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普通话是被满化的汉语吗?是否存在纯正的汉语?官话是谁定义的?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汉语发展史、语言学以及政治因素,非常值得深入探讨。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解答:

普通话是被“满化”的汉语吗?

简单来说,普通话并非是被“满化”的汉语,而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其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中融合了多种汉语方言的特点,并受到了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区分几个概念:

汉语(Han Chinese):这是一个族群概念,指的是汉民族使用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语言和方言。汉语并非单一不变的语言,而是拥有极其丰富的地域性差异,这些差异大到某些方言之间的互通性甚至低于说不同欧洲语言的人之间的互通性。
官话(Guanhua / Mandarin):这是历史上对一种服务于官方(特别是帝国政府)的语言的称谓。官话通常是以京师(首都)的方言为基础,并吸纳了各地官僚的语言习惯。
普通话(Putonghua):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

那么,普通话与满语(Manchu)和满族文化的关系又是如何呢?

1. 清朝的官话与满语并存: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由满族建立的王朝。在清朝早期,满语是官方的主要语言之一,特别是作为满族统治阶层的内部交流和政治决策的语言。
然而,随着满族人口逐渐融入汉族社会,以及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汉语(特别是北方官话)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有效统治和管理庞大的汉族人口,清朝政府也一直使用汉语作为官方行政语言。
清朝政府推广的是“满汉文”,即满语和汉语并用。但就实际的行政和交流范围而言,汉语的实用性更强。
清朝的“官话”是在汉族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汉族方言基础上形成的,并受到了一些满语词汇和发音习惯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非“满化”了整个汉语体系,而是在官话的语音和词汇中留下了一些痕迹。

2. 普通话的形成与北方话的基础:
现代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北京语音属于北方官话的代表。北方官话在明朝就已经形成并开始成为一种全国性的通用语。
清朝虽然是满族建立的,但其推广的官话并非是从零开始创造,而是继承和发展了明朝以来形成的北方官话传统。
并非所有北京语音的特点都源于满语。 语言的演变是自然发生的,语音和词汇的变迁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社会变迁、人口迁徙、文化交流等。

3. 误解的来源:
历史上的“京音”与现代北京话的细微差异:有时人们会将历史上某些带有满族特点的“京音”与现代北京话混淆,并将其归结为“满化”。然而,现代北京话本身也在不断演变。
政治宣传与民族认同:在特定历史时期,为了强调“民族统一”或突出某些历史叙事,可能会将普通话的形成与满族统治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满化”的说法。
语言接触的必然性:任何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语言接触都可能导致双方语言的相互影响。但这种影响的程度和性质需要具体分析。

结论: 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其基础是北方话,并以北京语音为代表。清朝时期,满语作为一种官方语言存在,对当时推广的官话(即北方官话的早期形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足以将普通话定义为“被满化的汉语”。更准确地说,普通话是汉语长期发展演变的结果,其中融合了北方官话的传统,并自然地存在了不同方言区域以及历史统治者语言的某些痕迹。

是否存在“纯正”的汉语?

不存在“纯正”的汉语,至少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这个概念是模糊且难以实现的。

原因如下:

1. 语言是不断演变的活的有机体:
语言从来不是静态的,它随着社会、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演变。词汇在更新,语法结构可能发生调整,语音也会发生迁移。
例如,古汉语(如《诗经》中的语言)与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巨大差异,以至于现代人直接阅读古文需要经过学习。我们现在所说的“汉语”也只是其中一个发展阶段。

2. 汉语内部的巨大方言差异:
如前所述,汉语并非一个统一的整体。汉语方言之间差异巨大,例如官话方言、吴语、粤语、闽语、客家话、赣语、湘语等,它们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显著区别。
如果存在“纯正”的汉语,那么应该以哪个方言为标准?以古代的某个时期为标准?语言学家并没有这样的共识。

