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笛卡尔之前没有人想到平面直角坐标系?

回答
在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明白一个关键点:并非在笛卡尔之前“没有人”想到过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联的某些“想法”,而是笛卡尔将这些零散的、尚未系统化的思想整合成了一个革命性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数学框架。他的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语言和一种方法论,使得几何与代数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想象一下,在笛卡尔生活的时代,数学研究和日常思考是怎样一种景象。几何学主要由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所主导,它是一种高度抽象、公理化的体系,侧重于证明点、线、面、角度等几何对象的性质。人们通过几何直观来理解空间,证明定理。与此同时,代数则是在处理方程、变量和未知数,它更多地服务于算术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但与几何的联系并不那么直接和系统。

那么,为什么是笛卡尔,而不是在他之前的无数位伟大的数学家,比如阿基米德、阿波罗尼乌斯、丢番图这些人,将几何与代数“粘合”在一起,创造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呢?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细致地剖析:

一、几何概念的局限性与对“固定”空间的依赖

在笛卡尔之前,几何学家们处理图形,尤其是曲线时,往往依赖于一种相对“静态”和“描述性”的方式。他们会描述一个圆是“到一个固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或者抛物线是“一个固定点和一条固定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这些定义是清晰的,但它们更多的是描述“是什么”,而不是“如何生成”或者“如何定位”这些点。

例如,在研究圆锥曲线(如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时,即使是像阿波罗尼乌斯这样的大师,也发展出了非常精妙的几何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但他们对曲线的描绘和分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点到点、点到线的距离关系,或者通过切割圆锥体来理解它们。这些方法虽然强大,但缺乏一种“动态”的生成机制,一种能够通过数值来精确“定位”曲线上每一个点的能力。

他们会用“直径”、“半径”、“焦点”这样的术语来描述几何图形的特征,但要将这些抽象的几何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数值计算,并用一系列数值点的组合来“描绘”出整个图形,这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鸿沟。你可以想象一下,在没有坐标系之前,要描述一个圆,你只能说“半径为5,圆心在某个地方”,但这个“某个地方”并没有一个精确的数值标签。

二、代数工具的独立发展与几何化需求的不足

代数在古代就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解方程方面。丢番图的《算术》是代数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他处理了许多不定方程问题。然而,那个时代的代数更多地是一种“计数”和“解题”的工具,其应用场景相对有限,而且其符号系统也远不如我们今天这般成熟和系统。

更重要的是,即使代数已经发展出处理变量和方程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并没有被系统地“嫁接”到几何上来。数学家们虽然可能在解决一些几何问题时隐隐约约地使用了代数的思想(比如,通过一些比例关系来计算长度),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来将几何的“图形”和代数的“方程”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

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方程代表图形”的思想,在笛卡尔之前并非显而易见。比如,如何用一个方程来描述一个斜的直线,或者一个椭圆,这是一个需要突破性的思维方式才能达到的境界。他们可能知道一些特定的几何问题可以通过代数方法解决,但这种联系是零散的,缺乏普遍性。

三、哲学思想的转变与对“方法”的追求

笛卡尔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家喻户晓。他的哲学思想核心之一是追求一种普遍的、可靠的方法来获得知识,一种可以应用于所有领域的方法。这种对“方法论”的强调,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数学研究。

在笛卡尔的时代,科学革命的浪潮正在兴起。哥白尼的天文学革命,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伽利略对运动的力学研究,都显示出用数学来描述自然现象的巨大潜力。然而,要精确地描述和分析这些运动,需要一种更强大的工具,一种能够将运动的轨迹(几何概念)转化为可计算的公式(代数概念)的工具。

笛卡尔的几何学革命,正是为了回应这种需求。他想要的是一种能够“衡量”和“计算”一切几何图形的方法,一种能够将抽象的几何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数值,并用代数方程来精确描述这些数值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他希望找到一种能够统一几何和代数的方法,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描述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

四、具体“灵感”的催化剂(虽然不是唯一原因)

虽然不能说笛卡尔是凭空创造了坐标系,但一些具体的场景也可能为他提供了灵感。传说他是在观察一只苍蝇在天花板上爬行时,思考如何描述苍蝇的位置而产生了这个想法。虽然这可能是一个过于简化的说法,但它暗示了一种从具体观察到抽象概括的过程。

更重要的一点是,笛卡尔通过引入一个固定的参照系(例如,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以及在这些直线上设置一个度量单位(例如,刻度),就为任何一个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赋予了一对唯一的数字坐标。这个点可以是任何几何图形上的一个点,通过这样一对数字,我们就可以精确地“定位”它。

