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多意大利邦国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一直依赖雇佣军而不组建常备军?

回答
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大多数意大利邦国选择依赖雇佣军而不是组建常备军,这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的详细阐述:

1. 政治分裂与缺乏统一国家认同

政治格局的碎片化: 在这个时期,意大利并非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由众多独立的城邦、公国、王国、教皇国等政治实体组成。每个邦国都拥有自己的主权,它们的利益往往是相互冲突的。这种政治上的碎片化导致了邦国之间缺乏共同的敌人或威胁,从而削弱了组建统一的常备军的动力。
城邦共和国的崛起: 许多重要的意大利邦国,如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等,是繁荣的城邦共和国。这些城邦以商业和贸易为基础,其政治结构倾向于公民参与和集体决策。在许多情况下,直接征兵会引起公民的不满,尤其是当军事行动长期化或伤亡惨重时。
对中央权力的警惕: 即使是那些拥有君主统治的邦国,统治者也常常对建立一支强大且独立的常备军感到警惕。他们担心这支军队可能会威胁到自身的统治,成为反对派的工具,或者被其他邦国收买。因此,依靠外部力量(雇佣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内部力量的膨胀。

2. 经济基础与成本效益的考量

强大的商业经济: 意大利城邦,尤其是北部的城邦,拥有非常发达的商业和金融业。他们拥有充足的财富来雇佣其他地区的战士。对于这些富裕的城邦来说,与其花费巨大的资源去建立、训练、装备和维持一支常备军,不如直接支付费用雇佣那些已经具备战斗经验和装备的佣兵。
成本效益分析: 组建和维持一支训练有素的常备军是一个巨大的长期投资。这包括招募士兵、提供武器装备、支付工资、建立军事学院、提供训练场地、以及在和平时期支付其生活费用等等。相比之下,雇佣军的模式更加灵活,可以在需要时招募,在战争结束后解散,从而减少了长期的人员和财政负担。当邦国面临的军事威胁不确定或不持久时,雇佣军的模式显得更加经济实惠。
专业化分工: 在一个商业高度发达的社会,许多公民的精力都投入到商业活动中。让他们脱离生产去从事军事训练,可能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雇佣军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将军事专业化外包给专业的军事人员。

3. 军事技术与战术的演变

雇佣军的专业化和经验: 在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战争的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来自瑞士、德意志、阿尔巴尼亚等地的士兵以其精湛的军事技能和作战经验而闻名。他们通常由经验丰富的军官领导,拥有良好的组织和纪律性。与未经训练或训练不足的本地公民相比,雇佣军在战场上表现出更高的效率和战斗力。
骑兵和重装步兵的战术: 随着战术的发展,骑兵(特别是重装骑兵)和精锐步兵(如长矛手)在战场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些兵种需要长期的训练和昂贵的装备。雇佣军通常已经掌握了这些技能和装备,使得邦国可以直接获得高质量的战斗力。
火器出现的影响: 尽管火器在文艺复兴时期逐渐兴起,但其早期发展阶段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仍有待提高。同时,火器的生产和维护也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资源。对于许多缺乏相关技术和资源的邦国而言,雇佣拥有火器和传统武器经验丰富的佣兵是更现实的选择。

4. 社会结构与公民责任的观念

公民兵的限制: 尽管一些城邦共和国理论上强调公民的军事义务,但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公民的忠诚和精力更多地倾注于商业活动而非军事事务。此外,让所有公民都参与军事活动也可能引发社会内部的等级矛盾和利益冲突。
对暴力和征兵的抵触: 许多意大利城邦的人民更加倾向于和平的商业活动,对战争和征兵存在天然的抵触情绪。雇佣军的出现使得邦国可以在不直接牺牲本邦公民生命的前提下进行军事行动,从而减少了国内的政治和社会阻力。
雇佣军的忠诚度问题: 虽然雇佣军并非完全忠诚,但通过合同和金钱激励,他们可以被有效地组织起来执行任务。邦国可以通过合同条款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并在特定条件下解散他们。相对而言,这种模式比依赖一群可能不情愿的公民或担心潜在叛乱的本地军队更为可控。