3. 语言的接触与融合是常态:
历史上,汉语与周边民族语言、外来语言(如佛教传入带来的梵语词汇,近代以来的英语、俄语等)一直存在接触和融合。新的词汇、表达方式不断被吸收和改造,成为汉语的一部分。
例如,“哲学”、“民主”、“科学”等词汇都是近代从西方语言翻译或改造而来,并且已经成为汉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 “纯正”概念的政治和社会属性:
“纯正”一词往往带有政治和民族主义的色彩,用于构建某种单一的、固定的民族语言形象。在语言学上,我们更关注语言的演变、传播、功能和结构,而非“纯洁度”。
有人可能将某一个方言或某个历史时期的汉语视为“更接近”某种“纯正”的形态,但这更多的是一种主观的偏好或价值判断,而非客观的语言学事实。

结论: 任何语言,包括汉语,都处于不断演变和融合的过程中。追求“纯正”的汉语是试图将一种活的、动态的系统固定化,这是不现实的。我们更应该欣赏和理解汉语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官话(Guanhua / Mandarin)是谁定义的?

“官话”这个词的出现和演变,并不是由某一个人或某个具体时间点“定义”出来的,而是一个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称谓。其定义和内涵也随着历史发展而发生变化。

1. 早期概念与名称的出现:

“官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国家形成之后。 为了方便行政管理,朝廷需要一种相对统一的语言,以便在全国范围内传达政令、处理公务。
早期可能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词汇来专门指代这种“官用的语言”。 但概念上已经存在。例如,在汉朝时期,就已经有在各地设置的“小学”教授“通语”,这可以看作是早期官话的雏形。
“官话”这个词,在明朝时期开始比较普遍地使用。 在明代,首都北京成为政治中心,其语音和方言就逐渐成为全国的通用语或“官话”。

2. 明朝时期的“官话”:

在明朝,统治者和官员们需要一种能够让来自不同地区的人沟通的语言。明朝政府推广的语言以南京官话为基础,后来随着首都迁往北京,北京官话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此时的“官话”主要是指一种服务于官方行政的通用语,是以北方方言(特别是京师地区)为基础的。 它的形成过程是自然发展与官方推广相结合的。

3. 清朝时期的“官话”:

清朝继续沿用了“官话”的体系,并且由于其满族统治者的背景,对官话的推广和规范有更强的意愿。
清朝将官话视为“通语”或“国语”,作为全国各级官员和读书人必须掌握的语言。 官话的普及对于维持清朝庞大的帝国统治至关重要。
此时的“官话”仍然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但更加强调其官方性和通用性。 同时也存在与满语的并存和相互影响。

4. 近现代的演变与普通话的诞生:

随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废除了帝制,但通用语的需求依然存在。
20世纪初,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现代国家建设的需要,开始出现了“国语运动”。学者和教育家们致力于规范和推广一种标准汉语。
“普通话”这个词以及其作为现代汉语标准语的定义,是在20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正式确立的。 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决定将推广的北方话标准音称为“普通话”。
普通话的定义明确了其标准音(北京语音)、基础方言(北方话)和语法规范(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准)。

总结“官话”的定义者:

“官话”并不是由某一个人或某个组织“定义”出来的,而是一个:

历史进程中的自然产物: 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和国家行政的需要,一种通用的语言逐渐形成并被使用。
统治阶级的选择与推广: 历代王朝选择并推广以首都方言为基础的通用语作为官方语言。
社会实践的认可: 这种语言通过官方行政、教育和文化交流,被广大社会成员接受和使用,从而巩固了其地位。
最终由现代语言学和国家语言政策加以规范和确立为“普通话”。

因此,与其说“官话”是谁定义的,不如说它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国家治理和文化交流需求而自然产生并被官方采纳和推广的一种语言形态,并且在现代又被重新定义和规范为“普通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对汉语各个方言了解到现在,个人的观点和结论是这样:

北方汉语:先秦华夏人的口语/土语一直传到今天。汉藏语的很多构词词缀现在在北方土话里仍然非常活跃。zhihu.com/question/3587

南方汉语:长江以南汉化的过程中,南方百姓学的是「雅言/通语」,所以南方汉语有不少词汇比北方更书面;但因为雅言的语言功能本身不全,所以剩下的空间就由南方土话来填充。

