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韩国将「汉城」更名「首尔」、「泡菜」更名「辛奇」,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回答
韩国将“汉城”更名为“首尔”,将“泡菜”更名为“辛奇”(Kimchi),这些更名行为背后有着多重目的和深远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

一、 “汉城”更名“首尔”:追求国家认同与现代化形象

“汉城”这个名字源于汉字“汉城”(한성),意为“汉族之城”或“大韩之城”。这个名字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但随着韩国迈入现代化,并且更加强调自身的独立性和民族主体性,这个名字逐渐显得不够国际化,也与韩国现代化的城市形象有所脱节。

1. 摆脱历史殖民遗留的痕迹(尽管“汉城”本身并非直接殖民词汇):

虽然“汉城”并非如“京城”等词汇那样直接带有日本殖民时期的烙印,但一些历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认为,汉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古代中原王朝影响力的体现。韩国作为一个追求独立自主的国家,自然希望用更纯粹、更具有民族特色的词汇来命名其首都。
更重要的是,“汉城”作为首都的名称,长期以来在国际上被误解为韩国的国名(例如,一些早期西方文献中将“汉城”写为“HanKorea”)。这模糊了首都与国家之间的界限,不利于韩国的国家形象塑造。

2. 强化民族语言和文化认同:

“首尔”(서울)是纯粹的韩语词汇,意为“首都”、“中央之城”。使用韩语词汇来命名首都,能够更直接地反映韩国的民族语言,增强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这是一种文化去汉字化、去外来语化的过程,旨在回归和强调本土的文化根源。

3. 提升国际化和现代化形象:

“首尔”的发音更加简洁、易于国际传播和记忆。相比之下,“汉城”的“汉”字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发音,容易造成混淆。
“首尔”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现代、国际化的感觉,更符合韩国作为发达国家首都的定位。一个现代化的国家,需要一个现代化的首都名称来匹配其国际形象。
从实际操作层面看,“汉城”的英文拼写“Seoul”已经成为其国际通用的名称。更名“首尔”其实是“正名”,将国际通用的韩语名称正式确立为官方名称,避免了“汉城”与“Seoul”之间的认知差异。

4. 统一国内和国际认知:

在更名之前,“汉城”是韩国国内的官方称呼,而“Seoul”是其在国际上的通用拼写和称谓。这种“国内一个名,国际一个名”的情况,容易造成认知上的混乱和不便。
将官方名称统一为“首尔”(Seoul),能够消除这种内外认知上的差异,使得韩国的首都名称在国内外都保持一致性,便于国际交流和信息传播。

总结“汉城”更名“首尔”的好处:

民族主体性: 强调韩国的独立自主,回归纯粹的韩语文化。
国际化形象: 提升首都的国际辨识度和现代感,便于国际传播。
文化认同: 增强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归属感。
认知统一: 消除国内外名称的差异,简化交流和信息传递。

二、 “泡菜”更名“辛奇”(Kimchi):巩固文化主权与应对国际争端

“泡菜”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根基,而韩国的“泡菜”(김치)虽然在制作工艺和风味上有所区别,但长期以来在国际上,尤其是在中文语境下,通常被直接翻译为“泡菜”。然而,随着韩国在国际上大力推广其本土饮食文化,以及与中国就“泡菜”起源问题出现的争论,韩国决定将其本土特有的发酵蔬菜食品正式命名为“辛奇”(Kimchi)。

1. 确立文化主权和知识产权:

“辛奇”(Kimchi)是韩语“김치”的音译。通过使用音译名,韩国旨在明确表示这是其独有的民族食品,与中国传统的“泡菜”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和文化产品。
这是一种文化上的“正名”行为,如同为一种独特的产品注册商标,以防止被其他文化“盗用”或混淆。

2. 应对国际起源争议:

近年来,围绕中国和韩国的“泡菜”起源问题,在互联网和国际媒体上出现了一些争议。一些韩国人认为中国将其传统泡菜定义为“朝鲜泡菜”或“韩式泡菜”,模糊了其独特性。
更名为“辛奇”(Kimchi),可以有效地划清界限,让国际社会清楚地认识到,“辛奇”是韩国独有的食品,其起源和制作工艺都属于韩国文化范畴。这有助于在国际场合更好地维护韩国在这一饮食文化上的权益。

3. 提升食品的国际辨识度和品牌价值:

