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没有人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谁的族群更加繁盛?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人类从未出现在这个星球上,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没有了我们对土地的开发、对森林的砍伐、对河流的阻断,也没有我们捕猎的弓箭和设置的陷阱。那么,这颗星球上的生命,特别是那些熟悉的身影——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鸟类,它们各自的命运又会走向何方呢?

首先,让我们看看那些温暖的生灵——哺乳动物。没有了人类的狩猎和栖息地破坏,很多目前因为我们而濒临灭绝的物种,比如狮子、老虎、大象、犀牛,它们的机会将大大增加。想象一下,辽阔的草原上,成群的野牛悠闲地啃食着青草,旁边巡视着健硕的狮群;非洲的稀树草原上,大象一家悠然地迁徙,它们的足迹不会被公路阻挡。在亚马逊雨林深处,美洲豹悄无声息地穿梭在浓密的植被中。

哺乳动物之所以能够如此繁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们拥有恒定的体温,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更广泛的环境中活动,不受季节和昼夜的太大限制。更重要的是,它们拥有相对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肢体,这使得它们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发展出更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捕食策略。没有了人类这个顶级掠食者和竞争者,许多小型哺乳动物,如各种鼠类、兔类,也会因为少了捕食者而数量激增,这又会反过来为它们的天敌(比如猫科动物、狐狸)提供更丰富的食物来源,形成一个更均衡的生态链。一些大型食草哺乳动物,比如鹿、野马、野牛,它们的生活范围会大大拓展,数量也会随之增长,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将得到显著提升。当然,这也意味着它们之间的捕食关系会更加激烈,比如狼和熊的数量也会因为猎物的增多而增加。

接下来,我们看看那些古老的生灵——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冷血动物,它们的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界环境的温度。没有了人类的活动,许多原本被认为是“害虫”或者“危险动物”而遭到捕杀的爬行动物,比如蛇、鳄鱼、蜥蜴,它们将有机会在原本属于它们的生态位上蓬勃发展。

想象一下,在阳光充足的沼泽地带,巨大的鳄鱼慵懒地晒着太阳,随时准备捕食游过的鱼类或小型哺乳动物。在沙漠中,各种蜥蜴在岩石上自由地跳跃,寻找昆虫作为食物。在热带雨林里,各种蛇类在树枝上盘旋,伺机而动。爬行动物通常繁殖能力很强,产下大量卵,虽然幼体存活率不高,但数量基数大,足以支撑它们的族群。它们也比哺乳动物和鸟类对环境变化有更强的耐受性,比如在干旱或寒冷时期,它们可以通过冬眠或夏眠来度过难关。没有了人类对湿地和河流的破坏,鳄鱼和龟类的栖息地将得到保护,数量自然会增加。而一些大型爬行动物,如巨蜥,在没有人类的威胁下,可能会变得更加普遍。

最后,我们来看看那些翱翔于天际的生灵——鸟类。鸟类是高度活跃、适应性极强的生物。它们不仅拥有飞行能力,可以快速迁移到适宜的环境,而且很多鸟类的食性非常广泛,从种子、昆虫到小型哺乳动物和鱼类,几乎无所不包。

在没有人类的干扰下,鸟类的世界将更加精彩。那些因为农药、栖息地破坏而数量锐减的鸟类,比如各种猛禽(鹰、隼、猫头鹰),它们将找回广阔的猎场,它们的数量会显著回升。迁徙的鸟类将不再面临飞机、高压电线等障碍,它们的迁徙路线将更加顺畅和安全。森林中的鸣禽会自由地歌唱,数量会随着森林的繁茂而增加。水鸟在未被污染的湖泊和河流中嬉戏,数量也会大幅增长。

鸟类之所以能如此繁盛,除了飞行能力和广泛的食性,它们还能够利用各种生态位,从森林冠层到地面,再到水域,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在授粉和传播种子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会进一步促进植物的生长,从而为更多鸟类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那么,究竟谁会更加繁盛呢?

