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69年苏联真的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吗?

回答
关于1969年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的说法,这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事件,尤其是在讨论中苏关系紧张时期。要详细地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

历史背景:从“老大哥”到“修正主义”

首先要理解,在195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是“兄弟国家”,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毛泽东曾经称苏联是“老大哥”。然而,随着赫鲁晓夫上台后推行“批判斯大林”和所谓“和平共处”政策,中苏两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分歧逐渐显现。尤其是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路线,被中国共产党视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背叛。

到1960年代中期,中苏两国之间的公开论战愈演愈烈,这种意识形态的对立也延伸到了地缘政治层面。两国都在边境地区进行了军事部署和演习,以示决心和实力。

1969年的局势:冲突的爆发

1969年,中苏之间的边境摩擦和冲突升级,最著名的事件发生在珍宝岛(苏联称达曼斯基岛)。3月和9月,在中苏两国都在珍宝岛地区进行军事部署和巡逻的情况下,爆发了激烈的武装冲突。

珍宝岛事件(3月): 苏联边防军袭击了正在珍宝岛巡逻的中国边防部队。中国方面进行了还击,双方都付出了伤亡。这次冲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被认为是中苏关系恶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珍宝岛事件(9月): 苏联军队再次向中国边境部队发动进攻,这次规模更大,动用了坦克、飞机等重型装备。中国边防部队虽然奋力抵抗,但由于装备差距较大,付出了更惨重的代价。

“陈兵百万”的说法:是事实还是夸大?

关于“陈兵百万”的说法,这更多地是一种 战略态势的描述,而非一个精确到个位数的兵力数字。

苏联的军事部署: 在珍宝岛冲突之后,苏联确实大大加强了在中苏边境的军事部署。苏联在中苏边境地区集结了大量的兵力,包括精锐的坦克部队、炮兵、空军以及战略火箭部队。其目标是形成对中国的战略威慑,防止中国方面进一步挑衅,同时也能在中国边境制造压力。
“百万”的解读: “百万”这个数字,很可能是指苏联在中苏长达11,000多公里的陆地边界线上,部署的 总兵力可能接近或达到了百万的规模,并且其战略意图是通过这样庞大的军事存在来对中国施加压力。这不仅仅是指边境一线直接对峙的部队,还包括了后方的支援部队、空军以及战略导弹部队。苏联拥有庞大的军事力量,并且在中苏关系极度紧张的时期,将大量兵力陈列在中苏边境也是符合其战略考量的。
中国方面的反应: 中国方面也针锋相对地进行了战略部署,实施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动员了大量的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深挖洞、广积粮”的备战。中国也在边境地区部署了相当数量的军队,但总体规模上与苏联相比,在重型装备和技术方面存在劣势。

当时国际上的看法: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1969年是中苏关系最紧张的时期,两国之间的军事对峙非常严重,甚至有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苏联当时在中国北方集结的庞大军事力量,确实让西方国家和许多亚洲国家感到担忧。西方情报机构也在密切关注这一动向,并根据自己的评估发布相关报告。

总结:

用“陈兵百万”来形容1969年苏联在中苏边境的军事部署,虽然 可能不是一个精确的数字统计,但它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当时苏联在中苏边境的军事存在规模之大和战略态势之严峻。 苏联的确在中苏边境地区集结了庞大的陆海空及战略导弹部队,意图对中国形成强大的军事威慑。这个说法更多地代表了当时中国面对的巨大军事压力和战略挑战,以及国际社会对两国关系极度紧张的普遍认知。

要理解这一点,关键在于认识到这是一种基于 战略部署和整体军事力量 的概括性描述,而非简单地将直接对峙在一线的士兵数量相加。苏联的军事战略一直强调“质量与数量并重”以及“纵深防御”,在与中国的边境对峙中,其部署的军事力量是全方位的,包括前沿部队、后方支援、空域控制以及战略威慑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年中苏边境对峙,苏军兵力最高峰是在七十年代初到中期,网上盛传的陈兵百万,部署大致是这样。

