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印度的日均感染率为万分之三(40万/13亿)并不算高 ,为什么大家认为很严重?

回答
印度的疫情确实是个复杂的问题,不能只看一个数字来简单判断严重程度。你提到的万分之三(40万/13亿)这个日均感染率,从统计学角度看,确实比很多国家要低。但为什么大家会觉得情况很严重呢?这背后有很多原因,需要我们深入去了解。

首先,基数庞大带来的绝对数字惊人。印度人口接近14亿,即使感染率不高,乘以这个庞大的基数,得到的绝对感染人数依然是天文数字。每天40万的感染者,这意味着平均每秒就有4到5个人感染。在如此巨大的数字面前,即便是低感染率,也意味着有大量的人正在经历疾病,甚至可能发展成重症。这种大规模的感染,即便比例不高,也会给医疗系统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

其次,医疗系统的承载能力和脆弱性。印度的医疗资源分布非常不均衡,城市和农村、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差距巨大。虽然绝对感染率不高,但当感染者数量迅速增加时,医疗系统很容易被挤兑。你可能会看到新闻报道中医院床位爆满、氧气供应不足、医护人员疲惫不堪的场景,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即使只有一小部分感染者需要住院治疗,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这一点点“小比例”也可能压垮当地的医疗系统。尤其是在疫情爆发的某些区域或特定时间段,当地的医疗体系可能根本无法应对激增的病例。

第三,检测能力和实际感染率可能存在差异。虽然官方公布的感染率是万分之三,但我们很难百分之百确定这个数字就完全反映了真实情况。检测能力、检测的普及程度、报告的及时性等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数据。在某些地区,由于检测资源有限或者统计上的延迟,实际的感染人数可能比公开数据更高。如果实际感染人数比我们看到的要多,那么真实感染率自然也就更高了。此外,一些无症状感染者可能没有被统计在内,他们虽然不出现症状,但仍然具有传播能力,这使得疫情的控制更加困难。

第四,死亡率和重症率带来的恐慌。即使感染率不高,但如果重症率和死亡率也随之升高,那么情况就会变得非常严峻。尤其是在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很多本可以救治的生命可能因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逝去。印度在疫情高峰期,火葬场日夜运转、尸体堆积的画面令人心惊,这些都是死亡率上升的直接体现。公众看到这些惨状,自然会认为疫情非常严重。我们需要区分“感染”和“死亡”,一个低的感染率不等于低的死亡人数,尤其是在医疗挤兑发生时。

第五,疫情的区域性爆发和突变的可能性。疾病的传播往往不是均匀的。可能在印度某些邦或城市,疫情出现了局部的大爆发,感染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区域性的严重情况,即使在全国平均值看起来不高时,也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担忧。同时,病毒的变异也可能导致传染性更强或致病性更高的变种出现,这会改变疫情的走向,使得原本看起来不严重的形势急转直下。

第六,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印度是一个人口密度大、社会交往频繁的国家,人口流动性也很高。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病毒的传播速度可能会更快。此外,一些传统的宗教集会或节日活动,如果未能有效控制,也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超级传播事件。这些因素都会加剧疫情的传播,即使从比例上看,每天的感染人数也显得尤为触目惊心。

总而言之,虽然印度日均感染率从数字上看似乎不算高,但考虑到其庞大的人口基数、医疗系统的脆弱性、检测能力的局限性、重症率带来的直接威胁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复杂性,公众对疫情感到担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一个“万分之三”来衡量一切,而是需要更全面地审视疫情对当地社会和民众生活带来的实际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他每天检测也就200万,还都是快筛,都有20%的阳性率。

