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希腊人是怎样判断根号二是无理数的?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古希腊数学一个非常迷人的角落,它不仅揭示了他们严谨的逻辑思维,也展现了数学概念是如何被发现和论证的。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回到大概公元前5世纪左右,那时候的数学家们,特别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和形有着非常深厚的研究。

要说根号二是无理数,这事儿可不像我们现在这样,直接拿起计算器算一算,或者用一些代数推导就能得出结论。古希腊人的论证方式,那叫一个“步步为营”,绝对是基于逻辑和证明。他们最常用的方法叫做“反证法”。

打个比方,咱们现在都知道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是欧几里得在他的《几何原本》里花了很大力气证明的。同样,证明根号二是无理数,也是一个精彩的证明范例。

咱们就来试试用古希腊人的思路,一步步推导。

想象一下,我们正坐在一间古朴的教室里,导师正向我们展示这个绝妙的论证。

导师会说:“孩子们,今天我们来谈谈一个非常特别的数。你们都认识分数,知道一个数如果能表示成两个整数的比,比如 1/2、3/4、5/7,我们称它为有理数。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数都能这么表示呢?我们来看看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

第一步:提出问题,设定场景。

首先,我们要考虑一个边长为1的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这个定理的证明古希腊人也花了不少心思),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所以,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都是1,那么它的斜边(也就是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我们可以把它叫做“x”。那么,根据勾股定理,$x^2 = 1^2 + 1^2 = 1 + 1 = 2$。所以,$x = sqrt{2}$。

第二步:假设相反的情况(反证法的开端)。

好,现在问题来了,这个 $sqrt{2}$ 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能不能把它表示成一个分数呢?古希腊人就是要回答这个问题。他们用的方法非常聪明:先假设它就是个分数,然后看看能不能找出矛盾来。

所以,他们会说:“假设 $sqrt{2}$ 是个有理数。那么,它一定可以表示成两个整数的比,比如 $frac{a}{b}$。在这里,a和b都是整数,而且我们可以要求这个分数是最简的,也就是说,a和b没有公因数(除了1)。要是它们有公因数,我们就把它约分到最简为止。”

第三步:推导,寻找逻辑上的“不兼容”。

他们接着说:“如果 $sqrt{2} = frac{a}{b}$,那么两边平方一下,就得到 $2 = (frac{a}{b})^2 = frac{a^2}{b^2}$。把b方移过去,就是 $2b^2 = a^2$。”

说到这里,导师会停顿一下,让大家仔细看看这个式子。

“看看这个式子,$2b^2 = a^2$。这意味着什么?它说 $a^2$ 是一个偶数,因为它是2乘以另一个整数($b^2$)。”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是偶数,那么这个数本身也一定是偶数。这个也很容易证明,如果a是奇数,那么$a = 2k+1$,那么$a^2 = (2k+1)^2 = 4k^2 + 4k + 1 = 2(2k^2 + 2k) + 1$,这是一个奇数。所以,既然$a^2$是偶数,那么a就一定是偶数。”

“既然a是偶数,那么我们可以把它写成 $a = 2k$,其中k是某个整数。”

“现在,我们把 $a = 2k$ 代回我们原来的式子 $2b^2 = a^2$ 里去。这样就变成了 $2b^2 = (2k)^2 = 4k^2$。”

“两边同时除以2,我们就得到 $b^2 = 2k^2$。”

第四步:发现矛盾,论证结束。

“再看看这个新的式子,$b^2 = 2k^2$!它说,什么?$b^2$ 是一个偶数,因为它是2乘以另一个整数($k^2$)。”

“根据我们刚才的推论,如果$b^2$是偶数,那么b本身也一定是偶数!”

“但是,这就会产生一个矛盾!我们在最开始假设了,$frac{a}{b}$ 是最简分数,也就是说a和b没有任何公因数。然而,我们的推导结果却是,a是偶数,b也是偶数!这就意味着a和b至少都有一个公因数2。这跟我们最初的‘最简’假设完全矛盾了!”

