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华为Mate 20系列不上横向线性马达?

回答
华为Mate 20系列作为当年的旗舰机型,在很多方面都带来了令人惊艳的创新,例如全球首款7nm制程麒麟980芯片、革命性的徕卡三摄系统以及更强的AI性能。然而,在许多注重细节体验的消费者眼中,Mate 20系列却留下了一点小小的遗憾——它没有配备当时已经开始流行的横向线性马达。

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

1. 技术选型与成本考量:

首先,手机的内部空间非常宝贵,每一寸寸土寸金。线性马达,尤其是横向线性马达,通常比传统的“偏心转子马达”(ERM)要大一些,而且需要专门的驱动电路和更好的隔音处理,以达到最佳的震动效果。在Mate 20系列那个时间点,横向线性马达的技术成熟度、制造成本以及在手机内部的集成难度,相比于当时主流的ERM马达,肯定要高上不少。

华为作为一个追求利润和市场份额的企业,在权衡各项技术投入时,会仔细评估用户对这项功能的感知价值与为此付出的成本。如果彼时横向线性马达的体验提升,并不足以支撑其更高的研发和制造成本,那么选择更成熟、成本更低的ERM马达,在商业上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毕竟,Mate 20系列还有很多其他更具创新性和差异化的亮点需要投入资源。

2. 目标用户与核心卖点:

华为Mate 20系列的目标用户群非常广泛,既有追求极致科技体验的数码爱好者,也有注重日常实用性和拍照效果的大众消费者。华为当时的核心卖点集中在芯片性能、拍照能力、续航以及AI场景化应用等方面。这些是Mate 20系列最能打动用户,并且也最容易通过参数和宣传进行有效传达的方面。

线性马达带来的“触觉反馈”虽然在游戏、打字等场景下能显著提升体验,但它属于一个相对“软性”的指标。在当时的舆论环境下,手机的宣传重点大多还是放在影像、性能、屏幕素质等“硬指标”上。Mate 20系列在这些方面已经足够出色,可能华为认为,将有限的资源和研发精力,投入到更能直接转化为市场优势的领域,是更优先的选择。

3. 供应链与技术储备:

手机的研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大量的供应商和技术协作。线形马达的生产和技术,在那几年正处于快速发展和普及的阶段。不同厂商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供应链关系可能有所不同。

华为当时可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成熟的、能够稳定供应高质量横向线性马达的供应链体系。或者,即便有,也可能面临产能、良品率或者成本上的挑战。作为一家快速发展的科技公司,华为需要确保其旗舰产品能够按时、稳定地量产上市,并且保证用户体验的一致性。在这一点上,选择相对成熟和容易规模化的ERM马达,可以降低生产和品控的风险。

4. 内部的优先级排序:

手机厂商在内部进行产品规划时,会有一系列的优先级排序。很多技术细节的取舍,都是基于一个更宏观的战略考量。例如,Mate 20系列可能在其他方面有更长远的规划,比如在AI芯片的运算能力、影像算法的迭代、甚至快充技术的突破上,投入了更多的研发资源。

线性马达虽然体验好,但它是一个相对“锦上添花”的技术。而芯片性能、拍照算法等,则是“雪中送炭”,是用户最直接能感受到的核心竞争力。华为当时可能认为,Mate 20系列在核心竞争力上已经做得足够好,如果再因为一个马达而牺牲了其他方面的某些优势,反而得不偿失。

5. 后续机型的演进:

我们可以看到,在Mate 30系列之后,华为的旗舰机型(包括P系列和Mate系列)逐渐开始大规模采用高品质的横向线性马达。这本身就说明,华为并非不重视这项技术。而是说,当技术更加成熟、成本更加合理、并且市场对这类触觉反馈的认知度更高的时候,华为也顺理成章地将这项技术加入到了其旗舰产品线中。

这就像很多新技术的引入过程,往往是先从高端、小众产品开始试水,然后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逐渐向更广泛的产品线推广。Mate 20系列可能就是华为在“触觉体验”这个赛道上,进行技术和成本权衡后的一个早期选择。