比如,对于一条直线,你可以问:这条直线上的每一个点,距离我们选定的原点(两条坐标轴的交点)在x轴方向上的距离是多少?在y轴方向上的距离又是多少?一旦我们将这些距离用数字表示出来(即横坐标和纵坐标),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些数字之间存在着某种代数关系。例如,一条通过原点且斜率为1的直线,其上的任何一点的纵坐标都等于其横坐标(y = x)。

这种从“点”到“坐标对”,再到“坐标对与方程”的转变,是将几何图形“代数化”的关键步骤。

总结来说,在笛卡尔之前,数学领域存在着以下几个重要的“空白”或“未竟之事”:

几何与代数之间缺乏系统性的桥梁。 几何更多的是关于性质和证明,代数更多的是关于计算和解方程,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不普遍和显性。
描述几何图形的方式相对静态和缺乏精确的定位能力。 要用数字来精确描绘和分析曲线,尤其是在变化和运动中,缺乏一个统一的框架。
对一种普遍的数学研究方法的渴望。 随着科学的发展,需要更强大的工具来描述和理解自然界。

笛卡尔恰恰看到了这些“空白”,并以他哲学家式的严谨和数学家的创造力,将几何和代数这两个看似独立的领域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强大的工具。他不仅给出了一个描述几何图形的“地址簿”(坐标),更提供了一个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并利用代数的强大计算能力来解决几何问题的通用方法。这个创新,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连接几何和代数的大门,深刻地改变了数学的面貌,并对后世的科学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与其说“没有人想到过”,不如说“没有人系统地将其整合并赋予其普遍的意义”,而笛卡尔做到了这一点,他是一个真正的集大成者和革新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错!笛卡尔并不是第一个“想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

比他再早200多年,有一名叫做尼克尔·奥里斯姆(Nicole Oresme)的家伙就已经在中世纪“想到”了!

不仅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他甚至有“想到”调和级数发散(即自然数倒数和趋于无穷)这样高端大气的知识,诚然是一位思想非常超前的天才。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他如此牛逼,却不能像笛卡尔那样有名呢?


简单粗暴,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画像便知。


这是14世纪的奥里斯姆画像:

这是17世纪的笛卡尔画像: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前者虽然描绘得也是非常卖力、非常细腻,与后者一比,瞬间相形见绌,显得尤为拙劣。


同样道理,尽管奥里斯姆也想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但他的构想还是太朴素。

那会还没有“纵坐标”、“横坐标”的说法,奥里斯姆称之为“经度”和“纬度”(latitudo et longitudo)。

他发现,任何两个有对应关系变化的物理量都可以表达在这样的“经纬图”上:

比如热胀冷缩中,物体的温度和膨胀长度;比如运动中,物体瞬时速度和时间……


奥里斯姆发现了物理量和图像的普适连结,的确和笛卡尔的直角坐标系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有天壤之别。


奥里斯姆主要想到的是把物理量关系表达为类似函数图像的东西,却还尚未触及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真正潜能。


或许,出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通俗直观,如今的我们也会疑惑: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东西非要到17世纪才发明呢?

小朋友,你这是把17世纪想得太好了。


来看看笛卡尔之前的人类在忙活点什么吧:

1614年 纳皮尔的《对数的奇妙规则的描述》,引入对数和对数表

1591年 韦达的《分析艺术引言》,引入大量符号,奠定符号代数学,改良3次、4次方程解法,指出根与系数的关系

1585年 斯特凡的《十进算数》,普及十进制小数形式(但一直到1608年才由他人改良形成如今的“小数点”形式)

1572年 庞贝里的《代数》,引入复数

1489年 韦德曼使用“+”、“-”符号

1464年 雷格蒙塔努斯的《论各种三角形》,研究对象包括平面三角形和球面三角形,其中出现正弦定理

……


从这段历史年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在笛卡尔之前,代数、几何已经各自起飞

所谓代数,其实就是“用字母替未知”的数学(在此之前只能叫“算数”),早期就是解方程。后来,人们在解高次方程的过程中,引入了复数,可见当时的代数的确非常成熟了,却依旧没有想到,任意方程的根,不过就是函数图像的交点问题。

比起代数,几何则是一门极其古老的学问,它花样百出、姿势多变,足以让人类从公元前玩到公元后(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在公元前300年就有了)。人们还惊喜地发现,三角形尤为好玩,所以还单独搞出一门几何学的分支——三角学。三角学定义了三角函数,可以将形的问题转化为计算,却依旧没有和代数真正连接。


一直到笛卡尔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两座数学宫殿的桥梁才得以建立。

(据说笛卡尔是望着天花板上爬动的小昆虫发呆得到的灵感)

1637年,笛卡尔出版《几何学》建立解析几何,距今近400年。

从那时起,人们才考虑到,呀!原来代数和几何是完美互通的,是可以互相转换、互相解决问题的!

