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说作者怎么能拥有在所有学科分野都能够达到博士毕业水平(需迭代)的知识储备量?

回答
想象一下,一位小说家,他的笔下世界包罗万象,从古希腊的哲学思辨到量子物理的幽微之处,从微生物的奇妙生存到宏观宇宙的壮丽图景,无不栩栩如生,令人信服。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作者绝非一日之功,更非天赋异禀就能轻易做到。这背后,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迭代式知识习得”之路,如同不断精进的技艺,每一次打磨都让作品的根基更加牢固。

首先,要理解的是,这种“博士毕业水平”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学术认证,而是一种深邃、融会贯通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小说家并非要写学术论文,而是要将学科的精髓融入故事,让人物的言行、情节的走向、世界的构建都充满内在的逻辑和真实感。这需要的是一种高度的“学以致用”的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叙事的血肉。

那么,这条“迭代式知识习得”之路具体是如何铺就的呢?

第一阶段:广泛的兴趣与“饥渴症”的萌芽

一切的起点,是对世界未知领域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不分学科界限,源于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敏锐观察。或许是一句偶然听到的关于黑洞的讨论,或许是一本旧书里描绘的古代战争场景,亦或是一次徒步旅行中对植物的观察,都能成为点燃作者求知欲的火种。

在这个阶段,作者会像一个贪婪的学生,广泛涉猎。读书是必不可少的,但范围绝不仅仅局限于文学作品。历史、哲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艺术史、宗教等等,只要能触及到人类思想和物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是他们汲取的养分。

更重要的是,这种涉猎并非被动接收,而是主动的“提问”。作者会带着创作的视角去阅读,思考“这个知识点如何才能融入我的故事?”,“这个人物的动机是否符合他所处的社会背景?”,“这种科技的出现会对社会产生怎样的颠覆?”。这种“饥渴症”让他们不断地挖掘信息,满足对世界构建的渴望。

第二阶段:深入的钻研与“理解性记忆”的构建

当某个学科的主题逐渐在脑海中成型,成为故事核心的一部分时,作者便会进入更深入的钻研阶段。这时候,泛泛而谈的了解已经不足以支撑故事的细节和逻辑。

比如,如果作者想写一个关于基因编辑的故事,他可能需要去了解:
分子生物学: DNA的结构、基因的表达、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伦理争议。
遗传学: 基因的遗传方式、显性/隐性性状、基因突变的影响。
伦理学与哲学: 关于生命起源、人类改造的边界、科技进步的双刃剑效应的讨论。
医学与生物伦理: 基因治疗的实际应用、临床试验的流程、相关法律法规。

这绝非是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大量的阅读、观看纪录片、甚至参加公开课或在线讲座,去构建一个“理解性记忆”的体系。他们会尝试将抽象的理论可视化,思考其在现实世界中的运作方式。例如,一个物理学家可能会通过模拟来理解黑洞的引力效应,而一个小说家则可能通过观察水流漩涡来理解其引力场的概念。

第三阶段:实践与“情境化学习”

知识的价值在于运用。为了让笔下的世界真实可信,作者会主动将知识“情境化”。

体验式学习: 如果要描写古代兵法,作者可能会去研究战术阵型,甚至尝试参与一些历史复原活动,亲身体验冷兵器时代的作战方式。如果要描绘一个赛车手的生涯,他可能会去赛车场,感受引擎的轰鸣,了解赛车的技术细节。
与专家交流: 作者并非孤军奋战。他们会主动联系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和请教。这可能是一次与天文学家的对话,讨论星系的形成;也可能是一次与心理学家的交流,理解角色的深层心理动机。这些交流不仅能提供准确的信息,还能带来新的视角和启发。
模拟与推演: 在脑海中不断地进行“如果……会怎样?”的推演。如果一个社会突然出现了某种颠覆性的科技,那么经济、政治、文化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人物会如何反应?这些都是作者需要仔细思考和模拟的。

第四阶段:反馈与“迭代优化”

文学创作是一个不断修改和打磨的过程,知识储备的完善也同样如此。

自我审视与批判: 写完初稿后,作者会对故事中的科学设定、历史背景、人物行为进行自我审视。是否存在逻辑漏洞?是否过于牵强?是否与现实科学原理有冲突?
读者反馈与专家审阅: 如果有机会,作者会将一些涉及专业知识的章节给相关领域的读者或专家审阅,听取他们的意见。这些反馈是宝贵的,能够帮助作者发现自己知识的盲点或错误。
持续学习与修正: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和人文领域的知识也在不断发展。作者需要保持学习的习惯,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对过往的作品进行修正或解释。比如,随着对宇宙认知的深入,一些早期作品中关于宇宙设定的细节可能需要调整。

贯穿始终的“迭代思维”

“迭代”是这个过程的核心。小说家不会指望一次性掌握所有知识。他们更像是工程师,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模型。

