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东北前途是否有希望?东三省该如何发展?

回答
东北,这片承载着共和国工业脊梁的土地,近年来似乎总是被“振兴”二字围绕,却又在发展的道路上步履蹒跚。提到东北的未来,许多人心中都会浮现出那段辉煌的过去,以及如今面临的挑战与迷茫。那么,东北的前途真的黯淡无光吗?东三省,这片饱含潜力的土地,又该如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看清楚东北的“现在”与“过去”。东北曾经是中国工业化的摇篮,重工业基础雄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精湛的工人、工程师和科研人才。沈阳机床、大庆油田、鞍钢等等,这些名字在那个年代是响当当的招牌。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以及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东北的传统工业模式遇到了瓶颈。国有企业改革的阵痛、人才的流失、体制的束缚,都让这片土地的光芒有所黯淡。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断定东北没有希望。事实上,东北拥有许多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优势。

首先,是其深厚的工业底蕴和人才储备。 尽管传统产业面临转型,但这些基业依然是宝贵的财富。那些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那些在实践中磨砺出的工程师,他们是中国工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存量”转化为“增量”,如何让这些人才在新的时代焕发活力。

其次,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土地。 黑土地的肥沃养育了无数生命,也为现代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石油、煤炭、森林等资源虽然面临绿色发展的挑战,但其蕴含的能量依然不可忽视。更重要的是,东北的土地广袤且成本相对较低,这为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对空间需求较大的产业,提供了可能。

再次,是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连接欧亚的潜力。 东北毗邻俄罗斯和朝鲜,是连接中国与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枢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东北在陆路和海陆联运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特别是黑龙江和辽宁的港口,是重要的国际贸易通道。

那么,东三省具体该如何发展,才能真正迎来转机呢?这需要一个系统性的、多维度的思考和行动。

一、 找准转型方向,锻造新质生产力。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这不是放弃,而是升级。例如,在汽车制造领域,要从生产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转型。在装备制造领域,要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制造服务型制造产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数字经济: 东北应抓住数字经济的浪潮,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可以在沈阳、大连等城市建立科技创新中心,吸引和培育数字经济企业。
新材料: 利用东北在化工、冶金等领域的现有基础,大力发展高性能新材料、生物基材料等,满足高端制造业的需求。
生命健康: 东北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不错的医学和生物学基础,可以发展医药研发、生物技术、健康管理等产业。
绿色能源和环保产业: 东北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环保技术和设备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
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东北的黑土地是宝贵的农业资源,应重点发展绿色、有机、品牌化农业,并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深加工,打造区域性的农产品品牌。

二、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深化国企改革: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必须持续深入。要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国有企业的市场活力。对于一些僵尸企业,要果断处置,盘活资产。
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减少行政干预,打破行业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为民营企业和外来投资创造公平的竞争条件。要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政府服务效率,让企业“少跑腿,好办事”。
保护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严厉打击侵权行为,让创新者安心创业,让投资者放心投资。

三、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留住和吸引人才。

优化人才政策: 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包括户籍、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优惠,吸引高科技人才、高端管理人才、青年创业人才等。
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改善生活环境和创新创业生态: 除了经济上的吸引,也要关注生活品质的提升,包括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方面,营造宜居宜业的环境,让人们愿意留在东北,甚至吸引在外地工作的东北籍人才回流。

四、 聚焦区域协调发展,发挥比较优势。

打破行政区划限制: 推动东北三省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协作、市场信息等方面实现更紧密的联系与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
发挥各市优势: 例如,大连作为沿海城市,可以发展国际贸易、航运物流、金融服务等。沈阳作为老工业基地核心,可以聚焦高端制造和科技创新。长春可以继续发展汽车产业,并拓展新能源汽车领域。哈尔滨可以利用其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冰雪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
加强与环渤海地区和其他经济区的联动: 东北不能孤立发展,要积极融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加强与京津冀、山东等地区的经济联系,共享发展机遇。