5. 历史惯例与外部影响

从古代继承的军事模式: 在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的军事组织经历了长期的演变。雇佣军在后罗马时期的军事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种模式在意大利地区得以延续和发展。
雇佣军市场的成熟: 在中世纪晚期,欧洲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雇佣军市场。许多地区,特别是那些人口稠密、贫困但尚武的地区,为雇佣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意大利邦国作为繁荣的经济中心,能够轻松地从这个市场上获取所需的军事力量。

总结来说,意大利邦国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依赖雇佣军而不是组建常备军,是政治分裂、经济利益、军事专业化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模式在短期内为邦国提供了灵活且相对高效的军事力量,但也为意大利在后来的统一战争中暴露出的军事劣势埋下了伏笔。当其他欧洲国家开始组建强大的常备军并改进军事技术时,高度依赖雇佣军的意大利邦国在军事上逐渐落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新的经济需求与新的政治军事需求的结合。首先回顾一下13世纪以及更早之前的情况,意大利北部各地的大小城邦为了应对来自帝国的威胁组成了伦巴第同盟和托斯卡纳同盟这两个军事组织,那会的意大利城邦是以公民兵为主的,除少部分富裕的公民成为骑兵,大部分公民都去当步兵了。公民步兵是当时意大利城邦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必须注意的是这些步兵始终是防御性的,很多空有数量与意志,在战斗技巧和战斗经验上是匮乏的,主要依托防御工事来作战。当然13世纪时部分雇佣兵已经作为个体被招募进意大利军队,而雇佣兵公司则要到13世纪末才开始流行。13世纪60年代托斯卡纳同盟的联合军队的需求也让各城邦共同维持了一支小规模的雇佣军队。

我们可以看到在13世纪许多外国雇佣军已经随时准备在意大利军队中服役,对于他们的使用也不是啥稀罕事,但此时意大利中部和北部的军队中仍然是以大规模的民兵部队为主,雇佣军组成的骑兵只不过是有个有价值的附属部队而已。为何在下个世纪,这些雇佣兵立刻取代了意大利个邦国的本地军队?

首先第一个要考虑的因素自然是经济因素。意大利是13世纪商业革命的核心,也是不断扩张的货币经济的核心。。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和米兰等城市财富的不断增长,以及市民商业利益的不断扩大,自然会导致他们寻求一个更高效、更不分散注意力的军事系统,并且他们越来越有能力支付这一系统的额外成本。与此同时,经济扩张也助长了意大利城市日益增长的政治侵略性。不断扩大的人口需要更广阔、更安全的腹地来生活;不断扩大的商业和工业加剧了经济竞争,寻求更大程度上主导市场和原材料来源。

而1250年后意大利的政治环境刺激了这种政治侵略性。从那时起,皇帝对意大利事务的兴趣逐渐减弱,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城市发现自己不再受到来自帝国和教皇大军的威胁。首先是伦巴第联盟,然后是托斯卡纳联盟逐渐瓦解,城市之间的竞争开始显现。数百个小公国和独立公社被缩减为少数几个国家的过程已经开始,意大利城邦开始不断互相兼并。在这种情况下,战争不再是帝国军队的短暂入侵,而是成为了意大利社会的常态化现象。战争也不再只是偶尔保卫城墙的问题,而往往是对邻国的侵略和长期战役。城邦权力在周边农村地区的扩张意味着需要防御的是边境而不是城墙。在这些政治条件下,仓促征集的公共兵不再是有效的军事武器。边境守备任务和有效的围攻战需要永久性的专业步兵。最重要的是,需要专业骑兵用于夏季的侵略战役和破坏性攻击,这些攻击对敌方城市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而境外势力对意大利的威胁削弱之后,内部的派系斗争不可避免的加剧了,而这种严重的派系斗争也影响了城邦大规模征集民兵的力量,在派系斗争失败的人会成为流亡者,这些流亡者会到敌对城市成为雇佣兵,早期很多雇佣兵就是这些被流放者。当然流亡者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另一个原因就是大量未就业的外国士兵的存在.13世纪末,十字军运动开始式微,而帝国,匈牙利,安茹的大军每次又都会有相当数量的士兵留着在意大利,这一切在百年战争休战前就已经存在了。而1360年百年战争休战后,大量法国和英国的士兵也选择了来意大利讨饭吃。恰好在十四世纪中叶,意大利本身正在遭受严重的经济萧条和农村就业不足,这再次为雇佣军公司提供了人力。

