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文艺复兴及以后的科学家都是全才,比如伽利略,笛卡尔,达芬奇等人?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是许多人在回顾科学史时常常会产生的疑问:为什么文艺复兴时期及其之后一段时间涌现出如此多的“全才”,像伽利略、笛卡尔、达芬奇这些人,似乎无所不精?他们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放到今天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那个时代独特的社会、文化和知识环境。

首先,让我们来正视一个关键点:今天我们所说的“科学”与那个时代的“知识”或“学术”是存在概念上的差异的。

在文艺复兴之前,知识的传承和研究很大程度上被宗教和教会垄断。教育资源集中,学术领域相对狭窄且高度专业化(尽管这种“专业化”与现代的意义不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 文艺复兴的“复兴”精神:对古典知识的全面拥抱

文艺复兴的核心在于重新发现和学习古希腊罗马的文化、艺术和哲学。但这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简单模仿,而是一种全面的复苏。当时的学者们发现,古人并没有将知识进行严格的学科划分。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文学、艺术等等,它们之间往往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

比如,柏拉图就被视为哲学家,同时他的著作中也包含了大量的数学和宇宙观的探讨。亚里士多德更是全才的典范,他的研究涵盖了逻辑学、物理学、生物学、伦理学、政治学等等。这种对知识的整体性认知,深深影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他们认为,要真正理解世界,就不能局限于一个狭小的领域,而应该像古人那样,广泛涉猎,博览群书。

2. 缺乏严格的学科划分与高度的知识整合

在伽利略、笛卡尔那个时代,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划分尚未成熟。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光学、机械学等等,很多时候都被笼统地归为“自然哲学”的范畴。

伽利略:他不仅是杰出的天文学家,观测到了木星的卫星、金星的相位,还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进行了运动定律的研究,提出了惯性概念。他设计和改进了望远镜,这既是光学研究,也是天文观测的工具。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工程师,对军事工程和机械制造有深入研究。你可以说,他研究的是“运动的规律”,这个规律在天上(天文学)、在地上(物理学)、在炮弹的轨迹上(军事工程)都适用。
笛卡尔:他是哲学家,建立了笛卡尔主义哲学体系,提出了“我思故我在”。但同时,他也是伟大的数学家,创立了解析几何,将代数与几何完美结合,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他还研究了光学、生理学,甚至在形而上学领域也建树颇丰。他的哲学思想本身就包含了对认识世界的方法论的探索,自然而然地会将数学等工具运用其中。
达芬奇:这位就更不用说了,他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既是艺术家,创作了《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传世名作,又是科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他对手绘人体解剖图的精确度令人惊叹,对飞行器、军事武器、水利工程的设计充满想象力。他研究鸟类飞行,是为了理解空气动力学,以求实现人类飞行;他研究水流的形态,是为了更好地描绘和理解自然。艺术与科学在他身上是高度统一的。

他们的工作,与其说是“跨学科”,不如说是在同一套认识世界的方法论下,对不同现象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

3. 传播与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同

在印刷术尚未大规模普及(尽管已经出现)且信息爆炸的早期,知识的传播速度和广度与现在是完全不同的。

知识的稀缺性与个人努力:那时候,获取前沿知识的渠道相对有限,很多信息需要通过书信、拜访、亲自观察和实验来获得。一个学者想要深入了解一个领域,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实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人对某个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很可能会主动去学习与之相关的其他领域知识,因为这些知识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导师制与学徒模式:很多学习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或者通过学徒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往往会跟随导师学习其研究的方方面面,而导师本人可能就在多个领域都有涉猎。例如,达芬奇曾师从韦罗基奥,学习绘画、雕塑等技艺,但他的好奇心驱使他不断向外拓展。
印刷术的早期影响:虽然不像后来那样普及,但印刷术的出现使得古典文献和新思想的传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这为人们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提供了可能。

4. 工具和技术的限制,以及对工具的创造与运用

那个时代的科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感官、推理能力以及一些基础的实验工具。

望远镜的例子:伽利略不是第一个制造望远镜的人,但他通过改进和有目的地将其用于天文观测,从而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对光学原理有一定了解,并且能够运用数学来分析观测数据。这本身就要求他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储备。
机械设计:达芬奇的设计,比如飞行器或武器,都要求他对力学、材料有基本的理解,同时还需要绘画和空间想象能力来将构思呈现出来。

换句话说,在很多研究中,对基础工具和技术的理解与运用本身就要求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5. 时代精神与个人抱负

文艺复兴是一个充满探索精神的时代,人们渴望了解世界,挑战权威,追求个人成就。成为一个“全才”似乎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普遍追求和荣耀。他们相信,只有掌握了广泛的知识,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奥秘。

