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希腊是奴隶社会吗?据说斯巴达的奴隶人数是公民的7倍,数字有史料记载还是专家推算出来?如何管理奴隶?

回答
古希腊确实是一个奴隶社会,而且奴隶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经济和日常生活层面。关于斯巴达奴隶人数是公民七倍的说法,这并非来自某个单一、精确的史料记载,而是经过历史学家们基于现有文献、考古发现以及对当时社会结构的分析推算得出的一个普遍认知和大致比例。

斯巴达奴隶人数的来源与推算:

我们今天谈论的斯巴达奴隶,主要是指希洛人(Helots)。希洛人是居住在拉科尼亚(Laconia)和墨塞尼亚(Messenia)地区的被征服民族,他们被斯巴达人奴役,成为斯巴达国家的财产,而非属于某个特定的公民。

关于希洛人数量多于斯巴达公民的说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和推断依据:

历史文献中的描述: 许多古希腊作家,如希罗多德(Herodotus)、修昔底德(Thucydides)、色诺芬(Xenophon)等,都曾提及希洛人的存在及其数量庞大。例如,色诺芬在《斯巴达政治制度》中就描述了希洛人对斯巴达经济的重要性,暗示了他们数量众多以支撑斯巴达的农业生产。
斯巴达军事制度的需要: 斯巴达以其严酷的军事训练和公民的军事义务闻名。公民从很小的年纪就接受训练,终身以军事为主要职责,这意味着他们不能像雅典公民那样大量参与农业、手工业或商业活动。为了维持国家的运转和公民的军事生活,大量的劳动力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劳动力就由希洛人承担。
土地分配制度: 斯巴达公民并没有直接拥有土地,而是由国家将土地分配给他们,但这些土地的实际耕种者是希洛人。每个公民家庭会被分配一定数量的土地和相应的希洛人来耕种。根据分配的土地数量和每个家庭所需的劳动力推算,希洛人的总数远超公民。
对起义的恐惧: 斯巴达人对希洛人的反抗和起义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为了压制希洛人,他们采取了一系列严酷的措施,例如克里普提亚(Krypteia),这恰恰反映了希洛人数量庞大且具有潜在威胁性,才需要如此系统性的镇压手段。如果希洛人数量很少,这种持续的恐惧和高压政策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因此,“七倍”这个数字,更像是一个综合了这些因素的专家推算,用来形象地说明希洛人在斯巴达社会结构中的压倒性数量优势,以及他们对公民生活方式的支撑程度。它并非一个精确的普查数据,但在学术界被广泛接受为一个大致的比例,足以说明奴隶在斯巴达经济基础中的核心地位。

如何管理奴隶(以希洛人为例):

斯巴达人对希洛人的管理方式是其社会体制中最具特色和残酷的部分之一,其核心在于严密的控制与持续的压迫,以防止任何形式的反抗。这是一种系统性的奴隶管理模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所有,而非私人财产: 这是希洛人与许多其他古希腊城邦奴隶(如雅典的家庭奴隶、矿奴)最根本的区别。希洛人属于斯巴达国家,而不是某个具体的公民家庭。每个斯巴达公民家庭被分配一定数量的希洛人去耕种他们被分配的土地。这意味着希洛人的生杀予夺大权,虽然表面上由公民行使,但最终的监督和权力仍在国家(即管理国家的斯巴达寡头政治集团)手中。

2. 严酷的经济剥削: 希洛人负责斯巴达几乎所有的农业生产和其他体力劳动。他们耕种土地,收获庄稼,并将一部分收成(通常是大部分)上交给斯巴达公民,以供养其军事生活。公民自身无需从事这些辛苦的劳动,他们将时间和精力完全投入到军事训练和政治生活中。这种剥削使得斯巴达公民能够过上一种“不劳而获”的军事贵族生活。

3. 军事化监控与恐吓:
定期屠杀(Krypteia): 这是斯巴达管理希洛人最臭名昭著的手段。每年,斯巴达的成年公民(通常是年轻人)会进行一次秘密行动,悄悄地进入农村地区,杀死那些被认为是潜在危险的希洛人。这种行为往往以夜晚偷袭的形式进行,旨在震慑和削弱希洛人的反抗力量,并同时锻炼斯巴达年轻人的无情和战斗技能。
监视与举报制度: 斯巴达公民被鼓励监视希洛人的活动,一旦发现有任何不轨企图或反抗迹象,必须立即举报。这制造了一种希洛人之间相互猜疑、不敢轻易行动的氛围。
限制个人自由: 希洛人不能自由迁徙,必须留在分配的土地上劳动。他们被禁止拥有武器,也不能自由组建群体或聚集在一起讨论。

