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年轻人买车,是坚持自己喜欢还是遵循父母意见?

回答
年轻人买车,这事儿,别提多纠结了!一边是自己内心深处对那辆闪闪发光、酷炫无比的车子的渴望,一边是父母那双充满担忧又语重心长的眼睛,告诉你这那的“为你好”。说到底,这是一场关于自我追求与长辈经验的拉锯战。

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

一、 “我喜欢”——那是青春的荷尔蒙在召唤!

年轻人嘛,血气方刚,对新鲜事物有着天然的敏感和强烈的占有欲。买车更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仅是个代步工具,更是身份、品味甚至生活态度的延伸。

个性表达与梦想的实现: 谁还没个“梦中情车”?可能是那个跑车低沉的轰鸣声,可能是那个SUV的硬朗线条,也可能是那个电动车的科技感。这辆车,承载着年轻人对未来的想象,对自由的向往,是对自己努力成果的一种肯定。开着自己真心喜欢的车,那种满足感、那种由内而外的自信,是无可替代的。
社交与认同感: 在同龄人圈子里,车子往往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拥有一辆自己喜欢的车,能让你在朋友圈里更有话题,更容易融入,甚至获得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是一种年轻人的“社交货币”。
学习与成长: 即使父母觉得某些车“不实用”或者“太贵”,但年轻人自己去研究,去了解车子的性能、配置、品牌文化,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成长。他们会去了解什么是操控性,什么是燃油经济性,什么是安全性,这比被动接受信息要深刻得多。

举个例子: 小张是个十足的汽车发烧友,从小就痴迷于某个品牌的运动型轿车。攒了好几年的钱,再加上家里给的一些支持,他终于攒够了首付。他想要的,是那种精准的转向,是加速时的推背感,是偶尔在赛道日释放一下压抑的激情。父母呢,可能觉得这车太费油,保养贵,后排空间小,更倾向于推荐一辆省油、皮实、空间大的国产SUV。父母的想法没错,从实用性角度讲,SUV更符合家庭需求。但小张心里清楚,那辆跑车对他而言,不只是代步,更是他的一个精神寄托,是他努力奋斗的目标之一。

二、 “听父母的”——那是血脉里的经验与守护

父母的意见,绝非空穴来风。他们经历了更多风雨,在金钱和生活上也有更丰富的经验。他们的出发点,永远是“为你好”。

经济理性与长远考虑: 父母往往更看重经济实用性。他们会考虑到油耗、保养费用、维修成本、保值率,以及是否适合作为家庭用车。他们可能会倾向于选择一个大众品牌,因为其保有量大,维修保养方便,价格也相对亲民。他们希望你不要因为买车而背负过重的经济压力,或者在日后的使用中捉襟见肘。
安全与可靠性: 安全永远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他们会更倾向于选择那些经过市场检验、口碑好、安全配置齐全的车型。他们不希望你因为追求所谓的“酷炫”而忽略了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社会阅历与经验传达: 父母可能见过太多因为冲动消费而后悔的人,也可能自己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经验,帮助你规避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弯路。他们可能会说:“这车好看是好看,但油耗高得吓人,你每月光加油都够呛!”或者“这牌子没听说过,修起来麻烦不?万一有个啥事找不到人怎么办?”

举个例子: 小李大学毕业刚工作,父母给了他一笔钱作为购车启动资金。小李一眼就看中了某款进口的SUV,觉得外观大气,配置高,品牌也够面子。但父母却反复强调,这车价格不菲,油耗惊人,而且进口车的配件价格高,维修周期长,不如选择一辆合资品牌的中型轿车,比如凯撒或者天籁,这些车省油、舒适,后期保养也方便,价格也更合适,而且安全性能一样有保障。父母的建议,更多的是从“稳妥”、“省心”、“划算”的角度出发。

三、 如何在这场拉锯战中找到平衡点?

