,即使月薪换算成人民币很高,扣除高昂的日常开销后,能实际存下的钱,与在国内大城市打拼的收入差距,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悬殊。

此外,工作机会的门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虽然韩国有很多行业需要劳动力,但对于没有特定技能或语言优势的普通劳动者来说,找到一份满意且稳定工作并不容易。很多基础性、重复性的劳动岗位,往往对语言有一定要求,或者对劳动强度有较高要求,这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或能够承受的。许多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则需要相关的专业背景和学历,这又将一部分人群排除在外。

再者,签证和居留政策也是一个现实的障碍。对于非技术移民和短期工作签证,韩国的政策相对严格。办理工作签证需要雇主担保,而且对雇主的要求也比较高。对于想到韩国深造的留学生,虽然机会不少,但学费和生活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果毕业后想留在韩国工作,同样面临就业市场和签证的限制。

其次,我们必须审视文化和社会层面的差异。尽管韩国流行文化在中国广受欢迎,但这与实际生活体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语言障碍是最直接的挑战。虽然很多年轻人对韩语有一定了解,能看懂韩剧、听懂Kpop,但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流利沟通,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时间。对于很多打工族来说,语言不通会极大地限制他们的工作选择和社交范围,增加生活的难度和不便。即使是去读书,也需要扎实的韩语基础才能顺利完成学业,否则将面临听不懂课、看不懂教材的困境。

文化适应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韩国社会有其独特的文化规范和人际交往模式,例如等级森严的职场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长幼尊卑等。这些与中国国内的文化存在差异,可能让初来乍到的人感到不适甚至格格不入。例如,韩国职场对加班的容忍度较高,工作压力也相对较大。对习惯了相对更自由生活方式的中国人来说,这种高压的工作环境可能难以适应。

同时,社会歧视和排外情绪也是一些潜在的顾虑。尽管韩国整体上对外来人口持开放态度,但在某些层面,仍可能存在对外国人的刻板印象和一定的排斥现象,尤其是在一些根深蒂固的社区。这会影响到外国人在韩国的融入感和归属感。

再者,从个人选择和价值判断的角度来看,许多人选择目的地是基于一个综合的考量,而不仅仅是国家是否发达。

发展机会的多样性是重要因素。中国国内本身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和一些新兴经济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对于许多有抱负的年轻人来说,在国内施展才华,更容易实现其职业目标和个人价值。与其去一个语言不通、文化有差异的国家从头开始,很多人宁愿选择在国内熟悉的环境中深耕。

家庭和情感纽带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家庭仍然是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远离家人和朋友,去一个陌生的国家生活和工作,需要克服巨大的思乡之情和情感上的疏离。尤其是在相对集中的中国人口分布下,选择去韩国打工或读书的人,很可能意味着与家人长时间的分离。

此外,信息的不对称和现实的认知也会影响人们的决策。虽然媒体宣传和流行文化描绘了韩国光鲜亮丽的一面,但实际的打工或留学生活,可能远比想象中要艰辛。一些在韩的同胞分享的真实经历,如工作辛苦、生活不易、文化冲击等,也会让潜在的申请者更加谨慎。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韩国的“热情”很大程度上集中在文化消费者和追星群体。喜爱韩剧、Kpop、韩国时尚的这部分人群,对韩国的兴趣更多是停留在文化和娱乐层面,他们向往的是那种“氛围”,而不是去韩国过那种普通劳动者或留学生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韩国更像是一个精神寄托或者短暂的娱乐体验,而非一个需要长期扎根发展的地方。

综上所述,虽然韩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且地理上临近中国,但国人对其打工或读书的热情相对不高,并非仅仅因为缺乏好感。高昂的生活成本与潜在薪资的平衡、语言和文化适应的难度、签证政策的限制,以及国内本身提供的丰富发展机会和家庭纽带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国人对于前往韩国务工或求学决策的复杂考量。这是一种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对现实生活各种因素的权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截止2020年,在韩国境内长期居住的外国人有252.4万,其中有110.2万为中国人(占总数的43.6%),占比极高。