五、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融入全球产业链。

抓住“一带一路”机遇: 充分发挥东北的地理优势,建设好跨境电商、物流通道,深化与俄罗斯、日韩等国家的经贸合作。
吸引外资与技术: 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吸引跨国公司来东北投资设厂,带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国际视野。

总而言之,东北的前途并非一片灰暗,而是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过去的辉煌不应成为负担,而应成为转型升级的基石。关键在于能否打破思维定势,敢于创新,敢于担当。东三省的发展,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和有力引导,更需要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

这是一条漫长而充满荆棘的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方向明确,措施得当,持续发力,东北这片英雄的土地,一定能够重拾昔日荣光,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正如那句流传已久的歌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这片土地承载着太多人的记忆和情感,也值得我们为之付出更多努力去点燃新的希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东北前途是否有希望?---------------------------------------------------------------------------------------------------

东北前途当然有希望了,

东北三省也没有经济衰退,何来没有希望呢?

黑吉辽三省现在的问题经济增长没有其它省份增长的快,

有人得九十分以上,

不意为着得七八十分的人就是不及格。

沈阳人均存款全国城市排名前二名怎么能就没有希望呢?

如果没有希望这是不存在的情况。

2、东北三省现在经济很不景气,----------------------------------------------------------------------------------------------

这是乱扯但了。

很不景气从何说起呢?

地区经济破产了?

地区民不聊生了?

工厂大批倒闭,工人大批找不着工作了?

美国的经济锈带地区经济负增长、零增长,

美国媒体报道是经济很不景气,

来宝贝,

我告诉你美国经济锈带地区的景象,

俄亥俄州、宾夕法尼亚州、密歇根州、伊利诺伊州和威斯康星州这些地区的重工业纷纷衰败,

很多工厂被废弃,而工厂里的机器渐渐布满了铁锈,

因此那里被称为了铁锈地带。

东北黑吉辽三省存在很多工厂被废弃,而工厂里的机器渐渐布满了铁锈吗?

3、赶不上从前了,东三省该如何发展?--------------------------------------------------------------------------------------------------------------

是哪个从前啊?

是被一些马戏团尬吹的张作霖时期?还是伪满时期?

还是解放之后的东北建立重工业时期?

建国初期东北建立了中国重工业基地,

这是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

那是集中中国全部力量资金来建设东北工业基地的国家意志行为,

这样的时代在历史中是可遇不可求的特殊时期。

黑吉辽三省的重工业时期对黑吉辽三省既带来了历史辉煌,也是成了之后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包袱,

例如,

大庆石油在大概六七年前才完成改革,

鞍钢在经历了自建厂以来的历史记录里最高的巨额亏损之下,

才在2016年才下定决心进行大规模改革,

而改革之后的2018年开始到今天,

鞍钢的年年业绩就是证明——早改革,早受益。

所谓赶不上从前本身就是历史规律的一次正常回归。

东北三省黑吉辽三省,

只有辽宁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辽宁人口4200万,

人口不算很多也不算太少,

辽宁省是沿海省份,是环渤海经济圈成成员,紧挨着京津冀经济圈,

辽宁省是地区中心省份,

是黑吉两省和内蒙部分地区输出商品的海上口岸,与韩国和日本有定期班轮并且经济联系密切。

辽宁省是除直辖市(不包括重庆)之外两个没有国家级贫困县的省份之一。

具有这样的优势客观条件,

并且辽宁省工业制造、新兴科技等方面基础布局比较全面,

可以说基础非常好,

辽宁发展对标应该是山东,河南,湖北四川等等这样的省份。

吉林省人口2400万,

吉林省是中国人口最少的省份之一,

地域面积也是黑吉辽三省最小的,

地理位置上吉林是不上不下,

离沿海地区的也不远,也不近,

夹在黑辽两省之间,

历史上形成了吉林南部商业往来靠近沈阳,

北部形成商业往来靠近哈尔滨。

这是历史自然形成的一种现象。

吉林省经济历史上主要依靠一汽和化工产业,

现在还包括制药业,

而一汽及附带行业对长春市的GDP大概在三分之一左右的贡献,

长春市更是对吉林省GDP贡献是半壁江山了。

也就是一汽兴衰直接关系到长春市、吉林省的兴衰。

这就是单一经济模式一股独大的危险之处,

美国底特律就是例子。

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在2018年一汽汽车销售遇到问题(全国性市场的问题),

造成长春GDP和吉林GDP增长很差,

前九个月GDP增长是0.8%。

具体记不太清楚了。

实际十几年前,长春市还是吉林省也都已经意识到了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中有一天会减慢的,