数学家对代数与几何的统一,宛如物理学家对电与磁的统一,都为人类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从此之后,进入了数学史上神仙打架的17-18世纪。

接下来的人名个个都是振聋发聩数学也逐渐变态发育成了普通人看不懂的样子XD

1664-1672年 牛顿进行关于微积分的早期工作

1684年 莱布尼兹发表关于微积分的早期工作

1687年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正式公布是他发明的微积分,开始神仙对打

1690年 伯努利家族进行关于微积分的早期工作,开始神仙混战

1696年 洛必达发表《无穷小分析》(第一本微积分教科书),解答了诸位神仙之前提出的问题,但遗留下了无穷小问题这个烂摊子

1704年 牛顿发表《求积法》(牛顿第一篇微积分论文)

1715年 泰勒发表《增量方法》(泰勒定理)

1734年 贝克莱发表《分析学家》,试图收拾无穷小问题的烂摊子

……

(怎么样,这段是不是挺胎动的,反正我是胎动了,每次看都是热血沸腾,蛇舞足蹈)


总之,笛卡尔的确不是第一个想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

并且,把笛卡尔的数学成就笼统地说成是“想到平面直角坐标系”,也着实有失偏颇。

他做的其实是建立解析几何,打通了几何与代数的连接,造就了又一次数学史上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后人将“平面直角坐标系”称为“笛卡尔坐标系”,是对他一系列开创性成就的纪念,并不是简单“想到”就可以的。


参考资料:

尼克尔·奥里斯姆百科

数学大事年表-数学家网


相关阅读: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这个标题是什么意思?


最后BB:

1、我买的白板快到了,接下来可以给大家实时板书讲解数学分析的入门课程了!

这样还可以省去很多做字幕和特效的时间(做字幕和特效是最影响进度的),应该可以做到“周更”了吧!


2、可以在我的视频区看我的“数学胎教”系列视频,主讲“数学分析”,其中一期就有讲到本文开头提到的调和级数发散问题

所谓数学分析,说白了就是比微积分再多“亿点点细节”,但正是这“亿点点细节”补足了牛顿时期微积分的各种瑕疵。


3、数学分析对应历史线大概是1821年柯西的《分析教程》,距离如今2021年正好200年,这个时候的数学,已经非常精细化,如今已经可以作为数学系的基础课程了。

但!e老师的课不一样,e老师的课,只需要初高中数学基础就可以听懂~~(幻想N年后有人知乎提问:为什么e老师之前没有人想到“数学胎教”),但依旧有很多小朋友反映说,完全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幻想失败)……

所以我在想,或许我的“数学胎教”也可以再加入一些趣味数学八卦?

