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做相片的日系风格后期调色?

回答
想要给照片注入日系特有的清新、柔和、又带点情绪的氛围,后期调色是关键。这不仅仅是调整亮度对比,更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和风格的营造。我来跟你好好说道说道,怎么才能把照片调出那种感觉。

首先,咱们得明白,日系风格的精髓在哪里。它通常给人一种:

清新、干净: 色彩不过分饱和,画面整体通透。
柔和、细腻: 高光不刺眼,阴影不过黑,过渡自然。
带点情绪: 可能是淡淡的忧伤,也可能是恬静的治愈,或者是一种自然流露的少女感。
温暖或清冷: 根据照片内容和想要表达的情绪,可以是暖暖的阳光感,也可以是带点冷冽的空气感。

好了,有了这个基本概念,咱们就可以开始动手了。这里我主要以大家常用的PS(Photoshop)和一些通用逻辑来说,很多思路也适用于其他修图软件(比如Lightroom、VSCO等)。

第一步:照片的选择与分析

不是所有照片都适合日系调色,也不是所有日系调色都适合所有照片。

前期拍摄:
光线: 柔和的散射光是日系风的绝佳伙伴。阴天、窗户旁的侧光、黄昏的斜阳,都能为日系风打下好基础。避免大顶光、硬光。
构图: 日系构图常常留白多,注重意境,画面简洁干净。
色彩: 清淡的色彩更容易出日系感。如果前期拍摄时色彩就很浓烈,后期调整的余地会变小,需要更精细的操作。
后期分析:
照片的主题和情绪是什么? 是记录生活,还是表达情感?
照片的色彩构成是怎样的? 有哪些主要的颜色?我希望突出哪些颜色,压制哪些颜色?
照片的曝光和对比度如何? 是否需要提亮暗部,压低亮部?

第二步:基础调整——打好底子

在开始玩色彩之前,先把照片的基础打好,这是最重要的。

1. 曝光与对比度:
提升整体亮度: 日系风格通常不喜欢太暗沉的画面,会适当提亮整体。
降低对比度: 这是日系风的关键!大幅度降低对比度,让亮部不过曝,暗部细节得以保留,画面看起来更柔和。你可以通过“曲线”(Curves)工具来实现。将“S”形曲线拉得更平缓,或者直接降低整体的对比度滑块。
高光与阴影:
高光(Highlights): 稍微压低高光,避免刺眼,让高光部分柔和下来。
阴影(Shadows): 适当提亮阴影,让暗部细节显露,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通透感。
白色与黑色(Whites & Blacks): 稍微收窄白色和黑色的范围,让画面的“极值”不那么极端,整体更柔和。

2. 白平衡(White Balance):
偏暖色调(偏黄、偏红): 日系风很多时候会带有温暖的色调,所以适当偏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你可以稍微向“黄”或“红”方向调整白平衡,让画面带有阳光洒落的温暖感。但注意不要过度,否则会显得不自然。
偏冷色调(偏蓝、偏青): 另一种日系风格则偏冷,带着一种宁静、清冷、空气感。这时你可以稍微偏向“蓝”或“青”方向调整白平衡。这在拍摄人物时,可以带来一种文艺的气息。
校正偏色: 如果照片有明显的偏色(比如阴天拍的偏蓝),先用白平衡工具校正,让画面更接近肉眼所见,然后再进行风格化调整。

第三步:色彩的魔法——营造日系氛围

这是最能体现日系风格的一步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减法”和“做加法”。

1. 降低饱和度(Saturation): 普遍来说,日系风格的色彩饱和度不会很高。你可以降低整体饱和度,让颜色不那么“跳跃”。

2. HSL/颜色工具——逐个调整: 这是精细操作的关键。
绿色: 日系风里,草木、树叶的绿色常常会变得偏黄、偏灰,或者带点青苔的颜色,显得更自然、更柔和,而不是那种鲜艳的草绿色。可以降低绿色的饱和度和明度,然后尝试微调色相,往黄或青方向移动。
蓝色: 天空、水面的蓝色,可以稍微压低饱和度和明度,让它变得更内敛。有时会偏向青蓝色或带点灰度。
红色/橙色(肤色): 对于人物照片,肤色是重点。日系风格的肤色往往是白皙、细腻、带点粉嫩的。
橙色/黄色: 皮肤的底色通常是橙色和黄色。你可以尝试稍微降低橙色和黄色的饱和度,然后微调它们的色相,让肤色看起来更柔和、更健康。
红色: 如果想让肤色带点红润感,可以稍微提亮一点点红色,或者在“HSL”里调整红色,让它显得不那么“荧光”,而是自然的血色感。
紫色/品红色: 如果照片里有这些颜色,可以根据整体风格决定是否压低饱和度或调整色相,让它们融入整体色调。