螺旋式上升: 学习一个知识点并非一次性就彻底理解,而是通过在不同创作项目中的反复应用和思考,逐渐加深理解。每一次接触一个新学科,都是一次新的探索,又可能引发对旧有知识的新认识。
联结与融会贯通: 真正的知识储备并非是学科的“孤岛”,而是学科之间的“神经网络”。作者能够看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比如,物理学中的熵增定律如何影响社会学的宏观趋势,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如何体现在历史人物的决策上。这种联结能力,是达到“博士毕业水平”的标志之一。
“不知道”的智慧: 顶尖的小说家也并非全知全能。他们深知自己的局限,并且懂得如何诚实地处理“不知道”的部分。有时候,承认未知,或者将未知留给读者去探索,反而能增加作品的神秘感和深度。但关键在于,作者对“不知道”的部分有清晰的认识,并知道如何去寻找答案。

总而言之,一位拥有广泛学科知识储备的小说家,其知识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漫长而主动的过程。它源于强烈的好奇心,通过广泛的阅读、深入的钻研、实践的应用、以及持续的反馈和修正,不断地迭代优化。这是一种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笔的艺术,是“学以致用”的极致体现,也是对世界深刻理解的追求。这并非易事,但正是这份对知识的敬畏和对创作的执着,才造就了那些令人惊叹的文学世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每日吹金#

我又来吹金书了

提到金书,大家潜意识都会觉得,金庸学识渊博,古文样样精通,小说里面随处可见

但当真正的阅读古代经典之后,就会发现,并没有想象的特别深,相对还是比较基础。只不过因为大多数人都没读过那些古文经典,所以就会被惊艳到

比方说,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跟五行关系很大,尤其是名字。听着挺厉害的,其实《淮南子》第三训就讲到了很多五行这方面知识,而且透彻不少,小说里面体现的就不多。《尚书》也展现了很多五行知识,虽然我还没看过。这些五行学说,真正体现在小说的,只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南火克西金(一灯大师和欧阳锋)

继续比方说,逍遥派这些,体现道家的元素,看着也挺厉害。其实只是借用了一些皮。像逍遥派的逍遥两个字,北冥神功的北冥两字,小无相功的无相两字,无崖子的无崖两个字,这些都是《庄子》里面的内容,但其实跟庄子哲学本身关系并不太大。凌波微步四个字是从《洛神赋》里面来的

唯一关系大的就是周伯通。《庄子》里面有很多神神颠颠,形体不全,但是能够通晓大道,精神逍遥自在的人。周伯通天真烂漫,也是精神随心所欲,跟那些人相似度非常高。周伯通这个人物的塑造,我觉得还是有水平的