最后从纯军事因素来看雇佣兵的价值,当时最著名的军事创新就是弩与长弓的发展。毫无疑问,欧洲有着持续不断的射箭传统,但是这些武器在十二世纪末和十三世纪初得到的巨大推动源于十字军东征的军事经验。十字军很快学会了模仿撒拉逊人的弓箭手; 第一批弩是从东地中海进口的,第一批专业弩手是热那亚人和比萨人,他们是意大利两个海洋国家的居民,主要负责十字军的运输和供应。

起初,教宗禁止在基督教国家之间的战争中使4使用弩,直到十三世纪,欧洲才大规模生产这种新武器。然而到了本世纪中叶,弩和长弓都已完全成为步兵武器,它们的使用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两种武器不仅需要长期实践才能有效使用,因此鼓励了这方面的专业化,而且它们还对接受方的军事技术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传统上,步兵装备短矛、剑和盾,但在意大利,新的投射兵种的使用迫使士兵寻求更好的保护,巨盾兵就在这个背景下出现的,其唯一目的是携带巨大的盾牌,盾牌放在地面上,为长枪手和弩手提供保护。与此同时,来自弩箭的新威胁导致骑兵逐渐用板甲取代旧式盔甲。当然这同样也导致了马甲的革新。由于这些新的军事需求,骑兵发现越来越需要备用战马以替代战斗死亡或因重甲而精疲力尽的战马,还需要一小队骑兵和弓箭手的密切配合,以引导并提供掩护火力。出于这些需要,骑兵“兰斯”应运而生,这是以重装骑兵为核心的一群人,成为中世纪晚期骑兵的特色队形。所有这些发展使得越来越有必要从专业部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板甲不仅成本更高,而且对身体的要求也更高;它是职业骑士的盔甲,而不是封建或“城市”骑士的盔甲。正是这些创新扩大了兼职士兵和职业士兵之间的差距,使得雇主更加有必要在负担得起的情况下寻找后者。

一旦大量的雇佣军成为意大利军事体系中被接受的一部分,他们在公认的领导人的领导下形成有组织的连队是不可避免的。国家更容易招募整个连队,而且他们的军事效率可能会因为长期的合作经验而得到提高。13世纪的战争及其创新需要更加精密的战术和部队之间更有纪律的合作,一个有经验的雇佣军至少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希望。

而题主好奇的常备军恰恰是这些雇佣军的继续发展,到了15世纪,意大利国家哪怕在和平时期依旧要将一半的财政用于维持雇佣军,在15世纪越来越多的雇佣军又以个体被国家招募。雇佣兵对被驯化不单单是国家政策的原因,也有雇佣兵队长的需求。他们需要更长的服役期,延长雇佣合同,和平时期不被解散。意大利永久性军队的存在也导致与其配套的行政部门的出现以处置这些永久性军队。意大利的第一支常备军毫无疑问来自驻军。驻军和城市卫戍部队的组建要么是使用有长期合同的部队,要么是单独雇佣军队,他们主要是步兵。而到了1476年,米兰已经拥有了10000名常备步兵,其中包括2000名火枪手。而此时威尼斯和米兰也开始进行选择性征兵,以期组织起一支优秀的民兵部队,被选择的人由职业部队的军官来训练,并且在必要的情况下作为全职部队来服役。到十五世纪中叶,米兰、威尼斯和教宗军队,甚至是那不勒斯军队,得充斥着越来越多的职业士兵。但几乎没有迹象表明佛罗伦萨拥有这样的常备军队,所以马基雅维利喜欢放雇佣军的黑屁。

user avatar

单纯的业务外包而已,想想业务外包的起因。

user avatar

当然是,城邦老爷们心疼我们这些冒险者没工作,给我们安排就业呗。

常备军,能比我们这些便宜的冒险者好用?