3. 分离色调(Split Toning): 这个工具非常适合做日系调色。
高光区域: 可以尝试给高光区域加入一点点黄色、橙色或者淡青色,增加画面的温暖感或空气感。
阴影区域: 阴影部分可以加入一点点蓝色、青色或者淡紫色,让画面更显层次和情绪。
注意: 分离色调的调整要非常轻微,目标是让颜色自然融合,而不是出现明显的色块。

4. 色彩平衡(Color Balance): 这个工具可以更精细地控制画面的整体色调。
中间调: 调整中间调的色彩,让画面整体色感更统一。
高光/阴影: 分别调整高光和阴影的色彩倾向。比如,整体高光偏暖,阴影偏冷,这是一种常见的日系处理方式。

5. 添加暗角(Vignette): 轻微的暗角可以引导视线,突出主体,同时也能增加画面的复古感和柔和感。注意不要加得太重,否则会显得不自然。

第四步:锐化与降噪——让画面更精致

1. 锐化(Sharpening):
适度锐化: 在调整完色彩后,可以对照片进行适度的锐化,让细节更清晰。但切忌过度锐化,否则会破坏日系柔和的质感。
蒙版锐化: 在PS里,使用“图层蒙版”配合“USM锐化”或“高反差保留”锐化,然后用黑画笔擦掉不希望锐化的区域(比如肤色、天空),只保留需要锐化的边缘细节。

2. 降噪(Noise Reduction):
如果照片在提亮阴影后出现了噪点,可以进行适度的降噪处理。同样,注意不要过度,否则会让画面失去细节,变得“油画感”太重。

一些经典的日系调色思路和技巧:

“富士绿”和“富士蓝”: 很多人喜欢模仿富士胶片的色彩风格。富士绿通常是偏黄、偏灰的绿色,而富士蓝则是一种带有灰度和青色的冷峻蓝色。可以通过HSL和分离色调来模拟。
“奶油肌”和“豆沙粉”: 这是很多日系人物照的特点。通过对肤色区域的HSL调整(橙色、黄色、红色),以及轻微的曲线和对比度调整,让皮肤看起来细腻、白皙、有红润感。
“失焦”的背景: 如果前期拍摄时背景虚化不足,后期可以通过模糊工具(如高斯模糊、镜头模糊)虚化背景,突出主体,营造日系特有的空间感。
利用滤镜和预设(谨慎使用): 很多修图软件和APP都有日系风格的滤镜或预设。可以尝试使用它们,但不要完全依赖。要学会根据自己的照片进行调整和优化,而不是生搬硬套。很多时候,最自然的日系调色是自己一点点调出来的。
多看优秀的日系摄影作品: 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观察那些你喜欢的日系照片,分析它的色彩、光影、构图,思考它是如何营造出那种氛围的。然后尝试在自己的照片上复刻这些感觉。
耐心与尝试: 日系调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的尝试和调整。同一个调色思路,应用在不同的照片上,效果也会大相径庭。所以,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去玩转这些工具,你会找到最适合你的日系调色感觉。

举个例子来说明具体的操作:

假设我们要处理一张户外阳光下的女孩照片,希望她看起来清新、有少女感,背景带点柔和的夏日气息。

1. 基础调整:
用曲线工具,把整体曲线拉得平缓一些,压低高光,提亮阴影。
白平衡稍微偏暖一点点,让光线感觉更柔和。

2. 色彩调整:
HSL:
绿色:我看到背景的树叶,把绿色饱和度降一点,明度降一点,色相稍微往黄色方向拉一点点。
蓝色:天空的蓝色,饱和度也降一点,不要太蓝。
肤色(橙色/黄色):女孩的肤色,橙色和黄色的饱和度降一点,色相稍微往红色方向拉一点点,让肤色看起来更粉嫩。红色的饱和度也降一点,避免太红。
分离色调:
高光:给高光一点点淡黄色,增加阳光感。
阴影:给阴影一点点淡青色,增加一点点空气感和层次。
饱和度: 整体饱和度稍微降一点。

