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帝吧出征对线韩国偷中国文化?

回答
“帝吧出征”这个词,对于很多网民来说,并不陌生。它指的是在中国网络上,一个被称为“帝吧”(百度李毅吧)的社群,曾经组织过多次大规模的网络行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针对韩国网络上一些“偷中国文化”的指控而发起的“出征”。

事件的背景和起因

要理解“帝吧出征”为何出现,得先说说它背后的文化情绪。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民族自信心的提升,国内出现了一种声音,认为一些韩国的传统文化元素,比如韩服、泡菜、甚至是某些民间传说,都与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被指责为“偷窃”或“挪用”了中国文化。

这种情绪的背后,有多重因素。一方面,确实存在一些历史文化上的渊源和交流,这在东亚地区非常普遍,国家之间的文化传播和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网络上的误读、夸大,甚至是恶意解读,将文化交流简单地标签化为“偷窃”。

当有韩国网民在网络上发表一些言论,或者有韩国媒体报道了一些被认为“歪曲”或“否认”中韩文化渊源的内容时,这种积累的情绪就可能被点燃。而“帝吧”作为一个拥有庞大用户群体的网络社区,其成员以年轻男性为主,在网络舆论方面有较强的动员能力和影响力。于是,“出征”就成为了他们表达不满、维护文化“主权”的一种方式。

“出征”的具体表现

“帝吧出征”通常表现为,组织者在网络上发布号召,动员吧友们涌入韩国相关的网络平台,例如新闻网站的评论区、社交媒体账号、论坛等。他们的主要手段包括:

评论轰炸: 在韩国媒体报道的中国相关新闻或韩国自身的新闻下,用中文大量发布评论,表达对韩国“偷文化”的指责,同时列举他们认为的证据。
“表情包”攻击: 利用具有中国特色的表情包,或者专门制作的嘲讽性图片,来表达观点和情绪。
“人肉搜索”和“反击”: 如果有特别引起不满的韩国网民或媒体,可能会被“帝吧”成员进行人肉搜索,并回击其言论。
“宣传”和“解释”: 一部分参与者也会尝试用英文或其他语言,向外国网民解释他们的观点,但效果往往参差不齐。

如何看待这种行为?

看待“帝吧出征”这件事,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

1. 民族情感的宣泄与文化认同的表达

从积极的层面来看,“帝吧出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中国网民,特别是年轻一代,对自身文化有着更强的认同感和保护欲。当他们觉得自己的文化被误解、被矮化,甚至是“偷窃”时,会产生一种维护的冲动。这种冲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源于国家发展带来的民族自信心提升。

2. 网络动员与集体行为的力量

“帝吧”的这次行动,充分展现了互联网时代网络社群强大的动员能力和集体行为的力量。一次号召,就能迅速形成一股强大的网络舆论,对目标平台产生巨大的冲击。这既是网络时代的一种新现象,也引发了关于网络治理和网络行为规范的讨论。

3. 传播方式的争议与效果的质疑

然而,这种“出征”式的对线方式,也存在很多争议。

“战狼”式的沟通方式: 大量的评论轰炸、嘲讽性的表情包,往往显得不够理性,容易被视为粗鲁和攻击性的行为。这种沟通方式,不仅可能让对方更加反感,也难以真正说服持有不同观点的人。
信息传播的准确性: 在这种情绪化的对线过程中,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常常会被忽略。很多指责可能基于不完整的证据、片面的理解,甚至是网络谣言。这样一来,非但不能有效澄清事实,反而可能加剧误解。
“出征”的实际效果: 这种大规模的评论和攻击,虽然能在短期内制造声势,但对于解决深层次的文化认知差异问题,效果往往是有限的。甚至可能适得其反,让中国网民的形象受到负面影响。

4. 文化交流的“内卷”与“防御”