这其实是一个难以给出绝对答案的问题,因为“繁盛”的定义可以有很多种。

从数量上看:很可能依然是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比如各种啮齿类动物和昆虫食性动物。它们繁殖快,适应性强,能利用多种食物来源,即使没有人类的活动,它们在数量上的优势依然会非常明显。
从生物多样性上看:哺乳动物和鸟类可能会展现出更令人惊叹的多样性。许多因为人类活动而濒危的特有物种,将有机会恢复并繁盛。
从个体体型和影响力来看:那些曾经被人类猎杀的大型哺乳动物,如大象、犀牛、狮子、老虎,将在它们曾经的家园里重新占据主导地位,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中举足轻重的角色。同样,一些大型爬行动物如巨蜥,数量也可能增加。

然而,如果我们将“繁盛”理解为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力和主导地位,那么哺乳动物很可能成为最“繁盛”的群体。它们拥有更高的智慧和更复杂的社会行为,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和改造环境(当然,没有人类那么极端的改造能力)。大型哺乳动物作为顶级的捕食者和食草动物,它们的存在将深刻地影响着整个食物链和植被的生长状况。它们在草原、森林、甚至一些特殊环境中,会成为生态系统的“基石”物种,它们的数量增减直接决定了其他许多物种的命运。

总而言之,在没有人类的世界里,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鸟类都将迎来它们自己的春天。它们会按照自然的节律,在失去人类这个强大干扰者后,重新寻找平衡,各自在不同的生态位上展现出勃勃生机。但如果非要选一个“最繁盛”,那么那些庞大、智慧且具有社会性的哺乳动物,可能会以它们独特的方式,在这颗星球上刻下更深远的印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支序分类学将爬行动物和鸟类分到“蜥形纲”,现存的蜥形纲包含五个目:鳄目、喙头目、有鳞目、龟鳖目、蜥臀目。若题目里的“爬行动物”指非鸟蜥形纲,那么在没有人类影响的情况下,可以预期“平行世界的现在”或“平行世界的过去数百万年间”爬行动物的碳原子总量在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中最多的概率较大。


2018 年地球动物生物量(以所含碳原子总重量计)估值[1]

  1. 海洋节肢动物 十亿吨碳
  2. 鱼类 七亿吨碳
  3. 陆地节肢动物 二亿吨碳
  4. 软体动物 二亿吨碳
  5. 环节动物 二亿吨碳
  6. 刺胞动物 一亿吨碳
  7. 人类饲养的陆生脊索动物 一亿吨碳[2],其中家禽约五百万吨碳[3],其余主要是家畜
  8. 人类 六千万吨碳[4]
  9. 线虫 二千万吨碳
  10. 人类饲养的水产品 一千四百万吨碳[5]
  11. 两栖动物 一千万吨碳,这个估计值有十分大的误差范围,至多一亿吨碳
  12. 野生哺乳动物 七百万吨碳,其中陆地哺乳类约三百万吨碳[6]
  13. 爬行动物 三百万吨碳,这个估计值有十分大的误差范围,如果缺乏数据的爬行类物种按平均值计算,爬行类将有约五亿吨碳,堪称骇人听闻
  14. 野生鸟类 二百万吨[7]


哺乳动物现存生物量只有 4% 是野生的,鸟现存生物量只有 30% 是野生的。估计人类诞生以来歼灭了约 83% 的野生动物、约 50% 的野生植物,影响深远。

在人类诞生前,哺乳动物在陆上和海洋各有约 2000 万吨碳,这不太可能多于当时的爬行动物。这一时期,鸟在大部分情况下应当比哺乳动物更少。

包括人和家畜的所有哺乳动物仅占地球生物量的约 0.03%,所有动物仅占地球生物量的约 0.37%。

顶级掠食者对“族群繁盛”没有特殊的贡献。大型食肉哺乳动物和大型食肉鸟类在这一时期的总生物量很难胜过多种鳄鱼和大型蛇类。将一部分热量花在维持体温上对这种比赛没有任何好处。