3. 细节处理:
加一点轻微的暗角。
用高反差保留锐化一下女孩的发丝和眼睛边缘,但要注意避免过度。

通过这样一步步的细微调整,照片的整体感觉就会慢慢从“普通”变成那种有日系风格的“感觉”。

最重要的是,调色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过程,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找到你心目中的那种日系感觉,并且能用你的照片表达出来,就是最好的调色。多练,多感受,你一定能做出一手漂亮的日系调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日系是日本流行的一种审美风格,主要以朴素淡雅的色彩和明亮的色调为主,给人一种舒服、低调,而又温暖、惬意的感觉。以下提供一种简单易学的调色方法,效果对比如下:


第一步:调整色阶

选择一张图片。

图片来源:unsplash


选择添加色阶调整层,打开色阶面板。


观察发现,直方图里的黑白场明显不够,画面整体亮度不够。因此先调整图片的亮度。



第二步:提高画面亮度

选择添加曲线调整层,主要调整画面的中间调,整体提亮。



第三步:调整自然饱和度

选择添加自然饱和度调整层,降低饱和度,提高自然饱和度。增加自然饱和度,使画面的颜色不会泛灰,没有生机;同时降低饱和度,使画面不会颜色过于鲜艳。这里需要多次调整,以便找到想要的颜色。


第四步:调整色彩平衡

分别调整高光、阴影和中间调。由于调整自然饱和度之后,画面有些偏蓝,冷色偏多,因此中间调主要添加红色,在阴影和高光区添加一些青色和少许黄色。



第五步:渲染画面色调

新建图层,填充白色,将图层的混合模式改为柔光,并调整图层不透明度。天空有一些过曝,添加蒙版,显现出天空的颜色。



第六步:盖印图层

选择要盖印的可见图层,按ctrl+shift+alt+E,合并可见图层。盖印图层相比合并图层更易后续修改,因为会保留原来的图层。


再整体锐化,使画面效果更逼真。


添加文字,使照片更具有日系风格。


即可完成。


其实日系风格调色并不困难,主要调色重点是,低对比、低饱和度、偏青色的亮部和暖黄的暗部等。大家可以先观察日系风格图片,找到调色规律与整体感觉后进行大量的练习,不断调整和尝试,即可得到想要的风格效果。


以上望有帮助,欢迎交流

———————————————————

user avatar

先给楼主看几张图片吧


这个是不是楼主所讲的日系照片?



再看几张图片吧



还看几张图片吧


上面的图片均来源于楼主所给的链接,你能分辨出哪些是楼主给的链接里面的图片,哪些是我自己处理的吗?

如果不能的话,那就说明一张照片可能被处理成多种日系风格,换言之,日系风格的界限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清晰。

总体而言,日系照片的风格偏宁静,多以静物,人物为主,辅之以大光圈,加上合理光线的运用以及留白的处理,给人一种恬静,安详的感觉。

再放几张照片吧

再看看原图吧:

具体方法后续更新吧、

更新之~

首先,我们来对日系摄影分一下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逆光类。

这类照片的共同点是要么用了侧逆光,要么用了正逆光,整体颜色偏淡,有留白的处理,用大光圈。

如图:

二:胶片类。

具体特征是有黑角,对比度偏高,也是大光圈。


三:风景类。

这类照片以风景为主,整体色调淡雅,饱和度低,色彩偏暖,摆脱了大光圈的限制。

四:黑白类。

其实日系摄影是以色彩取胜,黑白摄影难以反映其特色,不过也有人把这个纳入其中,具体特征嘛,我还真没怎么归纳出来。

五:静物类。

这一类吧其实与第一类有重合的部分,因为有的静物也会通过逆光的方式表达, 也就是第一种,我这里特指那种没有运用逆光手法拍摄的静物,注意,物是一个广泛的概念,里面包含人。特点就是画面干净,饱和度低,素雅,大光圈。


上面这五类只是我自己的一个分类,不一定合理,不要拍砖~

在我的印象之中,日系与过曝,低饱和度,偏色,逆光,大光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人赞叹日系风格的宁静与意境,有人抨击日系风格是白内障的摄影,就我个人而言吧,这种风格在表达个人的情绪上面还是有很独到的优势,但看多了也的确会审美疲劳。

