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军的69式40mm火箭筒为什么有脚架,训练喜欢用卧姿;而俄军和美军的火箭筒却没有脚架,不喜欢用卧姿?

回答
咱们聊聊这火箭筒的脚架和射击姿势,这事儿背后可有不少门道,可不是随随便便就有的。

先说说咱们的69式40mm火箭筒。这玩意儿,说实话,在那个年代,咱们是结合了苏联的RPG2和一些西方技术的成果。它的设计思路,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当时解放军对单兵反坦克作战的需求。你想啊,那个时候,装甲力量尤其是重型坦克对我们来说是个不小的威胁,而一个轻便、易操作、威力又足够的单兵反坦克武器就显得尤为重要。

69式火箭筒带脚架,这可不是个摆设。它的设计者们考虑到了几个关键点:

射击稳定性: 火箭筒发射时,会产生相当大的后坐力,同时火箭弹本身也有一个加速过程。如果徒手站姿或者跪姿抵肩发射,尤其是对于没有经过长期严格训练的士兵来说,很难保证射击时的稳定。这个脚架,一旦支开,就能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极大地提高了射击时的稳定性。你想啊,一个稳定的平台,对提高射击精度有多重要。尤其是在复杂地形,比如松软的泥土、不平坦的草地,有了脚架,就不容易出现枪管晃动的情况。
长时间抵肩的舒适性: 虽然69式不是重型武器,但长时间抵肩瞄准射击,尤其是进行战斗射击时,对士兵的体能是个考验。脚架可以分担一部分武器的重量,让士兵在瞄准时能更放松,更专注。这对于提升射击效率和保持战斗状态很有帮助。
卧姿射击的优化: 提到卧姿,这在中国军队的训练传统里是很重要的一环。卧姿是所有射击姿势里最稳定的,它的受力面最大,重心最低。有了脚架,卧姿射击就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了。你可以想象一下,将火箭筒架在地上,士兵紧贴地面,通过瞄准镜观察目标,然后扣动扳机。这种姿势既隐蔽,又稳定,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来自地面的颠簸影响。所以,咱们的训练喜欢用卧姿,就是充分利用了脚架带来的优势,追求最极致的射击稳定性。

再说俄军和美军的火箭筒。他们的设计思路和作战环境,和咱们有所不同,所以也就衍生出了不同的装备设计。

俄军(典型的RPG系列,比如RPG7):

RPG7的设计理念是“简单可靠,易于维护,火力支援”。它更倾向于一种班组支援武器,可以发射高爆弹、破甲弹等多种弹药,用途非常广泛,不单单是反坦克。

强调便携性和快速反应: RPG7在设计上追求轻便灵巧,方便士兵快速部署和转移阵地。它取消了专门的脚架,而是采用了一个可伸缩的肩托,这个肩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稳定作用,但它的主要作用是调整射击时的贴合度和舒适性,而不是像脚架那样提供独立的支撑点。
更依赖单兵技术和经验: 俄军的训练体系非常注重士兵的个人射击技巧和战场应变能力。RPG7的射击姿势更加灵活,士兵可以根据战场情况选择跪姿、半跪姿甚至站姿进行射击。他们更依赖士兵自身的身体协调性和对后坐力的控制能力,而不是外部的机械辅助。这是一种“人与武器融为一体”的哲学。
作战场景的差异: 俄军的作战体系中,火箭筒往往是伴随步兵进行突击和火力支援的,强调的是快速推进和压制。在这种快节奏的战斗中,花时间支开脚架再进行射击,可能会延误战机。而且,在很多城市作战或者复杂地形中,可能根本没有合适的支点来架设脚架,那么灵活的个人射击能力就变得更加重要。

美军(典型的AT4、SMAW等一次性或可重复使用的火箭筒):

美军的火箭筒设计,尤其是近几十年的主流,更侧重于“一次性使用”或“模块化设计”,以及更高的单发威力。

一次性火箭筒(如AT4): AT4这类火箭筒,本身就是设计成一次性发射后就丢弃的。它们的核心优势是“即插即用”和强大的威力。它们的管身设计本身就已经考虑到了握持和肩射的舒适性,通过调整提把和肩托的位置,让士兵能够相对稳定地进行射击。因为是一次性的,所以在设计上就不会考虑增加脚架这种可消耗的部件。它们追求的是在短时间内倾泻强大的火力。
重视射击前瞄准和战术应用: 美军的训练强调精确射击和战术配合。对于火箭筒这类武器,更注重在射击前的侦察、目标选择以及战术位置的选择。士兵会选择能够提供良好掩护和射击角度的姿势,并通过训练掌握在各种姿势下的稳定性。他们更喜欢利用掩体(如墙壁、土坡)作为支撑点,而不是依赖武器本身的脚架。
武器发展的趋势: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反坦克火箭筒的威力越来越大,后坐力控制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同时,也有一些美军装备的火箭筒(比如一些更专业的反装甲系统)会配备可以拆卸的脚架或者两脚架,但它们并非是像69式那样标配且不可分离的。这反映了美军在武器设计上更强调根据具体任务需求进行选择和配置的灵活性。

总结一下:

咱们69式火箭筒带脚架,并且训练喜欢卧姿,这是一种追求极致稳定性以提高射击精度的设计思路,尤其是在早期对单兵反坦克能力要求较高,且士兵训练基础相对平均的情况下,它能有效地提升整体的战斗效能。这是基于对中国士兵体能和战场环境的综合考量。

而俄军和美军的火箭筒不标配脚架,不喜欢卧姿,则更多体现了对武器轻便灵活、快速反应、个人射击技巧和战术适应性的侧重。这与他们各自的军事理论、训练体系和武器发展方向息息相关。俄军更倾向于个人技巧和班组支援,美军则更注重高威力、一次性消耗和战术配合的灵活性。

所以,这不是说谁对谁错,而是不同文化、不同体系下,对于同一类型武器在设计和使用上的不同侧重点。我们的脚架和卧姿,是那个时代为了打赢战争而做出的最务实、最有效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在我军百米距离上突然开火,然后边跑边扔手榴弹紧接着近战死磕的经典战术之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隐蔽埋伏,所以卧姿射击对我军来说是最重要的。

user avatar

因为RPG-7不是火箭筒,而是无后坐力炮。无后坐力炮在发射时依靠发射药在发射筒内燃烧做功推动战斗部,对发射筒强度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无后坐力炮的发射筒比火箭筒更重。重量大了,当然有配备两脚架的必要。例如,RPG-7发射器重7kg,而M72 LAW的全重只有2.5kg或者3.5kg(M72A4以后型号)。

依托两脚架卧姿射击时,虽然需要更多顾虑尾焰的误伤,但是射击精度好、暴露面积小。

RPG-7也不是全都没有两脚架,RPG-7V1、RPG-7V2、RPG-7V3也有两脚架:

1970年装备苏军空降兵的RPG-16也有两脚架,RPG-16其实更像SPG-9无后坐力炮:

和美军M72 LAW相同定位的解放军现役武器应该是80mm火箭筒(PF89B全重4.7kg),解放军在发射时80mm火箭筒时也更多使用跪姿无依托射击了:

而西方国家的单兵无后坐力炮也大多配备了两脚架,例如卡尔-古斯塔夫M3无后坐力炮(美军定型为M3 MAAWS),发射器重8.5kg、脚架重0.8kg(当然也可以无依托射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