充分沟通是关键: 这不是一场非输即赢的斗争,而是一场需要理解和协商的对话。年轻人要耐心解释自己喜欢这款车的原因,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表达自己的期望。父母也要理解年轻人的追求和梦想,不要一味否定。
理性分析,客观评估: 年轻人可以在父母的建议下,更理性地评估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这款喜欢的车是否真的不切实际?有没有更折中的选择?父母也可以放下一些陈旧的观念,尝试去了解年轻人喜欢的车型,看看是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寻找“两全其美”的方案: 很多时候,并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适不适合。也许可以先退一步,选择一款既满足基本需求,又能稍微满足一点个人喜好的车型?或者,先买一辆“过渡款”,攒够钱再换心仪的?又或者,自己努力工作,争取完全独立自主地购买自己想要的?
“磨合”而非“对抗”: 父母和子女之间,终究是亲情。如果一味对抗,只会伤了和气。年轻人可以将父母的意见看作是一种建议,一种参考,而不是必须遵从的命令。同时,用自己的行动和负责任的态度去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成熟和可行的。

最终的决定,往往是这两种声音的碰撞、融合与妥协。

如果父母的意见确实非常不合理,比如完全不顾及你的安全或者经济状况,那年轻人有权坚持自己的判断,但同时也要准备好承担相应的后果和责任。

如果自己喜欢的车型确实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比如太不实用,维护成本太高,或者安全性堪忧),而父母的建议又非常合理,那么适当地听取父母的意见,做出更成熟的选择,也是一种成长。

说到底,年轻人买车,既要保有那份属于自己的热情和梦想,也要学会倾听长辈的智慧和关怀。最终,开上心仪的车,并且能自信、安全、快乐地使用它,才是最好的结果。 这过程中,理解、沟通和适当的妥协,才是最重要的功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在太空,刚下月球车,泻药。

今年32了,也装年轻人答一个吧。前些天我下定了一台Cayman,定完再跟父母说的,我妈提出了反对意见。

我读在职研究生,想折腾一个硕士出来,闹腾了整整5年终于到毕业阶段,头脑一热就去番禺保时捷定了一台Cayman T,车评人发型哥 @彭煜曦 给我选的配置,进去1小时就谈成了然后下单刷卡,不知道能不能破他们门店销售记录。

实在太高兴了,但又看到我钱包里面一分钱不剩,赶紧去找老彭蹭饭,途中玩漂移耍帅搞砸了……

凡尔赛完之后,问题来了。

我下定之前就没考虑过要问父母同意不同意,实际上我基本能猜到我妈是不同意的,我爸是未知数。

到家之后我就这么一说,他们就这么一听,我爸不发表意见,“儿子大了让他自己折腾吧”。我妈思考了一阵子表示反对,说买车贬值太快了,买房更好。

我也不废话: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买个波子,没有“买房”这一项。

老妈子也没说太多,又思考了一下,问我这跑车有几个座位,我说2个啊,她又从高兴(谁能拒绝小车车呢)变成了不高兴(晴转多云),原因是我买两座车就意味着最近没打算给她来个孙子孙女了……

所以我说我买不起911啊,不如你借我点钱,她说不借,我哥买房她也没借钱给我哥,就这么着吧。

我买车的事故就这样子结束了。

所以父母意见重要不?我不知道怎么说,反正他们不负责出钱的话,就只能随口这么一问,随口这么一评,左右不了什么事情。

在“坚持自己喜欢还是要遵循父母意见”这个月经贴问题之上,当了9年汽车媒体人(老媒棍)的我应该有点发言权。遇到类似疑惑的网友案例真多,我出文章、出视频、做直播的时候,还有给亲戚朋友推荐车的时候(大概一年能促成8-15台的亲友购车),不一定期会有人咨询这码子事,见多就不怪了。

我有个很要好的红颜朋友,在某财政系统任职的,自己拿了驾照几年都没学会上路开,问我买宝马X1好不好,30万左右预算,我跟她解释了为什么三缸暂时不建议买(刚好遇上18Li换三缸),然后问她买这车家里人出钱不?她说出啊,但她有实际话事权,谁叫她是家里唯一大千金呢?