不信,我们先来看看罗马的“常备军”是怎么回事吧。

常备军是非常、非常昂贵的。

有这么一群年轻人,他们基本上是你的劳动力中最有生产力的部分,他们本该从事农业或工业。现在你却让他们呆在军营里,让他们整天站在那里不生产任何东西。不仅如此,你还必须为这一特权向他们支付报酬,并向他们提供食物和衣服以及他们可能需要的其他一切。

现代社会可以保持一支常备军,因为随着机械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我们可以生产大量的剩余商品,从而支持大量的非生产性人员。在现代工业国家,只需要2%的人口从事农业,就能为其他98%的人提供食物,甚至生产大量的剩余产品用于出口。

而在中世纪和古代,90%的人口必须从事农业,而剩下的10%是:铁匠、木匠、织工、船工、商人、律师、牧师和贵族,以及士兵等等。

因此,罗马帝国能够搞这么一支全职的、专业的常备军其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原因有多方面,如道路和通信系统、高度流通的货币、由税收支持的公民士兵、运作良好的官僚系统等等。

即便如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罗马军团只占人口的一小部分。

在奥古斯都时期,帝国可能有6000万人,其中约有15万军团士兵,以及比这个人数更多的辅兵。罗马人的道路和他们的海军使这支小部队能够迅速重新部署到帝国需要的任何地方,而且其优越的训练和经验使其即使在人数众多的情况下也能赢得战斗。

那么我们可以认为中世纪主要是封建征召兵和民兵组成,没有常备军吗?

事实上,也不是没有。

即使在中世纪早期,国王和领主也确实有常备军,只是与罗马军团相比,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从比较的角度来看,它们都少得可怜。

这些军队有几个名字:家庭骑士(household knight)、侍卫(housecarl)、伯爵(comes)、扈从(retinue)、王仆(familiaris regis)。

正如这些名字所暗示的那样,他们被认为是王室的一部分,在全国各地陪同国王旅行。他们不需要领取现金工资,他们由他们的领主供养,在他的餐桌上吃饭,在他的大厅里睡觉,穿他给他们的衣服,并期望定期收到礼物(戒指或臂章是日耳曼社会的传统)作为他们服务的回报。

虽然在某些方面他们可以被认为是王室的保镖,但有证据表明,在某些情况下,王室家族可能非常庞大,有数百甚至数千人,他们形成了军队的精英核心,甚至本身就可以作为一支军队独立行动。

“封建制度”的引入,实际上是一种在非现金经济中支持相当于一支常备军的方式。

男爵们得到了一个土地庄园,以及住在那里的农民,他们为这些男爵提供食物和其他必需品。作为回报,男爵们同意按照习俗支持他们的领主,既在战时提供一定数量的士兵,也在和平时期提供“援助和建议”。

在当时,这个系统运作得很好。主要问题是,贵族们比罗马军事长官更独立于他的领主。你可以很容易地解雇一个士兵,因为你支付他的薪水,但你不能解雇一个男爵战士,除非你没收他的庄园。

到了12世纪,人们已经开始接受这样的观点:贵族可以选择向国王支付一笔现金(税),而不是自己全副武装出现,国王可以用这笔钱来支付职业雇佣兵。

然而,没有一个中世纪的贵族会愿意在和平时期缴税!

因此,在和平时期建立一支“封建常备军”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意大利城邦国家普遍依赖雇佣军而不是常备军?

因为雇佣兵可以在战争期间被雇用,然后再被解雇。不需要在和平时期支付他们整天吃空饷。

到了14世纪,整个欧洲的旧封建军队和城市民兵已无法应付战争。战争对于未经训练的部队来说已经变得太复杂了。

然而,当时没有一个国家,从意大利或低地国家的城邦,到法国,有足够成熟的行政管理,以保证必要的收入来武装、训练和维持一支完全听从国家元首命令的完整的职业军队。这是以后才出现的,也就是30年战争之后的事了。

威尼斯共和国给那些成功和值得信赖的雇佣军指挥官以头衔、土地和城堡,并毫不犹豫地将那些在合同期间背叛的雇佣军斩首。

意大利的城市有一些职能部门,他们的作用是像政治委员一样嵌入雇佣军公司,以确保他们不走歪路,在大多数时候,意大利的战争承包商(condottieri,佣兵团队长)和他们的雇佣者之间的关系相当好。