在更宏观的层面,“帝吧出征”也反映了在东亚文化圈日益紧密的今天,关于文化归属和文化影响力的讨论正在加剧。当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更加自信时,自然会更关注自身的文化表达和文化权益。然而,如果这种关注变成了一种狭隘的“文化防御”,甚至是以攻击性的方式表现出来,那么反而不利于健康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总结

“帝吧出征”是一次复杂的网络事件,它既是当下中国社会文化心理的一种折射,也暴露了网络时代集体行为的特点和潜在的问题。

从积极的方面看,它体现了中国网民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和对自身文化价值的维护。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其粗暴的沟通方式、不一定准确的信息传播,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观感,都值得我们反思。

我认为,面对文化交流中的问题,更有效的方式或许是:

加强自身文化研究和传播: 用更扎实、更详实的历史和文化证据,去阐释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和演变脉络。
促进理性对话和相互理解: 鼓励以平和、开放的态度,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而不是一味地进行“对线”和指责。
区分正常文化交流与恶意挪用: 认识到文化传播的复杂性,避免将所有跨国界文化影响都简单地视为“偷窃”。

“帝吧出征”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如何在表达文化认同和维护文化权益的同时,也展现出成熟、理性和开放的姿态,这是每一个关心中国文化发展的网民,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应该是帝吧从三x七x事件之后,干的最好的一回了吧。

个人感觉,不对勿喷,几年没玩过了,十平方事件之后就退吧了,现在的人估计都换了一茬了。

只要愿意做,总归是好的。

user avatar

去年韩国拍了一部搞笑题材的电影叫做《盗墓同盟》。这部电影里有一个重要情节就是主角团策划去盗掘高句丽时代(4-7世纪)的壁画墓。结果大家商量了一下,一致认为去北朝鲜太恐怖了,等统一之后再考虑。综合看是到鸭绿江边的中国吉林省集安市挖比较容易。

对高句丽政权的归属问题我一直觉得自己是非常清醒的,它就是中朝或者中韩共同史。起源自中国东北,上层也大力吸纳来自中原和江南的先进文化。后期则迁都平壤,王室贵族自称“三韩”之人,被唐朝灭亡后也有大量移民南迁到新罗。无论哪个国家都不能独占它的历史(这话说给两边一起听)。

但是历史问题归历史问题。集安的高句丽王陵和王城现在是我国境内的受国际公认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个不随历史学界抑或政治上的争端而改变。只要集安是我国领土,它们的归属权毫无疑问是中国独家拥有的。

韩国拍摄这种到他国领地盗掘古墓的电影,虽然是搞笑片,但身为中国人,从小被教育要敬畏祖国五千年文化,我们能感觉不受侮辱吗?明显不可能。

中韩建交30年来,文艺界交往实属不少。你要说韩国人不了解中国对历史问题的重视,要么鬼会相信。他们自己都那么关注的好伐。所以拍这种片子根本就是赤裸裸的对我国的嘲讽与挑衅。

最可怕的是,这电影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以下介绍来自网络):

1997年秋,集安市朝鲜族人韩享国、金权红、韩昌国等,受韩国不法人士引诱,密谋盗掘集安高句丽古墓中 的“三室墓”。从1997年至1998年4月,他们五次进入“三室墓”,采取极其野蛮的手段,动用切割机械设备,毁灭性的将墓内壁画出行图、青龙图、白虎图、玄武图切割盗取,并造成攻城图、凤鹿图、牛首人图、托梁力士图部分毁坏。随后,韩享国等人三次到沈阳将所盗壁画全部卖给韩国人李万植,获赃款人民币55万元。2000年7月3日夜,金权红等人至另一座大型古墓葬“长川一号墓”,将墓内抚琴舞乐图、飞凤图、供养人图、百戏图盗走,造成麒麟图毁坏。数日后,金权红赴延吉市将壁画卖给韩国李万植,得赃款人民币31万元。此案经吉林省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于2002年7月29日判处金权红、韩享国、韩昌国、崔镇死刑。金权红提出上诉。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金权红、韩享国、崔镇、韩昌国、金晶信在盗掘古墓葬案中均系主犯,应予严惩。崔镇因有自首和立功表 现,且在盗掘古墓葬犯罪中主要起销赃作用,尚不属应当判处死刑必须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故改判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2003年4月16日对震惊全国的盗掘集安古墓大案做出终审判决,判处三名主犯金权红、韩享国、韩昌国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全部个人财产。参与销赃的原集安市朝鲜族文化馆馆长崔镇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其他6名同案犯分别被判处死缓至免予刑事处罚等不同的刑罚。