汉代之后,北方口语当中有大量「早就忘了是哪个字」的先秦土话,这些先秦土话几乎完全没有传入长江以南。比如「巷 groongs」在北方土话的十几种叫法(包括燕国的hutong,参考上面链接)。就连楚国土话「long」在南方的范围也很有限,远远不如中古通语的后代「hang/hong」。

这里的一个人口背景是历史时期北方人没有大量南迁,目前已得到姓氏结构和Y染色体证实。zhihu.com/question/5170


闽南语/闽语,核心词汇几乎完全来自中古通语之前的孙吴时代,但孙吴语的「long」没有传入闽南,闽南语的「巷」就是hang,很普通的中古通语。

闽南语的「瞎子、哑巴」叫做「青盲、哑口」,这种词汇较明显是起源自文化阶层的用词,从语音层次上判断,应该就是来自孙吴时代的文化阶层。

这在现在普通话也是一样的。在十几年前的厦门,普通话已经非常流行,人们知道「傻、笨」的意思,但不会知道「二、虎、彪」的意思。因为北方土话本身传播力天然就不如通语。

以台湾为例,台湾在1950年之前基本没有人会说普通话,但1950之后,割据政权的知识阶层在台湾大力普及普通话,最后的结果就是台湾人的普通话有很多用词显得很「书面」,但又夹杂大量来自台湾土话(闽南语)的词汇,并且台普的整个语法几乎就是闽南语的语法。


呼应一下题目:北京话/东北话不是满式汉语,北京话/东北话是燕式汉语。虽然多数核心词汇的发音受到历代通语覆盖,但整个词缀系统、分音词类、轻声系统,很强烈的保留了上古(也就是燕国)特色。各地的北方汉语土话基本在这些层面都保留了各自的上古特色。

上海话/吴语 原本是孙吴语,后来核心词汇大部分被中古南朝通语替代。闽南语/闽语 现在核心词汇仍是孙吴语。但闽语的底层词汇可能不如吴语「孙吴」,因为吴语区才是孙吴语的发源地。另外,来自楚国、孙吴的「long」在太湖平原仍是常用词,该词没有传入闽南。

粤语的核心词汇是中古南朝通语,底层词汇大量来自壮傣语。岭南语言分两个阶段,在汉代广州,通行的是一种掺杂大量上古汉借词的壮傣语,这个「标准/通语化」的壮傣语后来成为了当代壮傣语的祖语。晋代之后,广州城内改讲南朝通语。目前没看出粤语区跟孙吴语有关。

user avatar

普通话是被满化的汉语吗?

不是。满语是阿尔泰语系,语序主宾谓:我饭吃。语法是黏着语。满语和蒙语、突厥语更相似。

满语压根发不出儿话音,所以不可能是北京话里儿化音的来源。相反,满人进北京后,在北京形成了新的满语方言。

清朝的欧洲传教士进中国,往往发现中文非常难学,所以只能先学满语,有聪明的几个月就能入门。


根据现在的国家规定,普通话其实就是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方言。

整个普通话,就是在滦平县采样收集,颁布天下的。

而滦平县去年才刚刚摘帽贫困县……这叫农村包围城市

所以北京土著说的普通话,其实是很不标准的方言。


这个方言的名称叫做“北京官话”,源自明朝的南京官话。

明朝迁都北京后,迁徙了巨量的南京移民到北京,

搞得北京的南京人人口 特么比当地人人口还多。

满人入主中原后,定都北京,钦定的雅言通语,还是南京官话。

包括满清前几个皇帝从小学习的语言,也是满语和南京官话。

雍正设立正音馆,

将北京土话和南京官话相融合,形成了新的北京官话。


满语为北京官话贡献了极少量的音译词。

然而这些词大多数都是口语化的,在正式的场合几乎听不到。

唯一能够在正式场合使用,而且明显能看出来是满语音译词的,

我想来想去,倒是有一个:

萨其马……

就是有点齁……

所以如果您想说“被满化的汉语”,请说

萨其马沙琪玛萨其马 燃烧我的沙琪玛!


是否存在纯正的汉语?