即便排除韩裔中国人(69.8万),余下的还有40.4万,占总数的16%。

这还是合法入境,不包含偷渡、黑工、签证过期滞留,由于韩国较高的薪资(工地月薪2000刀),这类人不在少数。

在留学生方面,韩国境内的外国留学生在2019年正式突破18万,其中7.2万为中国人,占接纳总数的40%。

目前该数字还在上升,不过由于中国高龄化日趋严重,不久后可能会被东南亚超越,就比如越南即将取代中国成为韩国第一大留学生和劳工来源国。

从比例上来说,赴韩人数高于赴日人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韩国,这个与我们一衣带水的近邻,在很多人眼中,是现代、时尚、科技发达的代名词。从韩剧、Kpop的全球流行,到三星、现代等国际知名品牌,韩国的文化和产业影响力早已深入人心。按理说,这样一个既发达又亲近的国家,应该吸引着大量国内民众前往打工或读书,但现实情况似乎并非如此,除了少量的韩裔群体,大多数国人对.............
  • 回答
    关于“因为东盟,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高度依赖中国市场,所以不敢针对中国”这种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看看它是否站得住脚,以及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认知。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基本事实:中国是当前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其庞大的市场、完整的产业链以及活跃的消费能力,确实对许多国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也触及到了当下很多人关心的核心。中韩两国在经济上的联系之紧密,产业上的重叠程度之高,这既是历史形成的,也是现实发展的必然。那么,在这种高度重叠的背景下,韩国的未来会走向何方?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理解韩国的未来,咱们得先捋一捋“高度重合”到底指的是什么,以及这种重.............
  • 回答
    中日两国经济领域的互补性确实非常显著,这为建立自由贸易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现实情况是,尽管两国经济联系紧密,直接建立一个“中日自贸区”却面临着多重复杂因素,并非简单地能否“互补”和“信誉”高低就能决定的。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中日经济高度互补的体现: 产业结构差异带来的互补性: 中国拥有庞大的制.............
  • 回答
    关于“韩国人是香蕉人吗?”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澄清和分析,避免刻板印象或误解: 1. “香蕉人”这一说法的来源与含义 网络梗或刻板印象: “香蕉人”这一说法可能源于网络上某些段子或调侃,试图用“香蕉”这一形象来比喻某些外貌特征(如大眼睛、扁平的面部轮廓等)。但这种说法本身并.............
  • 回答
    韩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确实非常显著,尤其在陆军装备方面,K1、K2、K21等主战坦克,以及K9、K30等自行火炮和K11装甲车,确实代表了世界先进水平。但若要判断韩国陆军是否能成为“亚欧第一”,需要从多维度分析其军事实力的实际情况,避免简单以装备先进性直接推断整体实力。 一、韩国陆军的装备水平与技术优.............
  • 回答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Lee Myungbak)因涉及多起贪腐案件被判处17年有期徒刑,这一判决在韩国引发了广泛讨论,既反映了司法系统对权力监督的决心,也凸显了韩国政治生态的复杂性。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此案的意义和影响: 一、案件背景与法律事实李明博于2008年至2013年担任韩国总统,其卸任后因多项.............
  • 回答
    是的,韩国人普遍知道他们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财阀(재벌, Chaebol)的影响和控制。这是一个在韩国社会中被广泛讨论和关注的议题,并且对韩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要详细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财阀的定义与历史渊源: 定义: 财阀是指由一个家族拥有和控制的.............
  • 回答
    关于韩国人是否普遍讨厌中国,以及其原因,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且要避免一概而论。 长期以来,关于韩国人对中国看法的研究和讨论层出不穷,但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说“普遍讨厌”。 我们可以说,在韩国社会中,确实存在一部分人对中国持有负面看法或存在不满,而另一部分人则可能持中立.............
  • 回答
    韩国前总统朴槿惠于2021年12月31日获得时任总统文在寅的特别赦免,结束了近五年的牢狱生涯。这一决定在韩国国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背后涉及多重复杂的考量以及对未来政治格局的深远影响。一、 此次赦免的官方理由及背景考量:韩国政府在宣布赦免朴槿惠时,给出了几个主要理由,这些理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
