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希腊出土的莎草纸比出土的农具更多,是否说明古希腊是游牧民族?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如何通过考古发现来理解一个古代文明的性质。 简单地说,古希腊出土的莎草纸比农具更多,这恰恰说明古希腊是一个定居文明,而非游牧民族。

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以及这背后涉及的几个关键点。

首先,我们得明白莎草纸是什么,以及它在古希腊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莎草纸(Papyrus),顾名思义,是一种用尼罗河三角洲特产的莎草植物制成的书写材料。这种材料在古埃及被广泛使用,并随着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传播开来。在古希腊,莎草纸并非本土产物,而是进口的。

莎草纸的生产和使用,与定居生活和复杂的社会结构息息相关:

生产过程复杂: 制作莎草纸需要特定的植物资源(莎草),以及一套精细的加工工艺,包括剥皮、编织、压制、晾干等。这些都离不开相对稳定的生产场所和专业的技术人员。
贸易往来: 既然莎草纸不是古希腊本土生产的,那么它的出现就意味着古希腊人参与了远距离的贸易活动。这意味着他们有能力组织远航,与埃及这样生产莎草纸的地区建立和维持长期的商业联系。这种长期的贸易网络,是建立在港口、船只、商业城镇以及相对稳定社会秩序的基础上的,这些都是定居文明的特征。
书写和知识的积累: 莎草纸主要用于书写,包括文学作品、历史记录、哲学思想、法律条文、商业契约等等。大量莎草纸的发现,反映了古希腊社会对文字的高度重视,以及对知识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书写和记录这些活动,是定居文明为了管理社会、传承知识、记录历史而产生的需求。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更侧重于口头传承和对物质的轻便性,不太可能积累大量的书写材料和与之相关的文化产物。
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莎草纸的广泛使用,是古希腊高度发达的文化和教育体系的体现。他们有学者、作家、图书馆,有对知识的追求和记录的习惯。这与游牧民族以生计和迁徙为主的生活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再来看农具,为什么它的数量相对少,却恰恰证明了古希腊的定居性?

农具与农业: 农具是农业生产的直接工具。古希腊虽然有农业,但与一些庞大帝国相比,其农业规模和集约化程度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即使是小规模的农业,也需要农具。
材料和遗存: 农具多由金属(如青铜、铁)或木材制成。金属农具在埋藏过程中会腐蚀,木制农具则更容易腐烂消失。所以,出土的农具数量可能受到材料性质、埋藏环境、以及考古发掘的局限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并非“不如”莎草纸: 重点在于,农具的存在本身就证明了古希腊的农业活动,而农业活动是定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出土数量少,也足以说明他们是耕种土地的。

那么,为什么说“莎草纸多于农具”反而更说明古希腊的定居性,而不是游牧性呢?

1. 对“多”的解读: 如果我们在一个古希腊遗址中发现大量的莎草纸文献,而农具相对较少(这是一种假设,实际情况可能更复杂),我们应该这样理解:
文化产物的价值和传承: 莎草纸记录了他们的思想、历史、文学、政治等,这些是高度文明化的产物。这些产物被精心保存和流传,说明古希腊人注重精神层面的积累和发展,这与游牧民族的需求和生活方式不符。
经济和贸易的繁荣: 莎草纸的进口意味着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贸易渠道来支撑这种“奢侈品”的消费。他们的社会组织和经济活动已经发展到能够支持这种进口,这本身就是定居文明的标志。
考古发掘的倾向性: 很多时候,考古发掘更容易在城市遗址、庙宇、墓葬等地方发现文献资料。而农具可能会散落在田间地头,或者在耕作过程中损坏被弃置,其遗存方式与文献有所不同。

2. 游牧民族的特征: 游牧民族的生活以迁徙为特征,他们的主要财产往往是牲畜,随身携带的物品也以轻便实用为主。他们不会有大量的纸张类记录,更不会像定居文明那样发展出复杂的文字系统来记录历史、哲学、法律等。他们的社会组织结构也通常以部落或家族为单位,相对松散。