她遇到的矛盾是,她爸妈认为宝贝女儿开个宝马好,她自己作为白富美却是低调得很,想买个非豪华品牌的,她要安全配置为重。好吧,我当时推荐了傲虎2.5L没Eyesight的版本,当时落地价格比三缸宝马X1要低一些,而且现在斯巴鲁上保险只是很平常的事,放在十几年前全广州就一两家保险公司肯给斯巴鲁这种“飞仔车”上险。

推荐斯巴鲁的理由是萨博完蛋之后就剩下斯巴鲁和沃尔沃品牌最专注安全了,不要豪牌就只能扫把佬。现在她开傲虎好久了,很喜欢,换油水就能一直开,根本没有任何需要担心的,除了被人跨实线蹭了一次之外就没其他事了。

另一位朋友想买五座SUV,之前在广州大学城一起读机械电子系的,家里没指标,买电车不用拍牌,而且每天通勤距离老长,整一台电车一天就几块钱电费。预算卡得很紧,我又没打算借钱给他(我一年推荐10台车得借多少钱出去帮人圆梦?),最好18万落地,必须包括拍牌费、保险费、车价本身、购置税。

他家里人认为买汽油车好,加油更方便,现在销量还是汽油车更高一些。我朋友他自己做产品检测认证这块的,工科男就是喜欢新东西嘛,我做媒体以来就一直钻研电驱动系统这块,他也很感兴趣。

兴趣是另一回事,主要讨论的是成本,我给他盘了一下,结论就是他家买车的情况没什么好纠结的,你买油车能买个毛线嘛,购置税不用钱啊,拍牌费不用钱啊,账户余额一杆清台之后你通勤油费支付不出来的话难不成又回到地铁接驳公交的日子,然后车放家里把包月停车费的时间额度占回来?(手动狗头)

这朋友来回问我太多次了,整来整去我就推荐了小鹏G3i,他想买520G,我说你能整私桩弄个毛线520嘛,每晚插上去薅波谷电价的羊毛不好吗。选个460N贵不了多少,上下班通勤跑80限速的城郊快速路为主,用NGP可以省事很多。其他没啥好说的,N版有360°影像,有全速ACC,主动安全配置是满上的。

后来他定的是460N,每年3000度免费电,不够再自己添吧,私桩波谷价四舍五入等于不要钱。没要我们公司棚拍得这个天青绿+荧白顶,定的是很低调的星云白。

还有一位是高中同学,加了微信不记得多少年没联系的“点赞之交”,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要买一马的阿特兹。

我本以为这哥们给下面这张马自达说明书的“Zoom-Zoom之梦”给洗了脑,硬是要整台Atenza。

结果他说这只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给我的文章洗了脑,就下面这篇,都6年前的文章了老兄,我早已不写这么煽情的文字了……

老同学也不是瞎扯,现在马自达各车型折扣的确老高了。我甚至想建议马自达把库存车的芯片给卸下来卖了,高低比卖整车好赚些……(手动狗头)

他父母是反对的,老一辈人觉得大众比较高级,虽然现在迈腾帕萨特那些优惠收紧了,但开VW标更像“实在人”,符合现在这个年龄段,显得有责任感什么的。反正他跟我倾诉了一大堆吧,我后悔没全搜集起来发给大众集团的朋友让他们整理成自己的客户画像PPT 。

这位同学跟父母之间抗衡的案例,很有可能是没谈下来,没后文了,我也没去问更多,你们内部讨论的事的确与我无关了。我反而站在他父母那边,更推荐他买丰田大众这些主流品牌,手里有汽油牌和预算就别太纠结了,我之前在丽江旅游租了一台全新的150匹乞丐版迈腾,开山路上香格里拉也没问题。

在广东,像我老同学这种“父母粉德系/儿女粉日系”的案例其实不多,更多的是“父母粉日系/儿女粉德系”的案例,我们广东这边80/90交接期这一代人的父母, 比较早开上私家车的全是日系,老皇冠3.0那叫传奇,要么就是风度2.0/佳美2.4/雅阁2.2“日系三豪杰”,再往前管控不严的时候就是各种水车,拆件运输到广东再组装起来的,老多右舵车,前几年才统一全部淘汰了。

