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互化中,为什么 dxdy=rdrdθ?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从直角坐标系 $(x, y)$ 到极坐标系 $(r, heta)$ 的坐标变换,以及在进行积分运算时面积微元的变化。简单来说,这个等式之所以成立,是因为在进行坐标变换时,我们不仅仅是简单地将 $x$ 和 $y$ 替换成 $r cos heta$ 和 $r sin heta$,还需要考虑坐标系本身在变换过程中对面积的“拉伸”或“压缩”效应。

让我们一步一步地来理解:

1. 直角坐标下的面积微元

在直角坐标系中,一个无穷小的矩形区域的面积是其边长的乘积,即 $dx cdot dy$。想象一下一个非常非常小的矩形,它的一个顶点在 $(x, y)$,它的右边顶点在 $(x+dx, y)$,它的上边顶点在 $(x, y+dy)$。这个小矩形的面积就是 $dxdy$。

2. 极坐标下的面积微元

在极坐标系中,我们用距离原点的距离 $r$ 和与正 x 轴的夹角 $ heta$ 来描述一个点。一个无穷小的区域,如果我们想用极坐标来描述,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矩形了。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扇形区域。

角度的变化: 如果我们保持距离 $r$ 不变,但让角度从 $ heta$ 变化到 $ heta + d heta$,这会形成一个很小的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是多少呢?我们知道圆的周长是 $2pi r$。对于一个角度变化 $d heta$,对应的弧长就是周长的 $frac{d heta}{2pi}$ 倍,也就是 $2pi r cdot frac{d heta}{2pi} = r d heta$。
距离的变化: 现在,如果我们让距离从 $r$ 变化到 $r + dr$,同时保持角度在 $ heta$ 到 $ heta + d heta$ 之间,我们就会得到一个非常小的“扇形环”区域。这个区域的“宽度”就是 $dr$。

现在,我们来近似计算这个小扇形环的面积。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非常非常细长的矩形,它的一个边长是弧长 $r d heta$,另一个边长是 $dr$。那么,这个小区域的面积就是 $(r d heta) cdot dr$,也就是 $r dr d heta$。

所以,在极坐标系下,无穷小的面积微元是 $dA = r dr d heta$。

3. 为什么是 $dxdy = rdrd heta$?—— Jacobian 行列式

这里的核心在于理解,当我们从一个坐标系变换到另一个坐标系时,面积(或体积)的度量是如何变化的。这背后涉及到微积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雅可比行列式 (Jacobian determinant)。

雅可比行列式衡量了坐标变换对区域面积(或体积)的“缩放因子”。

让我们来看一下直角坐标 $(x, y)$ 和极坐标 $(r, heta)$ 之间的变换关系:

$x = r cos heta$
$y = r sin heta$

要计算雅可比行列式,我们需要计算这组变换关系中每个变量对每个坐标变量的偏导数:

$frac{partial x}{partial r} = cos heta$
$frac{partial x}{partial heta} = r sin heta$

$frac{partial y}{partial r} = sin heta$
$frac{partial y}{partial heta} = r cos heta$

雅可比矩阵是这些偏导数组成的矩阵:
$$ J = egin{pmatrix} frac{partial x}{partial r} & frac{partial x}{partial heta} \ frac{partial y}{partial r} & frac{partial y}{partial heta} end{pmatrix} = egin{pmatrix} cos heta & r sin heta \ sin heta & r cos heta end{pmatrix} $$

雅可比行列式是这个矩阵的行列式:
$$ det(J) = (cos heta)(r cos heta) (r sin heta)(sin heta) $$
$$ det(J) = r cos^2 heta + r sin^2 heta $$
$$ det(J) = r (cos^2 heta + sin^2 heta) $$
由于 $cos^2 heta + sin^2 heta = 1$,所以:
$$ det(J) = r $$

这个雅可比行列式的值 $r$ 就是从极坐标微元 $drd heta$ 变换到直角坐标微元 $dxdy$ 的缩放因子。也就是说,一个在极坐标系下的无穷小面积元素 $dA_{polar} = drd heta$(可以理解为忽略那个 $r$ 的“基本单元”),在变换到直角坐标系后,其面积为 $dA_{rect} = |det(J)| dA_{polar} = r drd heta$。

反过来思考,如果我们想把一个直角坐标下的微小面积 $dxdy$ 转换成极坐标下的微小面积,我们需要除以这个缩放因子。所以:
$dxdy = |det(J)| drd heta = r drd heta$

更直观的解释:

想象一下,在极坐标系中,从 $(r, heta)$ 到 $(r+dr, heta+d heta)$ 的一个“基本小块”的面积可以看作是 $dr cdot (r d heta)$。
而在直角坐标系中,对应于这个极坐标小块的区域,其形状可能不是一个方方正正的矩形。

当 $r$ 很大时,角度为 $d heta$ 的一段弧长是 $r d heta$。这部分弧长比 $dr$ 大得多。
当 $r$ 很小时,角度为 $d heta$ 的一段弧长是 $r d heta$。这部分弧长就比较小。

这个 $r$ 就好像一个“系数”,它表明了在极坐标系下,单位角度变化 $d heta$ 所对应的实际线性距离是如何随着离原点的距离 $r$ 而变化的。离原点越远,相同的角度变化覆盖的直线距离就越长。所以,在计算面积时,需要乘以这个 $r$ 来“校正”这个变化。

总结来说:

1. 直角坐标微元 $dxdy$ 代表了一个边长为 $dx$ 和 $dy$ 的小矩形面积。
2. 极坐标微元 $rdrd heta$ 代表了一个由半径变化 $dr$ 和弧长 $rd heta$ 所构成的小扇形区域面积。
3. 雅可比行列式 $r$ 是从极坐标系到直角坐标系的坐标变换的缩放因子。它解释了为什么在进行积分变换时,面积微元从 $drd heta$ 变成了 $rdrd heta$。