东部边境:

远东军区:3个集团军和1个步兵军,18个摩步师,1个坦克师和2个空降突击旅。

外贝加尔军区:3个集团军,共10个摩步师,3个坦克师。

西伯利亚军区:5个摩步师,驻蒙苏军3个摩步师,2个坦克师。

西部边境:

中亚军区:8个摩步师,1个坦克师

土耳其斯坦军区:5个摩步师,1个坦克师和1个空降师。

合计49个摩步师(相当于西方编制下的机步师),8个坦克师(相当于西方编制下的装甲师),一个空降师,两个空降旅,127万人,坦克14300辆。此外还有17个航空兵师,4200架飞机。

严格的说,这个部署并不完全是针对中国。这是苏联在整个亚洲地区的兵力部署。针对中国的主要是远东军区,外贝加尔军区,驻蒙集群和西伯利亚军区。土耳其斯坦军区和中亚军区主要作战目标在中东地区,战时可能协助另外三个军区从西部向我进攻,起一定的牵制作用。远东军区的部队同时还肩负着在太平洋沿岸对美日作战的任务。实际靠近中苏边境部署的,大约有45个师,将近70万人。从比例也能看出来,靠近边境部署的部队,以架子师为主,主要担负的应该是保持前沿存在,防守边境和战略预警作用。如果要投入进攻作战,无疑还需要进行大规模兵力集结。

另外,苏联陆军战役方向上的作战编制以坦克师为中心,大约是一个集团军配一个坦克师的比例。看坦克师数量,也就能大致猜测其是进攻矛头数量和战略意图。

从力量配置来看,苏联无疑是以八月风暴行动为模板,力图复制45年歼灭关东军的战例。远东军区主要进攻矛头指向我哈尔滨长春沈阳一线,最远可达山海关。外贝加尔军区的主要目标应在大兴安岭西侧一线,最终目标应是与远东军区部队会师沈阳或山海关,起佯攻的可能性更大。

西伯利亚军区,尤其是驻蒙集群,虽然是一只偏师,但却对我威胁最大。其编制事实上就是一个加强版机械化集团军,高峰时有1800余辆坦克,2000多装甲车,虽然装备不是最新式,但合成化程度和装甲力量配比奇高,突击力极其强大。战时还可以得到空军两个歼击轰炸航空兵师、三个直升机团和一个运输机团的支援。(其编制一直在变动中,我们只取流传最广的说法)。战时驻蒙集群可以从中蒙边境直取北京。按照我军的预计,以苏军机械化部队的推进速度,如果补给充足,驻蒙集群从出发阵地攻击前进到长城一线,只需要24小时,拿下沿线守军,推进到北京城下,最多也不过72小时。而我们在其前进路线上,除了张家口到延庆一带的山区外,几乎无险可守。

(多说一句,按照我军八十年代的估计,驻守蓟县的坦克一师,对在渤海登陆的美军组织反突击时,如果能托住6个小时,就算胜利完成掩护北京首长机关撤退的任务。可见七八十年代,我军对美苏的差距有多大。)

当年苏军的兵力配置,以现在的眼光看,是没有长远占领的能力的,甚至不一定有能力攻入我二线阵地。苏军自己估计,要完成占领长城一线的目标,至少需要投入120万人以上,以西伯利亚铁路的运力和苏军在远东的存储,是无论如何无法在70年代支持这种规模的部队长期作战的。问题是一旦和中国打起来,根本不可能快速结束战斗。所以,其主要目的应该是破坏我北方重工业基地,打烂北方大城市,逼迫和谈为主。类似于我方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目标。