“Kimchi”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风味和健康益处的食品,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使用其音译名“辛奇”,能够保持其国际上的辨识度,并进一步推广其作为韩国代表性食品的品牌价值。
“辛奇”这个名字本身更具独特性和辨识度,比笼统的“泡菜”更容易在世界各地形成独立的品牌认知,方便消费者区分和记忆。

4. 体现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大力推广“辛奇”(Kimchi)的称谓,是韩国民族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它表明韩国有能力、有意愿去独立定义和推广自己的文化产品,而不必依赖或模糊于其他文化的概念。
对于韩国国民而言,这种命名也能够唤起他们对本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自豪感,进一步巩固民族认同。

5. 促进食品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当“辛奇”(Kimchi)成为其国际通用的官方名称后,韩国的食品企业在出口和营销时,能够更清晰地定位其产品,避免因名称混淆而带来的营销障碍。
这也有助于吸引全球消费者对韩国饮食文化的兴趣,带动韩国食品产业的整体国际化发展。

总结“泡菜”更名“辛奇”(Kimchi)的好处:

文化主权: 确立韩国在“辛奇”这一食品上的独特性和文化归属。
规避争议: 明确划清与中国传统泡菜的界限,应对起源争议。
品牌价值: 提升“辛奇”的国际辨识度和品牌价值,便于全球推广。
文化自信: 体现韩国的文化自信和对本国文化的独立推广意愿。
产业发展: 促进韩国食品产业的国际化和市场开拓。

总而言之,韩国的这两次更名行为,都体现了其在后殖民时代寻求民族独立、文化主体性,并积极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战略考量。通过更名,韩国不仅在语言和文化上加强了自身的独特性,也在国际舞台上提升了国家形象和文化影响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韩国改的是自己出口至中国的韩国泡菜的商品名,没叫国人跟着叫,况且国人叫他泡菜是因为汉语里没有比这个更恰当的词,而不是这个词能代表得了韩国泡菜,中国人的泡菜和韩国泡菜是两码事情,用泡菜一词本来就不恰当,会造成国人对韩国泡菜的误解。

首尔改名这一争论太低智商了,和这件事情没有半点瓜葛。

@韦青青青

详细说明下:

相关报道的YTN原文

[경제]한국의 맛 김치, '신치'로 중국 시장 공략

标题:『经济』韩国的味道泡菜(韩国泡菜,KIMCHI),更名为“辛奇”进入中国市场

2013-11-08 12:05

앞으로

중국

과 대만,

홍콩

에 수출되는 국산 김치 브랜드가 '신치'로 통일됩니다.

往后输出至大陆,台湾,香港的国产韩国泡菜的商品名统一为辛奇。

한자 표기는 '매울 신, 기이할 기'인데요,

중국

에서는 약간 맵고 신선하다는 뜻입니다.

汉字标记为“辛辣的辛,奇特的奇”,在中国的意思是微辣并且新鲜。

'Kimchi'라는 통일된 영문 표기가 있긴 하지만 그동안 중국에서는 '한국식 파오차이'라는 의미로 한자 표기는 '한국 포채', '한궈 파오차이'로 불렀습니다.

虽有Kimchi作为统一的英文标记,但一直以来中国以韩国式泡菜的意思称呼为韩国泡菜。

파오차이는 중국에서

배추

를 발효해 시큼하게 만든 절임

채소

를 부르는 말인데요, 그러다 보니 중국인들이 김치를 자신들의 파오차이의 일종으로 생각하는 경향도 있었습니다.

因为在中国泡菜是指将白菜发酵成酸味的腌菜,很多人误解韩国泡菜为中国泡菜的一种。

하지만 국내 업체들은 중국 사람들에게 익숙한 '한식포채', '절건포채', '백채포채' 등의

이름

으로 김치를 수출할 수밖에 없었습니다.

因此国内企业出口时只能用对中国人熟悉的“韩式泡菜”,“腌渍泡菜”,“白色泡菜”等作为商品名。

김치의 중국 수출액은 2010년 37만8천 달러에서 2011년 23만5천 달러, 지난해 만 5천 달러로 급감했고, 올해 들어서는 9월 말 기준으로 수출 실적이 전혀 없습니다.