所以,$dxdy = rdrd heta$ 是因为在从极坐标系转换到直角坐标系进行积分时,面积元素的“大小”发生了变化,而 $r$ 就是这个变化率或缩放因子,它由坐标变换本身的几何特性决定(通过雅可比行列式体现)。

在实际积分计算中,如果我们想计算一个区域 $D$ 在直角坐标下的积分 $iint_D f(x,y) dxdy$,如果区域 $D$ 在极坐标下表示更方便,我们就会进行变量替换。首先,将 $x$ 和 $y$ 用 $rcos heta$ 和 $rsin heta$ 替换掉被积函数 $f(x,y)$,然后将面积微元 $dxdy$ 替换为 $rdrd heta$,并确定新的积分区域 $D'$ 在极坐标系下的范围。

希望这个详细的解释能够帮助你理解 $dxdy = rdrd heta$ 的由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此回答下一些答主脑回路清奇,上来就把微分形式什么的先diss一遍,麻烦先搞清楚逻辑再来发表高论。在此反对几种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观点:

  • 反对说 @予一人 的回答将问题复杂化的观点。

首先要看题主的问题,题主的问题在于用通常的乘法无法得出预期的结果。而 @予一人 的回答中仅仅是说明这个东西不是普通的乘积而已,并引出了wedge product的概念,来解释题主的疑惑。从题目的角度来看,题主压根没有问如何从几何直觉上来理解这两个乘积,有些回答看得我不知所云。

  • 反对说 @予一人 的回答是循环定义的观点。

实际上完全可以用楔形积来定义雅可比。当然了,介绍楔形积必然得用张量和交错代数的语言来描述,这部分得有线性代数的前置知识,雅可比行列式也得有线性代数的前置知识,这两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如果你阅读过那本linear algebra done right,就会意识到行列式完全可以放在最后定义,前面直接安排上线性算子语言)。 答主比较菜,这方面特意向迷神@唐珑珂确认了一下:

  • 反对楔积对初学者无用论

固然几何直观很重要,我也很赞赏Arnold式的对问题的理解方式。然而,数学上这些更深层次的东西是需要的,而并不应该在回答中仿佛故意摒弃这种「高端」方式。我也不认为这个问题下楔积可以和什么「1+1=2的故事中的阿贝尔群」进行类比,那个完全不能帮助你得出计算结果,但楔积是可以的这点在 @予一人 大佬中的回答中已经有了体现。因此也完全不必要说哪个好不好理解的问题,这两者在我看来,就这个问题而言,是相同地位。

user avatar

这是一个好问题,而要真正理解这个问题,你首先需要在头脑里消除一种误会:

这样的记号并不代表通常意义上的乘法,因此不能按照通常的多项式乘法来处理。事实上,它们是所谓的楔形积(wedge product),相当于外积。严格来讲,这记号应该写作

这种运算规定:

于是

于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从直角坐标系 $(x, y)$ 到极坐标系 $(r, heta)$ 的坐标变换,以及在进行积分运算时面积微元的变化。简单来说,这个等式之所以成立,是因为在进行坐标变换时,我们不仅仅是简单地将 $x$ 和 $y$ 替换成 $r cos heta$ 和 $r sin heta$,还需.............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老师给我们讲的那些关于线条和形状的知识。在咱们熟悉不过的直角坐标系里,如果要随便画上100个点,它们又不是排成一条直线,那能不能找到一条“万能”的曲线,让这100个点乖乖地待在上面呢?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慢慢道来。咱们先想想最简单的情况.............
  • 回答
    这句话“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给定一个闭区间内存在一条可以被画出的曲线,此曲线定可以用某个函数表示?”是 不完全正确 的。这句话混淆了“曲线”和“函数图像”的概念。虽然我们通常在描述函数时会画出曲线,但并非所有可以画出的曲线都一定能用一个函数来表示。为了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几个关键概念.............
  • 回答
    在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明白一个关键点:并非在笛卡尔之前“没有人”想到过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联的某些“想法”,而是笛卡尔将这些零散的、尚未系统化的思想整合成了一个革命性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数学框架。他的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语言和一种方法论,使得几何与代数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这.............
  • 回答
    直角肩,这三个字在我身上已经成了不少人盯着我身体时,不自觉脱口而出的一句评价。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我还挺不好意思的,总觉得是不是哪里长得不对劲,听起来有点像个缺陷。但时间久了,也习惯了,甚至偶尔还挺自豪的。到底是什么体验呢?让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衣服的“试穿困难症”。好多.............
  • 回答
    关于「直角引号比弯引号更美观」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且颇具争议的观点,尤其是在文字排版和设计领域。要深入看待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一、审美是主观的,但有其客观基础首先要明确,美丑本就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一个人觉得美的东西,另一个人可能不以为然。但是,人类的审美并非完全没有规律可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涉及到 IC 版图设计和 PCB 版图设计中一些核心的物理和工艺差异。 乍一看,都是“布线”,怎么要求就差这么多呢? 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里面的门道。先说 IC 版图,为什么可以“随心所欲”地走直角?IC 版图,简单来说,就是集成电路芯片内部那些微小的导线、晶体管等组件的“蓝图”。 这.............
  • 回答
    在欧几里得那本煌煌巨著《几何原本》中,第四公设之所以要设定“所有直角都相等”,这并非一个随意的决定,而是有着深刻的几何学内在逻辑和对我们理解空间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那个时代,以及欧几里得构建整个几何体系的意图。首先,我们得明白欧几里得的目标。他不是在创造一些孤立的几何事实,而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