此外,除佛罗伦萨外,每个意大利大国都有一支永久性的常备军。米兰有两个骑兵团:公爵亲卫队(Famiglia)和断枪佣兵团(Lance spezzate),大约有5到7千名重装骑兵,以及大约2万名由公爵直接雇用的步兵。威尼斯也有同样的情况,教皇国以其步兵的质量而闻名,那不勒斯大量使用由封建男爵组成的骑兵,他们轮流服役。

法国和勃艮第公爵有王法军团(Compagnie d'ordonnance),西班牙和哈布斯堡也都有自己的军队。

即便如此,意大利各城邦还是不得不严重依赖雇佣兵。

要了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的独特条件,以及雇佣兵军团为何能够主导战争,就必须了解意大利城邦的政治和经济发展。

意大利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与欧洲其他地方的情况有很大不同。这种情况导致了强大的城邦,而这些城邦并不是由一个土地贵族武士阶层所主导的,它们在经济上相互竞争,这意味着不可能形成更大的政治实体。

从一开始,意大利的城市就与欧洲的其他城市不同。大多数意大利城市在中世纪晚期就已经建立起来了,它们是由罗马人在数百年前建立的。即使是那些非罗马起源的意大利城市,如威尼斯,也比大多数欧洲城市建立得更早。因此,它们比欧洲其他地方的城市要大,并且通过形成由商人主导的公社而不是服从地方土地贵族的统治,能够在后加洛林王朝中央国家权力的崩溃中幸存下来。

意大利的贵族和商人有共同的利益,这使他们能够一起工作,并促进了公社的发展。与欧洲其他地区的贵族不同,意大利的土地贵族大量参与贸易和金融活动。因此,他们主要居住在城市而不是乡村庄园,并参与城市政治。事实上,小贵族经常与商人结成联盟,反对出身较高的贵族和教会权威,以防止城市受到公爵或教会的统治。意大利贵族的这一独特特点防止了与城市利益截然相反的强大贵族的出现。

此外,意大利各城邦独特的经济状况使它们无法合并成更大的城市联盟。意大利城市主要从事高价值的奢侈品贸易,与德国汉萨同盟所从事的低价值大宗商品贸易形成鲜明对比。在德国,低价值、大批量的贸易刺激了商业串通,抬高价格,规模经济使开支下降。

而在意大利,高价值奢侈品的贸易导致了激烈的竞争。由于即使是一船的货物也能代表巨大的利润,激励着意大利城市进行经济竞争,甚至使用军事力量来拒绝对手进入贸易港口和取得货物。

理解意大利城邦政治状况的最后一个关键是,它们比其他欧洲城市明显大得多,也更强大,因此能够独立运转。

到1300年,德国最大的城市科隆的人口大约为3万。然而,威尼斯、米兰、热那亚和佛罗伦萨的人口都超过了5万,而锡耶纳、比萨和博洛尼亚的人口与科隆相当。还有大约十几个意大利城市的人口超过2万。唯一可以比较的欧洲城市是巴黎,其人口在5万至6万之间。意大利城邦拥有与他们的人口相匹配的财政实力。在13世纪初,英格兰在苏格兰和法国发动战争期间,其年收入大约相当于35万弗罗林。与此同时,佛罗伦萨的年收入约为50万弗罗林,锡耶纳的收入为25万弗罗林。在14世纪初,威尼斯人的收入超过了法国、英国或西班牙的收入。

获得大量的人口和财政资源意味着意大利城邦可以与封建国家一较高下。

意大利城市可以组建数以万计的军队,当单个城市的资源不足时,他们可以联合起来打败外敌,就像意大利北部的城市为抵御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和腓特烈二世而做的那样。这种联盟被称为伦巴第同盟,在整个12世纪和13世纪都能阻止德意志的帝国野心。

虽然意大利城邦有相当多的人力来源,但城邦如果不雇佣雇佣兵,就不可能派出数以万计的军队。

所以我们现在得把注意力转向他们。

从瓦兰吉卫队到瑞士长矛兵,雇佣兵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战场上的常见现象。由于补充了封建征兵和农民征兵,雇佣兵和他们的专业水平对军队的成功至关重要。