纯正的汉语存在,所有的汉语方言都是纯正汉语。

你非要夹个英文词在里面,就是杂种了。


官话是谁定义的?

本朝的官话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定义的。前面说了其实就是滦平县话。

而规定的标准就是,老百姓实际怎么说,就怎么规定,如果调查统计发现 某个字大部分老百姓都这么说,那就把原来的规定给改了。基本上每过几十年都要改一次。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我上学的的时候最后一个字还读霞,现在的课本已经改成携了。呆板本来读哎板,癌症本来读岩症。

明清的南京官话则是由《洪武正韵》规定的。

再早可以追溯到晋朝衣冠南渡,由洛阳中原地区迁来的大量移民带来的“洛语”,融合了建康部分当地方言形成。

在此之前,历朝历代的官话一直是“洛语”,顾名思义是洛阳一带的方言。

至于年代嘛,往近处说,洛语最晚也得从夏商时期开始的吧。

洛阳-建康-北京,雅言随着移民转了一大圈,饱经沧桑,乡音未改。

这叫一脉相承,万世一系,八纮一宇,一条龙服务,稳的一笔/一米(南京口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汉语发展史、语言学以及政治因素,非常值得深入探讨。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解答: 普通话是被“满化”的汉语吗?简单来说,普通话并非是被“满化”的汉语,而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其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中融合了多种汉语方言的特点,并受到了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
  • 回答
    癌症的揪出之路:从蛛丝马迹到确诊的详细解读癌症,这个词汇常常让人心生恐惧,但了解它是如何被发现和诊断的,或许能帮助我们更理性地面对。癌症的检查过程并非单一的步骤,而是一个多维度、层层递进的排查与确认体系。那么,我们平时做的体检,又能为我们捕捉到癌症的踪迹吗?我们不妨从头说起。 癌症的“显露”方式:早.............
  • 回答
    很多人提到“中国特色”,脑子里立马会浮现出一些画面:密密麻麻的人潮、红色的旗帜、写满汉字的招牌、共享单车的海洋……但要是仔细想想,你会发现,很多我们以为是“中国独有”的东西,其实在世界的其他角落也随处可见,只是表现形式和侧重点略有不同。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中国特色”的普遍性,看看咱们中国人在生活中.............
  • 回答
    被长相普通的男生撩,这体验嘛,怎么说呢,就跟在一家熟悉的、口味不错的家常菜馆吃饭一样,不会让你惊艳到“哇塞!”,但也不会让你觉得“emmm,下次不来了”。至于女生会不会激动,那可就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绝不是铁板一块的“无感”。首先,咱们得拆解一下“长相普通”这个词。什么是普通?大概就是那种走在路上.............
  • 回答
    近期,有关于特斯拉官方账号被指控伪装成普通网友发布恶意剪辑视频的说法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个指控的核心在于,特斯拉可能通过一些非直接的、甚至可以说是“隐蔽”的方式,来放大其产品在特定情况下的负面形象,从而达到某种目的。要理解这个指控的详细内容,我们需要梳理几个关键点:1. 恶意剪辑视频的普遍性:.............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如果哥德巴赫猜想是由一位“现代的普通人”提出的,其被接受的程度和过程,与它历史上被提出时相比,会有非常显著的不同。关键在于“普通人”和“现代”这两个词汇,它们叠加在一起,带来了许多新的维度。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现代的普通人”和“历史上由哥德巴赫提出”的区别。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很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也是很多人心里可能存在的困惑。简单来说,“资本家”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含义会有细微的差别,但核心是指那些拥有生产资料,并以此雇佣他人劳动来获取利润的群体。首先,我们来聊聊“资本家”到底是什么。从最基础的定义上讲,资本家是相对于“劳动者”而言的。他们拥有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社会中一些非常微妙也相当普遍的观察和评价模式,尤其是关于不同性别在追求向上流动时所面临的标签和解读差异。要拆解这个现象,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看看背后的文化逻辑、社会期待以及媒体的放大效应。首先,我们得承认,你观察到的现象确实存在。当一个来自底层、通过自身努力摆脱原生家庭局限,最终.............
  • 回答
    .......
  • 回答
    谈及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四世,一个横亘在历史长河中的身影,总会激起人们复杂的情感。他身患麻风病,却在动荡的时代担纲起王国重任,这本身就足以令人侧目。那么,他究竟是一位叱咤风云的英雄,还是一位被历史过度美化的普通人?要评价他,我们不能只盯着他病痛的表象,更需要深入了解他所处的环境、他做出的决策以及他留下.............