如果仔细观察国内的输入病例的话,会发现,这些确诊的输入病例,平均要检测3次左右,才会确诊。而我们用的检测方法,比印度用的快筛要准太多了。

阳性率20%,意味着实际上来检测的一半以上都是感染的,其中20%在病毒载量最高的时候,然后被检测出来。

其他80%,其中至少一半也不是真阴性,而只是检测的时候病毒载量没到喉咙口,没检测出来罢了。

除了检测的200万人以外的13亿人,也不是没病了,只不过是没有足够检测资源给他们检测罢了。真去按中国标准检测一遍,那确诊就以亿计算了。

user avatar

1是印度数据向来是一本糊涂帐,说是40万,真实400万未可知。

2是印度根本没有组织力、控制力及医疗能力,别国检测目的要么是为了治疗、要么是为了隔离,印度检测后隔离和治疗效果都不明显,倒霉的继续使者,为害的继续为害。

3是即使比例不是问题,但印度的基数太大,基数越大,意味着变异概率大增。现在说是已经检测到3500多种来自印度的变异,有的国家90%以上的新增病例是来自印度。印度这么发展下去,早晚拖累死其他国家。

尼泊尔已经被印度沦陷了。

4是世界上很多传染病最后的出现地都是在印度,大概率新冠也是一样。

5是境外各国抗疫都是政治挂帅。印度是美欧的开心果,印度疫情失控,美欧到时自恃有疫苗,会放任印度新型变种病毒向世界各地蔓延,全球新一轮危机在所难免。

user avatar

这就是体量差异啊。

举个例子,武汉的感染人数,大约也在万分之三到五这个水平。而且从后面的抽查抗体比例来说,据说5%-6%的人都有抗体。从这比例数字来看,似乎和印度现在的差不多?

但是,问题在于分母不一样啊。武汉的分母是1000万,印度的分母是13亿。上百倍的差异,意味着对救援物资的需求量、救援团队的规模、救援系统的运作等等都是天差地别的。更极端一点说,假如不是新冠,而是某丧尸病毒,1000万人真要没救了,发狠了直接牺牲掉,那实施军事管制,严控边境,还是能做得到的。但是对着13亿人,难民潮一涌起来,冲都直接能冲垮你的封锁线。别说军管什么的,这么长的边境线,这个量级的军队大量快速部署,没几支军队能做得到——至少印度军队肯定没戏。

所以,去年武汉时,全国14亿人一起咬咬牙,能把武汉撑住。但现在的印度,哪怕中国全力去救,估计也没指望了。说得更极端点,如果印度现在的感染率平移到我国,也就是现在突然全国范围内各地都有万分之三的人感染,那所谓的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优势,实际上能有多大效果也很难说——因为各地谁都自顾不暇,根本没有多少余力,甚至可能自己都还指望别人救呢。

user avatar

数据不是这么玩的。

先歪一下。一年多前,国外疫情甫兴,跟家人朋友聊起来,说土耳其和海湾地区会成为下一个重灾区,当时土耳其总确诊量只有不到300例(次日增加到900多例),全球范围内来说,都是个很不起眼的国家,尤其是参考所谓人口比例,譬如题主所谓的“日均感染率”。

歪回来。人类不是沙丁鱼群,不是肩并肩活着的,因此,隔离有可能且有作用,也因此,关键不在于总感染率,而是区域感染率和区域散播率;即,要在这个国家划格子:用9B铅笔标记大区域,7B铅笔分省,5B分地区,3B分县,1B分乡镇,F分社区,2H分小区,4H分楼,6H分楼道或楼层,8H分家庭。

中国抗疫尽管曲折艰难,整体尚算顺利,但前提是,疫情以武汉为中心、绝大的部分感染者滞留在湖北附近。假设,只是假设,假设当时所有省份都如湖北,所有地区都如武汉,中国能这么顺利吗?想想咱当时都干了什么,兄弟省份集中资源支援湖北和武汉。假设都是湖北、武汉,那就自顾不暇。

再歪回来。给国家划格子,最小单位,8H家庭,基本可以无视其感染率,只要感染一个人,其他人就不必要报希望了:1、他得有症状,无症状感染者不会去检测;2、检测需要时间过程,出结果之前,除非他因特定因素与家人实现隔离,否则......。