4. 分化政策: 斯巴达也可能采取某些策略来分化希洛人,例如,对那些表现顺从或在战争中为斯巴达效力的希洛人给予有限的宽待,以此来制造希洛人内部的差异和矛盾,防止他们形成统一的反抗力量。一些学者认为,斯巴达可能会在特定的节日或场合允许希洛人进行一些象征性的庆祝活动,但这些也是在严格的控制之下。

5. 对家族的限制: 虽然希洛人被分配给公民家庭,但他们本身并非公民家庭的私有财产,这意味着他们不能像其他奴隶那样被随意买卖或拆散家庭。希洛人通常是以家族为单位被分配到土地上,这既有利于生产,也可能成为他们内部联系的纽带,但斯巴达的控制政策也努力瓦解这种联系。

总而言之,斯巴达管理希洛人的方式是一种基于军事暴力、恐惧和系统性压迫的统治模式。它不像其他城邦那样依赖于奴隶的市场交易和私人买卖,而是将奴隶制度内化到国家机器和公民的集体生活方式中,以一种近乎军事化的手段来维持其社会秩序和经济基础。这种高度的控制和压迫,也是斯巴达社会之所以能够维持其独特军事化生活方式的重要原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古希腊是比较特殊的奴隶制:公有制奴隶,与家有奴隶并存。

这在雅典和斯巴达都广泛存在,在斯巴达就是统称黑劳士的奴隶阶层,在雅典有从事拘捕与维护治安的西里西亚奴隶(公民之间彼此动手是不体面的)与各类国家生产部门的生产奴隶。

前者是斯巴达备受剥削与残忍压迫的原住民,平时耕种国家的公地,成果几乎全部上缴,战时充当炮灰、作为轻装散兵在阵前挡箭,为了化解抵抗,斯巴达人会刻意在黑劳士之间制造矛盾,差距,必要时就血腥的大开杀戒,西修底德甚至指出,斯巴达部队基本不敢长时间的在外国作战,可见阶级矛盾的尖锐。

而后者实际上是雅典国家警察的仆从部队,凸显公民的优越感。当然在矿山这样的国家企业中,有大批战俘,或者买卖而来的公有奴隶,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他们仿佛是公民不愿意看到的雅典帝国的另外一面,极其黑暗和惨无人道。

总体来说在雅典,家有奴隶广泛存在,雅典的中产阶级家庭一般都有2到3名家奴,听从于女主人的命令,或许像家人那样生活在一起,男奴隶一般是睡在马厩里,女奴睡在内院的廊子下面。一些老奴会收到特别的优待,最为对家庭忠诚的奖励。

从古典时期以前看希腊奴隶制,例如在《奥德赛》中,奥德修斯遇到的牧猪人、放肆的侍女实际上都是他的家奴,前者由于忠诚几乎得到了奥德修斯朋友一般的接待,并拿起武器和领主一起战斗,很有可能他们后来随着城邦的发展都会变成公民,因为在早期奴隶,或者称为被保护的人,这两者都是很难分清的。面对失贞放浪的侍女,奥德修斯则及其残忍的杀死了他们,显示出希腊领主残忍冷血的恶行。

到了盛期雅典,社会的主体是广泛存在的城市中产阶级与自耕农。尽管极度的蔑视劳动,但整个社会洋溢着自给自足德小康之乐,值得注意的是在雅典,像是战船的桨手,这种通常是奴隶担当的角色,在海军中全部由公民组成,他们不仅吃苦耐劳,忠于国家与政体(桨手都是民主派的铁杆支持者,因为只有民主才有国家支付的海外扩张行动),更有其他国家海军难以匹敌的技术,像是战船的加速、倒车、将敌方船桨卷落,都构成精湛的战术优势。