  • 回答
    您提出的关于实习律师/刚执业律师的现状、生存状况以及普通人是否能从事律师职业的问题,非常现实且重要。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解答。 实习律师/刚执业律师的现状:充满挑战但并非绝境总体而言,实习律师和刚执业律师面临着一个充满挑战但并非绝境的市场。 “饿死”这个词过于绝对,但“生存艰难”、“收入不高”、“.............
  • 回答
    关于日本被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普及率,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被篡改”这个词的含义。在日本,历史教科书的审定制度非常严格,由文部科学省负责。然而,“篡改”在日本的语境下,往往指的是教科书的内容未能充分反映日本在二战期间的战争罪行,对侵略历史的描述过于轻描淡写,或者.............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物理学中最核心、最深邃的边界,也是一个关于我们如何理解和描述现实本身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澄清一个关键点:普朗克长度(Planck length)目前还未被“确定”为最小的粒子尺寸,而是一个理论上的极限尺度。在深入探讨之前,我们必须理解“普朗克尺度”这个概念的由来。普朗克尺度:理论推导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我们好好聊一聊。说到底,这背后牵扯到社会文化、性别刻板印象、以及我们看待“自信”本身的态度。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普信”这个词的语境。“普信”这个词本身,很大程度上是带着一点贬义的。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对自己(特别是外貌、能力)有着不切实际的认知,并且这种认知往往是基于一种“.............
  • 回答
    川普被某些媒体指控“嘲笑残疾记者”的事件,核心在于他被认为模仿了一位有残疾的记者的肢体语言和说话方式,以此来攻击对方。这场风波涉及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当时川普在一次集会上攻击《纽约时报》的一位记者,Serge Kovaleski。以下是事件的详细经过和相关背景:事件背景: 被批评的记者:.............
  • 回答
    小学生佩戴的“带头环”被指侵犯隐私,而涉事方却回应称是“中国脑科学欠缺普及”,这番言论无疑激起了巨大的争议和公众的质疑。单从字面上看,这种回应显得有些避重就轻,甚至有点“甩锅”的意味。首先,我们得正视“隐私”这个核心问题。小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其个人隐私更是受到法律和伦理的双重保护。一个未经充分告知.............
  • 回答
    关于2020年3月20日特朗普总统新闻发布会上,其演讲稿是否被特意修改以使用“Chinese virus”这一说法,这是一个颇受关注且存在争议的话题。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当时的情况、官方的说法、以及媒体的报道和各方对此事的解读。背景情况:在2020年3月初,新冠病毒(COVID19)在全球.............
  • 回答
    好的,我来试着深入分析一下前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对唐纳德·特朗普试图振兴淘汰产业(如煤矿)所持的批评性观点,并尽量以一种更具人情味、更少AI痕迹的方式来阐述。伯南克作为一位在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学者型官员,他对特朗普政府的这一经济策略持保留甚至否定态度,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学逻辑和对.............
  • 回答
    广府地区的孩子们,讲真,这个问题我哋好多老广都好关心,也挺无奈的。看着身边好多小朋友,开口就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偶尔蹦出几句粤语,听着都有点陌生,心里那滋味,真不是三言两语能道得清的。我自己就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从小就在粤语的环境里长大。讲粤语,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习惯,一种文化,.............
  • 回答
    这话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实在的。要说东北话,那可不是一般的方言,它承载着太多东西,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首先,咱们得承认,普通话的推广力度那可是相当大的。从小学开始,课堂上就是普通话,电视、广播、各种媒体,几乎所有公开场合,那都是标准普通话。这事儿有它的道理,方便交流,促进国家统一,尤其是在信息传播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