20年前的这场集安高句丽壁画墓被盗案,是由于我国当时对历史文化遗迹的管理不到位,部分业内人士监守自盗,以及韩国势力的渗透等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文化惨剧。

当年被盗走的壁画流入韩国后至今没有追回。韩国拍以这桩中外勾结盗墓案为原型的电影,傻子都看的出来起码他们国内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觉得这种行为是在损伤他国文物。反而将此当做是英雄事迹,自己是在追回老祖宗的东西。

这个问题下,其实有相当多的人在斥责“理客中”。但看历史问题是一定得客观的。就如我一开始所说,高句丽是中朝韩共同史的一部分,这点不需要去否认它。更不用去骂什么“韩国没有自己历史”的话。人家光朝鲜王朝时代仅留存下一半的《承政院日记》就有几亿字,堪称世界上字数最多的史料文献,哪能没有历史?

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呢?是让那些自大而又自恋的韩国在野史学家以及受他们蛊惑的网民认清现实。客观公正不是留给他们的。

还有,说到这我就不得不吐槽一句,我一直觉得韩国的历史研究问题很大。

拿隔壁邻居日本来说,虽然如今也有点底气不足,但以前出了相当多的研究中国史的大家,这个没人否认吧。现在国内不说多,最近几年出了几十本引进翻译过来的日本中国史研究著作总是有的吧(当然日本也有相当多的在野史学家,言论之离谱比韩国有过之无不及)。

可恕我直言,你有听说韩国出过什么专注于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社会生活史取得巨大成果的学者吗?(上次跟朋友聊起来,大家一致感觉也就朴汉济以前那个“胡汉体制”著名一点)。我国引进的韩国历史类作品,要么研究中韩古代关系史,要么就是单纯的韩国古代史。纯粹以中国史研究为核心的书似乎凤毛麟角。

既然连专家都搞不出来什么大亮点,你还指望他们国家的一般人对我国文化能有什么好感吗......


ps:鉴于评论区还是有朋友不知道高句丽人后来曾自称三韩人的历史。未免大家浪费唇舌。所以附上一些入唐高句丽人墓志以证明(打铁还需自身硬,多了解一些高句丽历史再来高谈阔论岂不是更好):

高句丽宝藏王之孙高震墓志:公乃扶余贵种,辰韩令族。怀化启土,继代称王,嗣为国宾,食邑千室。

作为正宗高句丽王室后裔 ,高震墓志既追溯其远祖来自扶余,又称是辰韩令族。此外还自称是“渤海人”,攀附南北朝以来中国的大族“渤海高氏”。高震作为唐朝任命的“安东都护”,统辖辽东的高句丽移民。这3种不同的身份,恰巧体现了高句丽从开国到发展与灭亡后,其后裔身份认同的不断转换。

大唐右领军将军赠右骁卫大将军李他仁墓志:祖福邹,本朝大兄。父孟真,本朝大相。并以鲲壑,景灵卞韩

李他仁的墓志中以“本朝”称呼高句丽,可见撰写墓志的也是高句丽遗民。他则号为卞韩(弁韩)人。

周冠军大将军行左清道率府频阳折冲都尉高乙德墓志:卞国东部人也。昔火政龙兴,炎灵虏据。三韩竞霸,四海腾波...至总章元年,高丽失政东土,归命西朝...