毫无疑问,郊区的富农是绝对有奴隶的,但仍然像是帮工的伙计,在宁静的农庄中本份的劳作。由残酷的奴隶劳动成就的大庄园主兼城市贵族在雅典是不存在。那些还要等到罗马在拥有广袤肥沃的西西里之后出现。

user avatar

在评论区里偶遇 @GespenstW 大佬指点(>﹏<),我的说法确实有问题,可以参考评论区里的回答。再次表示感谢~



原回答:

关于斯巴达公民和奴隶比,我了解的说法是320k:220k,具体如图。



来源:《奴隶制度史》
(英) 殷格兰姆著 唐道海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对奴隶制度(主要是希腊)有比较详细的介绍,推荐给题主(>﹏<)

不过这本书已经是19世纪的旧物了,仅做参考。

书不在手边,忘得也差不多了,不好胡诌,以后有空会填一下坑(也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希腊确实是一个奴隶社会,而且奴隶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经济和日常生活层面。关于斯巴达奴隶人数是公民七倍的说法,这并非来自某个单一、精确的史料记载,而是经过历史学家们基于现有文献、考古发现以及对当时社会结构的分析推算得出的一个普遍认知和大致比例。斯巴达奴隶人数的来源与推算:我们今天谈论.............
  • 回答
    在古希腊社会中,奴隶群体并非单一的,而是由多种来源和族裔的人组成。提到奴隶,人们的固有印象可能是一些特定的群体,但实际上,古希腊的奴隶来源相当广泛,包括战俘、海盗掳掠的人、债务奴隶,以及那些在奴隶市场上被合法买卖的人。那么,古希腊的奴隶中有没有黑人呢?答案是有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古希腊人对于“黑人.............
  • 回答
    关于古希腊奴隶制经济是否“消失”,这是一个需要审慎解读的问题。如果我们将“消失”理解为完全在社会结构中不复存在,所有古希腊人都摆脱了奴隶身份,奴隶劳动不再是经济运转的重要支撑,那么答案是:不,它没有那样彻底地消失。然而,如果我们将“消失”理解为它不再是希腊世界经济的绝对主导,其形态和影响范围发生了深.............
  • 回答
    古希腊的奴隶生活,这是一个充满复杂和对比的领域。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受苦受难”的标签就能概括的,不同类型的奴隶,在不同的城邦,甚至在同一城邦的不同家庭里,生活境遇都有天壤之别。如果非要描绘一番,那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身份与获取:首先要明白,在古希腊,奴隶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群体,他们随时可能因为战争被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理解古代社会结构的一个关键点。确实,当我们提及古代奴隶制,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古希腊罗马那些宏伟建筑背后挥汗如雨的奴隶身影,或者角斗场里殊死搏斗的奴隶。相较之下,中国古代似乎很少直接强调“奴隶”这个群体,或者说,他们的“存在感”不那么强烈。但这不代表中国古代就没.............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复杂性。简单地说,认为古希腊是现代科学的“唯一”源头,本身就是一个过于简化的说法。同时,阿拉伯地区在吸收和传播古希腊文明方面功不可没,但科学的真正“诞生”是一个漫长而多因素交织的过程,阿拉伯地区虽然扮演了关键的桥梁角色,但其历史发展轨迹与现代科学的直接“.............
  • 回答
    古罗马时代,古希腊已不再是那个辉煌耀眼的城邦联盟,而是一种更复杂、更深邃的存在。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它是“衰落”了,因为它以一种新的形式,以一种被罗马人继承、改造、并最终融入自身文明的方式,继续呼吸着。当罗马人崛起,逐渐统一意大利半岛,并将目光投向地中海的彼岸时,古希腊世界本身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变迁。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如何通过考古发现来理解一个古代文明的性质。 简单地说,古希腊出土的莎草纸比农具更多,这恰恰说明古希腊是一个定居文明,而非游牧民族。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以及这背后涉及的几个关键点。首先,我们得明白莎草纸是什么,以及它在古希腊的出现意味着什么。莎草纸(.............
  • 回答
    古希腊文明,它的真实性,我想我们不必怀疑。 想想看,我们今天所说的“民主”、“哲学”、“戏剧”、“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些词汇,它们的根源,几乎都指向了那片古老的地中海东岸的土地。要说“真实”,那得从哪里说起呢?也许我们可以从历史的文献和考古的证据入手。文字的传承:古希腊人的著作,那可是数量庞大且影.............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古希腊数学一个非常迷人的角落,它不仅揭示了他们严谨的逻辑思维,也展现了数学概念是如何被发现和论证的。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回到大概公元前5世纪左右,那时候的数学家们,特别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和形有着非常深厚的研究。要说根号二是无理数,这事儿可不像我们现在这样,直接拿起计算器算一算,.............