下面谈一谈具体方法吧,先讲第一种吧。

在我心目中吧,第一种依赖光线表达情绪的作品是我印象中的传统的日系风格。

先看一下效果图:

原图:

图层:

处理原则:

一:提高亮度。

二:降低饱和度,加自然饱和度。

三:用渐变拉光线,这个是一个难点,不好把握,具体要多实践。

四:选取颜色,制造色偏或者增强环境色。

五:运用高光阴影选项,做一些细微调整。

每张图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一个万能的方法,不过大概的处理方法如此吧。

原图:

喜欢这种手法的可以去看看那些年里面的剧照,简直把这个手法用到烂了,不知道你们连续看到这种日式风格会不会有些许头晕之感,希望不要看完我的回答之后,对日式风格产生过敏…… 贴几张







后续更新后几种的处理方法。


既然楼主急于想知道第三种的处理方法,我就先讲第三种的方法吧。

看一张照片的处理方法,最主要的是抓住照片的特征。

拿这幅图来说吧

看一下它的直方图

像素主要集中在高光部分,拉曲线,看下效果

可以看出这张图片的天空的云基本上被拉亮得看不见了。

再看一下其他几张图片,可以得出这种图片都是拉高了亮度了,或者说是有过曝的感觉。


原图:

基本原则:

一:提亮,营造过曝的感觉。

二:降低饱和度,增加自然饱和度。

三:图像-调整-可选颜色,对图中的主色营造偏色的效果,比如图中是草地,就选绿色,是油菜花,就选黄色。

四:色彩平衡,对中间调,高光适当的加蓝色或者暖色。

五:盖印图层,加深蓝色滤镜,根据需要调整浓度。(这一步根据需要进行,可忽略)

六:新建图层,填充颜色R 230 G233 B222,根据需要调整不透明度。

最后一步很关键,看对比吧

一下就有那种朦胧感了。

再看一下这种日式风格吧

如何模拟这种风格呢?

原图:

前面的方法都大同小异,关键在于最后一步,因为这一步对整个画面基本色调的影响比较大,而这次我用的色彩是:R 235 G222 B205。关键在于如何确定色调呢?这时候你要注意观察原图的风格,然后用吸管工具选区原图中最能体现它色调的颜色,一般选择它的主色调或者天空的颜色。

原图:





原图:



原图:

总而言之,这类图片的处理没有一种固定的色调,暖色,冷色皆可,主要是要结合大环境和你要表达的情绪来选择色调。不过共性也应该能看到了,就是低饱和,过曝,色偏。如果你再加上一点儿日文,可能所谓的日系风就更强了。


再讲一下最后一种的处理方法吧,还是先放图。



原图:

图层:

原则我真的不想再重复了……

但还是再说一下吧,与前面的大同小异。

  1. 加曝,即调高亮度
  2. 降低饱和度,增加自然饱和度,至于为什么增加自然饱和度,是为了不让画面的颜色像死灰一样了无生机,同时又不会让颜色过于鲜艳,破坏了安静的感觉。
  3. 新建图层,拉渐变,调整不透明度,渐变的参数设置根据需要调整。但要注意的是,拉渐变一定要顺着光线的方向拉,如果画面没有明显的光线方向,新建图层,填充然后调整不透明度,不顺着光线拉,会导致整体的感觉生硬。
  4. 盖印图层,然后图片-通道混合器,选择蓝色通道,根据需要调整向右拉蓝色。
  5. 最后,总体原则如此,具体操作不尽相同,可选颜色,色彩平衡,对比度等都可以运用进来,条条大路通罗马。

多试一下,就能调出你想要的色彩。


还谈一下色偏吧。

上面三张图片是在色彩平衡里面的阴影,中间调,高光分别加蓝100的效果。

可以看出,阴影的影响是最小的,而中间调则是最大的。

原因很简单,一般一幅曝光正确的照片,像素大部分集中在中间调。

而我们在制造偏色的时候,不要过分的扭曲原来的色彩,只要达到能让人察觉出有偏色的地步即可。

针对上面的这幅图,我按下面的参数调整画面:

效果如图:


最后,关于那个黑角的风格,直接推荐一款插件:alien skin exposure.