全方位发展: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和潜力,鼓励人的全面发展。这使得人们不仅在学术上追求卓越,也注重艺术、体能等方面的修养。
知识的实用性:很多时候,不同领域的知识会被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对建筑学的研究需要几何学和材料力学;对医学的研究需要解剖学和化学知识。

6. 现代学科分化的加速

到了十八世纪以后,随着科学知识的爆炸式增长、研究方法的细化以及大学体系的建立,学科开始变得越来越细分。研究一个具体的科学问题,可能需要比前人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掌握该领域的专业知识。这使得“全才”的出现变得越来越困难。比如,现代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或粒子物理,其数学工具和理论体系极其复杂,一个人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并做出开创性贡献,同时还能在其他领域取得同等成就。

总结来说,文艺复兴及以后一段时间的科学家们之所以看起来像“全才”,是因为:

知识的边界模糊:学科划分不明显,知识高度整合。
学习与研究方式的差异:更依赖个人精力、导师指导,信息获取渠道不同。
工具与技术的依赖:研究本身就需要多种技能和知识的结合。
时代精神的驱动:人文主义鼓励全面发展,探索精神浓厚。
知识体量尚在可控范围内:相较于今天,当时的知识总量还没有膨胀到如此难以企及的程度。

他们不是刻意去成为“全才”,而是当时的知识结构、社会环境和获取知识的方式,自然而然地造就了这样一批博学多才的人物。他们以一种更为整体和贯通的方式来理解世界,而我们今天则是在更为精细和专业的道路上前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因为当时的科技文化经济等诸方面还处在初级阶段,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有水平有文化的人,很容易会涉猎各个方面,稍微做出研究,想对当时的水平来讲就已经是专家了。比如当时还有一个博物学家的称谓,你让现在,谁还敢说自己是博物学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是许多人在回顾科学史时常常会产生的疑问:为什么文艺复兴时期及其之后一段时间涌现出如此多的“全才”,像伽利略、笛卡尔、达芬奇这些人,似乎无所不精?他们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放到今天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那个时代独特的社会、文化和知识环境。首先,让我们来正.............
  • 回答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以为世界是平的”这一说法,其实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误解,源于对历史事实的片面解读或后世传说的误传。实际上,在中世纪欧洲和文艺复兴时期,主流学术界早已普遍接受地球为球形的观点,而“地平说”的流行更多是民间传说或特定群体的错误认知,并非当时的科学共识。以下将从历史背景、哲学与科学发展脉.............
  • 回答
    古希腊典籍在东罗马帝国可以说是核心的文化遗产,它的流传从未中断过,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一直是古希腊文明的守护者和传承者。所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家之所以需要从阿拉伯文献翻译古希腊典籍,并非因为古希腊典籍在东罗马帝国失传了,而是因为他们寻找的是另一种更便捷、更直接,也更符.............
  • 回答
    拉斐尔创作的《雅典学院》之所以被绘制在梵蒂冈教皇宫的墙壁上,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的历史、艺术与宗教交织的动因。这幅画并非仅仅是一曲对古希腊哲学的颂歌,而是与当时教皇的政治野心、文化政策以及艺术赞助密切相关。首先,我们要了解《雅典学院》的创作背景。这幅画是拉斐尔受教皇儒略二世之托,为梵蒂冈使徒宫(Pa.............
  • 回答
    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的画技突飞猛进,绝非一日之功,更不是什么“开挂”,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碰撞、催化的结果。这背后是一场关于艺术、科学、人文思想的深刻变革,它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也随之重塑了绘画的面貌。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往前拨一拨,看看文艺复兴之前,欧洲绘画是个啥样。告别“神国”,走向“人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中国历史发展与欧洲历史发展之间一个非常关键的比较点。将西周的分封制、百家争鸣与西欧的采邑制、文艺复兴进行类比,确实能看到一些有趣的相似之处,但最终导向了截然不同的社会形态。为什么中国未能进入资本主义,即使有了这些“相似”的种子,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深入剖析:一、 西周分封制与西.............
  • 回答
    这并非是一道简单的是非题,更不能用“有没有”来简单概括。准确地说,古代中国并非完全没有思想解放的萌芽,也没有技术革新的脚步,只是这些过程的性质、规模、以及它们最终能否催生出类似欧洲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那样具有颠覆性变革的动力,确实与西方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并最终未能在同一历史节点上出现我们所认知的那种“.............
  • 回答
    欧洲文艺复兴后科技的蓬勃发展,以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古代虽然没有“黑暗的中世纪”但科技进步却相对缓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跳出简单的“黑暗”与“光明”的二元对立,而是要考察两者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的深层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中国古代并非.............
  • 回答