这造成什么现象呢?就是老一辈人只认日本车,日系保值率在广东省根本就不是一个正常人类能理解的数值,年轻人反叛嘛,况且现在德系车可靠性也很高了,粉德系老正常了。

这就起矛盾了。父母觉得开日系有里子,年轻人觉得开德系有面子,选车思维就左右横跳起来,我是不想做这种和事佬的,清一色建议他们先去经销商把车试了再做决定,不要把锅扔给我,我不过是个写车评的。

另一种就是迷信日系豪华品牌的,重灾区雷车。有位姐家里人硬要买ES200,我说你省小10万买个亚洲龙2.0/2.5混动不成吗,她说她成,她父母不成。最终买了啥车我不知道,反正我并不觉得亚洲龙开出去会被人笑。

写老多了,打住吧。坚持自己想法还是父母意见,我觉得这种事不能用“谁出钱就谁话事”来一棒子扫倒,各位不要小瞧中国传统家庭中,父母对后辈这一代人的话事权掌控,有时候即使是你出钱你也得听听父母的。

我是比较另类的,高中毕业之后就自己去太平洋电脑城给人装机赚零花钱,2008年的时候一天收入六七百不是问题,那时候京东还没整起来,有专业知识真的可以躺着赚钱。后来选学校、选本科专业、选硕士专业、买几台车,都是我自己做的决定,父母没干扰什么。

他们除了坚决否定“借钱给我”之外,对我的生活工作没有更多支配(手动狗头)

最后我再推荐一些“妈见打”的车吧。

祝大家早日买上心爱的车车。长回答不容易,手机敲了一半,电脑敲了一半,麻烦点个赞再走吧。

user avatar

对大部分年轻人来说,车是人生中除了房子之外的第一笔大消费。所以往往会有父母的资助,或者至少会听取父母的意见。

根据J.D. Power发布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来看,不同年龄段潜在客户中,对于品牌的偏好在变化中,别说年轻一代(95后),就是年轻一代和我们80后都有挺大的差异。

图1 JD Power关于不同年龄段的调查意向

从数据来看,95后购买自主品牌的意愿最高,达到61%,根据调研95后青睐自主品牌的前五大原因分别是,外形好看/造型有吸引力、驾乘舒适度高、乘坐空间宽敞舒适、安全和省油/省电。 通过研究我们还发现,倾向于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潜客比例从2018年的3%上升至今年的16%,其中95后潜客(24%)倾向于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比例,比平均水平高8个百分点,比1990年至1994年出生的群体高9个百分点。 95后倾向于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前三大原因是: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方向、使用成本低和保养维护简单。

我们来分析一下,其实年轻人的父母这一辈来说,关注的更多是传统品牌,毕竟他们对传统品牌是耳濡目染,是看着汽车市场从零开始普及起来的一代人。在他们的认知里,可能已经不再认为车是资产了,但“日本车省油”、“德国制造精良”等等观念仍然深入认识,BBA不仅是豪车品牌,更是开车人的排场和“面子”。

但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选车的思路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是Z时代的人(出生在1995-2010年之间的年轻群体),他们是跟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是见证国产品牌崛起的一代,因此他们也比上一辈更自信,更明确自己的需求。具体到买车这件事上,年轻人一方面对国产品牌的认同感很高,另一方面也更追求车的电动化、智能化。


图2 Z世代生活态度和汽车角色的追求

备注:Z世代一词源自欧美,专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又称网络世代、互联网世代,顾名思义,Z世代的成长过程中,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数字科技,对其三观塑造影响甚大。