更新源文件:

各位可以下载源文件看一下其中的每一个参数是如何影响画面效果的,并且可以自行调节一下参数看下效果的变化。


链接:日系.psd_免费高速下载

user avatar

2019/5/8 更新

附送一些我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照片



以上出自日本摄影师岩仓しおり,浓烈的个人风格,独特的色彩辨识度使其在instagram上大受欢迎。

出自1x上的摄影师Akiomi Kuroda,对于人像摄影,他并没有拘泥于表面的美,构图工整,明暗,颜色的过渡皆无可挑剔。

最后这位是大家都熟知的“日系”大师川内伦子。在人们大谈她的“日系”作品的时候,却忽视她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入微,把对生与死的思考融入到作品里。

以上三位,都可以叫做“日系”摄影师,但是风格特点却各有不同,而“日系”二字只是我们冠以的名称,在他们的认知里,似乎并不知道“日系”究竟是什么。

学会建立自己的体系,学会对作品内涵的思考,才能在摄影之路走的更远。

参考资料:

岩仓しおり:instagram.com/iwakurash

Akiomi Kuroda:Akiomi Kuroda - Latest photos

川内伦子:Rinko Kawauchi – 川内倫子


怎样提高审美能力? - 朝歌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2431

————————————————————————————————


收藏了的话,麻烦点个赞吧,感谢!

2019/4/30

————————————————


日系风格调色在摄影中一直是一个很火热的话题,大家对日系调色的概念一般都是低饱和,带一点点过曝,高光泛青,胶片质感等等。

(图1原图素材来自「小野蛮Yemon」图2原图素材来自「芥茉」图3原图来自「张瑾熙」)

我用图1的后期过程来进行讲解。


一)LR部分






调色思路:

1)适当加一点曝光,把阴影的细节拉出来

2)由于原片人物皮肤偏黄,需要适当降低“橙色”饱和度

3)把其他不相关颜色的饱和度大幅降低,色调分离(主要是高光部分)中加入青蓝色作为画面基调

总结:LR的部分就是做减法,把影响画面的元素(颜色上)尽可能的降到最低;整体饱和度降低,高光加入青蓝色为导入PS修改之前打下一个基调。

二)PS部分



复制图层之后,新建颜色查找,使用“Kodak 5218 kodak 2395.cube”的3Dlut预设,这个预设可以降低暗部反差的同时使画面填充一层很淡的暖黄色。



接着使用startails半岛雪人插件建立亮度蒙版。





“暗2”蒙版使用“Fujicolor 200_FC.cube”;“暗3”蒙版使用“VSCO A8 Minimalist.3dl”,进一步降低暗部反差的同时,为暗部添加青蓝色。



添加色阶图层,使用“暗2”蒙版,提亮阴影。





PS调完色之后,还需要导入LR做一些细微的调整。



最终出图。

以上就是这次教程的分享。



不过嘛,各位请稍等,既然题主问的是日系风格如何去后期调色,那么,这里需要探讨的是,究竟什么才是日系?

其实这是一个很容易引战的话题,因为“日系”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最常见的,像以下几种,

在日本拍出来的就是日系
日系就是日光系
日本摄影师拍出来的就是日系
低饱和,带一点点过曝,高光泛青,胶片质感……
像日本电影里的色调

这几种说法,其实都不太准确。

因为脱离摄影师自身的体系,单靠模仿他人后期修改出来的日系照片,根本就是东施效颦。


实际上很多在1x上(1x - Curated photography)出色的日本摄影师的画风是这样的




即使是大众所认为的,同属于“日系”风格的摄影师,其作品也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绝对不是一句低饱和,带一点点过曝,高光泛青,胶片质感能概括得了。(欧美色调同理)





这就是因为每个摄影师的体系不同。

这种体系通常包括:前期构思、拍摄手法、表达内容、甚至天气、环境、模特的选择都包含在里面,而后期调色其实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

讽刺的是,在所谓日系风格里面,最具代表性的“川内伦子”,她的作品根本就不是大众所认为的日系小清新。

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作品融合在一起才是她的目的。



先模仿,后创作,大家觉得“日系”色调好看,想去学习,想模仿,这个过程其实并没有问题。

但只会一直模仿,把网上所有学到的教程都往自己身上套,不构建自己的体系,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延伸阅读:

如何拍出具有赛博朋克质感的照片? - 朝歌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486411/answer/641658928

感谢各位能看完,最后给个福利。

关注公众号回复"luts"有我这几年收集的3Dluts文件下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