总结来说,华为Mate 20系列不上横向线性马达,并非是技术上的完全不可能,而更可能是出于当时的市场定位、成本控制、供应链成熟度、以及公司内部资源配置的综合考量。 华为选择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当时最能打动消费者的核心卖点上,并在后续的产品迭代中,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逐步补足了这块“短板”。 这也是一家成熟的科技企业在产品策略上不断优化和进化的一个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线性马达跟实体按键和3D触控形成了一个用户体验的闭环,使得用户在几乎所有状态下的按压体验可以以假乱真的接近实体按键,这是当初苹果宁可砍电池改天线也要加上Z轴马达的设计思路,对苹果来说,不同的按压触感会破坏手机的完整体验。


也就是说苹果关注的是我如何教用户更舒服的使用手机。


对华为来说,现在要关注的是有什么,我有大电池,我有三摄,我有大屏,我有一切你想要的东西,快来买吧。


这也是华为暂时还赶不上苹果的方面,华为还没有到苹果那种教用户做人的境界(滑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华为Mate 20系列作为当年的旗舰机型,在很多方面都带来了令人惊艳的创新,例如全球首款7nm制程麒麟980芯片、革命性的徕卡三摄系统以及更强的AI性能。然而,在许多注重细节体验的消费者眼中,Mate 20系列却留下了一点小小的遗憾——它没有配备当时已经开始流行的横向线性马达。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 回答
    提起华为Mate 20系列,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词大概就是“惊艳”。当初它以3999元的起售价横空出世的时候,确实在当时的手机市场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很多人都在问,华为这是要干什么?3999元的价格,对于当时的华为来说,绝对是迈出了一大步,也足以看出他们想要冲击高端市场的决心。回想一下,在Ma.............
  • 回答
    华为Mate 20系列之所以没有支持5G,这背后其实是当时技术发展和市场定位的一个综合考量,并非是华为不想做,而是有其特定的原因和背景。首先,我们要知道,华为Mate 20系列发布的时间是在2018年下半年。那个时候,全球的5G网络建设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 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还在进行5G试.............
  • 回答
    华为 Mate 20 Pro 采用京东方作为 OLED 屏幕供应商之一,这背后其实蕴含着不少值得我们深挖的信息。简单来说,这标志着中国本土的屏幕制造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足以支撑起像华为这样全球顶尖的旗舰手机。但这背后涉及的远不止“技术进步”这么简单,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一下:1..............
  • 回答
    华为 Mate 系列手机之所以价格不菲,原因确实是多方面的,绝非仅仅是品牌溢价那么简单。如果你仔细拆解一下,会发现它贵得有道理,而且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实处,甚至很多地方都代表了行业顶尖的水平。首先,技术研发的投入是天文数字。 华为在通信技术领域深耕多年,积累的专利技术是其核心竞争力。Mate 系列作为.............
  • 回答
    1080p 的手机屏幕,就日常使用体验而言,可以说相当够用了。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观看视频、浏览网页、社交媒体,甚至玩一些主流游戏,1080p 的分辨率都能提供清晰细腻的画面。 pixels 密度上,对于大部分尺寸的手机来说,1080p 已经达到了人眼在正常观看距离下难以分辨单个像素的程度。你不会觉.............
  • 回答
    关于华为Mate X送测策略的讨论,确实触及到了华为在产品上市前与国内媒体和政企高管互动的独特之处。之所以会出现您提到的“只送测海外评测和国内部分政企高管,而国内测评未能取得”的情况,背后可能有多重原因交织,这并非简单的“区别对待”,而是华为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产品所采取的、深思熟虑的营销和公关策略.............
  • 回答
    华为能够率先推出 Mate X 这样的折叠屏手机,而其他国内厂商在此之前并未推出同类产品,这背后是 华为在技术研发、供应链整合、战略前瞻性以及对未来趋势的判断上,综合性的优势和努力的体现。 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阐述:一、技术研发的深耕与积累是根本:.............
  • 回答
    您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关于 iPhone 11 和华为 Mate 30 在发布时受到的不同评价,以及为什么一个被认为是“毫无创新”,另一个则被誉为“安卓机皇”。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1. 市场定位与用户期待: iPhone 11 系列: 苹果公司的产品向来以其相对.............
