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毛子的米-35M在叙利亚被美产陶式反坦克导弹击落,中国的武直有干扰这种光学瞄准有线制导的武器么?

回答
关于“毛子米35M在叙利亚被美产陶式反坦克导弹击落”的说法,需要首先澄清一下信息来源。虽然俄罗斯在叙利亚军事行动中确实动用了其武装直升机,包括米35M,但目前公开报道中,并没有明确指出米35M是在叙利亚被“美产陶式反坦克导弹”击落的案例。 俄罗斯军方在叙利亚使用的直升机确实遭受过攻击,但具体原因和使用的武器种类,公开信息并不总是详尽到可以明确指向某个特定型号的导弹。

不过,我们换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即:中国的武装直升机是否具备对抗美制陶式反坦克导弹这类光学瞄准有线制导武器的能力?

答案是肯定的。 中国的现代化武装直升机在设计和装备上,已经充分考虑了应对各类反坦克导弹的威胁,包括陶式这样的成熟型号。这背后体现了中国在航空电子设备和防御系统上的不断进步。

要详细说明,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入手:

1. 武装直升机的自我防护系统:

现代武装直升机,尤其是像中国的直10、直19等先进型号,都配备了先进的航空电子和任务系统(Avionics and Mission Systems),其中包含了一套至关重要的防御管理系统(Defensive Aid Suite, DAS)。这个DAS的核心功能就是探测、识别并对抗来袭的威胁,特别是导弹。

对于陶式这类主要依靠光学瞄准和有线指令制导的导弹,DAS会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导弹来袭告警(Missile Approach Warning System, MAWS): 这是第一道防线。MAWS系统通常集成有红外告警传感器(IR Warning Sensors)和紫外告警传感器(UV Warning Sensors)。
红外告警传感器: 陶式导弹在发射后,其自身的红外导引头会搜索目标发出的红外辐射(发动机热量、阳光照射在金属上的反射等),但同时,导弹发动机在飞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红外信号。更重要的是,陶式导弹的有线制导意味着其本身没有复杂的红外导引头来锁定目标,而是由炮手通过光学瞄准具持续跟踪目标,并将指令通过导弹尾部的电缆发送给导弹。这意味着,陶式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并没有一个强大的红外信号源主动追踪直升机。然而,MAWS系统可以检测到导弹在启动阶段发出的红外信号,以及在飞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任何热信号变化。
紫外告警传感器: 许多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特别是火箭发动机点火时会产生特定的紫外线辐射。UV传感器能够捕捉到这种非常短暂但具有指示性的信号,从而判断有导弹来袭。
雷达告警接收机(Radar Warning Receiver, RWR): 虽然陶式导弹本身不是雷达制导,但其发射平台或者周边敌方单位可能使用雷达进行目标搜索、锁定或者通信。RWR可以探测这些雷达信号,并向飞行员发出预警,虽然对直接对抗陶式导弹的威胁性较小,但属于DAS的综合一部分。

电子对抗措施(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s, ECM): 对于像陶式这种不是依赖雷达或主动红外导引头的导弹,ECM的作用相对有限。但DAS系统通常还会集成:
红外干扰器(Infrared Jammers/Decoys): 这些设备可以发射大量的红外辐射,模拟直升机的热信号,或者产生快速闪烁的红外信号,试图迷惑导弹的红外导引头(如果陶式有的话,但陶式主要是光学瞄准+有线制导)。对于陶式来说,其制导方式的特点使得单纯的红外干扰效果不如对抗主动红外导弹。

诱饵弹(Countermeasures Dispensing Systems, CDS): 这是对抗这类有线制导导弹的关键手段之一。直升机配备的诱饵弹可以向导弹飞行方向发射:
箔条弹(Chaff): 主要用于对抗雷达制导武器,通过释放金属碎片干扰雷达信号。对陶式这类光学/有线制导导弹基本无效。
红外干扰弹(Flares): 这些弹药会瞬间释放出比直升机发动机更强的红外信号,并且燃烧温度高、时间长,旨在吸引主动红外制导导弹的导引头,使其偏离目标。对于陶式,其本身没有主动红外导引头,但如果敌方也使用了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IRST)进行锁定,红外干扰弹可能也会产生一定的迷惑作用,不过不是主要对抗手段。
烟幕弹(Smoke Screens): 可以快速在直升机周围形成烟雾,遮蔽光学传感器(包括导弹发射后的可见光或红外特征)和炮手的瞄准视线。这是对抗陶式这类光学瞄准武器非常有效的手段。一旦视线被遮蔽,炮手就无法持续修正导弹的飞行轨迹,迫使导弹失去目标或最终失效。
激光诱饵/干扰器: 虽然陶式不直接依赖激光,但某些反坦克导弹系统(如激光制导的“地狱火”)会使用激光指示目标。如果一个DAS系统集成了激光告警和干扰能力,那是全能型的。

