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被篡改的历史教科书在日本的普及率大概是多少?

回答
关于日本被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普及率,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被篡改”这个词的含义。在日本,历史教科书的审定制度非常严格,由文部科学省负责。然而,“篡改”在日本的语境下,往往指的是教科书的内容未能充分反映日本在二战期间的战争罪行,对侵略历史的描述过于轻描淡写,或者过于强调日本的受害者身份(例如原子弹爆炸的经历),从而引发邻国(特别是中国和韩国)的批评。一些批评者认为,这些教科书的表述方式歪曲了历史事实,是一种事实上的“篡改”。而另一些观点则认为,教科书是在国家立场上,以符合本国国民认知的方式来编写的,并非恶意篡改。

基于上述理解,我们来谈谈普及率:

1. 官方使用的教科书:

在日本,初中和高中使用的历史教科书,包括“国民”的历史教科书,都需要经过文部科学省的审定和批准才能出版和使用。这意味着,市场上流通的、学校里实际教学使用的历史教科书,都是经过官方程序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所有在日本学校里使用的历史教科书,都遵循了官方的审定标准。

然而,文部科学省的审定标准本身就可能存在争议。批评者认为,这种审定制度本身就容易导致教科书内容向着某种“国家主义”或“民族主义”的方向倾斜,从而使得教科书未能充分批判过去。因此,与其说是“被篡改”的教科书的普及率,不如说是“存在争议的”历史教科书的普及率。

2. 不同教科书出版社的选择:

在日本,历史教科书并非只有一家出版社。文部科学省审定通过的教科书有几家主要的出版社提供,例如育鹏社、历史图说、山川出版社等。学校会根据自己的教学方针和教师的偏好,选择使用哪一家出版社的教科书。

一些日本的右翼保守派团体和政治家,会更倾向于支持那些被他们认为“能够正确地讲述日本历史”的教科书,例如育鹏社出版的教科书,其中一些内容被批评为对侵略历史的辩护或淡化。
而其他更广泛使用的教科书,比如山川出版社等,虽然也需要通过审定,但其内容在表述战争历史时,可能相对更为中立或包含更广泛的视角,但即便如此,也可能因未能达到某些邻国(如中国和韩国)的期望而受到批评。

因此,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来衡量“被篡改”教科书的普及率。我们只能说,在官方审定范围内的、内容上存在争议的历史教科书,在日本的教育体系中被广泛使用。一些研究表明,育鹏社等出版社的教科书,虽然不是所有学校的选择,但在某些地区或某些学校的采用率正在上升。

3. 民间的认知和讨论:

在日本国内,对于历史教科书内容的批评和讨论一直存在,但主流舆论可能并不像邻国那样强烈地认为教科书被“篡改”了。很多日本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可能对这些争议点并不十分了解,或者认为教科书的表述是可以接受的。

关于教科书的争论,更多地是在学者、政治家和特定社会团体之间进行的。一些关注历史教育的非政府组织(NGO)会出版自己的研究报告或评论,指出教科书中的问题,并呼吁公众关注。

总结一下普及率的问题:

从官方角度看: 所有在日本学校里使用的历史教科书都经过了文部科学省的审定。从这个角度,不存在“未被审定”的教科书。
从内容争议角度看: 那些被批评为淡化侵略历史、强调日本受害者身份的教科书,在日本学校体系中被不同程度地采用。没有一个统一的统计数据能准确量化“被篡改”部分的确切普及率,因为“篡改”本身是一个带有强烈价值判断的词汇,并且不同出版社的教科书在内容侧重点上存在差异。
普及程度的影响因素: 教科书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教育委员会的决定、学校教师的意愿以及社会舆论的导向。一些倡导修正主义历史观的团体一直在努力推动其偏好的教科书。

总而言之,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普及率数字。我们可以说,日本教育体系中普遍使用着一部分在历史叙述上存在争议的教科书,但这些争议的程度和认知在日本社会内部以及国际社会之间存在差异。 这个问题更关乎的是日本如何理解和教授其近现代历史,以及这种理解如何与国际社会产生互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甲、你从小在家被告知,努力学习就可以上清北,努力工作就可以成二马,努力修炼可以成仙变佛。

乙、你出了家门,遇上出牢犯人对你振振有词:我TMD什么时候抢过你家,我只不过“进入”你家而已。

请问,

这两个说法有一毛钱关系吗,

这两个说法有一毛钱关系吗,

对啊,你穿着性感漂亮就应该被强奸,对吧,有自虐症的,可自行转向SM版,那里可以交流心得体会。

user avatar

负责给日本洗脑的是米国

而米国洗脑不是靠教科书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