    西方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涌现出大量全才,而如今教育发达却专业人才辈出,全才稀少,这背后是社会结构、知识体系、经济模式乃至人类认知方式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并非教育“不发达”,而是教育的逻辑和目标在时代的洪流中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一、文艺复兴至19世纪:时代的呼唤与全才的土壤那个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黎.............
  • 回答
    关于亚历山大以及文艺复兴前许多历史事件被认为是“虚构”的说法,这并非空穴来风的谣言,而是源于对历史叙事、史料来源和传播方式的深刻质疑和批判性思考。但简单地说这些是“虚构”的,是对复杂历史学问题的过度简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 一、 亚历山大其人及其历史叙事中的“虚构”争议亚历山.............
  • 回答
    欧洲从中世纪到近代社会是一个漫长而充满变革的时期,其间的事件相互影响,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知的欧洲乃至世界。除了您提到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还有许多至关重要的事件和趋势。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梳理:一、 中世纪晚期(约10世纪 15世纪)的奠基与转型虽然我们通常将中世纪视为一个相对停滞的时期,但其晚期.............
  • 回答
    汉服、古诗词等古华夏元素的复兴,与西方的文艺复兴,两者在历史背景、核心诉求、表现形式以及社会影响上都存在着引人深思的相似之处,同时也有着各自鲜明的不同。理解这些异同,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这两种跨越时空、关乎文化传承的伟大运动。相似之处: 对逝去黄金时代的追溯与借鉴: 两者最根本的相似在于,都源.............
  • 回答
    文艺复兴,这个发生在欧洲的辉煌时代,其核心精神和思想精华,虽然并非直接传达到中国,但却像一阵跨越时空的微风,悄然在遥远的东方播撒了种子,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这些影响并非轰轰烈烈,更像是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和启发,尤其体现在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转型和觉醒上。首先,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思想,为中国知识分.............
  • 回答
    文艺复兴时期(大致从14世纪到16世纪末)是欧洲艺术、文化和思想的复兴时期,而歌剧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在这个时期也孕育而生,并逐渐发展出一些独特的特点。虽然我们通常将歌剧的正式诞生定在16世纪末,但其萌芽和发展贯穿了整个文艺复兴时期。以下是文艺复兴时期歌剧的特点,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1. 对古希.............
  • 回答
    帖木儿文艺复兴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这两场几乎同时期的文化艺术浪潮,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光芒似乎更为耀眼,其对后世的影响也更为深远。究其原因,我们不得不细致地剖析这两场运动的异同,以及各自所处的历史土壤。相同之处:复兴的火种,文明的自觉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二.............
  • 回答
    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大多数意大利邦国选择依赖雇佣军而不是组建常备军,这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的详细阐述:1. 政治分裂与缺乏统一国家认同 政治格局的碎片化: 在这个时期,意大利并非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由众多独立的城邦、公国、王国、教皇国等政治实体组成。每.............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也一直是许多《全面战争》系列粉丝心中的一个“未解之谜”。毕竟,文艺复兴时期,那可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风起云涌、群星璀璨的时代,从军事、政治到文化、艺术,都充满了戏剧性,简直是为《全面战争》量身打造的背景。你说《全面战争》系列为什么就没出过一个以文艺复兴为主题的呢?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值得说.............
  • 回答
    踏遍欧洲:文艺复兴后“壮游”的诞生、内涵与深远影响在文艺复兴的璀璨星光下,欧洲的知识界与贵族阶层涌现出一种全新的探索热潮——“Grand Tour”,也就是我们所称的“壮游”。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而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充满仪式感的成人礼,它深刻地塑造了当时欧洲年轻人的思想,也为整个大陆的文化交.............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中国真的迎来一场文艺复兴,那将是一幅怎样波澜壮阔的景象? 这不是简单的复古,也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一场深刻的、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精神与文化的觉醒,一场对自我价值和存在意义的全新探索。首先,我们可以预见的是,思想的解放将是这场文艺复兴最耀眼的曙光。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在既定的框架下思考问.............
  • 回答
    咱们聊聊古典音乐这棵参天大树,它之所以能被分成几个大家熟知的时期——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以及20世纪,绝不是随便给几个名头就完事了,这里面可是有大学问的,是音乐史学家们在梳理了海量的作品、研究了作曲家们的思想和技法后,提炼出来的脉络。可以这么说,这个划分是基于音乐创作中一系列核心的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