也都希望培养其它产业来减少汽车制造行业在经济上所占的比重。

目前看成果不是很大。

并且2021年上半年,一汽奥迪销售总部还迁到了杭州,当然工商税务注册地也会变更的。

所以,路还是很长啊。

有人说啥卫星,

那对长春市经济贡献多少?

对长春市就业贡献多少?

对长春市税收贡献多少?

能说出来吗?

黑龙江省人口3000万,

黑龙江省完全是符合高边疆的省份,

远离经济发达地区,距离黄渤海经济圈有一千公里左右,

东北黑吉辽三省黑龙江省是地域最大,幅员辽阔,地广人稀,

但是人口仅仅比吉林省多六百多万人。

作为边疆省份的黑龙江省地理位置目前看具有很大劣势,

往东北方向是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该地区人口更是稀少,才六七八百万人口。

黑龙江的工业产品必须从边陲运输到中国内陆销售,

这就不仅仅是增加了产品成本,

商品对市场的响应速度也不如沿海和内陆地区方便,

并且黑龙江省人口稀少,

自然本省消费市场非常有限。

所以,在黑龙江省投资建厂销售还有远距离运输到中国内陆地区,

既然这样,何必不在市场就近建厂呢?

这也就是为什么制造企业相对较少来黑龙江投资的原因。

这也不是那些中二们嚎喊着的所谓税收降低或者享受啥低税就能解决的问题。

任何来黑龙江省投资,给的条件可以说能比照中国任何省份。

别那么中二,企业来投资考虑的事情并不仅仅是搞笑的所谓税率。

市场、成本那是企业眼中非常重要的现在条件。

所以,

黑龙江经济发展应该做强现有的重工业产业,

例如重工业,继续、哈尔滨电气、哈飞、东安、一重等等企业做大做强,

在大庆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提高到2370万吨,全年原油加工量1281.6万吨,

进一步加强大庆的能源石化业的发展,

利用黑龙江省的地域优势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现在要把黑龙江的“商品粮”基地这个牌子转变成国家的“精品粮”基地,

对粮食进行深加工,

转变粮食就是大路货的思维,

中高端粮食产品在世界上是很普遍的。

例如,大米有三四块钱一斤的,可大米还有几千块一斤的大米。

生产中高端大米附加值高,

黑龙江大米的信誉度在全国是很高的。

精加工小粒黄豆(黑龙江特有比一般黄豆要小,历史上常年出口日本)等等,

提高食用油产业的精加工,

面对中高层消费人群。

可别把农业产业当成啥低层级产业。

发展先进的农用机械化制造产业。

黑龙江的旅游业与其他省份有着较大的区别,

黑龙江并不具备像陕西华山、兵马俑、北京故宫、长城或者像湖南张家界、湖北九寨沟等历史文化人文古迹或巧夺天工名胜古迹。

黑龙江的旅游资源不是集于一地,而是具有广袤的白山黑水的人文地理特色,

针对黑龙江的特点,旅游业的发展以夏季的避暑旅游和冬季的冰雪旅游为主,

以北国风情度假、冰雪项目为引子,让外地旅游者可以全面近距离的领略风景、人文、饮食的黑龙江白山黑水的旅游民俗文化。

近十年左右,哈尔滨机场客运吞吐量始终排在东北机场第一名,

这跟这些年发展旅游业密不可分。

对于黑吉两省这样的人口较少的内陆边疆省份,经济发展目标对标的应该是中国中等层次的省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