然后,再放大范围。6H的楼道或楼层,4H的住宅楼,2H的小区,F社区,至少这个级别的格子,无症状或等待检测结果的人,会无休止地感染其他人。

也许你会说,他们可以主动隔离。这又牵扯到另一个问题,比如武汉某位作家一面哀伤人间疾苦,一面托关系走后门。没错,这是个资源挤兑问题。一旦自己所在区域出现问题,人们会绞尽脑汁把自己升级被优先保护的级别,有权势的利用权势去压迫,有财力的用金钱去收买,有人脉的去淘换人情。我听说呼吸机紧缺,提前预定,最终我没用上,没关系,只是真正需要的人也没用上而已。生死存亡,我管你?

资源挤兑的可怕之处在于,人们可以买空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盐巴。不需要的人没用上,需要的人更没得用,在极短时间内将资源利用率从80%降低到8%或者0.8‰。

这还只是其中一部分逻辑,且这些问题并非是不可修正的,但需要时间。比如,发生挤兑后,强制力干预,10天或20天后,资源利用率恢复到50%。可问题是,10-20天,得感染多少人?又将格子升级到何等水平?反正,3B分县感染是稳妥了。而印度的问题也正在这里,她不是集中于一省一城的疫情危机,而且全国范围内的疫情。

以上只是说了,资源挤兑状态下的上层作弊现象,可还有下层的逃避现象呢。早先说了,最初我对印度的防疫是持乐观态度的,非常积极的国家。但去年5-6月份左右,就对印度的数据丧失了信心,完全不符合曲线图的发展逻辑;或者说,印度的疫情曲线图可以作废了。该明显增长的时候没有实现明显的增长,不一定是官方刻意作假,但数据绝对不可信。背后的逻辑是,当时已经出现资源挤兑,上层稳定后,中下层的感染率应该显著增长,但没有。

原因也简单,当然还是资源问题。作为社会下层人士的我,而且生活在乡村地区,去乡镇、隔壁乡镇或县里去作检测,他们只是采集样本,地区或隔壁地区才负责鉴定,我收到结果需要时间,但核心问题是,我提供样本就需要排队,不确定排几天或几个月;后来,现场就可以鉴定了,但是:1、准确率不是100%;2、社区的人都在排队;3、于是,我想,千万不能让他们知道我怀疑自己病了;4、再于是,我只选没什么人的时候才去检测,或者我根本不去检测,我可不想丢了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

所以,不一定且不必要是官方刻意造假,但数据一定不可靠。因为:1、感染不等于确诊,说过很多次的,武汉确诊1.5万那天我是长舒一口气,疫情总算真正得到控制了;2、采集者的积极性和基于积极性的有效作为与被采集者的惰性、消极性和基于此的有效贡献,是乘法运算,最终兑现为倍数式的量变。

印度的日均感染率0.3‰?这要是在一年前的5-6月份,我的感觉会跟武汉确诊1.5万那天一样长舒口气,放现在,每日确诊量低于300万,就是扯淡。

user avatar

还是用武汉的例子把。疫情爆发那阵,还是很严重的,但数据确诊确显示增长并不快,原因还是开始检测能力跟不上,实际之中感染的人数远远超过每日能够检测的人数,才有了疑似仍然无法检测不得不居家隔离的情况。后面检测能力跟上了,能够全员核酸,这种确诊的数据才能保证真实。像瑞丽这种,四轮核酸下来,大概率不会有漏网之鱼。

印度能够保证全员核酸吗?用个段子吧,他每日确诊40万,是因为他就检测了40万。这才是最可怕的。

user avatar

印度的疫情,还在不断恶化中。

4月21日,印度新增确诊病例超过31.4万,轻松打破美国保持的记录,拿下世界第一。




大家还记得听到这个消息时的震惊吗?

殊不知,这才过去半个月,印度的新增确诊已经连续18天新增超30w,其中还有4天的新增连着超40万!

这样算下来,光这大半个月,就涨了近600万的新增病例(还没算水分)!



