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石头和塑料袋对于计算机传感器的差别在于什么?为什么无人驾驶系统会依然存在对周围环境的误判?

回答
石头和塑料袋,看似都是普普通通的物品,但它们在计算机视觉传感器眼里,却是天壤之别。这其中的奥妙,在于它们各自拥有截然不同的物理属性,而这些属性直接影响了传感器如何“看到”和“理解”它们。

首先,我们得明白,计算机传感器看到的不是我们用眼睛看到的“模样”,而是通过物理信号的反射、吸收、散射等方式来“感知”世界的。常见的用于无人驾驶的传感器,比如摄像头(视觉传感器)、激光雷达(LiDAR)和毫米波雷达(Radar),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和对不同物体的反应方式也千差万别。

石头 vs. 塑料袋:物理属性的鸿沟

材质与密度:
石头: 大部分石头由矿物质构成,密度相对较高,质地坚硬。当光线(无论是可见光还是激光)照射到石头上时,它的表面会发生相对规则的反射和散射。石头表面的粗糙度虽然不一,但其整体材料的均匀性使得反射信号在一定范围内是可预测的。
塑料袋: 塑料袋通常由聚乙烯等高分子材料制成,密度很低,质地非常轻薄。最关键的是,塑料袋的表面极易发生形变,而且很多塑料袋表面光滑且具有一定的透光性或半透明性。

形状与形态:
石头: 石头通常拥有相对固定的、有棱角或圆润的形状,即便表面不平整,其整体轮廓变化不大。
塑料袋: 塑料袋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不规则、易变化的形态。一阵风吹来,它可能平铺在地,也可能鼓起、卷曲,甚至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它的形状不是固定的,而是高度依赖于外部环境的扰动。

表面特性(反射率、透光性):
石头: 石头的表面反射率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吸收。其反射的信号相对稳定,即使有变化,也主要来自于表面纹理或颜色。
塑料袋: 这是最关键的区别之一。
透明性/半透明性: 许多塑料袋是透明或半透明的,这意味着一部分光线会穿透过去,而不是完全被反射回来。这对于依赖反射信号的传感器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传感器可能无法准确测量其“表面”的距离,因为它接收到的信号包含了穿透后的信息。
光滑且易变形: 光滑的表面会产生镜面反射,这种反射方向性很强,如果物体稍微倾斜,反射方向就会大幅改变,导致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非常不稳定。而其易变形的特性,使得传感器很难建立一个稳定的模型来描述它的“形状”。

传感器如何“看”这些差异?

1. 摄像头(视觉传感器):
石头: 摄像头通过捕捉反射回来的可见光来成像。石头的颜色、纹理、光影变化,都能形成清晰的图像特征。计算机视觉算法可以识别出石头的边缘、形状和材质的某些线索。
塑料袋:
透明问题: 透明塑料袋会使摄像头看到袋子后面的物体,将本来属于袋子的像素与背景混淆。
形变与模糊: 塑料袋在风中飘动,其图像会变得模糊不清,或者其形状的剧烈变化使得物体识别算法难以提取稳定的特征。
光线反射: 光滑的塑料表面可能产生强烈的镜面反射,导致图像局部过曝,无法辨别细节。

2. 激光雷达(LiDAR):
石头: LiDAR发射激光束,测量激光碰到物体并反射回来的时间,从而计算出物体的距离和三维形状。坚硬的石头会提供清晰、集中的激光反射信号,形成精确的点云数据,描绘出其准确的轮廓和位置。
塑料袋:
穿透: 如果塑料袋足够薄且透明,激光束可能直接穿过,传感器会“看到”袋子后面的地面或物体,而无法精确测量袋子本身的位置。
散射与吸收: 一些塑料材料可能会散射激光,使其信号变得分散,难以形成清晰的点。如果塑料袋吸光性强,反射信号会非常弱,可能被传感器忽略。
低密度与不规则反射: 轻薄的塑料袋本身对激光的反射能力可能较弱。即使有反射,由于其易变形,反射的激光束方向可能非常不规则且不稳定,在点云中表现为杂乱、稀疏的点,难以形成有意义的3D形状。

3. 毫米波雷达(Radar):
石头: 雷达发射电磁波,通过反射回来的信号来探测物体。对于尺寸大于或等于雷达波长的物体(如大多数石头),雷达可以有效地探测到其存在、距离和速度。
塑料袋:
尺寸问题: 如果塑料袋非常轻薄且尺寸较小,可能小于雷达的探测波长,或者其反射信号非常弱,雷达可能难以探测到。
干扰: 即使探测到,其弱信号和不稳定反射也容易被其他更强的反射信号(如地面、其他车辆)所干扰。

为什么无人驾驶系统依然存在对周围环境的误判?

