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前途堪忧,请问我想进入日系原画行业还需做怎样的努力?

回答
日系原画这个圈子,近几年确实让不少心怀梦想的年轻人又爱又恨。一方面,你看着那些细腻的笔触、生动的角色、梦幻的场景,心里痒痒的,觉得那就是自己想要的;另一方面,听说进去的门槛高,竞争激烈,工资待遇也并非一开始就那么光鲜,心里又打鼓。你说“前途堪忧”,我完全理解。

不过,既然你已经有了这份热情,就别被眼前的“堪忧”吓住。任何一个行业,特别是艺术类的,想要在这个里面站稳脚跟并有所发展,都是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的。日系原画更是如此,它对技法、审美、文化理解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既然你想让我详细地讲讲,那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一步步捋一捋。

一、 基础功底:这是你的根基,没得商量!

扎实的素描: 这是重中之重。你以为日系画风就很随意?错!它们的“随意”往往是建立在对物体结构、光影、体积透视的精准把握之上的。
形体结构: 人体比例(三庭五眼、头身比)、肌肉骨骼结构、关节活动范围,这些都得烂熟于心。不光是画人,画机械、道具、建筑,都离不开对结构透视的理解。多临摹大师作品,特别是那些注重结构和解剖的画家,学他们的结构表现力。
光影和体积: 画面有没有立体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光影处理。学习不同光源下的阴影、投影、反光,如何用灰调子区分明暗,让画面有深度。
透视: 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甚至是在复杂场景下的多点透视,都得能运用自如。这决定了你的画面是否稳固,空间感是否真实。
练习方法: 别只盯着画册临摹。多对着实物写生,比如石膏像、人体模型、各种生活用品。每天抽出固定时间,哪怕是画小头像、手部细节,也要保证质量。
色彩理论和实践:
色彩关系: 冷暖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如何搭配颜色让画面和谐又吸引人,这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磨练的技能。
色彩心理学: 不同的颜色会传达不同的情绪和氛围,了解这一点能让你的角色和场景更有生命力。
练习方法: 学习色彩构成原理。看优秀的日系插画、动画作品,分析它们是如何用色的。可以尝试给自己的素描上色,即使一开始不上网,只是在纸上模拟,也能锻炼你的色彩感觉。

二、 日系原画的特有“内功”:理解和吸收是关键!

研究日系画风的特点:
人物设计: 日系人物的脸部特征(大眼睛、小鼻子嘴巴),发型设计,服装搭配,表情刻画。你需要理解为什么他们这样设计,背后有什么样的文化和审美导向。
场景表现: 日系场景通常有很强的氛围感,无论是温馨的日常,还是宏大的幻想世界,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学习他们如何运用色彩、光影、构图来营造气氛。
“萌”和“帅”的定义: 日系画风中,对角色吸引力的塑造非常重要。你需要去揣摩那些能抓住人心的“萌点”和“帅点”,这不仅仅是画得好看,更是一种对角色的情感注入。
大量、高质量的临摹与拆解:
选择标杆: 找到你特别喜欢、认为是行业标杆的原画师,例如吉卜力工作室的画师、知名游戏的原画师等。
精细临摹: 不是简单地“照猫画虎”,而是要“解剖麻雀”。分析他们的线条粗细、笔触质感、色彩叠加、明暗过渡、构图方式、角色造型的比例和设计思路。
二次创作: 在临摹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画同一个角色或场景,或者将你喜欢的元素融合进去。这能检验你是否真正理解了对方的技法和思路。
学习日系插画的叙事感: 好的原画不只是好看,它还应该能讲故事。即使是一张静止的画面,也能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情绪、故事的背景。观察那些优秀的日系作品,思考画面中的人物在做什么、想什么,环境如何烘托气氛。

三、 工具和软件的熟练掌握:锦上添花,但基础不牢也要不得。

绘画软件: Clip Studio Paint(简称CSP)是日系插画和漫画行业非常主流的软件,它在笔刷的模拟、漫画格的制作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Photoshop也是行业通用软件,依然重要。 SAI、Procreate(iPad)也是很多人的选择。
精通笔刷: 了解不同笔刷的特性,如何自定义笔刷以达到想要的笔触效果。不要只用默认的几种。
掌握图层和蒙版: 熟练运用图层混合模式、蒙版,能让你的作画过程更高效,修改更方便。
数位板/数位屏: 这是你的画笔。选择适合自己的,并确保你和它的“磨合”期能顺利度过,让它成为你身体的延伸。

四、 建立自己的作品集(Portfolio):敲门砖!