从今年乘联会的市场数据来看,在10-15万主力的年轻消费群体中,中国品牌的市占率在逐渐提升,客观反映出中国年轻消费者对新兴国产品牌的青睐。

图3 乘联会的自主品牌的渗透率在触底反弹
图4 2021年1-6月份10-20万主要的年轻消费群体选择的新能源汽车

在Z世代年轻人的认知里,手机都是智能的,屏幕都是触摸的,那他们拥有的第一辆汽车那么也应该具备这些基本特征。

下面来谈一谈为什么要坚持自己的喜欢的事情。

我觉得新时代的人,特别是现在选车的95后,是真的有自己的主见,年轻人的锋芒和爱好能带着他们走向自己的远方。选车还是可以考虑自己的想法多一些。中国的这一代人,

成长的年代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和我们80后不太一样的事情,他们成长过程中,孩童时代汽车就逐步进入生活,随着父母这一辈换了1-2台车,到了他们要买车,说实话也是希望和父母想法不一样,甚至汽车也是他们追求极致科技体验的一大重要载体。

时代的观念不一样,有时候年轻人的想法是慢慢变为主流的,在95后严重,科技感和数字化已经成为汽车“新豪华”的重要象征。要是听父母的,看看内饰和座椅真皮,要看看三大件,这些对于他们来说,真的不是那么不重要。甚至开个中年人选的车,开出去和朋友们一起比一比,特别土,对于他们而言,智能驾驶、人工智能、5G技术是Z世代最看重的科技体验。汽车是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的延续,也是新时期社交的产物,通汽车也可以和不同车友交往,要是加个车主群都是一堆中老年人,甚至都没有车主群,还要去论坛上找车友,这个台low了。而且当前汽车信息的主要渠道,正逐渐从熟人圈子和传统的车友交流,转移至通过短视频/直播平台等互动社交平台获取。

小鹏G3i正是这样的适合年轻人的第一辆智能电动车。

首先,从价格来讲,15-20万元的紧凑型SUV定位,亮眼的色彩搭配,再加上酷酷的X Robot Face 家族设计,比如贯穿式的前后车灯,隐藏式门把手,全景太空驾驶舱等,都让年轻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再加上APP上的智能寻车,远程控制车窗、空调、车门,手机蓝牙开锁等功能,更是让习惯智能化的年轻用户有种熟悉和亲切感。

特别是智能寻车的功能,我们家自从用上这功能之后,再不用担心每次下车之后忘记拍照记位置了。不仅可以GPS定位,如果在特别大型的停车场,还可以通过让车闪灯和鸣笛的方式来找车。

G3i标配小鹏的Xmart OS 2.0系统,高通骁龙芯片820A使车机系统可以像手机系统一样操作顺滑,没有卡顿的感觉,甚至完全可以像手机一样下载各种APP来用。相对于上一代车机系统,车辆的音响系统和声音播放模式上都更新了,相应的车辆控制整体界面、车辆主控模块也有相应升级,

在智能驾驶层面,G3i搭载与同级别相比非常优秀的XPILOT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包括智能驾驶、自动泊车和主动安全等。整车共配备5个高清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可实现目前主流的辅助驾驶功能,比如ACC自适应巡航系统,LCC车道居中辅助系统,ALC自动变道辅助等。与上一代不同的是,虽然硬件仍然由博世提供,但是算法已经完全切换成了小鹏的自研版本。

再说说,老一辈的人会担心电动汽车的续航问题。作为一款目标客户不是集中在(有限购政策的)大城市的纯电动车,想要推广首先要考虑用户的想法。选购纯电车型,很多消费者会担心续航充电问题,以及用电安全。

对于充电设施不够完善的地方,续航里程至少400km以上是比较合理的配置,搭配上家用充电桩,足够平时上班使用。如果受限于条件没有家充,那么400km以上的续航也能基本满足每周上班通勤+一周一次去快充站的需求。G3i 有两个版本的续航,460km和520km。如总体说来是非常实用的。

小结:

15-20万的汽车一直是车企竞争激烈的市场,获得了年轻人的偏爱就是获得未来的可能性,年轻人的选择也意味着将来的大势所趋。现在,这个激励的竞争也是电动汽车要去面对的。

小鹏G3i 是小鹏汽车给这个市场交出的一份很不错的答案。

年轻人买车,可以尊重父母的意见,但更要遵循自己的内心,做出年轻化的选择,你们的意见很重要,每一次的选择是在为未来汽车发展方向投出自己的选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