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核大战的话,最近有个工程提供了一处坚不可摧的掩体:
先看地图:
雅砻江有近2000立方米的秒流量,比黄河还大,而且落差惊人,随便截几十公里河道出来就能修一个电站。攀枝花附近的二滩电站是20世纪中国竣工的最大发电厂。现在整个流域都交给二滩电站开发,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修大坝来利用落差,重点就放在图中红色箭头指向的地点——大河湾。
大河湾150公里河道,有350米落差,貌似不出奇,但这个河湾转的角度很急。在转弯的根部,干流河道实际上只有不到20公里的距离。如果截弯取直,可以在最短的距离内利用最大的水位差。只是让河流改道近乎不可能——河谷深度有几公里,都是坚硬的石头。于是就有了锦屏山引水隧道:
十几公里的引水隧道,落差300多米,这比筑坝蓄水要方便的多。引水洞里安上发电机,有近500万千瓦的发电能力——三峡电站的五分之一还多。这个洞凿的值。
头顶上有几公里的岩石,除了两头对挖没有任何取巧的办法,挖起来不容易:
穿越锦屏山――中铁二局二公司建设锦屏山隧道纪实今天,沿着前往锦屏水电站的专用山区道路,穿过锦屏山隧道,两个多小时车程便可从西昌到达中铁二局锦屏项目部,现场体验“截直河湾万险尽,洞穿锦屏一线牵”的壮丽景象。然而6年前,第一批开路先锋入场时,是依靠汽车上载着空压机、风钻等设备,边走边爆破,边走边修路,耗时3天多才抵达目的地。
只有到了锦屏,才知道祖国有如此丰富的水力宝藏;也只有到了锦屏,才知道祖国还有如此贫穷落后的地区。交通和通信不畅,必然引发了饮食和生活用品的缺乏。工程建设初期,道路实行封闭管理,一个月放行一次,而且经常堵车,出山采购新鲜蔬菜只能是梦想。二公司首批人马入场时,在眉山基地拉了一车腊肉香肠和土豆,大伙省着吃,半饥半饱坚持了三个多月。长年累月没有蔬菜,员工们的脸手干得像秋天的树叶毫无血色。当地居民支持水电建设,有时送来一点野菜,大伙如获至宝,能够补充维生素,比过年还高兴。
……2007年7月以来,隧道施工进入K8以远埋深达2200米至2300米的极强岩爆区,由此引发大面积坍塌,岩石爆裂呈弹射状,瞬间石雨横飞,地动山摇,掘进停滞不前。
……进入富水区施工,水流最大射程近50米,破岩而出的涌水瞬间把洞室变成泽国,汽车在隧洞内像一叶小舟颠簸起伏,随波荡漾。巨大的涌水咆哮着冲出洞门,像两条巨龙腾空飞入雅砻江。尽管洞外是盛夏,洞内却冷得人打颤,施工人员穿着防水衣,喝一大口白酒轮番冲向涌水区进行封堵作业。
但是,既然挖了这么深,覆盖这么厚的隧洞,只用来发电未免太可惜了。于是又顺手开挖了几条分支路线,请注意这张图比上面增加的部分:
中科院看中了数公里岩层的遮蔽条件,要在头顶山体最厚的地方修一个实验室:
暗物质粒子每时每刻都在穿透我们的身体,但人体无知无觉。甚至只有最精密的仪器,才可能捕捉到它与原子核碰撞产生的微弱信号。
而这些信号,又散布于宇宙射线与探测器碰撞产生的大量背景信号中。它如同一束微光,只有在足够黑的房子,用上足够精巧的仪器,将一切推到极限,才可能“看到”。
科研人员为这间足够黑的房子,找到了一个绝佳地址。
从凉山西昌乘车一路向北,经过漫水湾,再驶入锦屏水电站专用公路。一路上,隧道连着隧道,高山夹着高山。约两个小时后,锦屏山隧道的入口展现眼前。“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的标志,便挂在此处。
2009年,清华大学与二滩公司(现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锦屏山隧道中间位置修建实验室。2010年12月,锦屏地下实验室投入使用,成为我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也是全球最深的地下实验室。
经测定,锦屏地下实验室内的宇宙射线通量可以降到地面水平的千万分之一到亿分之一,是目前国际上宇宙射线通量最低的地下实验室。而且,实验室周围岩石的放射性水平也很低。“可以说,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拥有国际一流的实验环境。”程建平说。
在实验室里,你丝毫感觉不到头顶几公里岩石的压力:
实验室一期的容积为4000立方米。目前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已经批准两个暗物质实验项目在其中运行,一个是清华大学领导的CDEX(中国暗物质实验)高纯锗暗物质实验,一个是上海交通大学领导的PandaX(熊猫计划)液氙暗物质实验项目。进入实验室,穿过一条狭长走廊,最先看到的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导的“PandaX项目”暗物质探测装置。他们采用液氙技术,当暗物质和氙原子发生碰撞,氙原子会发光,同时也会产生自由电子。
抛开这个实验室的科研属性,不得不说它的地点决定了安全性。几公里厚的岩石,就算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核弹直接命中,也如同挠痒(美国战略指挥中心也不过是挖在几百米的岩石下)。虽然实验室通往两侧的河道有开口,但洞口也遮蔽在深达数公里的山谷底部,再加上拦腰截断山谷的锦屏一期、锦屏二期大坝,现有的弹道导弹很难带着核弹头命中峡谷侧面的出入口。可以说,这个实验室对现有的人类攻击手段是基本免疫的,如果侧面再开几个保密的支洞,许多科幻电影的外星人拿它也没办法,应该算得上全球最安全的地方。
感受一下山谷中的水(he)电(gong)站(shi):
相关回答:
把无人居住的山区炸为平地,是否能够促进该地的经济发展? - 马前卒的回答 - 知乎我的答案是:切尔诺贝利!