当然,如果没有当年的备战备荒,人家打进来赖着不走,以战养战也是有可能的。毕竟我们的工业体系源自苏联,人家甚至都不用改造,大部分都可以直接拿来用。

所以,现在看来,当年确实是麻杆打狼两头害怕。苏联远东地区孱弱的补给能力和稀少的人口,使得苏联实际上不具备大规模入侵我们的条件。而我们相对低下的装备水平和投送能力,也不可能对苏联远东地区构成实质的危害。当年的对峙,实际上是不断消耗资源的双输局面。

问题在于,谁也没有上帝视角。双方都怕对面脑袋一热,来个玉石俱焚。另外,在那个年代,中苏双方互认为对面不是理智的对话者,啥事都干得出来。所以两边都在做最坏的准备。军事上的准备无疑又相互加剧了对面的危机感。所以,才有了我们的备战备荒和苏联的陈兵百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1969年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的说法,这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事件,尤其是在讨论中苏关系紧张时期。要详细地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历史背景:从“老大哥”到“修正主义”首先要理解,在195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是“兄弟国家”,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毛泽东曾经称苏联是“老.............
  • 回答
    关于1969年美国是否真的成功登月,这是一个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的话题。但从科学、历史和证据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的证据都指向一个明确的答案:是的,美国在1969年成功将人类送上了月球,并安全返回。让我来详细地梳理一下这个过程,并解释为什么会有质疑的声音,以及为什么这些质疑难以站住脚。阿波罗计划:人类的.............
  • 回答
    2015年,中国GDP增速为6.9%,这是自1990年以来首次跌破7%。这一数字的出现,引发了国内外媒体和学界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数据本身及其历史背景: 历史性的转折点: 6.9%的增速,虽然在很多国家看来仍然是令人羡慕的高增长,但对于长期习惯了两.............
  • 回答
    2017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GDP增速重回6.9%,总量突破80万亿元大关。这标志着在经历连续6年的增速放缓后,中国经济首次实现了回升,无疑是当年中国经济领域最值得关注的亮点。增速回升的意义:首先,这份6.9%的增速,对于一个体量已经相当庞大的经济体来说,是来之不易的。它不仅仅是一.............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美国经济在2021年第四季度的表现,以及全年情况。这个数字,尤其是第四季度6.9%的增长率,确实是相当亮眼的。第四季度6.9%的增长:一场强劲的收尾首先来看第四季度的6.9%。这个数字意味着在2021年的最后三个月里,美国的经济规模比前一季度按年率计算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要理解这个“按.............
  • 回答
    美国四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环比初值报6.9%,这个数据确实亮眼,远超市场预期。很多人看到这个数字,尤其是考虑到疫情的影响,会感到惊讶:怎么美国死了那么多人,经济还能增长这么快?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某个单一原因。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这个数字拆开来看,然后再聊聊“美国为什么死.............
  • 回答
    2017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长6.9%,这个数字在当时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尤其是在经历了几年的中速增长后,再次显现出经济的韧性和活力。要全面理解这个数据,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从宏观经济背景来看,6.9%的增速是超预期的。2016年底,中国经济运行呈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但市场对2017.............
  • 回答
    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GDP同比增长6.9%。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背后反映了中国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展现出的韧性与活力。从宏观层面看,6.9%的增速意味着什么?首先,这个数字超出了许多市场分析师的预期。在经历了2016年全年6.7%的增速后,许多人预测2.............
  • 回答
    2017年中国GDP总量首次突破8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并实现了6.9%的同比增长,这一成就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在复杂国际国内环境下的韧性和活力。要深入理解这一成就,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里程碑的意义:总量突破与发展阶段 总量意义: 80万亿元人民币,意味着中国经济的“.............