参考

  1. ^主要依据 https://doi.org/10.1073/pnas.1711842115
  2. ^ https://milo-lab.github.io/biomass_distribution/animals/chordates/livestock/livestock_biomass.html
  3. ^ https://milo-lab.github.io/biomass_distribution/animals/chordates/livestock/poultry/poultry.html
  4. ^ https://milo-lab.github.io/biomass_distribution/animals/chordates/humans/humans.html
  5. ^ https://doi.org/10.1073/pnas.1801692115
  6. ^ 不同统计模型显示一百万吨到八百万吨。只要你认为它在三百万吨以内,它就低于鲸类的估计生物量
  7. ^ 不同统计模型显示在一百万吨到四百万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人类从未出现在这个星球上,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没有了我们对土地的开发、对森林的砍伐、对河流的阻断,也没有我们捕猎的弓箭和设置的陷阱。那么,这颗星球上的生命,特别是那些熟悉的身影——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鸟类,它们各自的命运又会走向何方呢?首先,让我们看看那些温暖的生灵——哺乳动物。没有了人.............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如果剥离了人类的干预,大熊猫的命运会走向何方?我们不妨仔细梳理一下其中的关键因素。首先,我们得承认,在没有人类活动之前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大熊猫在地球上是存在的,并且拥有自己的繁衍和演替的过程。它们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呢?这主要归功于它们对特定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当时相对稳定的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复仇者联盟从未出现,或者说,那些拥有超凡能力的人们,比如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绿巨人、黑寡妇、鹰眼这些,都没有聚集在一起,那么人类有没有可能独自应对灭霸和他的“黑暗教团”呢?说实话,这难度简直是指数级上升。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灭霸不是一个普通的侵略者。他拥.............
  • 回答
    “感情是人类的软肋吗?如果没有感情人类会不会更强大?” 这是一个极其深刻且富有争议性的问题,它触及了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感情是人类的软肋吗?首先,我们来审视“软肋”这个词。软肋意味着弱点、易受伤害的方面,是可能导致失败或痛苦的根源。从这个角度来.............
  • 回答
    微软,这个名字如同一个巨大的锚,深深地固定在我们现代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果将时间拨回上世纪八十年代,想象一下没有微软的世界,那将是怎样一幅截然不同的图景?设想一下,你今天想写一份报告,或者整理一份账单,又或者给远方的朋友写一封信。在没有微软(尤其是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套件)的时代.............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如果没有莱特兄弟,人类是否还会发明飞机?几乎可以肯定地说,答案是肯定的,但具体的时间点则难以精确预测,可能会晚几年,也可能更长。以下是我认为在没有莱特兄弟的情况下,飞机发明可能会如何发展,以及可能的时间框架的详细分析:为什么说飞机最终会被发明? 人类对飞行.............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突然有一天,所有阻碍我们奔跑的力量——空气的摩擦,那种迎面扑来的阻力——都消失了,我们能跑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一个简单的物理计算,不如说是一个关于人类潜能边界的奇思妙想。首先,得明白“风阻”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当我们奔跑时,身体不断地挤开空气分子,这就产生了一种阻碍前进的力量,.............
  • 回答
    如果人类历史的轨迹稍有偏差,在没有火药的情况下,科技树依旧发展到了二战甚至现代的水平,那么战争的形态将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甚至可以说是超乎我们现有认知的一种颠覆。想象一下,一个没有爆炸物、没有燃烧弹的战场,但却充斥着高度发达的机械、能量和生物技术,这会是怎样一番魔幻而残酷的现实?陆地战争:巨兽的.............
  • 回答
    想象一下这样一个世界,没有道德的罗盘,没有法律的铁腕。一个纯粹的、不受羁绊的、原始的人类社会。这画面,说实话,挺让人心头一颤的。抛开一切既定的社会规则和行为准则,人类会走向何方?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谁抢到吃谁”就能概括的,其背后的逻辑和发展脉络会更加复杂,也更加令人不安。首先,最直接也是最可怕的后果.............