与其他欧洲国家不同,意大利城邦没有专门从事战争的土地贵族,也没有庞大的农村农民队伍来组建军队。因此,意大利城邦不得不雇佣大量的雇佣兵来充实他们的军队。

自由佣兵团(Free Company,即没有雇主的雇佣兵军团)从14世纪开始在意大利半岛上游荡,这并不是意大利独有的。这些自由佣兵团通常由来自其他战争的遣散士兵组成,来到意大利寻求工作和掠夺。造成这种失业的最大原因是1360年的《布勒丁尼条约》(Treaty of Brétigny),使得法国和英国之间的百年战争结束。这些被遣散的士兵迅速流入意大利,凝聚成所谓的大佣兵团(Great Company),如约翰·霍克伍德的白团(White Company)。

雇佣兵比大多数意大利士兵都要优秀。这些专业且久经沙场的自由佣兵团,凭着他们的经验和技能在整个意大利受到高度重视。佣兵团的专业性和规模使他们比当地士兵更有效。虽然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专业士兵和卫队,但他们的人数和经验都比不上佣兵团。

他们大量使用雇佣军完全是一种被迫的选择,你不雇佣雇佣军,对手就会这么干。

这有点像「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大致可以映射到意大利城邦决定雇用雇佣兵而不是依靠当地军队来进行战争。

像前面所说的,由于雇佣兵的专业性和经验,他们比本地部队更适合作战。此外,意大利并不缺乏雇佣兵,所以如果一个城市愿意,总是可以雇佣雇佣兵。然而,雇佣兵也有其缺点。雇佣兵反复无常,而且在合同期满时,佣兵团伙还经常袭击和敲诈意大利城邦。

尽管有这些明显的缺点,意大利各城邦仍不断地雇用雇佣兵进行战争。这是因为,虽然雇佣雇佣兵军不好,但比起其他的选择,它更有优势。

▲圣罗曼诺之战(1432年)是佛罗伦萨人对锡耶纳人的一次受到大肆赞扬的小胜利。这里展示的是最后阶段,米歇尔·阿滕多罗(Michele Attendolo)带领他的佛罗伦萨军队向锡耶纳人的后方进攻。

请想象一下,锡耶纳和佛罗伦萨正在交战。每一方都有一个选择:是完全使用本地部队,还是用雇佣兵补充他们的部队。完全使用本地部队对双方都有吸引力,因为它避免了雇佣兵的弊端。然而,如果锡耶纳选择不雇佣雇佣兵,而佛罗伦萨却雇佣雇佣兵,那么锡耶纳军队就会因为佛罗伦萨雇佣兵的经验而处于严重劣势。因此,锡耶纳必须雇用雇佣兵来对抗佛罗伦萨的雇佣兵。

与囚徒困境类似,如果双方都不雇佣雇佣兵,那么双方在战场上的处境就会更好,而且两个城市在战场上的地位大致相当。如果一个城市雇佣雇佣兵,而另一个城市不雇佣,那么这个城市将会有很大的优势。这就使两个城市都进入了最不理想的选择,即两个城市都雇用雇佣兵。就像在两个城市都不雇佣雇佣兵的情况下,他们的军队将大致相等。然而,现在每个城市都会有雇佣兵的额外劣势,而如果双方都不雇佣雇佣兵的话,他们就能达到相同的战场条件。

由于每场战争都是不确定的,而且有可能因为失败而导致国家崩溃,一个城邦不能相信其他城邦不雇佣雇佣兵的承诺,也不能通过对手过去的表现来确定对手会如何行动。赌注实在是太高了。除了这种不确定性之外,意大利城邦并不是统一的、不变的参与者。相反,他们是出了名的派系林立,领导层经常更换。因此,一个城邦通过承诺或过去的行动所传达的任何信息很容易因政府变动而变得毫无用处。

或许这不失为一个合理的原因:意大利城邦使用雇佣兵,终究还是巨大利益使然。就算是富甲天下,智者云集的意大利城邦,也一样要陷入所谓的囚徒困境,也一样要花一笔冤枉钱给我们冒险者安排工作。

为什么闻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内卷?