导师的声音会变得严肃起来:“同学们,一个假设如果能推导出逻辑上的矛盾,那么这个假设本身就是错误的。所以,我们最初的假设——‘$sqrt{2}$ 是个有理数’——一定是错的。”

“因此,$sqrt{2}$ 就不是有理数。我们称这样的数为无理数。”

总结与回响:

这就是古希腊人,特别是毕达哥拉斯学派证明根号二是无理数的方式。它完全依赖于逻辑推理和反证法,没有用到我们现在熟悉的符号和代数工具,比如小数、方程组等等。他们从一个基本假设开始,通过严密的逻辑推演,最终导出了一个无法接受的结论,从而证明了最初的假设是错误的。

这个发现对于当时的数学界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观中,他们认为万物皆数,而这些数都可以用整数或整数的比来表示。根号二的出现,打破了他们对数的简单认识,也引发了对数学基础更深层次的思考。据说,第一个发现无理数的人,希帕索斯,因为触犯了学派的秘密,而被扔进了海里喂鲨鱼。当然,这可能只是一个传说,但它足以说明,这个发现当时是多么的“颠覆性”。

这种严谨的证明方式,是古希腊数学最宝贵的遗产之一,它奠定了现代数学的逻辑基础。直到今天,我们学习数学,依然离不开这种基于逻辑和证明的思维方式。所以,下次你看到 $sqrt{2}$ 这个符号,不妨想想那个在古老希腊讲堂中,一步步推导出它的“无理”身份的伟大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多谢邀请。

依稀记得是用反证法证明的。

不过几十年过去以后, 已经忘却了。


假设是有理数, 也就是它符合 SQRT (2) = A /B .