  • 回答
    韩国将“汉城”更名为“首尔”,将“泡菜”更名为“辛奇”(Kimchi),这些更名行为背后有着多重目的和深远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 一、 “汉城”更名“首尔”:追求国家认同与现代化形象“汉城”这个名字源于汉字“汉城”(한성),意为“汉族之城”或“大韩之城”。这个名字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 回答
    韩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尤其是在近年来的表现,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和关注。要理解其激烈和某些时候被认为是“扭曲”的原因,需要从历史、社会、经济以及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历史的深刻烙印:殖民统治与分裂 殖民统治的伤痛与反抗基因: 韩国(朝鲜半岛)近代经历了长达35年的日本殖民统治(19.............
  • 回答
    韩国的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2.4岁,并且正在快速接近日本的水平,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尤其是在人们普遍认为韩国生活压力巨大的背景下。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隐藏着韩国社会经济发展、医疗保健体系、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因素等多个层面的复杂 interplay。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韩国预期寿命增长的原因.............
  • 回答
    金在中确诊新冠肺炎并随后澄清为愚人节玩笑的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以下是关于此事件的详细情况:事件起因: 2020年4月1日(愚人节): 韩国歌手金在中通过个人社交媒体平台(Instagram)发布了一张自己躺在病床上的照片,并配文称自己确诊感染了新冠肺炎(COVID19)。这条消息.............
  • 回答
    截至我最后更新知识的时间点(2023年初),韩国在控制新冠疫情方面总体上是成功的,但并非一劳永se,而是经历了多次波动和调整。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方面来看:1. 早期成功与“K防疫”(Kquarantine)模式: 早期应对迅速有效: 在疫情初期,韩国表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应对能力。不.............
  • 回答
    韩国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涉及到国际政治、地缘战略、军事安全以及国家利益等多个角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韩国的这一做法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 韩国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的背景与动机1. 民主价值观与国际责任的体现: 韩国作为西方民主阵营的一员,其决定提供军事援.............
  • 回答
    韩国外长“必要时会考虑向欧洲供应天然气”的表态,释放了多重信号,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解读:一、对当前欧洲能源危机的关注与同情,以及对国际合作的强调: 背景是欧洲的能源困境: 这一表态最直接的背景是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大幅削减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导致欧洲面临严重的能源短缺和价格飙升的危机。欧洲.............
  • 回答
    关于韩国外交官在美国街头遭不明男子暴打致鼻骨骨折的事件,根据现有公开信息,我们可以尝试推测可能的原因和后续情况,并尽量详细地展开。事件概述(根据常见报道模式推测):假设事件是发生在某个时间点,韩国某位外交官(通常是较低级别,如参赞或官员)在美国境内某个城市(例如华盛顿特区或其他大城市)的街头,遭遇一.............
  • 回答
    文在寅总统祝贺黄大宪夺首金的言论,以及“扫空了冤屈”的说法,在韩国国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解读。要理解其言论,需要结合当时韩国国内的社会背景、体育事件以及政治考量来进行分析。背景分析:1. 平昌冬奥会中的争议判罚: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韩国短道速滑选手黄大宪在男子1000米比赛中,被判犯规.............
  • 回答
    韩国在“与新冠共存”政策实施仅十天后,危重病例数就创下新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这一情况反映了在放松管控的初期,疫情传播的潜在风险以及医疗系统可能面临的压力。下面我将详细分析韩国恢复日常生活对疫情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是否会波及他国。 韩国“与新冠共存”政策与疫情反弹的初步影响韩国于2021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