  • 回答
    这起事件涉及一位69岁的老妇,每月拥有1万元退休金,但却进行了高达3000多万的杠杆炒股,最终导致爆仓并欠下券商超千万。这个案例触及了多个值得关注的层面,从个人财务、风险管理,到金融市场监管以及社会养老保障等,都值得深入剖析。以下是一些关键信息点,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个人层面:为何一位69岁、.............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让人又惊又叹,说起来挺让人唏嘘的。您瞧,一位69岁的老人家,一把年纪了,竟然还想站在竞技场上,而且还是第一次登上这个舞台,这本身就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习武之人,即便年长,那也是多年的功底,骨子里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想想看,能坚持到这个岁数,还能有勇气去挑战,这绝对不是一般.............
  • 回答
    托福69分,想申请东京的大学,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权衡和努力的目标。 69分这个分数,坦白说,对于日本顶尖的大学,尤其是东京那些声誉卓著的院校来说,是比较有挑战性的。 但这绝不意味着完全没戏,只是你需要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申请策略。首先,我们得明白“东京内的大学”这.............
  • 回答
    咱们聊聊这火箭筒的脚架和射击姿势,这事儿背后可有不少门道,可不是随随便便就有的。先说说咱们的69式40mm火箭筒。这玩意儿,说实话,在那个年代,咱们是结合了苏联的RPG2和一些西方技术的成果。它的设计思路,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当时解放军对单兵反坦克作战的需求。你想啊,那个时候,装甲力量尤其是重型坦克.............
  • 回答
    媒体报道的“69岁孤老老人被三辆车撞死”一事,就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公众的心头上,也无疑揭示了我们社会中一些令人心痛、亟待解决的深层问题。这不仅仅是一桩简单的交通事故,它折射出的是一个多元、复杂,却又在某些层面显得疏离和脆弱的社会现实。1. 城市交通安全管理的“盲点”与“漏洞”: “三辆车”的.............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很多人都好奇的点:六十九岁,身体素质能达到马保国那种程度,究竟算不算“烧高香”?咱们就这么聊聊,不拐弯抹角,尽量说得透彻点。首先,得明确一点:马保国老师的身体素质,即便是在他公开展示的那些“功夫”视频里,确实展现出了一定的体能和反应速度,这一点不能否认。 毕竟,.............
  • 回答
    说到《龙珠超》的第69集,我心里立马浮现出两个词:魔性和争议。这一集可以说是《龙珠超》系列中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它完全抛开了以往我们熟悉的“热血激战”模式,转而以一种非常规、甚至可以说有点“脑洞大开”的方式来推进剧情。咱们先捋一捋剧情。这一集的主题是围绕着“天使的恋爱观”和“宇宙巡警加摩斯”展开的。.............
  • 回答
    上海警方“端掉”69名情感挽回“大师”:一场喧嚣背后的真实现状最近,上海警方破获了一起涉及69名“情感挽回大师”的案件,这无疑像一颗炸弹在社交媒体上引爆。一时间,关于情感挽回行业、网络“大师”的质疑声四起,甚至有人拍手称快,认为终于有人揭开了这层虚伪的面纱。那么,这69名“大师”究竟是怎样一番光景?.............
  • 回答
    2022年3月28日的蒙Indianapolis,堪萨斯大学以72:69的惊险比分逆转北卡罗来纳大学,捧起了队史第四座NCAA男篮总冠军奖杯。这场比赛,绝对是大学篮球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所呈现的戏剧性、心理博弈和战术对抗,至今仍让许多篮球迷津津乐道。上半场的压抑与北卡的强势比赛一开始,北卡罗来纳.............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前三季度深圳的这份经济答卷。整体来看,这份数据相当亮眼,是深圳经济稳健前行的有力证明。17530.69亿元的GDP总量,加上8.1%的同比增长率,这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在当前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下,都属于非常优异的表现。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1. 经济韧性与活力:.............
  • 回答
    关于戴眼镜能否直接佩戴69式防毒面具这个问题,答案是理论上可以,但实际使用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并且会影响防护效果和舒适度。 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缘由,让你更好地理解。首先,我们要明白69式防毒面具的设计初衷和佩戴方式。69式防毒面具是一款经典的解放军装备,它的面罩主体是用橡胶制成的,设计是紧密贴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