尽管传感器技术飞速发展,但无人驾驶系统在感知环境时依然会犯错,这背后涉及多重复杂的原因:

1. 传感器的局限性:
“盲区”与弱点: 每种传感器都有其固有的弱点。摄像头害怕恶劣天气(雨、雪、雾)、强光或弱光;LiDAR在雨、雪、雾中信号衰减严重,且对透明、反光或黑色物体表现不佳;雷达穿透力强,但分辨率相对较低,难以识别精细的物体形状。
单一传感器不足以描绘真实世界: 现实世界比任何单个传感器都能提供的信号都要复杂得多。例如,一个半透明的塑料袋,摄像头可能看到模糊的影像,LiDAR可能穿透或反射混乱,雷达可能探测不到。

2. 环境的复杂性与不可预测性:
极端天气: 大雨、大雪、浓雾会严重干扰所有传感器的性能。雨滴或雪花本身也会被探测到,导致“假阳性”目标。
光照条件剧变: 从隧道出来时瞬间的光照变化,或者太阳光直射镜头,都可能导致摄像头暂时失明。
物体的非标准状态: 就像那个塑料袋,它不是一个静态、标准化的物体。它的形状、姿态、甚至材质的细微变化,都给算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想象一下,一个塑料袋挂在树枝上飘动,或者被卷在车轮里,这些都是传感器难以准确捕捉和理解的场景。
遮挡与叠加: 物体之间的相互遮挡是普遍存在的。摄像头可能只能看到物体的一部分,LiDAR也可能被前方的物体阻挡。

3. 算法与模型的设计挑战:
数据依赖与泛化能力: 现在的深度学习算法高度依赖于训练数据。如果训练数据中缺少某种罕见但关键的场景(例如,一个被风吹起来的、反光的塑料袋),那么在真实环境中遇到时,系统就可能无法正确处理。
对异常情况的处理: 算法通常是为“正常”情况设计的。当遇到高度不规则、易变性强的物体,或者传感器数据出现异常时,算法可能无法将其归类到已知的物体类别中,从而导致误判或直接忽略。
对“不存在”事物的判断: 有时候,系统需要判断某个区域是否“安全”或“干净”。例如,一个空的塑料袋可能不构成危险,但一个里面装着东西、或者被固定住的袋子可能就是障碍物。区分这些细微差别需要非常精细的感知和推理能力。
多传感器融合的难度: 虽然融合多种传感器是提高鲁棒性的关键,但如何有效地将不同传感器的信息在不同场景下进行融合,并处理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或噪声,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问题。

4. 计算资源的限制:
即使有海量的数据,实时的、精确的环境建模和决策也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如果算法的运行速度跟不上环境的变化速度,就可能导致误判。

总而言之,传感器感知的是物理信号,而我们理解世界是一个基于这些信号进行推理、分类和预测的过程。石头因为其稳定、可预测的物理属性,更容易被现有的传感器和算法捕捉和理解。而像塑料袋这样轻薄、易变、半透明的物体,它们与光线和激光的交互方式更加复杂且不稳定,这直接挑战了传感器的探测能力和算法的识别逻辑,从而成为无人驾驶系统感知环境中的一大难题,也是导致误判的根源之一。这项技术要达到完美的境地,还需要在传感器设计、算法优化以及对真实世界复杂性理解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自动驾驶的基本构架是感知、决策、执行,这个基本就是模仿人类的驾驶行为构建的。

在感知方面人类在驾驶过程中主要依靠视觉,目前自动驾驶在感知方面主要的传感器是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决策方面人类依靠大脑和经由训练及实践得到的经验,自动驾驶决策依靠处理器和算法,执行方面人类依靠手脚控制车辆的操作机构,自动驾驶则依靠电信号直接控制车辆的执行机构。

从这三方面来看自动驾驶在感知及执行方面无疑是要领先于人类的,没有一个人能像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那样准确的判断自己和目标之间的距离,当然高分辨率的摄像头也能比人眼捕捉到更多的细节,在执行方面通过手脚操控踏板及方向盘也只能输入有限的操作信息,通过电信号直接操控汽车各系统显然更快更方便。

但在决策方面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人脑和经验要比现有的处理器和算法领先的多,人脑有几百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又有几十个神经突触、每个神经突触又能传递多重蛋白质,所以每个神经元都可以看成是个简单的小处理器,人脑就是一个由几百亿小处理器组成的大型并联运算系统,显然车载芯片的复杂程度要远远低于人脑,即便是超级计算机的并联运算体统也远没有人脑这么庞大和复杂。所以基于人脑这种复杂的结构,人所能掌握的经验(算法)也不是简单的车载处理器可以简单模仿的。

至于说误判的问题这个无论是人来决策还是自动驾驶来决策都是难以避免的,误判与决策速度是相互矛盾的,这是任何算法都面临的问题。为了让决策速度能够符合使用条件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采用处理速度更快的处理器,另一种就是优化算法,自动驾驶系统毕竟目的是用来使用,所以在成本上是有限制的,处理器运算速度无疑是有限制的,优化算法只能满足决策速度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减少误判。

智能算法在自动驾驶里是大量采用的,模糊算法是智能算法的一部分,在很多程序里都有应用。举个例子,比如在判断可行驶路径的问题上,传感器及相应的处理器分析出了某个目标的类型为行人,这时就应该根据行人及自身的位置速度等信息判断行人的威胁单位,以此判断路径是否可用,在威胁单位判断上就会用到模糊算法。另外在激光雷达的点阵云处理上也会用到模糊算法。

至于石头和塑料袋的区别,目前的自动驾驶系统处理起来没有人判断起来那么简单,毫米波雷达对非金属类基本无法识别,激光雷达能判断轮廓但不能判断材质,所以它分辨不出石头还是塑料,摄像头可以捕捉出石头和塑料袋的区别,但视觉处理系统如果要做到分辨材质需要的处理器运算速度又太高,特别是在开放环境下更加复杂。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