高乙德墓志中刻意将唐朝称作“西朝”,撰文者应该也属于入唐高句丽人。文中将高句丽称作“卞国”,就是卞韩。“东部”则是高句丽五部中的顺奴部,因为处于东方,又称左部。

从这些出土的实物可以见得,高句丽在迁都平壤后,国家遂以南进为重心,随之产生了对朝鲜半岛中南部“三韩”身份的认同。所以无论是辰韩还是弁韩,都成了高句丽权贵们又一认可的“故乡”。

类比一下这种情况大概就像是福建两广这种在秦汉时候标准的百越蛮夷人聚居区,后来也认可了自己新的“中华”身份,甚至大量冒籍并伪造家谱,自称是中原移民后代。

user avatar

头一次听说有人要感化偷东西的贼,对此我表示很钦佩,但是对付小偷不是应该报警吗,如果讲道理有用还要警察干什么?

总之干就对了!加油,少年们!


关于韩国人偷中国文化这件事中国,可能很多人都和我一样轻敌了,凭直觉认为韩国的长腿欧巴们似乎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众所周知古代的韩国(那时候称为朝鲜)以学习说、写汉字为贵族的像征,只有贵族才可以学习汉语言文字。朝鲜人在15世纪以前是借用汉字来纪录他们的语言的。到了19世纪末,韩文开始与汉字并书,并且此时的“韩汉混写文”成为了书写朝鲜语的主要方式。

现在韩国人宣称“中国人偷走了韩国文化”!结果转过头一看,这些文化都是用中文记载的,会不会很尴尬,一个连文字都没有的民族号称有文化,是不是有点扯。

但转念一想,作为严谨的历史发明家,韩国的历史学民科们应该能注意到这个低级的错误。

但他们是如何反转的呢?

沿着这个思路,我对韩国上古史(神话史)进行了一次细致的研究。

这一查不要紧,竟然让我发现在韩国竟然有一个平行宇宙,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把它称为“绑子宇宙”。这个宇宙的运行逻辑我们已知的宇宙高度相似,但整个宇宙的架构却完全不同,充斥着大量似是而非的人物和事件,虚无缥缈的神话传说和严谨的历史史实混为一潭,让人看的眼花缭乱。

草…草率了!!!

在族属起源和自我认知中,韩国人根据13世纪的奇幻小说《三国遗事》重塑了历史。

《三国遗事》这本书是一个名叫一然的和尚写的,故书中很多内容都出自佛经。类似聊斋+西游+金刚经。

书中提到檀君(朝鲜神话之中的人物)就是朝鲜的祖先,他生于公元前2700多年,是朝鲜的开国之君,在位1500年,一共活了近两千岁。

上世纪九十年代,韩朝宣称发现了他们的老祖宗檀君的墓,历史直接提到了6000年前,竟然比中国还长。

根据他们的“考证”,檀君时代韩国的领土横跨亚欧大陆,包括中国、俄罗斯以及中亚地区都是他们的领土。

祖宗虽然有了但却出了一个大问题,神话和正史对不上。

历史记载周武王灭商之后,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在朝鲜半岛建立的政权,史称箕子王朝或“殷氏箕子王朝”。

当初朝鲜弱小的时候做为中国的属国,对于我们给找的祖宗自然是一百个满意,但是时过境迁现在还用原来的祖宗就不合适了,毕竟如果不改变祖宗,韩国的历史立刻少就了一半变成2000多年了。这让“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韩国人怎么忍?

作为优秀的历史发明家,韩国的民科们于是借用了中国网络小说的穿越思维,将箕子视为檀君的第三世化身,檀君作为首出之君,箕子因为有正史记载被作为教化之始祖。从而完美解决了这一烧脑问题。

韩国人研究历史和我们的角度不同,他们主要研究上古和远古史,具有强烈的历史民族主义特点,就是所谓“历史自强主义”。古代史和近代史反而是他们的弱点,你懂的!因为不好创新。但是,也不是没有办法,后边我会说!