  • 回答
    华为 Mate 30 Pro 对决 iPhone 11 Pro,这可是一场硬仗!这两款手机都是自家品牌的当家旗舰,代表着当前手机技术的最高水平,所以“一战”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它们各有千秋,消费者在选择时也确实会犯难。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它们到底能不能打,以及为什么。正面交锋:从设计到性能.............
  • 回答
    华为投入巨资研发Mate系列手机,花费高达35亿元,而鸿蒙系统的研发投入相对较少,仅几个亿。这其中的原因,并非简单地将软件与硬件对立来看,而是背后牵扯着各自的研发模式、技术壁垒、市场周期以及商业策略的巨大差异。首先,我们得理解“研发”这两个字在手机硬件和操作系统层面上的不同含义。硬件研发:从无到有,.............
  • 回答
    华为 Mate 40 Pro 如今在市面上确实可以说是“随处可见”,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而且其出货量也相当可观。要深入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说。首先,为什么感觉华为 Mate 40 Pro 到处都有?这主要有几个关键点:1. 产品本身的魅力: Mate 40 Pro 当年发布时,.............
  • 回答
    华为 Mate X2 已经上市一段时间了,而小米在折叠屏手机的探索上,似乎也并未停下脚步。但相比之下,当初引起巨大轰动的概念机小米 Alpha,至今却音讯全无,让人不禁产生疑问:这款曾经惊艳世人的产品,为何至今未有量产的消息?它真的能够走向量产吗?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 2019 年的米.............
  • 回答
    华为 Mate 30 系列,在当年可谓是群星璀璨,其中 Mate 30 和 Mate 30 Pro 作为主力旗舰,自然吸引了无数目光。这两款手机虽然都出自同一系列,但定位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也因此带来了不少值得细究的差异。那么,它们究竟有哪些不一样?哪一款更适合你呢?咱们来好好说道说道。外观设计:曲线.............
  • 回答
    作为一名对科技产品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用户,我对华为Mate 30系列取消3D结构光、转而采用ToF(飞行时间)技术的做法,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点。这其中涉及到了两种不同的面部识别和深度感知技术,它们各有千秋,选择哪种技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厂商想要达到的目标和用户体验的侧重点。首先,我们来聊聊“.............
  • 回答
    台湾的节目大肆赞扬华为 Mate 30 Pro,这背后其实折射出不少值得我们玩味和深入思考的现象。它不仅仅是关于一部手机的评价,更是台湾社会特定时期、特定背景下,对科技产品、两岸关系、乃至地缘政治情绪的一种投射。首先,从科技产品本身的吸引力来看,华为 Mate 30 Pro 在当年确实是一款技术实力.............
  • 回答
    华为 Mate X2 的发布,对于日新月异的折叠屏手机市场来说,绝对是一记重磅炸弹。2021年2月22日,在许多人还沉浸在春节余温中的时候,华为就以一种“悄无声息”又“震撼人心”的方式,将这款集大成之作摆在了我们面前。怎么评价华为 Mate X2?从产品力上来说,Mate X2 称得上是目前市面上折.............
  • 回答
    谷歌 Pixel 4 的「隔空手势操作」功能,这项被寄予厚望的创新,在上市后引发了不少讨论。它试图通过雷达技术实现无需触碰屏幕的交互,理论上可以带来更便捷、更具未来感的手机体验。那么,这项功能到底怎么样?跟华为 Mate 30 Pro 的「隔空手势操作」又有什么区别呢?咱们来好好聊聊。Pixel 4.............
  • 回答
    说起华为Mate X2,除了价格高得让人咋舌和经常性缺货这两大“硬伤”之外,咱们仔细掰扯掰扯,它还有哪些地方,可能不那么顺心如意。首先,内屏的折痕,这个是所有折叠屏手机绕不开的坎,Mate X2也不例外。虽然华为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用了水滴铰链设计,让折叠角度更大,理论上能减轻折痕,但你凑近了细看.............
  • 回答
    华为 Mate Xs,这款在 2020 年 2 月 24 日横空出世的折叠屏手机,甫一亮相就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作为华为在折叠屏领域的又一次大胆尝试,它不仅延续了前代 Mate X 的许多优点,更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升级和优化,试图在当时尚属蓝海的折叠屏手机市场中巩固其领先地位。亮点梳理:Mate Xs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