泡菜的出口额在10年为37万8千美元,11年为23万5钱美元,去年骤降为1万5千美元,今年知道9月份无出口业绩。

농림축산식품부 관계자는 김치의 중화권 수출을 활성화하기

위해

중국인이 발음하기 편한 '신치'를 브랜드

이름

으로 정하고 중국 등에

상표권

을 출원했다고 밝혔는데요,

앞으로 '신치'라는 이름으로 한국의 맛을 중국 시장에 널리 알릴 수 있기를 기대해봅니다.

农林畜产食品部相关人员表示,为了加强对中国地区的韩国泡菜出口额,用中国人易于发音的“辛奇”更换了商品名,并在中国注册了这一商标。


主导改名的是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原因是出口低迷,改名根本原因是为了对中国市场营销(marketing)。

在这经济全球化的年代,人家积极摸索自家农产品的出口有何错误?

另外,和大家在探讨原文中看到的一组出口额数据,10年出口了37万美元,去年骤降,到了今年就没了,也就是说曾经国内还是有人吃的,但为什么现在不吃了?

有人可能会想国人抵制韩货,在中国的韩国人跑光了,韩国出口泡菜有质量问题。

但我想真正的原因是原先吃的那部分人,现在不吃进口的了,改吃国产了。

那国内谁在生产?有很多,例如像望京这样的韩国人聚居区就有专门铺子做泡菜在柜台卖,如果找不到柜台只能网上购买,还有像国内品牌“金刚山”这类企业占据着淘宝。

韩国出口泡菜遇到竞争对手了,这也正是为什么传闻他们想走高端路线的原因,中低端的市场早被地头蛇吞掉了,剩下可能只有高端了。

本人的一点拙见,欢迎反驳,但请不要用国粹主义/排外态度。

ps:YTN是24小时新闻电视频道,在韩有很大的影响力。YTN曾是一家韩国国营的事业单位,曾从属于韩联社,但后来从韩联社完全分离,现在持股方中无韩联社。

user avatar

极度的自卑心理所导致的极度意淫之后的极度自我膨胀的产物(´・ω・`)

user avatar

这和他们把好多东西说成是自己的是一个道理。他们自己文化匮乏,但却妄想成为文化巨人。改名字大多是为了去中国化,还有一部分是类似的和其他国家分别。但话说回来,有几样东西值得这样做呢?没几个。。。

user avatar

好处?大概就是满足一下他们那卑微又可笑的自尊心吧。大概他们以为把洋山芋叫成马铃薯别人就不知道他是土豆了?自欺欺人。

user avatar

所谓名从主人,为什么中文的翻译要听外国人的,比如首尔,如果韩国人也中“首尔”这两个汉字来正式称呼自己的首都,我们自然可以听他们的,但既然已经去汉化了,那就只是个拼音而已,拼音怎么翻译成中文,当然要听中国人的,汉城不宜再用,完全可以用“苏坞”这个古称。

至于辛奇,虽然有同样的原因,但正好把韩国泡菜还中国各地的泡菜区分开了,也可以借用一下,但不宜作为正式名称。因为韩国泡菜在怎么特殊也是泡菜的一种,和我国其他地方的各种发酵泡菜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和我国东北朝鲜族人的泡菜更是类似,实在没有必要为此单弄个不伦不类的中文名。

韩国人也许想学日本推广寿司的经验,但寿司和泡菜比,确实在中国没有类似的食品,特色明显。

user avatar

很明显的去中国化行为,被某些人拼命粉饰,呵呵,我也是醉了。

贴个百度搜的

1948年才改成的首尔。

汉城很明显带有中国特色,以水为名,跟洛阳得名方式相同。

有些人解释说汉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好吧,说这话的人,你最好让韩国人把汉江也改名,省的让别人以为是中国的汉江。

一个连名字都只能用汉字写出来才能让人明白的国家,拼命去中国化的行为居然也有人跪舔,呵呵,这个逼装的我给99分。真有本事,把所有跟中国有关的东西都去掉啊。

还说什么韩国的泡菜跟中国的不一样,呵呵,是不一样,韩国泡菜包治百病,延年益寿,呵呵。

最后再鄙视一下那帮每天装高贵的人,还别人家的事无权议论。作中国人真难,只能让人家说,不能说别人,与天斗,与地斗,呵呵,还得与猪队友斗。

user avatar

什么时候他们把太极八卦旗给改了,这也是中国的啊,首都都改了,这个能漏?

user avatar

2014年5月14日韩国已经宣布将“辛奇”改回泡菜,楼上各位为韩国解释得振振有词的,被打脸没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