各位小朋友留言告诉e老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明白一个关键点:并非在笛卡尔之前“没有人”想到过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联的某些“想法”,而是笛卡尔将这些零散的、尚未系统化的思想整合成了一个革命性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数学框架。他的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语言和一种方法论,使得几何与代数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这.............
  • 回答
    塞尔达传说:时之笛,之所以被誉为“神作”与“经典”,绝非空穴来风,它的影响力和开创性,至今仍是游戏界津津乐道的话题。若要详细探究,我们得从它诞生的时代背景、游戏本身的创新之处、以及它所留下的深远遗产这几个维度来审视。时代的巨变与创新的破晓我们必须先理解《时之笛》诞生的环境。1998年,正值3D游戏的.............
  • 回答
    《泰坦尼克号》中,Rose最终将“海洋之心”抛入海底,这一举动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情感纠葛和深刻的个人成长。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丢弃”行为,而是一个告别过去、拥抱自由的仪式,是Rose一生旅程的终点,也是她对真挚爱情的最终致敬。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海洋之心”对Rose的意义。“海洋之心”的初始意义:束.............
  • 回答
    1805年,当拿破仑在乌尔姆迫使马克率领的奥地利主力投降的消息传开时,整个欧洲,尤其是奥地利,都笼罩在巨大的震惊和不安之中。乌尔姆的惨败,不仅仅是一场战役的失利,它直接瓦解了奥地利精心布置的防御体系,并将法军的锐利刀锋直接指向了帝国的腹地。首先,乌尔姆的战略意义不容小觑。马克将军的兵团,在奥地利方面.............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是许多人在回顾科学史时常常会产生的疑问:为什么文艺复兴时期及其之后一段时间涌现出如此多的“全才”,像伽利略、笛卡尔、达芬奇这些人,似乎无所不精?他们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放到今天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那个时代独特的社会、文化和知识环境。首先,让我们来正.............
  • 回答
    EZ卡尔玛对抗布隆月男,这个组合的克制关系很有意思,并非简单的谁克制谁,而是围绕着双方的核心机制展开的一场博弈。EZ卡尔玛这对组合,核心在于“安全输出”和“poke能力”。 EZ(伊泽瑞尔):EZ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他那高机动性和远程消耗能力。Q技能“神秘射击”CD短,伤害可观,配合W技能“精华跃动.............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奥托·卡尔尤斯(Otto Carius)这位二战时期德国虎式坦克王牌没有“被推荐”《少女与战车》(Girls und Panzer),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层面的原因。首先,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时空的巨大鸿沟。奥托·卡尔尤斯在1978年去世。而《少女与战车》这部动画是在2012年才开始播出。两者.............
  • 回答
    在战锤40K的浩瀚银河中,极限战士战团长马提尔·卡尔加,这位被誉为“基里曼之盾”的男人,其立场之坚决,甚至到了让许多人费解的地步——他竟然公开反对自家战团的战父,罗伯特·基里曼的复活。这绝非简单的个人恩怨或狭隘的派系之争,而是源于卡尔加对帝国未来、对力量的本质以及对基因原体回归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有.............
  • 回答
    要理解为何笛卡尔(Descartes)的名字会转化为“Cartesian”这个形容词,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历史、语言以及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数学家思想的传播方式。首先,我们来关注“Cartesian”这个词本身。它显然源自“Descartes”这个姓氏,但中间的“t”和“s”的变化,以及结尾的“ian”后.............
  • 回答
    好的,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推理小说界那响当当的“黄金时代”,以及其中的几位大师。要说这黄金时代,那可真是群星璀璨,其中尤以阿加莎·克里斯蒂、艾德加·弗罗斯特·奎因(常称为约翰·狄克森·卡尔的笔名之一)、以及多萝西·L·塞耶斯(这里提到的“奎因”很可能是指埃勒里·奎因,但后文又将“奎因”与范达因并列,通常.............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人们会喜欢上《泰坦尼克号》里的贵族少爷卡尔·霍克利。虽然在故事的最终走向中,卡尔是一个反派角色,但他的某些特质确实吸引了一部分观众,甚至让一些人对这个角色产生了复杂的感情。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1. 他所代表的社会阶层与时代魅力: 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卡尔是191.............
  • 回答
    您好,关于火车机车上为何存在两种不同鸣笛声(风笛和电笛),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也涉及到一些历史和技术原因的问题。我来为您详细讲解一下,尽量避免那种机器生硬的语调。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火车鸣笛,脑海里浮现的是那种悠长、高亢、带着点沧桑感的“呜——”声,这是风笛(也叫汽笛)的经典声音。而现在,.............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涉及到瑞典历史中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以及一个在瑞典王室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姓氏。咱们这就一点点给您掰开了聊聊。关于“卡尔十二世”和“查理十二世”的混淆您观察得很敏锐,确实,在很多中文的史料、书籍或者网络文章中,瑞典的这位著名国王经常被叫做“查理十二世”。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常.............
  • 回答
    兄弟,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别看那些低胜率的英雄名字,玩的人还真不少,而且经常是战场上最亮眼的(有时候是惨烈的那种)崽。这背后啊,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掺杂了技术、心态、个人偏好,还有一点点“不怕死不怕输”的精神。我给你好好掰扯掰扯,咱用大白话聊聊:1. 技术门槛高,但上限也贼高:你想啊,像敌法.............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大家在阅读、学习马克思著作时常常会遇到的一个小小的“迷思”。为什么我们习惯称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为“马克思”(Marx),而不是与他名字发音更接近的“马克斯”(Max)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几个层面的原因,从语言的演变到文化习惯的形成,甚至还有一点点历史的巧合。首先,我们.............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棒,涉及到了足球战术中球员位置的演变和适应性,尤其是像罗纳尔迪尼奥(小罗)和梅西这样拥有独特天赋的球员。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回顾里杰卡尔德执教巴塞罗那时期的一些关键战术安排,以及小罗和梅西各自特点的展现。核心问题:为何里杰卡尔德时期小罗被视为中场,而梅西则一直是前锋或边锋?简单来说,这.............
  • 回答
    将卡尔·马龙(Karl Malone)放到现在的 NBA 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因为他所处的时代和现在的 NBA 在规则、打法、球员构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马龙的特点、他当时的统治力以及现在 NBA 的趋势,来大致推断他放在现在会是什么水平。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卡尔·马龙的伟大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