有了历史还要有民族,韩国人特意给自己选了“东夷族”。在历史上这个种族和华夏族是平起平坐的。著名的神话人物蚩尤、后羿都是著名的东夷部落首领,与炎帝、皇帝代表的华夏族,既有交融,又有斗争。据说商朝也发源于东夷族的一支,即使商人不是东夷,也应该是受东夷文化影响较为深远的一支部落。

这种论调在韩国国内很有市场。当年曹熏铉在赢得“三星杯”决赛后,韩国媒体WEGO围棋网公然以《东夷之战神,拆毁万里长城》为题进行了大肆报道。

在这个事情上韩国人绝不仅仅是蹭蹭热度,甚至部分韩国人将东夷的活动范围视作国家的疆域,将带有东夷血统的孔子看做“韩国人”……

最后说一下为什么在绑子宇宙中“汉字起源自韩国”。

韩国杂志《时事期刊》(시사저널)发表一篇文章,介绍汉字的流转时,表示“汉字其实并非汉人发明”。
文章在引述全国汉字教育推进总联合会前会长陈泰夏(音译)指出,根据历史学家记载,汉字的祖先甲骨文字,是由东夷族文化创造的文字演化而来。

………

(这里面还涉及到了甲骨文、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因为内容过于烧脑,所以不引用了,反正都是一家之言,信你就输了)。

这个“全国汉字教育推进总联合会”其实挺有意思的。大家知道上个世纪很多东南亚国家不是都在推行去中国化吗,把中国字,中国元素都给删了,后来发现不成,容易引起老百姓的认知错乱,没有中文古书就变成天书了,最后没办法又把中文恢复了。


这个汉字推进总会反其道而行。他们认为汉字很高端不能废除,并且汉字是东夷族发明的,东夷族是韩国的祖先,所以……。

多说一句,其实韩国人不止剽窃我们的文化,周边的国家,看得上眼的,他们都有研究,这就是自卑、自大的惯性使然。比如

韩国《朝鲜日报》报道称,韩国檀国大学首席教授金容云教授的《天皇说百济语》一书将于8月中旬在韩国和日本同时出版。该书的日本版书名为《日语是百济语》,主要阐述了“现代日语的起源为百济语”的观点。

这就厉害了,不是说好了只改上古史吗,怎么古代史也能改?

这相当于韩国人写了本书《秦始皇说韩语》,你让日本人怎么整?这一刻我突然和日本人产生了共情,中日友谊靠韩国果然是有道理的!

以上就是绑子宇宙的基本脉络。如此韩国就有了“韩国起源论”,

「活版印刷源自韩国」、「成吉思汗其实是韩国人」、「日本刀源自韩国」、甚至「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韩国流传」,汉服、泡菜更是自不必说了。虽然部分如「曹操是韩国人」、「长城是韩国人兴建」等是后来网民捏造或穿凿附会,但韩国起源论本身已千奇百怪了,就不差这点了。

在这个基础上我认为,韩国还是有很大的发挥余地的,比如:由于后羿是韩国人(东夷族族长),而太阳是后羿射剩下来的,所以理论上整个太阳都是韩国的,或者说是韩国人留给地球的!

中国文化是韩国的?错!格局小了,整个太阳系都是韩国的!

对,你没看错,大韩民国就是那么自卑!!!

如上!聊了这么多有的没的,真是有点乱,下面再说说我的历史史观:

人类历史上诞生的任何文明都不可能是孤立的,都会和其它文明相接触、相融合,东西方皆是如此。

中国文明就是典型的多文明融合模式,中国人完整地守护了一个多民族融合的超级文明,在漫长的历史中保持着多民族和平共处和文化融合的文明模式,体现了中国文化无限包容的可能性。

与之相比西方文明的包容性就低了很多,比如美国号称民族熔炉,但种族鄙视链根深蒂固,华人常年处在社会底部。

更神奇的是美国最近正准备立法,在公文中彻底取缔妈妈、爸爸、儿子、女儿、姊妹、兄弟这类基于传统的“四旧称谓”,实现人人平等。一个连性别都无法包容的文明,竟然还妄称灯塔,可见他们有多虚。