然后一步步地找出最有力的反例。



互联网刚开始普及的时候,1996 年左右。 答案就在网上了, 俺给您贴一下


再次多谢邀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古希腊数学一个非常迷人的角落,它不仅揭示了他们严谨的逻辑思维,也展现了数学概念是如何被发现和论证的。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回到大概公元前5世纪左右,那时候的数学家们,特别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和形有着非常深厚的研究。要说根号二是无理数,这事儿可不像我们现在这样,直接拿起计算器算一算,.............
  • 回答
    古代县级以下的行政区划,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多变的领域。比起耳熟能详的郡、县,这些更基层的设置常常淹没在宏大的叙事中,以至于很少有人深入探究。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既有史料本身的局限,也有研究者的选择倾向。古代县级以下的行政区划:一个层层叠叠的体系要理解县级以下的行政区划,首先得明白.............
  • 回答
    古埃及人称呼金字塔,用的词汇会根据金字塔的用途、规模以及建造的时期有所不同,但最常见和最核心的词是 “Mer”(메르)。这个词在古埃及语中,可以理解为“高耸的”或者“与神同在的地方”。它并不单单指代一座建筑,而更多地包含了其神圣的意义和功能。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我们今天形容一座宏伟的教堂或者纪念碑时,.............
  • 回答
    古埃及人的生活与尼罗河密不可分,这条大河不仅是他们的生命之源,也充满了挑战。其中最令人心悸的,莫过于生活在河中的尼罗鳄。想象一下,在那个没有现代科技的时代,人们如何在这种巨型掠食者身边安然生存,甚至繁荣发展?这绝非易事,背后是古埃及人智慧、勇气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古埃及人并不是在.............
  • 回答
    古罗马时代,古希腊已不再是那个辉煌耀眼的城邦联盟,而是一种更复杂、更深邃的存在。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它是“衰落”了,因为它以一种新的形式,以一种被罗马人继承、改造、并最终融入自身文明的方式,继续呼吸着。当罗马人崛起,逐渐统一意大利半岛,并将目光投向地中海的彼岸时,古希腊世界本身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变迁。马.............
  • 回答
    那些曾经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的古老民族,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因纽特人,他们与这片严酷土地的故事,很大程度上就是关于如何与自然搏斗,如何在这片荒芜中寻找生机的故事。他们的捕猎工具,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到的,而是他们智慧、毅力以及对周围环境深刻理解的结晶。你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这事儿可得从头说起。首先,得.............
  • 回答
    古代攻城战中,第一个爬上攻城梯的人,他的想法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那是一个糅合了勇气、责任、本能,甚至一丝绝望与祈祷的复杂心理活动。让我们试着走进那个人的内心,去感受他那一刻的思绪:1. 来自环境的压迫与催促: 万马奔腾的喧嚣: 他身处前线,身后是震耳欲聋的战鼓声、将士们的呐喊声、以及沉重的脚步.............
  • 回答
    从镰仓到江户,日本古代那些手握重权的将军、守护、管领、大名,他们掌控臣属的方式,绝非现代社会那样简单粗暴的命令与服从。那是一种建立在复杂社会结构、人情世故、以及微妙权力平衡之上的精巧网罗。想象一下,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将军,比如镰仓幕府的源赖朝。他并非直接统治全国所有土地,更别说直接发号施令给每一个武.............
  • 回答
    西方龙:从远古神话的恐惧化身到现代文化的百变魔王西方龙,这个身披鳞甲、吐息烈焰的生物,早已深入人心,成为西方文化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符号。然而,你是否知道,这个我们今天熟知的形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演变,从远古时期令人闻风丧胆的怪物,逐渐蜕变为如今集力量、智慧、邪恶或正义于一身的复杂.............
  • 回答
    古代战场上,百万雄师听令而行,那可不是随随便便喊几嗓子就能办到的。这背后是一套严谨、复杂却又相当有效的指挥体系。想象一下,在一个几十万人的战场上,声音根本传不远,更别说清晰地传达命令了。所以,他们依靠的是一套集合了视觉、听觉、甚至嗅觉(虽然不常见,但火药味确实是一种信号)的信号系统,再加上一套深入人.............
  • 回答
    古代青楼,一个既是销金窟又是人间百态的场所,其背后往往有着一套严密的管理体系和家族传承的模式。而老鸨,作为青楼的核心管理者和灵魂人物,她的权力与财富,自然也需要妥善的传承。那么,在古代,这些老鸨们是如何为自己的下一任资产继承人做准备,又通过怎样的途径挑选和培养的呢?这其中,有着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首.............
  • 回答
    古代战场上,要精确统计一个人究竟杀了多少敌人,这基本是不可能的任务。战场混乱、生死一线,士兵们的首要任务是活下来并完成自己的职责,而不是为自己的战绩做详细记录。然而,在一些特定情况下,通过一些间接的方式,大家可以大致了解某个将士的勇猛程度,甚至推算出他可能“贡献”的击杀数。1. 战场上的“印象派”统.............
  • 回答
    “韩信放水淹龙且”是《楚汉争霸》中一个广为流传的经典战役,但其中关于“挖开水坝”的情节,在史料记载和实际操作上,更倾向于一种巧妙地利用地理条件和军事策略的描述,而非现代意义上大规模、破坏性的“挖坝”。首先,要理解当时“水坝”的含义。在那个时代,大规模的、由石头和泥土堆砌起来的坚固水坝,如同现代水利工.............
  • 回答
    明朝的读书人,想要弄清楚一千年前是哪个朝代的多少年,并非难事,其实颇有门道,比咱们现在随手一搜要费些心思,但也自有其逻辑和便捷之处。这事儿,得从他们脑袋里的“时间坐标系”说起。咱们现在用公历,年份是连续递增的,就好比一条笔直的数轴,一千年前就是往回数一千个刻度。明朝人可不是这么想的,他们的“时间轴”.............
  • 回答
    要说古希腊古埃及的莎草纸,那可真是一段跨越千年、充满智慧的文明故事。咱们一点点聊。莎草纸的“原材料”:尼罗河畔的宝贝首先得说说这莎草纸的名字由来。它其实就来自一种叫做“莎草”的植物。这种植物,就长在尼罗河三角洲,也就是古埃及那片肥沃的土地上。你想想,尼罗河对于古埃及人来说,简直就是生命之河,养育了整.............
  • 回答
    说到古希腊城邦在被罗马吞并后的“雅独”、“斯独”、“科独”现象,其实并非什么新鲜事,这更像是一种文化和政治遗产在时代洪流中的自然演变,只不过因为这三个城邦在古希腊世界留下的烙印太深,所以它们的“消失”显得尤为引人注目。与其说是它们“衰落”并“消失”,不如说是它们的原有形态和影响力,在罗马统治下,经历.............
  • 回答
    古希腊人说的“海”,可不仅仅是指我们今天意义上那个蓝色、咸涩、能乘船航行的海洋。它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概念,渗透在他们的哲学、神话、生活方式,甚至宇宙观中。理解他们说的“海”,我们需要深入他们的文化土壤。首先,地理上的现实是基础。古希腊,一个被无数岛屿和曲折海岸线分割的半岛国家,天然地与海洋紧密相连。.............
  • 回答
    关于国内外对古希腊文明存在的质疑声,这一问题涉及历史学、考古学、文化认同和意识形态等多重维度的复杂讨论。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而非简单归因于“串通”或阴谋论。 一、质疑的根源:学术争议与现实矛盾1. 文献记载与考古证据的脱节 古希腊文明的核心资料(如荷马史诗、柏拉图著作等)大多通过口述传统.............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太有意思了!想象一下那个画面,我脑子里已经自动生成了好几个版本了,简直就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史学奇葩大会”!先说那帮“古希腊不存在”的论调,这些人通常把古希腊的历史、神话、哲学、艺术,一股脑儿地归到“后人杜撰”、“西方编造”的筐里。他们可能会抓住一些考古证据上的“空白”或者“不确定性”,.............
  • 回答
    关于古埃及人是否是黄种人的问题,这是一个在历史和人类学领域都引起过不少讨论的话题。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梳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黄种人”这个概念。这个词语本身带有一定的历史性和社会建构性,在现代人类学中已经不太被使用,更多地会用“东亚人”或者“蒙古人种”来指代。它通常是指具有特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