(图源:腾讯健康)

这600万确诊人数,赶上一大半以色列的人口了...





在印度,每分钟就有差不多两人死于新冠。啥概念呢?差不多当你看到文章这里的时候,印度那边就有个人刚刚去世...

最可怕的是,病毒一边让印度难以招架,一边已经悄悄把魔爪伸向了中国。




按理说,印度都“人间地狱Plus”了,国民应该会安分一点,但事实证明,大型集会不仅在开展,还在变本加厉地进行!

就在三天前,印度海得拉巴的上百号教徒聚集在清真寺集会祈祷



(放眼望去全是黑压压的人头,并且大多都没戴口罩)

如此疯狂的聚集,直接导致海得拉巴每天新增新冠确诊病例超1000例

信仰比生命更重要?目前看来是的。

5月8日有一位伊斯兰教的法官去世,成千上万的送葬人群密密麻麻挤满街道

图片里那片黑压压的白色,正是一群没有佩戴口罩并且未保持社交距离的人!




无知,在印度酿成了一桩桩惨剧。

CNN把镜头搬进了印度的一家医院里,这里有100多位病人躺在地上,绝望地等待着救助。





另一间临时组建的重症监护室里,密集地挤着20多个奄奄一息的病人,1.5米的安全距离成了奢侈。





几个大老爷们看到垂死的母亲,手足无措地哀嚎着。

这位母亲很快停止了心跳,但男人手还在不停地按压,他们祈祷着奇迹的降临。




等医生宣布死亡后的一个小时,这位母亲的尸体才被带走,因为整个医疗系统已经超负荷运转很久了,病人苦不堪言,医生更是筋疲力尽。


印度这短短25天内,已经有116名医生因新冠去世,医护人员终日生活在不断升级的恐惧之中,还有医生不堪重负选择了自杀





这个恐惧和压力是多方面的,因为人手紧缺,还没毕业的医生匆匆上岗,一头扎进医院便是连轴转的27个小时


不敢合眼,一旦睡一会儿睁开眼,就又有一位患者因为没等到床位而死亡。




前几天,印度患者家属敲开了重症监护室的门,却发现里面除了弥留的病人和已经去世的患者,居然没有一个医护人员?

家属愤怒的质问院方:你们这是犯罪!

询问之下才知道,医院在知道氧气即将耗尽后,就把自家的医护人员都藏了起来




是不负责任吗?倒更像是无奈之举。

毕竟,在疫情的冲击之下,印度医闹事件频发,家属的拳头重重地挥在心力交瘁的医生身上,疲惫的医生根本无法反抗。




人人自危的关头,哪还有什么尊严可言?

且不说医生的尊严了,被新冠夺走生命的那些死者的尊严,更是卑微到尘埃里。

一名逝去的印度地方法官,在等待火葬的时候被路边的野狗啃食




还有一些印度的医护人员直接把未火化的尸体丢进河里



(不知道是因为某种信仰还是资源紧张)


无独有偶,印度北方邦一条河流中也惊现数十具尸体





很难想象,这些新闻居然真实地发生在21世纪的今天。

其实说白了,酿成这些悲剧的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资源的短缺

可是不应该啊,明明世界各国都向印度伸出了援手,中国更是向印度提供了超5000台呼吸机,21569台制氧机,超过2148万个口罩,以及大约3800吨药品

哪怕是五一劳动节,中国的工人们还在加班加点给印度做制氧机



(中国驻印度大使孙卫东推特)

可是这些救命的医疗物资去哪了呢?

哦,原来因为印度政府的物资分配流程管理混乱,大量物资至今仍躺在新德里的飞机仓库里等待分发



也或许是因为,印度政府的精力现在都在牛身上

综合《印度时报》、美国《新闻周刊》5日报道,北方邦政府为了保护牛群,专门给牛和各类动物准备了血氧仪和测温仪




人道主义?还是靠边给“牛道主义”让让位置吧。




众所周知,此时的印度除了缺氧气,还缺疫苗,人们为了打上一针疫苗,抢得头破血流。




(印度安得拉邦纳拉萨拉奥佩特一个疫苗接种站)

殊不知,印度疫苗厂商CEO早就“跑路”到了英国




这么重要一个角色都跑了,印度总理莫迪应该急坏了吧?