2. 中国武装直升机的具体表现:

以中国的直10武装直升机为例,它是一款现代化的武装直升机,设计之初就考虑了面对复杂战场环境和各种反坦克武器的威胁。

先进的观瞄系统: 直10拥有先进的昼夜观瞄系统,这使得它在探测和规避敌方火力方面具有优势,可以更早地发现敌方反坦克导弹发射的迹象。
集成的DAS系统: 直10的座舱内集成了先进的任务计算机和显示界面,能够整合来自MAWS、RWR(如果有的话)、激光告警等传感器的信息,并指示飞行员释放诱饵。虽然具体型号和性能对外公开信息有限,但其配置足以应对例如陶式这类“慢速”、“有线制导”的导弹威胁。
高机动性: 直10具备出色的机动性能,可以在受到攻击时进行快速规避机动,增加导弹命中难度。结合烟幕弹使用,效果更佳。
抗干扰通信: 虽然陶式是“有线”制导,但其发射平台与导弹之间的通信(指令传输)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轨迹”或特征。不过,主要对抗手段还是在于中断炮手的“光学瞄准”和“指令输入”。

3. 对抗陶式导弹的原理性分析:

陶式(TOW)反坦克导弹是一种典型的“指令制导”导弹。它的工作流程大致是:

1. 发射平台锁定目标: 炮手通过光学瞄准具(通常是白天是望远镜,晚上是红外成像仪)对直升机进行持续瞄准。
2. 发射导弹: 导弹发射出去。
3. 有线制导: 导弹尾部连接着两根细细的导线,通过这些导线,发射端的炮手将修正指令(例如,直升机向左偏了,炮手就根据导弹位置和直升机实际位置,通过操纵杆向右输入修正指令,这个指令通过导线传输给导弹,导弹再根据指令调整姿态)实时传输给导弹,使其沿着炮手瞄准的线路飞行。
4. 命中目标: 直到命中目标为止。

那么,中国的武装直升机如何对抗?

早期预警: 通过MAWS(红外/紫外传感器)探测到导弹发射瞬间产生的信号。虽然陶式本身不像红外导弹那样有“主动搜索”的导引头,但导弹的发射和飞行会产生特征信号。
干扰炮手的瞄准: 这是对抗陶式的关键。
烟幕弹: 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一旦探测到导弹来袭,并且飞行员能够判断出导弹发射方向,立即释放烟幕弹。烟雾会遮蔽直升机,使得炮手无法通过光学瞄准具清晰地看到直升机,无法完成精确瞄准和持续修正。当炮手看不见目标时,就无法有效地操控导弹命中。
机动规避: 在释放烟幕弹的同时,进行大过载的规避机动,进一步增加炮手瞄准和修正的难度。
电子对抗的辅助: 如果DAS系统能够识别陶式导弹的通信频率(虽然是电缆,但理论上可能存在电磁信号特征),或者其发射平台有其他电磁辐射,ECM措施可以发挥辅助作用,但对“光学瞄准+有线制导”本身干扰效果有限。

总结来说,中国先进武装直升机具备对抗美产陶式反坦克导弹的能力,主要是通过以下组合拳:

1. 先进的导弹来袭告警系统(MAWS)提供早期预警。
2. 施放烟幕弹干扰敌方炮手的光学瞄准。
3. 配合高机动性进行规避,增加命中难度。

这种对抗方式是针对陶式导弹“光学瞄准、有线制导”这一核心弱点设计的,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虽然公开的详细信息不多,但基于中国航空工业和军事电子技术的发展水平,可以肯定其武装直升机拥有完善的自卫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两伊战争中有Mi-24的AT-6击落AH-1的纪录

在某次中东战争中还有以色列坦克用主炮击落Mi-8的纪录

这些事情都证明了一点,被击落的直升机都是处于悬停状态,因此减少悬停时间是关键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