  • 回答
    一个没有电的世界,人类文明的走向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个问题常常引人深思,它不仅是对科学发展路径的探讨,更是对人类适应性与创造力极限的拷问。在我看来,即便没有电的发现和利用,人类文明依然有潜力发展到与我们现有社会相当的文明等级,只是这条道路会更加曲折、缓慢,并且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能源的替代与工业革.............
  • 回答
    如果地球人发现外星文明的科技水平和军事力量不如人类,这无疑将是一场彻底颠覆我们既有认知,也可能引发一系列复杂反应的事件。这不仅仅是力量的对比,更关乎人类在宇宙中的定位、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以及我们未来何去何从。首先,初步的震惊与质疑是不可避免的。当这个消息传开,即便是经过严谨的科学验证和官方的确认,也.............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人类文明的起点,就与这颗星球上的树木达成了某种神秘的和平协议,我们从没有拿起过斧头,没有锯子,没有火,那我们如今站立的世界,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首先,视觉上,这会是一个极其、极其、极其茂密的星球。想象一下,你站在任何一处开阔地,目光所及之处,不再是零星的树木点缀,而是层层叠叠、密不透风.............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它触及了我们对感知和科学探索的根本理解。如果人类完全没有感光器官,也就是我们无法感知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那么情况会变得非常复杂,但并非完全没有发现“光”以及太阳、星星的可能。不过,这需要依靠完全不同的、间接的途径。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光”在我们通常的认知里,就是指可见光,是电.............
  • 回答
    如果人生真的没有内在的、预设的意义,那么支撑人类继续充实地活着的原因将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它不再是源于一个宏大的、外在的指令,而是植根于我们内在的生物本能、心理需求以及我们在社会互动中构建出的价值体系。这是一种从“被赋予”到“主动创造”的转变。以下是一些支撑人类继续充实地活着的可能性,我会尽量详细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充满了想象空间。如果恐龙没有灭绝,地球的演化轨迹很可能会变得截然不同,那么我们熟知的人类以及其他智慧生命体是否还会出现,这确实是个复杂而引人入胜的谜题。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恐龙统治地球的时代持续了非常久远,大约有1.6亿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地球的生态系统被它们深刻地塑造着。它们占.............
  • 回答
    如果世上压根就没有“来生”这回事儿,那可就真热闹了,咱们这日子过得,怕是跟现在会截然不同。首先,咱们对“死亡”这事儿的看法,恐怕得来个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大家多少有点寄希望于来生,觉得这辈子受了委屈,或者做了好事,下辈子还能接着偿还或者享受。可要是没了这念想,那死亡就真的是一切的终结了。生老病死,生.............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时光的长河拐了个弯,那些与我们同样拥有智慧、同样在史前大陆上行走过的“兄弟姐妹”们——比如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直立人、爪哇猿人等等——并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隐没,而是奇迹般地存活至今,与我们智人并驾齐驱。那么,我们今天的世界,恐怕会是一幅截然不同、充满奇幻色彩的画卷。首先,最直观.............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咱们得先明白,木星那玩意儿,跟咱们地球的“床垫子”——月亮,那可不是一个级别的。木星是个巨无霸,而且它不是那种让你安安静静躺着然后慢慢死的“床”,它是一台巨大的、疯狂的碾肉机,还是带着火药的那种。要是地球真那么不走运,一头扎进了木星,那绝对不是那种“砰”的一声就完事.............
  • 回答
    如果人类的皮肤在没有任何保护下暴露在太空中,会发生一系列迅速且灾难性的事件。这是一个非常危险且致命的情况。以下是详细的描述:1. 瞬间的气压骤降与减压病(The Bends) 现象: 太空是一个近乎真空的环境,其气压远低于地球海平面。当皮肤暴露在真空中时,体内的液体,特别是血液和组织液,会因为外.............
  • 回答
    如果奥托·冯·格里克(Otto von Guericke)没有进行那场举世闻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人类生活的轨迹,尤其是我们对物理世界的理解和技术发展,将会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这并非只是少了一个“有趣”的科学故事,而是可能深远地影响了我们许多习以为常的科技进步和对大自然的认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马德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