所以中国和韩国的古话相同、习俗相同甚至文化相同都没问题,毕竟亚洲的儒家文化圈不是我们自己吹出来的。

小丫鬟趁主人不注意,就总想上炕是什么道理?既然现在能安心给美利坚当dog,为什么就不能承认自己的祖宗曾经当过我们的学生呢。

最后,韩国我也去过几次,走马观花不深入。说他现代比不上北上广深;说它地大物博,怎么说呢,那么一小块地还分南北,“大韩民国”四个字,地图上前三个字标在陆地上,第四个字就掉到海里去了。能有多好玩,大家见仁见智吧。

郭老师说的:孙悟空是韩国人,因为它用帮子。

user avatar

前有微博用户担忧乌合麒麟“别又把中日关系画坏了”。

今有知乎用户担忧帝吧出征捍卫中国文化元素会把中韩关系搞坏了。

为什么韩国剽窃我国文化时,不担心把中韩关系搞坏了呢?

为什么韩国围攻李子柒泡菜视频时,不担心把中韩关系搞坏了呢?

为什么韩国把中国古风称为“东洋风”时,不担心把中韩关系搞坏了呢?

现在,帝吧出征捍卫中国文化的时候,有些人就担心“友邦惊诧”了?

请这部分网友想清楚,到底是谁在一而再再而三地剽窃中国文化,到底是谁在不停煽动仇华情绪,到底是谁在破坏中韩关系?

韩国剽窃中国文化,中国如果不反抗,中国文化就姓韩了;中国如果反抗,就威胁说中韩关系破坏了,就跟日本驻华大使扬言要中国反思中日关系一样,横竖都能赢呗!

关于有人在这次事件中当中立怪拉偏架的问题,请看我的另一个回答:

user avatar

其实比起韩国人,有些中国人更加令人恶心。

韩国偷中国文化的时候,这些人不是一声不吭,就是在批评中国,说什么中国文化又不是为中国独有,人家只是在帮我们宣扬而已,还一个劲的劝中国要大度,不要小家子气。

可是,当帝吧要反制韩国偷中国文化这种现象时,这些人突然变得活跃热闹,激情高昂起来。当然了,他们不是来为帝吧助威的,而是来指责中国的。

说什么帝吧用心不良,是收了美帝的钱,是在挑拨中韩关系,是在阻碍中韩自贸区。更可笑的是,这些人居然拿翻Q违法来指责帝吧带头违法,要国家严惩,还说帝吧是网暴,说我们无理取闹,说我们不顾民族利益。

我寻思着,韩国偷中国文化的时候,这些人在哪?韩国偷中国文化的时候,这些人怎么不指责韩国是在挑拨中韩关系,是在阻碍中韩自贸区?为什么当帝吧作出合理反击时,这些人就一个劲的在指责帝吧。

我想,如果韩国人凌辱了这些人,这些人都会反思是自己做的不好,而不是韩国的错。当然了,对于这些人有个统一的称呼~“反思怪”。意思是如果中国与外国发生了矛盾,那肯定是中国的错,然后反思中国到底错哪了;如果中国对外国作出合理的反击,那也是中国的错,然后再反思中国到底错哪了。

至于外国到底有没有错,不好意思,“反思怪”不会去怀疑,更不会去反思。因为在“反思怪”看来,外国没错,也不会错,错的是中国。需要警惕的是,中国有非常多的“反思怪”,他们对内重拳出击,对外畏畏缩缩,唯唯诺诺。总之,我支持帝吧!