错,他最近在忙着花18亿美元改建政府大楼呢。




面子工程不能丢,但一旦关系到国民安危的医疗卫生拨款嘛,却抠抠搜搜。

要知道,印度是全球公共医疗预算最低的国家之一,医疗卫生支出仅占GDP总额的1.26%

这么看来,印度总有一天会被莫迪给嚯嚯个干净。





当然,对内嚯嚯还不够,印度还时刻想着,如何将自己的病毒之光照耀到更多土地上。

这不,印度奥委会主席就催东京奥运会搞快点,因为他们的运动员已经做好准备。




打着“奥运精神”的幌子其实大可不必,毕竟变异病毒实在太过强大,哪怕还没开奥运会,东京也早在4月底就在当地发现了21例来自印度的双重变种病毒

并且,日本政府目前仍然允许来自印度人员入境。



日本不过是受到印度疫情波及的亚洲国家之一。

南亚、东南亚,都受到了印度疫情不同程度的波及...但论受影响最大的国家,中国是其一。




可以说在印度但凡有点资产的,都在盘算着如何逃离印度。

一家印度私人飞机租赁公司最近几周的订单激增了900%,其中有大部分印度人的目的地都是「度假胜地」马尔代夫




马尔代夫患新冠住院人数增3倍,而且从昨天的数据来看,马尔代夫新增病例已经过千,这和大阪的单日新增确诊人数相当,但它的人口只有大阪的六分之一,当地的医疗压力可想而知。



除了马尔代夫,那些或许携带病毒的印度人还四散着逃往其他周边国家。

目前,尼泊尔俨然成了“小印度”,确诊人数急速增长,每日新增病例是一个月前的57倍!





前几天珠峰大本营还爆发疫情,有至少17名登山者确诊



(登山者们密密麻麻的帐篷)

目前,具体感染人数并不可知,我们只知道大本营里人很多,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并且这其中还有中国人

如果珠峰的疫情一旦没被及时发现,病毒将跟随登山者被带到世界各地,想想都后怕...




尼泊尔其他地方现在也面临着床位、氧气告急的困境,火葬场更是不堪重负...



这个剧情是不是很熟悉?

这还没完,几乎同一时间,老挝也沦陷了,在过去的一个月中,老挝总病例数增加了2100%!




除了上述国家,新增病例呈极速上升趋势的,还有斯里兰卡、泰国、柬埔寨、印尼、蒙古国...

这些基本上都是印度无辜躺枪的邻居,但可别忘了,印度的邻国,很多也是中国的邻国,其中还有不少疫情反扑的国家是中国的接壤国!



病毒仿佛在我们中国人耳边说道:“你们已经被包围了。”所以,不要以为疫情离我们很遥远。

如何严实地关好防疫的国门,是我国当前需要面临的最大难关之一。

目前,不分地域、不分国籍的病毒,已侵入到了我国境内


4月17日,上海报告1例印度境外输入病例。

4月29日,健康浙江发布消息,新增确诊病例11例,其中10例是印度输入的变异株。

4月30日,据重庆卫健委发布,现有4例印度输入确诊病例。

5月1日,金华新增印度籍无症状感染者1例

5月7日,上海再度新增2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其中一人为印度籍船员
...


幸运的是,由于发现及时,以上病例全部都被及时发现和控制,但是如果有病毒携带者瞒报,事情就是另一种态势了。


一名印度男子在3月19日从迪拜飞往香港,并于大约一个月后的4月17日确诊,到确诊17天后才披露曾出席聚会

隐瞒了整整大半个月!在这期间病毒早已在香港蔓延开来





除了传染的菲佣行动范围广之外,这名印度男子还间接把病毒传染给了一个10个月大的婴儿,婴儿再把病毒传染给了其母亲

最恐怖的是,这名母亲,是一名小学老师...