  • 回答
    好,咱们聊聊古希腊那帮脑瓜子特好使的数学家,是怎么在没有卫星、没有 GPS,连个像样的望远镜都没有的年代,摸着石头过河,算出了地球的周长。这事儿,放到现在看,依旧是件挺牛的事儿。说起这事儿,最出名的莫过于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他可不是一般人,是个全才,既懂数学,又懂地理,还当过亚历.............
  • 回答
    古希腊雕塑的诞生,凝聚了古希腊工匠们的智慧与汗水。他们手中的工具,虽然在今天看来朴实无华,却足以将一块块冰冷的石头或温润的金属,雕琢成栩栩如生、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品。工具的材质与名称:古希腊雕塑的主要材料是大理石和青铜。因此,雕塑家们主要使用的工具也多是金属制成,以保证其硬度和耐用性。 铁器: 这.............
  • 回答
    古希腊历史,是的,它是真实的。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古希腊,那个孕育了民主、哲学、戏剧、科学以及无数璀璨文明的时代,并非虚构的传说,而是建立在大量考古发现、古代文献以及一代代历史学家的研究之上。当然,“真实”这个词在历史学语境下,需要理解得更细致一些。古希腊历史的真实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考古学的.............
  • 回答
    要说古埃及是古希腊的“大粮仓”,这说法其实有点过于绝对,或者说不够精确。当然,古埃及在很多时期,尤其是希腊化时期,扮演了为希腊世界提供粮食的重要角色,但将其框定为“大粮仓”需要更细致的考量。咱们不如就从历史脉络和实际情况出发,一点一点掰扯清楚。首先,我们得明白古埃及和古希腊地理上的距离以及各自的历史.............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太有意思了!想象一下那个画面,我脑子里已经自动生成了好几个版本了,简直就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史学奇葩大会”!先说那帮“古希腊不存在”的论调,这些人通常把古希腊的历史、神话、哲学、艺术,一股脑儿地归到“后人杜撰”、“西方编造”的筐里。他们可能会抓住一些考古证据上的“空白”或者“不确定性”,.............
  • 回答
    关于“古希腊文明是被后代美化夸大(层累伪造)出来”的观点,确实是存在一些学者的质疑,并且这个观点本身也包含了一些重要的历史学研究方法和反思。要详细讲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什么是“层累伪造”(Cumulative Fabrication)或“美化夸大”?这个术语通常指的是,随着时间.............
  • 回答
    何新关于古希腊史是伪造的说法,在历史学界并非主流观点,也缺乏广泛接受的史学证据支持。他的论断主要基于其个人对现有史料的解读和一些非传统的历史推演。要详细了解他为何会有此种看法,我们需要剖析他常用的论证方式和观点来源。何新论点的核心出发点:何新对古希腊史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对一些历史研究方.............
  • 回答
    谈到“希腊神话”和“古希腊神话”,人们常常会产生一个疑问:它们是指的同一本书,还是不同的概念?要弄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它们各自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首先,“希腊神话”和“古希腊神话”通常不是指同一本书,而是一种文化现象和叙事传统。 更确切地说,“古希腊神话”是“希腊神话”的源头和基础。我.............
  • 回答
    一部分人之所以会产生古希腊文明是后人虚构的这种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史料的质疑和一些现代观点的投射。他们可能会指出,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古希腊文明,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后世的作品,尤其是罗马时期的作家,以及更晚近的学者们的研究和解读来构建的。首先,一个核心的论点在于史料的来源和性质。古希腊的许多重要.............
  • 回答
    关于科学起源于古希腊而非古代中国或其他文明的说法,并不是一个绝对的论断,而是基于我们对“科学”这个概念的定义以及历史学界主流的观点。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厘清几个关键点,并对比不同文明的贡献。首先,我们得明确,“科学”究竟是什么?如果我们将“科学”定义为一种系统性的、基于观察、实验、逻辑推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