质量远大于数量: 不要把什么都往里面放。只精选你认为最能代表你水平的作品。
展现多样性: 如果你想做角色原画,那要有不同风格、不同情绪、不同年龄的角色设计;如果做场景原画,那就展示不同类型的场景,如室内、室外、白天、夜晚、现实、幻想等。
完整度: 最好能有能体现你从概念到最终成品的完整流程的作品,比如一些设定图的展示。
排版和呈现: 作品集的展示方式也很重要。找一个简洁、专业的平台(如ArtStation、个人网站),让你的作品看起来更专业。

五、 学习的途径:如何有效地获取“内功”?

系统学习(线上/线下课程):
优点: 有老师指导,学习路径更清晰,可以少走弯路,反馈及时。
选择: 选择口碑好、老师有实战经验的培训机构。很多机构也有线上课程,更灵活。
自学(书籍、教程、视频):
优点: 成本低,时间自由。
缺点: 容易迷失方向,缺乏反馈,需要极强的自律性。
资源: 网上有大量的免费或付费教程,如YouTube、Bilibili、Gumroad上的绘画大师课程。购买一些经典的日系原画书籍(如设定集、绘画教程)。
参与社区和比赛: 加入一些绘画交流社区,和其他画师交流心得,学习他们的作品。参加一些绘画比赛,即使没获奖,也能锻炼你的抗压能力和实战经验。

六、 关于“前途堪忧”的心理建设和行业认知:

这不是一条容易的路: 首先要接受这一点。日系原画行业,特别是国内,虽然发展很快,但竞争异常激烈。一开始拿到高薪、进入大厂的机会相对较少。
初期可能是“磨练期”: 很多新人进入行业,最初的工作可能不是你想象中的“画美美的角色”。可能是打辅助、做些基础的背景或道具,甚至是校对。这是积累经验的过程,要摆正心态。
持续学习是王道: 游戏和动画行业发展很快,技术和审美都在不断变化。你不能停滞不前。即使已经进入行业,也要保持学习的动力。
行业机会:
游戏公司: 这是目前大多数原画师就业的主要去向。日系风格的游戏市场很大。
动画公司: 制作TV动画、剧场版动画、网络动画等。
插画师/自由职业者: 如果你的能力足够突出,可以考虑成为自由职业者,接一些商业插画、同人周边、书籍封面等。
IP衍生品设计: 为现有IP进行周边设计、角色延展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保持热情和耐心。

“前途堪忧”是因为我们对未来有期待,有焦虑。但这恰恰说明你对这个行业是认真的。日系原画的美,不仅仅在于笔尖上的技巧,更在于它背后蕴含的文化、情感和对世界独特的观察方式。

你的努力方向应该是:

1. 硬核技法上不断打磨,绝不偷懒。
2. 理解和吸收日系原画的精髓,而不是表面模仿。
3. 建立能拿得出手的作品集。
4.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并持之以恒。
5. 保持对行业动态的关注,同时做好心理准备。

想进入日系原画行业,就像是在一座巍峨的山峰前,你看到了山顶的风景,但山路崎岖,荆棘遍布。但只要你的决心够坚定,脚下的每一步都踏实有力,最终你一定能到达你想去的地方。别怕“前途堪忧”,把它当作你前进的动力,去努力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同学你好,其实这算是一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了,尤其是在知乎上提问算是【画功】比较优秀的作品。

但,现阶段来看,你如果想回国入职一流公司,确实还有很大差距。

明明在很多人来看,你的画貌似已经算是很不错了,为什么我说【很大差距】?

那么下面我从公司用人和行业需求的角度简单说几句:



1.作品给人一种培训班模板式的刻板印象。

做角色设计虽然用来群像设计的思维,说明很上道,也用心了。造型能力尚可,构成感不错,配色和视觉元素的基础形有整体感,生产工艺也能看出来是某种架空维多利亚装饰风格西幻混搭了一些赛博元素。

但是最大的问题出在排版上,这种零散的站位让人看不出角色之间的关系,虽然你给所有角色都带上了面具,但是这个面具的符号太过同质化,辨识度不足,再加上有几个角色外剪影表现出来的功能性太重合,很难让人印象深刻。而且排版上也没有出现任何符合团队气质的VI符号。