香港正在大规模检测菲佣

虽然现在该男子和知情女友都已被捕,但病毒不会因此停止传播。



香港正处在非常危险的境地,而内陆又何尝不是四面楚歌呢?

或许,印度的疫情发展到今天,大家早已看麻了一波高过一波的确诊数和死亡人数。

但今天的文章也许可以给我们每个人都敲响一个警钟,一个国家疫情的沦陷,绝对不是一个自作自受、自生自灭的家务事,它或将波及到我们每一个人,当然,没人想看到这一天的到来。

印度这个国家正在创造一个史无前例的全球性灾难,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印度的疫情确实是个复杂的问题,不能只看一个数字来简单判断严重程度。你提到的万分之三(40万/13亿)这个日均感染率,从统计学角度看,确实比很多国家要低。但为什么大家会觉得情况很严重呢?这背后有很多原因,需要我们深入去了解。首先,基数庞大带来的绝对数字惊人。印度人口接近14亿,即使感染率不高,乘以这个.............
  • 回答
    最近我正好也关注了知乎上一些关于韩国和日本对中国看法的讨论,感觉确实挺有意思的,也跟你一样,有一种日本似乎比韩国更“亲近”中国一些的感受。这种感觉不是凭空来的,而是从一些细节和普遍的论调里慢慢浮现出来的。首先,从文化交流和民间好感度这个层面来看,日本确实呈现出一种更温和、更积极的姿态。你知道,日剧、.............
  • 回答
    4月14日,印度新冠疫情的数据确实触目惊心:新增确诊病例突破千例,累计感染人数也突破了万例大关。这个数字本身就足够令人担忧,尤其考虑到印度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其医疗体系面临的巨大压力。数据背后隐藏的现实首先,我们得明白,官方公布的数字往往只是冰山一角。在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在印度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 回答
    广州5月23日报告的确诊病例感染印度变异株(B.1.617.2,也就是Delta变异株),这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对当时的疫情防控形势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这次疫情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梳理:疫情的出现和初步报告: 时间点: 5月23日,广州市在例行核酸检测中发现了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其中.............
  • 回答
    好的,我来跟你聊聊那些在日式漫画画风下,却深深植根于印度文化的作品。这可不是件容易事,毕竟漫画这门艺术本身就带着鲜明的日本烙印,要将另一文化的精髓巧妙融入其中,需要作者相当的功力与巧思。要说最能体现印度文化元素的日本漫画,那 《圣斗士星矢》 绝对是绕不开的经典。虽然它是一部以希腊神话为主要背景的作品.............
  • 回答
    2017 年 8 月 28 日,印度宣布其军队将从洞朗高原撤出。这一事件标志着持续了 73 天的中印边境对峙终于落下帷幕。洞朗对峙是两国自 1962 年战争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军事紧张对峙,引发了全球的高度关注。事件的背景:洞朗高原位于中国、印度和不丹三国边界的交汇处。中国在洞朗修建公路,被印度视为对其.............
  • 回答
    印度经济的腾飞,确实让不少人联想到过去美国对日本的经济策略,以及当前中美关系的微妙之处。为什么美国似乎没有对印度采取类似的“遏制”手段,以避免其成为“下一个中国”?这背后牵扯着多重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以及战略考量的复杂交织。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当年美国“打压”日本的背景。那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
  • 回答
    日本此前曾表示,如果印度不参与,将不会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个表态无疑为当时复杂的地缘经济格局增添了更多变数。理解日本的这一立场,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深入剖析。首先,从经济利益角度来看,印度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经济增长潜力巨大的国家之一,其加入RCEP无疑会极大地提升协定的整体市场规.............
  • 回答
    抱歉,我无法为您提供关于“10月13日中国对印度足球赛”的评价,因为在我的知识库中,并未记录到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10月13日与印度国家男子足球队有过正式的比赛。足球比赛的日期和对手信息是公开且容易查询的。如果确实存在这样一场比赛,您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进行核实: 官方足球协会网站: 如中国足球协会.............
  • 回答
    日本咖喱和印度咖喱,这两种咖喱虽然名字里都有个“咖喱”,但实际上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美食体验。要说它们有什么区别,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咱们就挑最关键、最能体现它们各自灵魂的几点来说道说道。一、 香料的“质”与“量”——味道的基石这是最根本的区别,也决定了它们从舌尖触碰的那一刻起就走向了不同的.............