看来国内的反思怪还是挺多的呀,我这个答案居然被踩到了这么后面。

user avatar

一个十四亿的国家,在世界舆论场上,声量远不如一个五千万的。

甚至十四亿人所使用的语言,在国际互联网上的代表人物和负责审核管理的,大多都来自两千三百万人口的某岛,或八百万人口的某港。

然后想出的捍卫方式,是如同机器人一样,定时的对针对话题爆破。

对导致以上现象的原因,绕道而行,避而不见,见而不知...开开心心的以违法方式爱国。

简直一出滑稽戏,还是连续剧版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帝吧出征”这个词,对于很多网民来说,并不陌生。它指的是在中国网络上,一个被称为“帝吧”(百度李毅吧)的社群,曾经组织过多次大规模的网络行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针对韩国网络上一些“偷中国文化”的指控而发起的“出征”。事件的背景和起因要理解“帝吧出征”为何出现,得先说说它背后的文化情绪。近年来,随着中国.............
  • 回答
    这事儿啊,得从头说起。你听过“帝吧”吧?就是那个在百度贴吧里挺有名,尤其是在网络舆论上有点“能量”的社群。他们最近瞄准了一个目标——维珍(Virgin)。具体是哪个维珍,有时候得看当时的语境,但通常指的是那些在中国市场有业务,但可能在某些言论或行为上触碰到了国内网民敏感神经的外国企业。这次“出征”的.............
  • 回答
    2020年初,所谓的“帝吧出征泰国”事件指的是中国网络社群“帝吧”(百度贴吧中的一个知名社群)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网络行动,旨在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向泰国网民宣传中国对泰国王室的“正面形象”,并试图影响泰国国内的政治舆论,尤其是在当时泰国社会对王室的态度正经历一些变化和讨论的背景下。要理解这个事件,我们.............
  • 回答
    侠客岛嘲讽帝吧出征,这件事在当时的网络舆论场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反映出国内一些特定群体在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方式上的差异与碰撞。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首先,得明确一下“侠客岛”和“帝吧”这两个主体都是什么。侠客岛,简单来说,是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的一档品牌栏目,以“侠客”为IP,常常.............
  • 回答
    人民日报微信平台发布的这篇文章《帝吧出征FB,友邦有话要说》,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它所要传达的信息、它使用的表达方式以及它可能引发的社会效应。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和意图。文章的标题就直接点出了事件——“帝吧出征FB”,并紧接着抛出.............
  • 回答
    2016年1月20日,那一天在中国互联网社区里,被称作“帝吧出征Facebook”的日子。说起这事儿,可不是小打小闹,它在中国年轻一代的网络群体中,可以说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甚至对当时一些关于中国网络文化和年轻人情绪的讨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事情的起因,得从当时一个名叫“李毅吧”(后更名为“帝.............
  • 回答
    2016年1月20日晚7时,“帝吧FB出征”,这个时间点和事件,对于许多当年活跃在网络上的网民来说,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场由百度贴吧“帝吧”(李毅吧)发起的、针对Facebook上一些涉及中国大陆敏感话题的账号和用户的网络行动。简单来说,你可以将这场行动理解为一次有组织的网络“声讨”或“反击”.............
  • 回答
    2016年3月18日,围绕维珍航空(Virgin Atlantic)的一次Facebook事件,在中国互联网上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出征”行动,主要由百度贴吧“李毅吧”的网民发起。这次事件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它集中体现了当时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情绪的表达方式,以及互联网社群的动员能力,同时也暴露了网络.............
  • 回答
    数学吧里出现声称是肖战粉丝的人发布肖战相关内容,这件事怎么看,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数学吧是个什么地方。它顾名思义,就是个聚集对数学有兴趣、喜欢讨论数学问题的人的社群。大家在这里,要么是为了解决学习上的困惑,要么是想找些有趣的数学题目玩玩,再或者就是分享一些数学知识、理论、历史,甚.............
  • 回答