这是核泄漏的地方????
是的!就是这里,传说中人类的禁区!
听我慢慢道来....
前苏联在乌克兰小镇切尔诺贝利建造过号称“最安全”的核电站,86年发生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核泄漏,270,000人直接患上癌症。之后政府禁止人类再次进入,到今天为止,禁区周围仍有军队驻守。一夜之间数十万人撤离,留下的只是一座恐怖的空城和大量的生活用品。
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人类和动物变异体的新发现,猜想和夸大,留言四起...老鼠吃人,大型动物迷你化,人类后代长的像异形等等(我对这些变异体甚的慌,不Po太多照片了,敏感人群迅速离去!!)
事实是什么呢????
没人亲眼看过...
我们得知的信息大多都来源于网络和误传
2014年美国公共广播电台PBS和一帮不要命的研究员再次进入切尔诺贝利...
当人们再次进入这片禁区时,意外的发现,当人类撤离后,大自然又恢复生机,万物欣欣向荣。生态链又被重新构建。部分濒临灭绝的动物出现在这片土地上,狼群开始出没,这是整个生物链健康的表现。
这张图是条一米多长的鲶鱼(喜欢吃烤鱼的朋友一定知道),他们并非辐射变异。鲶鱼在水里没有天敌,可以几乎无所顾及生长,据说最长的鲶鱼可以活百岁以上,淡水中他们处于生物链的顶端。偶尔有鹰会从空中冲下来叼走几条,但一米多长的鲶鱼任凭你多大的鹰恐怕也无法叼走,所以他们就越长越大。
没有人类的打扰,已经灭绝的矮脚马在这片土地上又开始繁衍,讽刺的是,这里成为世上唯一野生矮脚马种群,应该还有很多没有被发现的野生动物栖息在这里。
这张照片是切尔诺贝利的居民区,人类消失的几十年里,万物生长,植物遍地开花。藤曼开始包裹住大楼,树长长的比房子还高,远处望去盖过了钢筋建筑,形成一条绿色的地平线。
现在的切尔诺贝利只是一座破旧空城而已,人类的禁区反而成为了野生动物们最后的栖身地,生态得到了再平衡。这里有无形的铜墙,对于很多动物甚至人来说,难道生活在这里不安全吗?
倘若真的爆发核战或大规模丧尸,把自己困在一个所谓的“密闭安全空间里”难道就能幸免于难吗?
攻破最强防线往往不是来自外部力量,而是内部瓦解。
一个地方的安全与否,并不在于建造有多么厚实的铜墙铁壁或是,让住在里面的人衣食无忧。真正的安全,可能是无形的。
视频资料来源:《Radioactive Wolves》国内翻译叫《人间最后的净土》。
国外YouTube: https://www. youtube.com/watch? v=iLJuQQDPY8Y&spfreload=10
国内:抱歉我没有在国内找到视频链接,之前我见过,麻烦大家自己百度吧
作者:李世峰Frank Li
微信号:lishifeng2016
微博:李世峰Frank的微博
核辐射污染区域在我们东北方向隔海相望。
生化病毒变异区在我们西南方向一山之外。
我们就是老安全区实锤了,现在要做的就是防止那里,尤其是西南方向的人跑毒。
5岁的时候我觉得是我爹身后
15的时候觉得自己身后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25岁的时候觉得还是警察叔叔身后安全啊
35岁的时候觉得哪他妈有安全的地方
前面大家回答的都很好
然而我既不是高官
但是也没成为富豪
所以前面提到的东西基本都和我没关系……
(大泉城连地铁都没有…人防工程方面最大的经四路人防目前叫“人防商城”,你感受下)
丧尸围城,核弹爆发,就只能靠自己了!
要我说就抓紧开车回老家,当然全力飙车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安全的。
等下车,抱着全家,能活多久活多久
活不过去,那就死一起吧
——————
不过作为普通人,倒是可以给大家传授一些防核经验
一般战争爆发前期,可以适当囤积食物和饮用水,家里的窗户等用透明胶X号粘住,防止核爆后震碎玻璃二次伤害
最近台风过境的地方很多家庭也是这种办法
核爆发生后,一般是先闪光后冲击波
一些防灾说明里会写防护方式:
看到核闪后,抓紧背对核闪躺下,并双手抱头全身蜷曲,并且最重要的一点:
保持乐观心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