  • 回答
    日本公布 420 亿美元的印度投资计划,这笔庞大的投资背后蕴含的信息相当丰富,值得我们深入剖析。这不仅是两国经济合作的里程碑,更可能为印度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并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产生微妙影响。投资领域和侧重点:首先,最引人关注的是这 420 亿美元将主要投向哪些领域。考虑到印度目前的发展重点和日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政治、经济和地缘战略等多个层面。简单粗暴地说“日本为什么不侵略印度”有点过于简化了,因为历史进程是复杂的,各国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孤立的。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解析为什么历史上日本没有(或者说在现代意义上没有)大规模地“侵略”印度,以及为什么这种可能性在当时及后来.............
  • 回答
    2019年9月26日,一加在印度发布了备受瞩目的7T系列手机和一加电视Q1系列,这两款产品都承载着一加一贯的“不将就”的品牌理念,在当时的市场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这两大系列在发布时的亮点与不足。一加7T系列手机:性能与影像的全面升级一加7T系列主要包含了一加7T和一加7T Pro.............
  • 回答
    2016年2月6日,印度海军在维沙卡帕特南港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阅舰式,名为“President’s Fleet Review”。这次阅舰式是印度海军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一次展示其现代化海军实力和战略抱负的绝佳机会。阅舰式的背景与意义:首先,需要理解这次阅舰式的背景。印度海军一直在努力提升其区域影响力,并.............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非常重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辨别主流媒体对其他国家的报道是否真实,确实是一项需要技巧和努力的功课。这不仅仅是关于对特定国家的了解,更是关于培养一种批判性的信息接收能力。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为你展开说一说,希望能让你觉得这篇文章有血有肉,而不是一篇生硬的机器生成文本。首先,我.............
  • 回答
    如果当年日本选择入侵印度而非中国,那将是一场截然不同的二战历史。这不仅仅是战场地点的改变,更是地缘政治、战略目标以及最终结果的巨大分歧。一、 日本的战略考量与目标转变首先,我们得理解日本当年的核心战略目标。他们想要的是“大东亚共荣圈”,一个由日本主导的、摆脱西方殖民统治的亚洲新秩序。中国,由于其庞大.............
  • 回答
    印度社会底层民众对自身与发达国家(如日本、澳大利亚)普通人之间差距的认知,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很难用一个简单的“知道”或“不知道”来概括。他们的认知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教育水平、信息获取渠道、社会接触、生活经历以及对“落后”和“发达”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信息获取渠道”在印度社会.............
  • 回答
    印度中央统计局于11月2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7月至9月)印度经济同比下滑了7.5%。这个数字无疑给正在复苏中的印度经济泼了一盆冷水,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下滑的幅度及其意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首先,这个下滑意味着什么? 经济衰退的持续: 这是印度经济连.............
  • 回答
    关于日本为何最终同意在印度不加入的情况下签署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其中确实包含了一个颇具战略性和现实主义的考量过程。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并不是简单的“回心转意”,而是在一系列复杂的国内国际因素推动下,做出的一种权衡选择。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RCEP本身谈起,以及它对日本意味着什么。.............
  • 回答
    印度“充公黄金”政策的争议与影响(2016年12月8日)2016年12月8日,印度政府突然宣布了一项被媒体广泛称为“充公黄金”(Demonetisation of Gold)的政策,其核心内容是将面值500卢比和1000卢比的旧版纸币宣布作废,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将这些旧钞兑换成新钞,或存入银行账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