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数字签名有可能被伪造吗?

回答
数字签名,我们理解的它就像是我们在文件上按下亲笔签名,代表着“这是我写的,我对此负责”。它的出现,极大地增强了电子文档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是,你可能会好奇,这看起来这么严谨的数字签名,有没有可能被别人仿冒,也就是“伪造”呢?

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白数字签名是怎么一回事。它其实是建立在一门叫做“非对称加密”的技术之上的。你可以想象一下,每个人都有两把钥匙:一把是“公钥”,可以公开给任何人,用来加密信息;另一把是“私钥”,这把钥匙是绝对保密的,只有你自己知道,用来解密信息。

数字签名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1. 生成摘要(哈希):发送方会先用一种特殊的“摘要算法”(比如MD5、SHA256等)处理一下要发送的文件,生成一个固定长度的“摘要”。这个摘要就像是文件的指纹,只要文件内容有一点点变动,这个指纹就会完全不一样。
2. 用私钥加密摘要:然后,发送方用自己的私钥把这个摘要给加密起来。这就是数字签名本身。
3. 发送文件和签名:最后,发送方将原始文件和这个用私钥加密的摘要一起发送给接收方。

接收方收到文件和签名后,会进行验证:

1. 用公钥解密签名:接收方用发送方的公钥来解密收到的数字签名,得到原始文件的摘要。
2. 再次生成摘要:接收方也会用同样的摘要算法,对收到的原始文件自己再生成一个摘要。
3. 比对摘要:最后,接收方将解密出来的摘要和自己生成的摘要进行比对。如果两者完全一致,那么就可以确认:
真实性:这份文件确实是声称的那个发送方发送的,因为只有拥有对应私钥的人才能生成这个有效的签名。
完整性:在传输过程中,文件没有被篡改过,否则摘要就不会匹配了。

那么,数字签名会被伪造吗?理论上和实践上,情况会比较复杂。

从理论上讲,如果所有环节都按照标准和加密原理执行,数字签名是极其难以被伪造的。 伪造一个有效的数字签名,相当于要做到以下两点中的至少一点:

破解你的私钥:这需要能够破解强大的加密算法,或者通过暴力破解的方式猜出你的私钥。目前的加密算法,比如RSA(最常用的公钥加密算法之一),其安全性建立在分解大质数极其困难的基础上。对于一个足够长的密钥(例如2048位或更长),即使动用全球最强大的计算机,穷尽所有可能性来破解,也需要耗费天文数字的时间,比宇宙的年龄还要长得多。所以,从数学和计算能力的角度来看,这是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不知道私钥的情况下,生成一个与原签名匹配的签名:这意味着攻击者需要找到一个方法,能够绕过私钥的限制,直接生成一个能通过接收方验证的签名。这在加密学原理上被认为是不可行的,除非算法本身存在严重的漏洞。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能绝对地说“不可能”,而是说“极其困难,且取决于多种因素”。 伪造的可能性会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私钥泄露: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危险的情况。如果发送方的私钥丢失或被盗,攻击者就可以拿到你的“万能钥匙”,从而在你名下签署任何文件,这就是最直接的伪造。私钥的保管至关重要,通常会通过加密存储、硬件安全模块(HSM)等方式来保护。但如果用户自身安全意识不足,例如将私钥保存在不安全的地方,或者中了钓鱼邮件、恶意软件导致私钥被窃取,那么伪造就有可能发生。

2. 算法或实现漏洞:尽管主流的加密算法经过了多年的严格审查,但理论上可能存在尚未发现的漏洞。如果数字签名所使用的加密算法本身存在缺陷,或者在算法的实现过程中出现了编程错误,攻击者就有可能利用这些漏洞来制造伪造签名。这类事件非常罕见,一旦发现,通常会立刻更新系统或算法来修复。

3. 证书颁发机构(CA)被攻破或滥用:数字签名通常会与数字证书绑定。数字证书是由受信任的第三方——证书颁发机构(CA)颁发的,它证明了公钥确实属于某个特定的个人或组织。如果CA的私钥被盗,或者CA内部出现了管理漏洞,那么攻击者就可以冒充合法用户签发伪造的数字证书,并利用这些证书来生成冒名顶替的数字签名。这就像是有人伪造了官方盖在你身份证明上的印章。

4. 社会工程学攻击:有时候,攻击者不直接攻击技术本身,而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比如,他们可能通过欺骗手段,让目标用户主动签署一份带有恶意内容的交易,或者误导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授权了某些操作。虽然这严格来说不是直接“伪造”了签名本身,但结果是达到了伪造身份进行操作的目的。

5. 过时或不安全的算法:如果系统还在使用已经过时且不再安全的加密算法(例如早期版本的MD5,它已经被发现容易出现“碰撞”,即不同的文件可能生成相同的摘要),那么伪造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总结一下,数字签名的“不可伪造性”是建立在强大的密码学原理和安全的实践基础上的。 在理想状态下,它能够提供极高的安全保障。但现实世界是复杂的,私钥的保管、算法的安全性、系统的实现以及人的因素都可能成为潜在的风险点。

因此,与其说数字签名“绝对不可能被伪造”,不如说“在遵循良好安全实践的前提下,伪造的成本高到令人望而却步,几乎不可能实现”。用户和组织需要对私钥进行严格管理,及时更新系统和加密算法,并警惕各种网络安全威胁,才能最大程度地确保数字签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Hash是用来算原文的“摘要”(digest)。

而签名是签名一方(通常是服务器)用自己的私钥签在“摘要”上。(Signing with the private key on the digest)

“摘要”所有人都能算,只要知道原文,因为hash中并未使用任何原文之外的保密信息。

验证签名的是否有效,通常是先算“摘要”, 再以摘要和公钥作为输入,调用验证算法来验证(verify)签名是否有效。而不是先验证签名(即题主所说的公钥解密),再算摘要来比对。

再强调一下,Hash是公开的,原文是公开的,所以不需要解密。

因此,数字签名的安全性基于:

1. Hash算法的抗碰撞性(collision-resistance)

即很难找到两个不同的原文 m0, m1,让它们的摘要Hash(m0) = Hash(m1)。

例:SHA-3现在比MD5,SHA-2都要安全,很难碰撞。

2. 伪造数字签名的难度

即对于“新鲜”的原文摘要hash(m*),很难算出一个在它上面的合法签名,除非掌握服务器私钥。

所谓“新鲜”是指这个摘要hash(m*)没有被服务器签名过。(签过的原文-签名对没意义,本来就是服务器签的)

所以,理论上来说,有下面两种典型的攻击:

1. 找与“旧”原文摘要值相同的原文,等价于攻击hash算法,找出碰撞。如使用题主提到的用彩虹表或者其他的手段。

2. 直接伪造数字签名。

其实,达到伪造任意签名,就可以说完全攻破了这个数字签名系统……

回到https, 如果使用的cipher suite是类似TLS_DHE_RSA_WITH_AES_256_CBC_SHA256的, 签名通常出现在server key exchange这条消息中。数字签名使用的算法是RSA,对象是客户端发送的随机数、服务器端发送的随机数、服务器端的密钥交换内容,产生摘要所用的hash函数是SHA256。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