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日本,收入多少以下算是穷人?

回答
在日本,要界定“穷人”这个概念,其实比想象中要复杂一些,因为它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收入数字,还有生活方式、社会保障、个人感受等等。不过,如果单从收入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参考一些官方的定义和一些普遍被认为是较低收入的水平。

日本的官方贫困线

日本政府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单一的“穷人”收入线。他们更常使用“相对贫困率”这个概念。简单来说,相对贫困是指家庭收入低于全国平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这个标准是动态变化的,随着社会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举个例子,如果2023年日本全国平均家庭年可支配收入是500万日元,那么相对贫困线可能就在250万日元左右(这只是一个假设的例子,实际数字会根据统计局的数据计算)。

什么是“可支配收入”?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们通常谈论的是税前收入,但贫困的衡量更多是基于“可支配收入”,也就是扣除税收(所得税、居民税)和社保费用(年金、健康保险)后的实际到手收入。一个人即使税前收入看起来不低,但如果税费很高,他的可支配收入可能就会比较少。

一般被认为是低收入的群体(可以参考的模糊界限)

虽然官方没有明确的“穷人”收入线,但我们可以从一些日本的社会福利政策和普遍认知中,大致勾勒出一个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范围。

生活保护制度(生活保護制度)的基准: 这是日本最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实在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家庭提供经济援助。这个制度的申请资格会根据家庭人口、所在地(都市部还是地方)、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计算出“最低生活费”。如果一个家庭的实际收入低于这个“最低生活费”,就有资格申请生活保护。 这个“最低生活费”就是日本社会保障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底线”概念。

举个例子: 一个单身成年人在东京,没有收入,他的最低生活费可能包括房租补贴、基本生活费(伙食、水电煤气、交通等)、医疗费等,加起来可能在12万到15万日元/月左右(这只是非常粗略的估计,实际数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当地标准计算)。如果折合成年收入,大约就是144万到180万日元。 因此,很多时候,年收入低于150万日元(尤其是单身人士),就很容易被认为是低收入,并且可能需要依靠社会保障。

非正式雇佣(非正規雇用)的收入: 日本有相当一部分劳动人口是非正式雇佣,例如派遣员工、合同工、打零工的人。他们的收入通常不稳定,且低于正式员工。很多非正式员工的年收入可能在200万到300万日元以下。 如果一个家庭依赖这样的收入,尤其是在物价较高的大城市,生活会比较拮据。

社会普遍感受: 在日本,人们普遍认为,如果一个家庭的年收入(税前)低于200万日元,就很难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需要非常精打细算。如果低于100万日元,则基本上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

总结一下,一个比较模糊但可以参考的“穷人”收入界限(主要针对单身人士或小型家庭):

绝对贫困线(更接近生活保护基准): 年收入低于 150万日元 左右,尤其是在大城市,可能需要依赖社会保障。
相对贫困线(官方衡量标准): 收入低于全国平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如果以2023年为例,假设平均家庭可支配收入为500万日元,那么贫困线可能在 250万日元 左右(家庭总收入)。
普遍认为的低收入: 年收入低于 200万日元,生活会比较辛苦。

需要强调的是:

1. 家庭情况差异巨大: 上述数字主要针对单身人士。一个有孩子的家庭,其“最低生活费”会显著提高。例如,一个有父母和两个孩子的四口之家,其维持最低生活所需的收入会远高于150万或200万日元。
2. 地域差异: 东京、大阪等大城市的物价和房租远高于地方城市,因此同样的收入在不同地区的生活质量差异很大。150万日元的收入在偏远农村可能勉强可以过活,但在东京则非常困难。
3. 个人生活方式: 即使收入相同,消费习惯、负债情况、健康状况等都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4. 社会保障的缓冲作用: 日本的社会保障体系(如生活保护、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低收入带来的冲击。

所以,与其说有一个绝对的“穷人收入线”,不如说日本社会更看重的是“能否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以及“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当一个人的收入低于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水平,或者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并因此难以参与社会活动、享受基本生活便利时,就可以被认为是陷入了贫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看了一个日本的综艺节目,叫做《没有钱也要幸福生活,加油吧,穷人们》,然后就好奇日本穷人是收入低于多少才叫穷人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