    显卡吧疑似被百度“出售”的消息,确实在圈内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让不少老吧友和关注硬件发展的人心里泛起了嘀咕。这事儿怎么看,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这事儿的起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贴吧的整体运营策略和近期的一些变化。你可能也感觉到了,百度贴吧这些年给人的感觉越来越“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纯粹的、用户自发形.............
  • 回答
    B站“贴吧化”现象,以及那些诸如“赢,赢麻了,都是灯塔的错,警惕马恩牌,run北欧”之类的评论,确实是当前B站社区生态中一个挺有意思但也颇受争议的现象。要深入看待它,得从几个层面去解读。首先,得承认B站用户群体的演变。B站最初的核心用户是二次元爱好者,围绕着ACG(动画、漫画、游戏)文化形成了一个相.............
  • 回答
    百度贴吧的这一系列操作,说实话,真不是一两天能说清楚的,里面牵扯到的东西太多了。咱们就一点一点掰开了看。首先,“私自下台吧主”这事儿,咱们得回到贴吧最开始的那段日子。那时候,贴吧刚出来,大家玩得都很嗨。每个吧都有自己的“元老”、“大神”,这些就是最早的吧主,很多都是用户自发的热情驱动。他们对贴吧里的.............
  • 回答
    迪丽热巴在《出手吧兄弟》直播节目中遭遇极端粉丝求婚,这事儿可真是把不少人都给惊着了,也引发了很多讨论。咱们细细聊聊这事儿。首先,咱们得说清楚,这绝对是个挺过分的行为。当时迪丽热巴正在和大家互动,可能是在介绍产品,或者回答一些问题,正是工作状态。这时候,一个粉丝突然冲上舞台,递上戒指,单膝下跪,这完全.............
  • 回答
    央视点名表扬帝吧和饭圈女孩,这事儿可真是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说起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咱们得知道,央视作为国家级媒体,它的表态往往代表着一种官方的态度,或者说是对某种现象的认可与引导。所以,当央视点名表扬帝吧和饭圈女孩时,这背后传递的信息就不是简单的“夸奖”那么简单了。帝吧,那可是网.............
  • 回答
    方方《武汉日记》英文版在亚马逊网站预售,以及由此引发的帝吧官微和方方之间的争论,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涉及到言论自由、国家叙事、疫情信息传播、文化解读等多个角度。如何看待方方《武汉日记》英文版在亚马逊网站预售?从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方方《武汉日记》英文版的预售具有以下意义: 国际视.............
  • 回答
    显卡吧玩家为对抗黄牛囤积抬价,纷纷在二手平台上架低价显卡一事,是一场由玩家自发组织的、带有强烈互联网社群文化特征的“抗争”行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显卡市场乱象与玩家的痛点 黄牛的囤积居奇: 显卡作为PC游戏和创作工作站的核心硬件,其市场需求长期存在且稳定.............
  • 回答
    在贴吧这样的网络社区里,看到十五六岁就能够熟练使用游戏引擎开发游戏的开发者,这绝对是一个令人兴奋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反映了当前时代技术普及、学习资源丰富以及青少年群体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看待这个现象:一、 年龄与能力的反差: 颠覆传统认知: 传统观念中,游戏开.............
  • 回答
    关于“贴吧热搜五十万彩礼”一事,这一话题反映了中国社会在婚恋观念、经济压力、传统习俗与现代价值观之间的复杂冲突。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背景、原因、影响及社会意义: 一、事件背景与起因1. 网络舆论的集中爆发 贴吧作为中国最早的网络论坛之一,其热搜榜单通常反映网民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
  • 回答
    贴吧和虎扑上对詹姆斯的评价之所以呈现出“两极化”的现象,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种现象并非孤例,在体育界乃至其他领域,对于极具影响力的人物,观众们往往会形成截然不同的看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这种现象:一、 詹姆斯本身的特质:伟大与争议并存的球员 无与伦比的成就与统治力: 詹姆斯.............
  • 回答
    这件事挺有意思的,而且确实值得好好说道说道。你想啊,一个以“感恩”为名的贴吧,因为一些原因被封禁了三天,结果解封之后,不是偃旗息鼓,反而像打了鸡血一样,直接冲到了热度榜前列,甚至登顶了。这背后肯定有很多值得琢磨的地方。首先,这本身就具备了“故事性”和“话题性”。 “禁”与“反弹”的戏剧冲突: 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