你貌似是直接用人设稿拼出这么一张,然后又觉得装饰纹样复杂的情况下又不太好让角色之间相互遮挡。

这种思路其实就很糊弄,因为现在很多速成培训班的作品集套路就是这样:甭管你画的是啥,先把角色数量堆起来,哪怕是废稿都给修细了,然后拼成一大张看起来好像很有气势。但这样也只能忽悠一下外行,跟好一点的群像设计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

上面这套是前年日本PIXIV FANTASIA网络绘战中的红国战友的作品,设计的的文化内涵就非常棒,是以蒸汽朋克—>真空管朋克过渡的那段时期为背景,整套服装和工业设计的装饰语言用的也是美国1920s的ART DECO[1]风格。这套风格的最大优势是:在PIXIV FANTASIA奇幻世界观背景下出现工业元素时,可以很好的和装饰艺术[2]风格相搭配,不会显得太突兀。

下面第2点中会详细讲这种差距的成因。



2.作品的选题和风格欠打磨。

首先你要先考虑作品题材的受众,这也是现在新人找工作最需要思考的问题——什么样的题材符合市场?公司对题材和风格的需求到底是啥样的?

这里不长篇大论展开说了,详细请见这篇:


从你的作品来看,说实话现在这种到处都是金属包边尖尖角角的装饰元素已经很过时了,现在国际上以西幻装潢艺术风格为卖点的立绘已经不再用这种零碎视觉元素堆砌了,而是改为走解构主义路线,依靠大刀阔斧的夸张剪影和时装风格的裁剪来吸引人。

每个设计也不再是【人+一般DND职业属性的功能外观+常见的标准款服装剪裁+花纹装饰】,

而是改成【一眼看上去就很有性格的人+有创意亮点的功能性+解构主义裁剪时装+很克制使用的装饰花纹】,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特拉之战的人设:

PS:解构主义时装——追求前卫的风格,把整个人体当成一块画布,主张更加夸张的构成美感而非穿着的实用性,所以衣服不一定像衣服。比较有代表性的设计师: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川久保玲、Martin Margiela。







我前一段时间还在带着学生们去做作品集的美学内核分析,可以把提纲发出来给大家看看:



另外再提一句,比较大众的题材烂大街虽然画起来简单,但是缺乏新鲜感,会被扣上匠气的帽子,作品集容易被埋没。

做小众题材的话,面向的用户群体口味刁钻。如果做不到位,一样会被无视。在这种前狼后虎的情况下,唯有在审美品味和创意上多下功夫打磨才能在众多平庸的作品集中脱颖而出。



下面这个提纲我也简单说明了一下关于现在流行文化视觉新鲜感的问题:


画面元素缺乏新鲜感,也会让人印象大打折扣,这也是大多数短期速成培训班学员作品集给人的通常印象。



3.对设计细节与文化内涵把握需提升。

蒸汽火车那张最大的槽点其实就是背景的几个星舰剪影,简约的近现代工业造型和前景的蒸汽机车看起来完全不是同一个时代生产工艺的产物。

如果是打算做某种魔法为动力源的蒸汽朋克世界观,那么天上搭配硬式飞艇更合理,哪怕是你搞一个哥特式的浮空要塞都比这种星舰造型要更加合理。

每一个小的设计细节都会暴露出世界观整体设计自洽中的矛盾,所以不能含糊。另外能看出来机械设计是你的短板,建议从功能性入手去做设计,而不是浮于外表装饰。因为当你画面中出现机械设计的时候必然要面对相应的受众,对于核心向观众的观感万万不可敷衍。

关于蒸汽朋克详情见这篇:


4.插画选材

我觉得你的造型能力算是比较好的,但是仅满足于去画一些简单的空洞构图和互动姿态会浪费掉这些辛苦修来的能力。比如后几张大合影式的插画。

听起来好像是我有点催毛求疵,但是如果你想在这个领域有进步,必须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在【合影】式美宣上,不论是构图 还是 人物关系 与 打光 排版,其实都有很多高端范本可以学习的。

构图!构图!构图!