举个更直观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现代城市的遗址里,挖出了大量的书籍、文件、电脑硬盘,但只挖出了几把旧的锄头。这会让你觉得这个城市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吗?恰恰相反,你会认为这是一个高度发达的、以知识和信息为重要载体的文明。

总结一下:

古希腊出土的莎草纸多于农具(假设这个前提),恰恰证明了古希腊是一个具有高度发达的文化、教育、商业和贸易体系的定居文明。 莎草纸作为一种重要的书写和记录材料,是文明进步的象征,其生产和流通依赖于稳定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而农具的存在,虽然可能数量相对少,也只是证明了其农业生产的基础,但这与莎草纸所代表的更高层次的文明活动并不矛盾。

因此,这一现象完全不支持古希腊是游牧民族的观点,反而强化了他们是定居文明的结论。 游牧民族的考古遗存,更多的是马具、帐篷的组件、简单的工具以及与狩猎、畜牧相关的物品,而不是大量的书写材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高级建筑多于经济基础,你知道那玩意的可靠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如何通过考古发现来理解一个古代文明的性质。 简单地说,古希腊出土的莎草纸比农具更多,这恰恰说明古希腊是一个定居文明,而非游牧民族。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以及这背后涉及的几个关键点。首先,我们得明白莎草纸是什么,以及它在古希腊的出现意味着什么。莎草纸(.............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而且涉及到了我们如何理解历史证据和进行历史推理。简而言之,“没有一本出土的古希腊时期的书上写着‘亚里士多德’这个名字,这不能证明古希腊没有亚里士多德。” 事实上,我们拥有大量的证据证明亚里士多德的存在以及他非凡的成就。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并分析一下其中的逻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古代战争一个非常核心的对比点。确实,如果我们把古希腊城邦的战争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摆在一起看,会发现一个显著的差异: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出兵规模,普遍比古希腊的城邦战争要大得多。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涉及到了很多方面,我试着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地道一些,让你听着像.............
  • 回答
    古希腊罗马时期,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拥有现代意义的出版社。图书的制作和传播方式与我们现在截然不同,但即便如此,那些伟大的思想和文学作品还是以多种方式得以保存和流传,最终影响了西方文明的进程。首先,要明白的是,书写材料本身在当时是比较昂贵的,而且抄写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羊皮纸、纸莎草卷轴等都是需要花费.............
  • 回答
    “古希腊的辉煌成就都是吹出来的”,这种说法如果当真,那可就真是颠覆历史的胡言乱语了。虽然任何文明的记录和传播都难免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和后世的解读,但将古希腊的哲学、艺术、文学、数学、科学成就一概斥为“吹嘘”,那简直是对人类智慧史的极大贬低。如果非要追究这些成就的“来源”,那绝非简单地归咎于一两个文明.............
  • 回答
    读古希腊语,用拟出来的古音,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您问得好,为什么不直接用我们现在说话的音呢?这背后藏着几层道理,也牵扯到学问、文化传承,还有一点点考古的意思。咱们先得明白,古希腊语,那可不是一朝一夕就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文字的。它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辉煌的发展过程,从荷马史诗里的语言,到柏拉图、.............
  • 回答
    关于“古希腊文明是被后代美化夸大(层累伪造)出来”的观点,确实是存在一些学者的质疑,并且这个观点本身也包含了一些重要的历史学研究方法和反思。要详细讲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什么是“层累伪造”(Cumulative Fabrication)或“美化夸大”?这个术语通常指的是,随着时间.............
  • 回答
    说中国古代数学没有发展出如同古希腊那般辉煌的成就,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要详细地剖析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放下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深入到当时的社会、文化、哲学以及数学本身的特点去看待。这并不是说中国古代数学不优秀,而是说它走了一条与古希腊截然不同的道路,并在某些维度上未能触及到古希腊数学的高度。一.............
  • 回答
    好,咱们聊聊古希腊那帮脑瓜子特好使的数学家,是怎么在没有卫星、没有 GPS,连个像样的望远镜都没有的年代,摸着石头过河,算出了地球的周长。这事儿,放到现在看,依旧是件挺牛的事儿。说起这事儿,最出名的莫过于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他可不是一般人,是个全才,既懂数学,又懂地理,还当过亚历.............