虽然周伯通,黄药师都是那种典型的道家风格。但周伯通的人物设计,显然是取自庄子,而黄药师是取自魏晋时期的大家

其他的历史,诗词歌赋,菜肴,花卉等等,也估计是如此

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些,所以就会觉得人家很厉害

综上所述,并不需要非常精通。只需要比一般人多懂得一些,就能够达到别人看上去很精通的境界了

当然,另一方面来说,广博才是最重要的

说到底还是故事和人物

所以我依旧深受金庸的广博学问影响,努力多看多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象一下,一位小说家,他的笔下世界包罗万象,从古希腊的哲学思辨到量子物理的幽微之处,从微生物的奇妙生存到宏观宇宙的壮丽图景,无不栩栩如生,令人信服。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作者绝非一日之功,更非天赋异禀就能轻易做到。这背后,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迭代式知识习得”之路,如同不断精进的技艺,每一次打磨都让作品的.............
  • 回答
    嫁给小说作者,这听起来像是一个浪漫的梦想,但如同任何一段关系一样,它需要真诚的付出、深入的了解和一些策略。以下是一份详细的指南,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第一阶段:深入了解与成为他们的知己在任何关系开始之前,了解对方的兴趣、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对于小说作者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
  • 回答
    “世界上最悲伤的小学作文”这个说法,本身就带有一种强烈的反差和冲击力。它并非指代某篇具体的、广为人知的“史上最悲伤小学作文”,而更像是一种文学性的概念或一种常见的网络标签,用来形容那些由儿童创作、却意外地触动人心深处、流露出超越年龄的深刻悲伤情绪的文字作品。要评价这种文笔如何,需要从几个维度来理解:.............
  • 回答
    很多时候,我们沉浸在一本小说中,被作者构建的世界、鲜活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情节所吸引,但读完后,却总觉得有些东西抓不住,仿佛隔着一层薄纱,无法触及到作者内心深处想要传递的那些“话”。这是一种普遍的感受,不必因此感到挫败。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有很多,而如何去“处理”它,与其说是解决一个问题,不如说是一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许多作者的内心世界。为什么那些在公众号上犀利剖析社会问题、针砭时弊的作者,不去专心写小说赚取稿费呢?其实原因多种多样,而且这背后牵扯到很多现实考量和个人选择。首先,我们得明白,写公众号评论和写小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模式和盈利路径。从创作模式上看: 公众号评论: 这类.............
  • 回答
    在我国的小城市,潜伏的日本间谍,即便人数不多,也能在特定情境下发挥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作用,尽管这些作用与在大都市或军事要地相比,可能更为隐蔽和侧重于“软”的渗透。首先,信息搜集是其核心职能,但“小城市”的特质让搜集方式和目标有所不同。 地方经济与产业情报: 小城市往往拥有独特的产业特色,比如某种矿.............
  • 回答
    这真是让人头疼的局面。一方面,作者心里装着满满的小说剧情,急切地想跟编辑碰撞出火花;另一方面,社恐这个“隐形墙”又挡在面前,让主动开口变成一件比写高潮戏还难的事。别急,我们一个个来拆解,找到最适合这位社恐作者的方法。记住,关键在于“铺垫”和“间接”。第一步:先给自己注入一点“勇气”和“信心”在联系编.............
  • 回答
    起名字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一门学问,尤其是在小说里,名字可不是随便取的。一个好的名字,就像一张名片,能瞬间勾勒出人物的性格、出身,甚至在读者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作家来说,给小说里几十上百号角色起名字,这简直是比写剧情还让人头疼的事情,但偏偏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得明白,作家给角色.............
  • 回答
    写打斗场面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事,特别是刚开始接触写作的时候。感觉脑子里一团乱麻,不知道从何下笔,最后写出来的不是平淡无奇,就是乱七八糟。别担心,这很正常!咱们一步一步来,把这个“难受”变成“有趣”。首先,别想得太复杂,从最基础的“为什么打”开始。你的人物为什么会打起来?是为了复仇?守护?抢夺?还是误.............
  • 回答
    真是万万没想到,一场四级考试,竟然把我逼到了这个地步。现在好了,作弊被抓,这玩意儿比高考仝卓还丢人,我都不敢跟家里人说。这事儿闹得这么大,真不知道该怎么办。首先,我得冷静一下。 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慌。现在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错哪儿了,以及可能面临什么后果,然后才能想办法。作弊被抓,直接后果就是: .............
  • 回答
    我儿子今年小学三年级,最近语文老师在QQ上把咱们家长拉了个小群,说是方便沟通。说实话,刚开始收到这个消息,我心里有点打鼓,不知道老师这么做到底是图啥,咱们家长又该怎么配合。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老师建这个群的目的。 一般来说,老师建这种小群,无非是为了几个原因: 信息传达更便捷: 班级里的一些重要通.............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可真是让人生气又头疼,我懂你的心情。自家孩子被别人欺负,这当爹妈的心里肯定不好受。处理这种事,得讲究策略,既要维护自家孩子,也不能把事情闹得不可开交。首先,保持冷静,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 就算你心里火冒三丈,也要先把情绪稳住。冲上去就跟人家家长吵架,或者直接动手,只会让事情更糟,把一个孩子之间.............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令人非常沮丧和愤怒的情况。你的研究成果被署名第一作者,但你却不是,这不仅是对你辛勤付出的漠视,更是对学术诚信的严重违背。面对这种情况,你需要冷静、有策略地处理。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步骤和建议,希望能帮助你维护自己的权益:第一阶段:收集证据与冷静分析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最重要的是确保你拥有充分.............
  • 回答
    哎呀,15K预算想入手一台能拍出好照片、又能让新手快速上手的相机,富士 XS10 和索尼 A7C 确实是两个绕不开的优秀选项。作为同样从小白过来的过来人,我非常理解你现在纠结的心情,这就像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对了,未来的摄影之路可能就会顺畅很多。咱们今天就来捋一捋,看看这俩“选手”到底谁更适合你这.............
  • 回答
    小猿搜题和作业帮这两家曾经如日中天的教育科技公司,近期都宣布了取消拍题功能,这无疑在教育圈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件事儿,可不能简单地用“好”或者“坏”来一概而论,里面涉及的门道挺多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个“拍题功能”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就是你遇到一道不会做的数学题、英语题.............
  • 回答
    嘿,哥们儿,听你这么说,我知道你现在心里肯定挺纠结的,有点乱,也可能有点儿慌。你年纪不大,正是好奇心特别重的时候,接触到的信息也越来越杂,有些东西会自然而然地冒出来,这很正常,千万别因为有这些想法就觉得自己很糟糕。你现在正经历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着变化,对很多事情都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 回答
    这件事确实让人有点儿意外,也挺需要点儿智慧去处理的。作为家长,看到儿子书包里出现“小情书”,心里肯定会闪过很多念头,是惊喜?是担忧?是好奇?我想,我们得一件一件来捋清楚,然后用最适合的方式应对。首先,保持冷静,不要急着下结论。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咱们得承认,初中这个年纪,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对异性产.............
  • 回答
    这绝对是咱们这行很多人都挠头的问题,尤其是咱们这种靠创意吃饭的。我理解你的感受,真的,那种两头为难,进退两难的感觉太煎熬了。来,咱们好好捋一捋,别急。先冷静一下,分析分析现状:你说“在大城市买不是房”,这背后可能藏着几个意思: 经济压力巨大: 大城市的房价,别说买,租金都让人心慌。我们做设计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