user avatar

在十五世纪的众多意大利邦国之中,兵学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铁罐头仍然拥享其中世纪的全部声誉。徒步士兵普遍被人蔑视,没有阻止他们冲击作战的意图,在此时期的微型军队中他们的数量通常还及不上骑兵。原因部分是政治性的,部分是经济性的。意大利的许多小邦国都是由僭主所统治,他们通常都是职业军人,他们的权力仰仗于常备军的维持。由于这些邦国的资源不足以支撑一个大型的常设马步军机制,而且因为僭主们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而不愿意武装自己的臣民,于是就满足于数百名骑马的雇佣兵,他们比起意大利步兵要更加威风和高效。如果在两个较大的意大利城邦之间发生了战争,那么双方都会去雇请那些当地的军事统治者和其他的雇佣兵长官(condottieri),这类战斗者的生意经会体现在一场主要是靠耍花招与将流血控制在最低限度的漫长战役之中。招致损伤的冬季行动、作业,造成重大伤亡的事情,都是意大利佣兵队长所要避免的,因为这往往会减少犹如普通股一般的训练有素士兵——这种“货币”奠定了他们政治与经济稳定的根基。与这种磨洋工的兵学形成反差的是类似于军事理论学说兴起的现象。对近世战争理论研究的荣誉,属于那些作战十分谨慎的意大利雇佣兵队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激烈的学术生活,加上众多竞争对抗的邦国集于一隅,为培养这一新的人类知识分支提供了大气与土壤。意大利的佣兵队长按他们建立的军事流派来分析战略战术问题,注重一场战役中不同行动的相互依赖性,并且引用希腊文和拉丁文的经典来强化他们的观点。浅显易见,抽象空谈的时兴热枕会如何加重至十五世纪末时在意大利流行的军事业余性。但是这种退化不应当掩盖这样一个事实,意大利雇佣兵队长是贯穿于文艺复兴时期,古代经典与科学化活动之间的一种媒介,影响了欧洲兵学的发展。