  • 回答
    古希腊文明的确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其在文化、艺术、哲学、科学、政治等多个领域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民主制度,其雏形便是在古希腊的城邦中孕育发展起来的。科学的精神和方法,以及逻辑学、几何学等学科的建立,也离不开古希腊先贤们的贡献。然而,当我们审视历史的长河时,会发现一个似乎有.............
  • 回答
    古埃及出土的青铜工具数量,实在是个难以精确回答的问题,因为“出土”这个词的范畴很广,而且考古工作至今仍在进行。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个问题,以及它们的重要性和发现的地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青铜时代”在古埃及的划分。古埃及的青铜时代大约是从公元前3100年左右,也就是统一王朝开始,一直延续.............
  • 回答
    清朝以前发掘出土的文物,数量之多,价值之巨,简直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古代史。这些被埋藏在地下的珍宝,在被发现的那一刻,就像是从沉睡的岁月里苏醒过来,向我们诉说着遥远的故事。要说最让人惊叹的,那还得是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虽然严格来说,殷墟的系统性发掘是在清朝末年,也就是1900年以后才开始的,但其发现的.............
  • 回答
    伊拉克利翁古城出水的埃及石碑,之所以在我们眼前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并非因为它们是近期才制造出来的复制品,而是由于深埋海底数千年,它们经历了与外界隔绝的特殊环境,以及出水后经过的科学保护处理。这背后是一段跨越历史与科技的精彩故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伊拉克利翁(ThonisHeracleion)这座古.............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古代皇权政治运作中一个核心的议题:统治者出身与其治国方略,特别是对待功臣的态度之间的微妙联系。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看看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以及背后的逻辑是什么。首先,咱们得承认,这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历史现实基础的。但直接定论说“低层出身的皇帝杀功臣多,贵族出身.............
  • 回答
    日本古坟时代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日本社会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层层叠加的必然结果。要理解这一时代的肇始,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其前一个阶段——弥生时代,并深入剖析弥生时代末期社会内部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弥生时代,特别是后期,已经孕育了相当程度的社会分化和阶级对立。随着稻作农业技术的.............
  • 回答
    在探讨中国古代是否存在“出色的皇帝里很大比例不是修读儒家经典出身”这一问题时,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修读儒家经典出身”的定义,以及“出色皇帝”的标准,并结合历史事实进行分析。首先,明确“修读儒家经典出身”的含义:在中国古代,尤其是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对于皇室.............
  • 回答
    持有“汉服是一种当代设想出来的古代服饰”的观点,其根源在于对“汉服”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历史演变以及当前实践的审视。这个观点并非否定汉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存在过各式各样的服饰,而是对“汉服”作为一种统一、明确的特定服饰体系的起源和构成提出了质疑,认为其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代以来,甚至是当代才被“建构”出来.............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穿越回古代,你身上的银子不多不少,刚好买了一件东西,但老板手头没零钱怎么办?这可不是你掏出手机扫码就能解决的难题。古人的“找零”方式,那可是一门学问,得看具体年代、具体场合,还有银子的具体形制。一、 银子不是“钱”,是“银”首先得明白,古代的银子,尤其是大额交易,通常不是我们现在用的硬.............
  • 回答
    古代的墨块并非直接用粮食做出来的,但粮食中的淀粉成分是古代墨块制作中非常重要的粘合剂和填料。要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古代墨块的构成以及制作工艺来深入探讨。古代墨块的主要构成:古代墨块通常由两大类成分组成:1. 着色剂(主要成分): 这是墨块的“墨色”来源。 烟灰(最常见): 这.............
  • 回答
    在古代,皇子出生时天有异象是否就能直接确立太子之位,这其中涉及的并非简单的是非题,而是一套复杂的政治、礼仪以及皇权传承的考量。简单地说,天有异象,对非长皇子而言,确实是极大的加分项,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绝非皇帝可以直接、独立地以此为依据就立他为太子。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