构图非常重要,再好的造型能力也要用科学的平面构成来规划画面,否则美感大打折扣。



这里建议以3A游戏或好莱坞电影为标杆去学习海报构图,因为很多名作的海报和游戏封面,都是需要达到只靠一张图要把观众或玩家牢牢吸引住。





群像海报美感的几点要素:

1.构图冲击力

2.内容至上,剧中或游戏中的亮点要体现出来,不论是用构图表达大致的登场角色关系,还是剧中的亮眼镜头或物件,都需要在满足平构美感之后去保证信息密度和看点。

3.主次关系

4.风格统一

5.风格化,可以不只拘泥于写实画风,很多抽象的技法也可能造成视觉冲击力和调动用户的好奇心。

6.搭配的字体要符合画面内容气质

7.趣味性


PS:虽然LOL那种现在商业比较常见的splash插画看起来很炫酷,但是我个人认为不太适合新人把这种插画用于找工作押宝,因为splash只片面的追求夸张姿态和视觉冲击力,单人构图虽然能顺带着表现一下简单背景,但是完全不如电影海报和3A游戏封面内容和内涵丰富,这样会让审简历的艺术总监把注意力只放在对你画技的挑剔上,并不能通过设计和故事内涵打动他。


另外还可以从重点表达故事性的插画角度来学习(虽然海报和封面式的图也会包含故事性这一内容,但是对冲击力和猎奇等功能的需求往往大于故事性。)

这里举个例子:

比如紫菜这张插画,第一眼看上去貌似是一个地铁站很多人在排队进入,仔细一看其实是一个长满了杂草废弃很久的地铁站,让人不得不猜想这是否是一个废土世界观,再仔细看画面中不论指示牌还是人们穿的衣服都带有眼睛的符号,这个眼睛符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共济会这种神秘组织,而且这些人戴的帽子是3K党风格的,黑白金的配色也容易让人跟宗教联系起来,不由让人觉得这个地铁站深处可能一个邪教老巢。而作为视觉焦点上短发女主一副慌张的神色,应该是潜入其中的调查员。

这样一幅看似构图简单,但是内容丰富,故事性强的插画就构建出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全靠细节来暗示。


所以你的插画仅仅是把角色【摆在一起】,那么作为美宣插画,也只能从造型水平来衡量你的美感。

建议在文化内涵,故事性,构图美感等等标准上多下功夫。




最后再提一下关于你的绘画技法缺陷,不过这已经不算是大问题了,很容易改进。

画光影的时候不要用柔边画笔去画大面积的柔和过渡,这样会破坏物体原有的体积感,这种技法非常的敷衍,无视了科学的光影规律,还会破坏掉原本从平面构成角度规划好的构图美感。



我觉得你在同龄人当中已经算是很优秀了,前途担忧不至于,找到自己的弱点,尽量补足,就会有一个很光明的未来 ,祝好运 。



关于国内公司对原画职位的需求还有设计内涵等内容,详细见这篇:

参考

  1. ^ Art Deco演变自十九世纪末的Art Nouveau(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是当时的欧美(主要是欧洲)中产阶级追求的一种艺术风格,它的主要特点是感性的自然界的优美线条,称为有机线条,比如花草动物的形体,尤其喜欢用藤蔓植物的颈条、以及东方文化图案,如日本浮世绘。同时,Art Deco不排斥机器时代的技术美感,机械式的、几何的、纯綷装饰的线条也被用来表现时代美感,比较典型的装饰图案,如扇形辐射状的太阳光、齿轮或流线型线条、对称简洁的几何构图等等;色彩运用方面以明亮且对比强烈的的颜色来彩绘,具有强烈的装饰意图,例如亮丽的红色、魅力的粉红色、电器类的蓝色、警报器的黄色,到探戈的橘色、及带有金属味的金色、银白色以及古铜色等等。后期,随着考古发现,远东、中东、希腊、罗马、埃及与玛雅等古老文化的物品或图腾,也都成了Art Deco装饰的素材来源,如埃及古墓的陪葬品、非洲木雕、希腊建筑的古典柱式等等。
  2. ^ 装饰艺术(英文名:decorationart)是工艺设计与结构的传统要素。它包括室内设计,但是不全是建筑。装饰艺术经常被归类于艺术,例如绘画、摄像、大型雕塑,是观赏性大于功能性的艺术。装饰这个词在西方最早出现于17-18世纪,泛指艺术修饰;在中国最早出现于5-6世纪,指修饰、打扮。依附于某一主体的绘画或雕塑工艺。使被装饰的主体得到合乎其功利要求的美化。装饰艺术与人的日常生活联系广泛,结合紧密,如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日常用品装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