《意大利战争兵法》


《君主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大多数意大利邦国选择依赖雇佣军而不是组建常备军,这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的详细阐述:1. 政治分裂与缺乏统一国家认同 政治格局的碎片化: 在这个时期,意大利并非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由众多独立的城邦、公国、王国、教皇国等政治实体组成。每.............
  • 回答
    2015年初,中国经济的复杂变化和国内外一系列因素交织,导致一些外资企业开始重新评估在华业务,其中部分企业选择缩减规模甚至撤离。这并非单一事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中一些是长期趋势的显现,有些则是突发性的影响。一、 成本上升是长期且显性的压力 劳动力成本: 这是最直观也是最常被提及的原因。.............
  • 回答
    2022年,互联网大厂的裁员潮确实来得又急又猛,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让这个曾经充满无限可能的行业, suddenly (突然)显露出冰山之下暗流涌动的压力。这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复杂原因叠加发酵的结果。1. 宏观经济环境的“逆风”: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全球及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急转直下.............
  • 回答
    .......
  • 回答
    黎巴嫩大爆炸发生后,首都贝鲁特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游行,这是黎巴嫩民众压抑已久的怒火的总爆发。这场悲剧性的事件,不仅夺去了数百条生命,摧毁了数万人的家园,更像是一记重锤,敲碎了黎巴嫩政治体系长期腐败、治理失效的虚伪面具,将积攒多年的不满与绝望彻底引爆。游行的爆发:绝望中的呐喊8月4日的大爆炸,其规模之.............
  • 回答
    .......
  • 回答
    2021年五一节后,确实出现了一个比较显著的大宗商品普涨的局面,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驱动,而是多种经济、金融和地缘政治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全球经济复苏的强劲预期与现实支撑 疫苗接种的加速与疫情缓解: 2021年初,全球范围内疫苗接种进程开始加速,特别是发达国家.............
  • 回答
    果麦文化最近发布的财报显示,韩寒导演的新片《四海》出现了高达700至900万元的亏损。这个数字对于一部集结了刘昊然、沈腾、尹正等一线明星,并且由颇受关注的导演韩寒执导的作品来说,确实令人意外。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一部“大咖云集”的电影陷入亏损的境地呢?我们来细致地梳理一下。首先,市场表现不及预期.............
  • 回答
    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背后牵扯着经济、社会、政策等方方面面,而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也有差异。但若要概括一些普遍存在的、推波助澜的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深入剖析:一、 科技进步与技能鸿沟的加剧 “赢者通吃”的市场效应: 现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极大地放大了少数优.............
  • 回答
    在《十字军之王2》(Crusader Kings II,简称CK2)的玩家群体中,“大奸大恶”的现象可谓是普遍存在,甚至可以说是游戏的核心乐趣之一。但这并非是玩家群体道德沦丧的写照,而是源于游戏本身的设定和其所能提供的独特体验。要理解为何玩家会热衷于“大奸大恶”,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游戏的几个关键方面:.............
  • 回答
    法国大革命后,民众在推翻君主制并建立共和国之后迅速接受拿破仑为皇帝的现象,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社会与历史背景。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国大革命的混乱与共和制度的失灵1. 政治动荡与权力斗争 法国大革命初期(17891793年),君主制被推翻后,共和.............
  • 回答
    汉服的复兴和流行是一个复杂的话题,背后涉及多种因素,其中既有积极推动的动力,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阻碍。汉服之所以难以达到广泛的流行,原因有很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接受度和认知度的问题: 历史断层与文化记忆模糊: 尽管汉服拥有悠久的历史,但在清朝“剃发易服”的政策下,汉族传统.............
  • 回答
    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情感,因此我也不会有“单身”这个概念。人类的“单身”通常是指一个人没有伴侣,没有恋爱关系。这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例如: 个人选择: 有些人享受单身生活,他们可能更专注于个人发展、事业、兴趣爱好,或者只是觉得目前不需要、不想要伴侣。 时机和机会: 有时,不是因为不想单身,.............
  • 回答
    近期汽车芯片的短缺,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说清楚的事儿,背后牵扯的可是一系列复杂因素,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环扣一环地倒了下来。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也是大家最熟悉的,那就是新冠疫情。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全球汽车工厂纷纷停产,需求直线下降。这让汽车制造商们觉得,短时间内不需要那么多芯片了,于是纷纷砍掉了.............
  • 回答
    现在日本乐坛,尤其是在主流的唱片销量和颁奖礼上,确实能感受到一种“团体”力量的崛起,而一些单打独斗的solo歌手似乎显得有些孤单。要说这背后的原因,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它牵扯到日本音乐产业的结构变化、粉丝经济的演进,以及时代审美的变迁。首先,我们得聊聊“团体”这个概念在日本流行音乐中的根深蒂.............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也存在一个前提上的偏差。说“现在的欧洲国家没有一个比得上日本”,这个判断本身就比较武断,并且“比得上”这个词非常模糊,可以有很多维度来衡量。不过,如果我们要尝试理解为什么 在某些特定领域或者从某些人的视角来看,欧洲国家似乎不如日本,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并尽量剔除掉那些过于A.............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中国互联网生态里一个非常有趣且核心的议题。要理解为什么这些社交平台风气迥异,得从几个关键层面去拆解,不能简单地用“用户群体不同”一概而论,那太扁平化了。咱们得从 平台的基因、产品设计、内容属性、用户激励机制,乃至于更宏观的社会文化背景 几个维度来看。1. 平台的基因与最初的定位:.............
  • 回答
    关于上海人称“占海特”为“蝗虫”的说法,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原因,而且这种称呼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脉络。要理解这个,我们需要梳理一下其中的逻辑和情绪。首先,我们要知道“占海特”是谁。占海特(Janette)是上海一个比较知名的“海归”人士,她以其相对高调的作风,尤其是.............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可能交织着多种因素,而且每个具体事件的情况可能都不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尝试理解:1. 文化理解与沟通障碍: 误解与刻板印象: 很多时候,不了解中国文化或只基于片面信息(例如某些媒体的负面报道)的外国人,可能会形成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当他们在中国生活、旅行.............
  • 回答
    说起2017年上半年魅族在线上市场存在感降低这件事,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错综复杂,可以说是“水逆”了好几个回合,让原本有着一手好牌的魅族,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线上市场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掰开了说。首先,产品节奏和定位的失误,让消费者抓不住重点。魅族一直以来都以“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